<p class="ql-block"> 64年春节,我们全家第一次踏上了回乡下过年的旅程。我们买的是棚车票,棚车就是货车,过年旅客多,临时当客车用。票价比绿皮客车便宜一半。我记得绿皮客车,从上海到上虞票价是四元七角。棚车的票价就是二元三角伍分。价格是便宜了,但旅途时间要十几个小时,绿皮车大约六个小时。而且棚车没有座位,一车厢旅客全部席地坐在地上,车上没有厕所,只有一个便桶(在车厢边上,便桶用布遮着)。棚车一晚上,走走停停,我们坐在车厢地上打瞌睡,到第二个早上才到达曹娥火车站。下了火车,很远就看到小舅和金海表兄等在车站外了。小舅挑着我们的行李,金海表兄两个箩筐挑着我的两个外甥。一路沿着曹娥江边向着大堡村(朱山头)走去。曹娥江水礕绿清彻,波光粼粼地通向浙东山区,两岸群山巍巍,岸边绿色的田野在向我们招手。走了一个多小时(十里)就到了大堡村舅舅家。</p><p class="ql-block"> 我两个舅舅家住在一幢老屋里,小舅一家住在西边屋里,二舅舅一家住在东边屋里。我们在小舅家吃中饭。那时农村穷,小舅家小孩多,且大堡村人多田少。小舅家经济困难,吃饭时端上来的菜也不丰盛。但我们都喜欢在小舅家吃饭。主要是比较随便,有什么吃什么。也不在乎菜的好坏。吃了饭,我们到村里走了走。那时村里都是一幢幢老屋,村里都是泥巴路,一下雨就泥泞难走。第二天,我们在二舅家吃饭。二舅是一个典型的老农民。他勤俭勤劳持家,且家里小孩也都已大了。所以家境还好。吃饭时端上来的菜还可以。只是我们要吃鱼。我母亲不让我们吃,也不说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因当时经济困难,这条鱼只是端上来摆摆样子而已,要到正月里客人全部来过了,这条鱼才能吃。</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我们全家乘摆渡船过曹娥江,去了小姑家。小姑沉默寡言不太说话,到是小姑夫蛮活络的,里里外外忙进忙出地招待我们。小姑夫脚有残疾,在村里给人理发,家里也有几个小孩,生活也还过得去。回来时,路过蒿垻镇。我们就到我家的老屋去看了一看。老屋在镇上挑柴街上。二层楼房,楼上楼下木结构的房子,堂兄一家住在老屋里(因他的房子被洪水冲垮了,所以暂住我家老屋。后来我家老屋就卖给堂兄了)。大姑家也在镇里,我们就到大姑家坐了一会儿就回大堡村舅舅家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春节回乡之行。给我的印象,农村真穷。大堡村田少人多,有时还要遭受洪水灾害。村民生活基本上都比较困难。二舅家因小孩都已大了,且二舅勤俭持家生活还可以。小舅家四个小孩还小,生活很困难。经常要靠我家接济。我母亲平时省吃俭用,把钞票和粮食省下来,寄给小舅家。有一年,我送小舅上火车回家,小舅竟然挑着一担煤球回家了。那时小舅家真的很苦,小舅还经常去宁波打工,维持家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