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

北高基木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入腊月,年味就渐渐浓了。过了腊月初十,族人们就开始杀猪宰羊,人民公社的时候,公家收预购猪的最低重量是120斤,所以,咱们户里过年杀的猪,也不太大,也就是120多斤,后来过年杀得猪就大多了,大部分都是三、四百斤;准备春节放的鞭、炮,购买春节其它所需的物品,家里的所有人都要做新棉袄、新棉裤(或者崭新的外套)、买新袜子(后来有尼龙底的袜子了)、新帽子、新鞋子,记得我高中毕业哪一年,母亲破格给我买了一双翻毛皮鞋,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还要拆洗被头、洗炕单、枕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去打酒,小三十捏饺子、大年五经闹一顿儿。从二十六开始煮肉、蒸馒头、摊煎饼、蒸豆渣饼子、蒸年糕、蒸血糕、摊象鼻子等等,腊月二十九,开始炒醋溜白菜(土著人叫“醋丝白菜”)、剁肉馅、剁白菜馅、炒花生、打扫院落。大年三十,也就是土著人说的小年(和其它地方的小年不是一个日期,咱们当地,小年是指腊月三十),家家户户主要有两项工作要做,其一:女士们捏饺子,并且要捏两种陷的饺子,三十吃的饺子里面,肉少一些,白菜多一些,陷里可以放葱、姜、蒜等佐料,大年五更(当地人念“jing”)的饺子里面肉多,白菜少(单凭陷的颜色就知道那个是小年的那个是大年的),佐料就不能随便放了,不能放葱、蒜,最多里面放点姜,和没有特别刺激味的佐料,另外,也不能吃韭菜馅的,老辈的族人说,五更吃饺子,不能熏着仙人了;捏好的饺子,要放到冷屋里面,比如不住人的房间,预防饺子沾底,同时老人们也会,往冷屋子里的地面上放一些老鼠吃的食物,并且,一边放吃头,一边嘴里念叨着,“一年了,老鼠们吃饱喝足了,别动家里过年的饺子”,别说,还真管用,从来没有见过老鼠糟蹋人们在冷屋子里面放的饺子;其二:男士们,细心地打扫院里的各个角落,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劈干柴、贴对联(所有的门都要贴对联,记得我也是每年自己编、写对联,二门子上贴的这样一幅对联:莫道西营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贴财神、家亲、土地神等红贴,挂灯笼、吊吊挂、搭神棚,家亲、土地等排位前面的插香容器里面要换上新的沙子,把蜡烛、香、纸、火柴也准备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身着过年盛装的李美欣、李科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年三十晚上,每家都备好一桌平时舍不得吃的上等酒席(主要菜:猪耳朵、猪肝、猪肚、压猪头、醋丝白菜、压肘子、白菜炖大肉等),家长派人,挨家挨户请四邻、族里大辈们来家里做客,当五彩缤纷的落日晚霞渐渐暗下来的时候,长辈们,怀里揣上一瓶白酒(鹿泉春、石家庄大曲、有的是自家烧的白酒),走在清洁一新的街道上,挨家挨户去约请过得邻居、族人家里做客(实际也在每家待不了多长时间,最后回家时,怀里揣着的还是那瓶酒,一般不打开客人带的酒),直至转完每一家。实际也不是去喝酒吃菜了,就是一种美好的春节风俗、一种仪式,族人们互相畅谈一年的收获、感想、或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常年不见的族人互至问候的机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李美欣、李科森参加学校的春节联欢晚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年晚上女主人要给家亲、土地、财神等上香、点蜡烛,小年晚上要上全香(也就是一把香),记得小时候,母亲点着蜡、香,有我们几个小子,把点着的蜡烛、香,上到每一位家神的红贴面前,觉得特别有意思,到后来,玉丰、玉洁、玉苗、玉茜、玉筱、玉斌大点了,母亲就和他们一块上香、点蜡烛,敬家亲。小年晚上,12点以前,要把锅里添好五更煮饺子的水,水缸里也要担满水,五更起床后,不能从井里打水,也不能打开抽屉找东西,不能扫地,不能梳头发,更不能摔了碗、酒杯等瓷器,另外,五更也不能叫孩子们起床,要他们自己起床。实际不叫孩子们也能早早的起床,穿上新装、带上新帽、穿上新袜、新鞋,因为,外面早已经是鞭、炮齐鸣,隆隆的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村里放鞭炮最多得区域,就是党家旮旯,尤其是党玉海家,人家都是自己卷炮、卷鞭,花钱少,炮还多;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和李学斌、李香社、张存山等好几个小伙伴。也自己动手,卷了一年炮,明显这一年,放的炮多了。通过自己卷炮,学会了,炮第一响里填顺药,第二响填炸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更(应该是早晨3点多)母亲、父亲早早起床,烧火煮饺子(记得我们这个大家庭15个人,用的是出印大锅),孩子们各忙各的,有的放炮,有的燃鞭,记得我放的最长的一挂鞭,是一万多响,把鞭缠到院里晾衣服的铁丝上,清脆的噼里啪啦鞭声,一直陪伴我们吃完饺子;五更煮好的前几碗饺子,要请家亲等诸神们先品尝。另外,五更的饺子要多吃,预示着来年事事诸顺、运气连连。 五更要在炕上,放上大漆油过的红地桌,一家人坐在地桌周围吃饺子,媳妇要先给婆婆、公公叩头后,才能上炕吃饺子。这个古老的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随后自家分出去的孩子们就过来拜年磕头了,我记得,母亲坐在铺着崭新粗布炕单子的炕沿上,手里拿着一沓崭新连号的人民币,接受着孩子们的拜年祝福,给拜完年的孩子们挨个发压岁钱,从六、七十年代的五毛钱、一块钱,到九十年带的五块钱、拾块钱,再到二千年以后的伍拾元、一百元;孩子们一年就盼着今天收压岁钱呢,收到压岁钱后的孩子们,两眼放光的正面看看、反面看看,欣赏着盼望一年的崭新咯盏咯盏的新钱,稚嫩冻得发红的小脸上露出幸福、甜蜜的纯真笑容 ... ...;只有以上这样种种的仪式 ,过年才有了过年回味无穷的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吃过五更饺子,大概5点左右,有老大带领着自家的弟兄、侄子、孙子们,和其他族人们一起,从族亲关系的近、远,逐户给大辈拜年磕头,关系近的大部分都蛰实的磕头,关系远一点的,只走在前面的人磕头,后面的大军也就是比划的蹲一下,糊弄一下大辈,一个家族拜完年了,然后去邻里大辈家拜年,最后去更远的大辈家拜年,一直到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才陆续回到家里,你别说,拜年可是个力气活,是锻炼身体的好方式,估计得走10公里以上的路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年这天,只要东方的太阳升起来了,就没有任何限制了,人们该梳头的梳头、洗脸的洗脸,化妆打扮结束,还要换上过年的盛装,男人们解放前穿大卦,文革时期穿中山装,现在始兴穿唐装、打领带的西装;女人们有的换上鲜艳色彩的丝绸外套,有的则穿上雍容华贵的湘绣旗袍,焕然一新吊着吊挂的大街上马上就会出现一幅亮丽的春节风景画卷,画卷中的主人公是身着过年盛装的你、我、他,是可爱的来自洪洞县老槐树下的土著人,是经过六百多年勤奋劳作、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生活的北高基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是亚洲(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过年,已有几千年的传承,春节不仅仅是个重大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里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形式最隆重、节日时间最长、人们最期盼的盛大节日和永远的精神之柱!是游子们童心归零的时刻(除夕)、是北高基土著人最神圣的无可替代的节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宝、二宝给你拜年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