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嫂”于农历腊月初二溘然长逝,结束她87岁生命,永远永远离开了她惦挂的子女,离开了她忙碌几十年的教育工作,离开了她简朴有致的生活舞台。气息的停止结束了她在人世间的历程,但生命的真意却植根于她恩泽过的每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多日以来,思虑徘徊,总想为她写点什么,却难以提笔。她身上的故事太多,我与她的交际也只是碎片化的点滴,对她的了解只能说是管中窥豹,写不全道不尽,不足以为她歌功颂德,怕对她的英名打了折扣。再者,她于我的恩情大如天,又恐粗浅文字无法写尽深似海的大恩大德,倒损了她的重义之举。</p><p class="ql-block">就略拾记忆吧。</p> <p class="ql-block">1983年秋季开学没几天,班上转来一位白晳文静的女生,班主任杨老师安排我俩同桌。她和我同姓,名字里也有一个“梅”字,从县城到农村老家复读,母亲是我校小学部老师,班主任是她舅舅。</p><p class="ql-block">大概过了两三天吧,梅的母亲找到我,再三说让我夜晚到她家住,好与梅做伴,好意难却,从此,我就成了她家中一员。由于我们同宗祖,轮起辈分,我和梅父母同辈,就称其“哥”“嫂”吧。</p> <p class="ql-block">那年头日子很苦。我因家庭变故在外婆家上学,学校离家近三里路,一天上下学跑四个来回。初三时间紧,我本下午放学不回家吃饭,就在树林里啃个凉馍头充饥。梅家离校近些,每天晚上到家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p><p class="ql-block">梅家是书香世家,爷爷是退休老教师,奶奶不识字,专养孙子,父亲是职员,母亲是当地响当当的小学校长、语文教师,很有名的“杨秋阁”。其实她家日子并不富裕,在凭粮票吃食的年月,梅的大哥在中山大学就读,二哥读高三,还有一个弟读初三,工薪家庭养活一家老小,供养四个学生,日子也是很紧巴的。再接纳一个“外人”也算一件大事,能让我白吃白住,需要物质,更需要胸怀,真<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知当时是从何计宜的。不谙世事的我,就两个肩膀抬张嘴,从</span>此,夜晚吃住就在她家啦。</p> <p class="ql-block">有文化的家庭格外重视教育。</p><p class="ql-block">一家人大小事务都围绕一件事——“学习”。</p><p class="ql-block">爷爷是“臭老九”,博学广识,谈古说今,知理论道。孩子们放学一进门,爷爷就撵来撵去,从东屋到西屋,从堂屋到厨房,从院内到院外,跟在孩子后面絮絮叨叨讲故事。现在想想,爷爷睿智,用故事来武装思想,为学习备足后力。</p><p class="ql-block">奶奶是专职厨师。印象中,她身板硬朗,掂着小脚,弓着背,快来快去,匆匆忙忙,从早到晚不闲着,一天三顿,粗茶淡饭,从不耽误。估摸着学生快到家,奶奶就将饭菜盛好。听到脚步声,起紧一碗一碗端到楼门外枣树下粗糙石桌上,碗筷摆好一圈,服务真周到。奶奶尽管大字不识一个,但心性仁厚,用她的勤劳体贴滋养了下一代的精神情怀。</p> <p class="ql-block">爸爸当过兵,退伍后在县城任职,工作处世标准的军人作派。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是非原则,不折不扣。</p><p class="ql-block">老家到单位大约二十里路,翻坡驾岭,渡水过桥,他每天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天天如此。那年冬天下暴雪,到处皑皑一片,足有二尺来厚,积雪没住大腿。晚饭间,爸爸没回来,临睡觉,爸爸仍没回来,想必是雪大道难走,该不回来了吧。妈妈在屋里悄悄踱来踱去,不时向外面张望,一有动静,就立马出去看看。直到我们睡着,也没见爸爸回来。第二天早上醒来,爸爸仍戴上“火车头”帽,围上大围巾,扛着自行车,上班去了。后来听妈妈讲,爸爸半夜扛着自行车深一脚浅一脚走回来的。爸爸淳朴,他用最直白的言行,榜样引领孩子们做人做事,堂堂正正,明明白白,困难面前,不折不挠,做个顶天立地的人。</p> <p class="ql-block">妈妈敬业爱家,刚柔有度。</p><p class="ql-block">那年她四十多岁,大腹便便,个头不高,却行事利落。每天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马不停蹄,除了吃饭,就没见她坐下来歇休过。上有老下有小,吃穿用度,精打细算。上孝公婆,下怜儿女。每个人的生活用计,事无巨细。工作日忙完学校忙家务,休息天要到县城照料读高三的二儿子和读初三的小儿子。她似陀螺一般,迈着小碎步,拖着臃肿的身体,趋趋而来,趋趋而去,不停地转动,从没考虑自己也是年近半百、体格虚弱的病人(我亲自她熬喝大罐大罐的中药)。也从没听她怨怒过任何人,凡事她思虑周密,打点细微,以她的隐忍和刚毅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p><p class="ql-block">孩子们上学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事关这方面一点不含糊,不惜代价,不计报酬。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省吃俭用,东拼西凑200元,在县城买下两小间土坯瓦房,日后专门供养孩子们上学寄居之所。也正是这极其简陋的屋舍,培养出四邻八乡赫赫有名的四名大学生,荣光了父母,也树立了村邻教育子女的榜样,一度为人们饭后谈资的佳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梅是四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缘故吧,一家人对梅都格外疼爱,从不让梅受半点委屈。让梅转回老家上学,也许就是多些陪伴多些呵护吧。特意邀我陪着梅,其用心良苦,自不待言。仔细揣摩,一来是学习上作伴读,促其进步;二来生活上来去相随,我大梅几岁好照看,也不孤单。可见,不一般的母爱,多奢侈的亲情啊!</span></p> <p class="ql-block">在梅家生活的一年里,留下一生最美好的记忆,感受到人间大爱,结下一生难以回报的情愫,没齿难忘。</p><p class="ql-block">近四十年啦,打开记忆之门,过往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凡事都为学习让路,挤出点滴时间用来读书学习。晚饭准备就绪,一家人围坐一圈,好吃好喝尽着梅和我享用;饭间谈论的话题也一定是励志类或与知识相关的内容,什么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概不提及;饭后不让收拾碗筷,催促着赶紧进屋学习,生怕耽误一分一秒;洗衣做饭清扫之类也绝不让干,只等坐享其成,你只要坐下来读书作业,她甘愿当牛做马,鞍前马后地伺候着。这样的“高级”待遇,自愧当年没拼了命地学好,悔不当初呀!更感念一家人视我为已出,我本贫瘠孤苦的灵魂有了温暖的安放地。</p><p class="ql-block">清楚记得几件“了不得”的小事:</p><p class="ql-block">初秋时节,我不慎染上了皮肤病(长疙痨),跟梅同住,又染给了梅,浑身长着小米粒般的痘痘,奇痒难耐,吃药也不见好疗效。这可急坏了“哥”“嫂”,给远在中山学医的大儿子写信讨方问诊,又四处打听老中医,得来一个奇方——吃蝌蚪饼。于是“哥”每天下班回家,就拿起笤到河里捞蝌蚪。每每见“哥”挽起湿透的裤管,乐哈哈地满载而归。然后“哥”“嫂”分头忙乎,“哥”负责剖、洗,“嫂”负责和面糊、烙蝌蚪饼。热乎乎的蝌蚪饼烙好后,端至屋内,我和梅趁热吃下。真有效,几天后,身上的疙瘩消散,不疼不痒了。</p><p class="ql-block">蝌蚪饼的味道如何,我也记不起了,但蝌蚪饼这一情节就成为一个永久的故事定格在生命里。</p><p class="ql-block">接近年关的一天早上,我感冒了,头晕恶心。“嫂”一摸我额头,扶我上床躺下,她转身出门找大夫。大冬天,寒风刺骨,漆黑一片,“嫂”一个人到二里外的村医家喊门抓药,回来又做了一碗鸡蛋面汤,服待我吃完服药。喝下热腾腾们鸡蛋面汤,心里融着无限感激,也真切体验到平生未曾感受过的母爱(我的母亲在我四岁半就去世了),此后,我再也没当面叫她一声“嫂”,“嫂”不足以表达她在我心中那触手可及的重重的母爱的份量。</p><p class="ql-block">初夏天热,我一个人睡在软床(自制的绳索小竹床)上,不知何时,“嫂”发现了我烂褴的内衣,不声不响,自己剪裁蹬缝纫机默默为我做了两套内衣内裤,我当时既羞涩又愧疚,至今,衣服的质地与花色都还记忆犹新,算是我穿过的最高贵的服装。</p><p class="ql-block">84年中招后,我被县一高录取,临开学辞行,“嫂”把我叫到跟前,递给我一沓粮票和钱,叮嘱我好好上学,常回“家”。掂着30斤粮票和25元钱,如千斤重,那分明是二老省吃俭用的心血和寄予我的无上的关切和厚望!更何况她家也面临着生活的更大挑战,马上又多一个大学生、两个高中生,真的是不容易啊!我何德何能,非亲非故,受之有愧呀!</p><p class="ql-block">高二那年,“嫂”跟县城对门邻居家商量,让我夜晚回去跟邻居的女儿住一块(她家两间小屋,实在没地方),这样,我和梅、权每晚回去还加一餐。在她,俨然把我当作自己的女儿,不放心学校艰苦的食宿,时时为我好好上学做着方方面面的顾虑和准备,这一点,我实实在在感受得到。</p><p class="ql-block">点点滴滴,小事不小,凸现她的见识与格局,彰显她的胸怀与大爱。我常想,上天对我不薄,夺走我的母亲,又赐我一家贵人,何其有幸!这份超越亲情的爱,在每个人心中滋长,茁壮。</p> <p class="ql-block">多年以来,“嫂”时常惦念着我,就如同我惦念着她一样。近几年,她明显体弱,腿脚不灵便,我会隔三差五地去陪她聊天,有说不完的话。反复听她讲孩童时被父母重男轻女送姑家,七八岁奶奶疼爱不舍领回家,十来岁羡慕别家孩子上学而状告父亲到公社,之后刻苦读书上师范从而改变命运………她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开心倾诉,我因陪伴在她的身边做点小事,能为她消释孤单而快乐。况且她投我“琼瑶”,我报她只是“木桃”。跟她聊天,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汲取。享受着母女般彼此的呵护与关爱,感受着孝敬老人的幸福踏实,感恩她给了我承载孝心的机会。汲取她传递的经验和正能量,做一名敬业爱生的智慧教师,遇事坚毅果敢,待人真诚和善,做人宽厚本分。她犹如一盏灯塔,照亮前行的路,熠熠生辉;也似一座丰碑,屹立在我追寻的路的前方,遥不可及却赫然醒目!</p> <p class="ql-block">“嫂”一生执着于两件大事:一是工作,她真把工作当做成事业干,大半辈子风风火火、精力竭尽于教育,无怨无悔,桃李满天,“光荣在党五十年”荣誉,授之无愧。二是培养子女,这是她一生的资本,更是她舍命也要投资的事业,哪个孩子都连着心,健康啦,上学啦,工作啦,婚姻家庭啦,孙辈教育啦……凡事小心谨慎,是非有度,思维清晰,周全权衡,八十好几的人啦,一点不糊涂。</p><p class="ql-block">我总想:她的格局与境界是同龄中屈指可数的,站得高,看得远,正是“识大体,顾大局”的智者,在我所识之中,她是第一,也是唯一;她的博爱与宽厚也是贫困年代被生活拘束的女性中摆脱“小我”示人以“大我”的长者;她以骨子里的刚毅顽强跨过了生命里一个又一个坎,以母亲的温柔善良款待身边的人,成为名符其实的“贵人”;她对知识的尊重与追寻,使她的生命非同一般。</p><p class="ql-block">可惜啦,新冠夺走了一位德智兼备的生命,留下我永生无以回报的恩债。</p><p class="ql-block">此生再也不见,我的贵人!我的长者!我的老朋友!我的“老嫂”!</p> <p class="ql-block">愿在天无痛!在地安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