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有两天就要过大年了。最近疫情防控终于放开,人们正好趁此机会宣泄一下压抑了三年的心情,今年春节肯定会比以往更多一些喜庆。而我此刻还在小心翼翼地“保阴”,这个年只能老老实实家里蹲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忽然间想起了孩提时代在武进老家过年的情景,顿时感到无比温馨。半个世纪前的江南农村,人们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想要天天能吃上饱饭都不容易,但春节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一年的劳碌要在此时得到补偿,平常日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的,都会在这个时候拿出来,所以对于小孩子来说过年是最开心的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腊月,老家的年味就渐渐浓郁起来。腊月十五以后,所有人家都要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生产队也会把鱼塘里养了一年的鱼全部捞上来,除了卖掉一部分,剩下的就会给全村人“关鱼”,即按户数均匀分堆,每堆三四条,主要是草鱼、鲢鱼、花鲢等常见的家鱼,大小搭配并编上号,然后每家出一个人拈阄领鱼。关鱼的现场很热闹,事情不多、喜气不少,大人小孩全都笑逐颜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队照例会在年前进行拥军优属慰问走访,一名干部带上三四个小伙子敲锣打鼓挨家慰问军烈属,“咚咚锵、咚咚锵”一路走来,给冷冽的冬日平添了几分喜庆色彩。慰问品通常是一包红枣或桂圆、一包糖果、一幅年画,以及一张“光荣人家”的彩页。每当这个时候,我奶奶和爷爷就会笑容满面的在大门口迎候着,掩饰不住内心的荣耀。爷爷奶奶共养育了七个子女,有四个参了军,二姑妈、三姑妈和大叔叔已先后转业或复员了,我父亲还一直在部队,所以老家的大门上每年都会换上新的军属标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准备过年用的食材是一项大工程。村里基本上家家都养猪,留着过年时杀“年猪”,经济条件紧一些的人家会卖掉一部分猪肉,也有的直接把猪卖了再买肉过年。杀猪是一门技术活,要请专门的师傅操刀,每杀一头手工费一元。杀、烫、挺、吹、挂、刮、剖、割,一套流程下来差不多要两个小时,大人们一边忙活一边海侃,小孩子则在一旁目不转睛看得津津有味。我家的猪肉除了过年要用的,还会留一条猪后腿做成火腿,其余的用盐腌起来放在瓮头里,以后细水长流、随吃随取。包团子是老家过年的一项重要活计,即用糯米粉包上馅料,搓成直径五公分左右的球状,垫上粽叶装在笼屜里蒸熟,晾凉后可以放一个月。团子通常要做一两百个甚至更多,这也是正月里的主打早餐。大部分人家过年都要做肉丸,挑选几大块肥瘦适中的猪肉,剁成颗粒较粗的肉泥后再做丸子,技术好的双刀齐舞、左右开弓、此起彼落,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会吸引不少围观者。肉丸做好后一锅煮熟,当场品尝,鲜美无比,捞起来作为过年大餐的主要配菜。有时家里有青鱼,小叔叔还会切下最好的部位,去掉鱼皮后用刀背轻敲鱼肉,仔细地剔除鱼刺,然后做成丸子,称为“敲鱼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非常丰盛,爷爷奶奶端坐在上座,摇曳的灯光下全家人围坐一大桌,给长辈祝福,然后喝着自酿的米酒,吃着平常难得享用的大鱼大肉,叙说着一年的收获,互道来年的愿景,其乐融融、一派祥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年初一早上的拜年。清晨起来,小孩子换上新衣新鞋,挨个给长辈拜年,道一声新年吉祥,长辈就会将事先准备的崭新的角票给我们作压岁钱,这是平常难得拥有的真金白银,算得上一笔不小的财富了。小孩子拜完自家长辈,就会出门去三五成群的挨家拜年。每一家堂屋的桌子上都摆满了瓜子、花生、糖果等,主人热情招呼着客人,小伙伴们连吃带拿,出了门还要比一比谁拿的东西多、谁家的糖高级。按照老规矩,大年初一白天是不能扫地的,任凭鞭炮碎屑、瓜子壳、烟头扔满一地,大概是为新的一年聚拢喜气和财气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年初一的午饭照例都是在外婆家吃。外婆家离奶奶家三里地,我跟着大人过去,外公外婆看见孙辈们到来笑得合不拢嘴。给老人们拜过年,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吃茶”,所谓的茶实际上是一碗鲜美的粉丝汤,里面还有两个水铺鸡蛋和三四个肉丸,碧绿的蒜叶衬托着,顿时让人胃口大开。这一碗“茶”下肚,中午不吃东西都不会饿了,但午饭才是真正的高潮。外公厨艺精湛,每年大年初一都要亲自上灶,外婆让贤甘当下手,一通煎炒烹炸,不大的功夫,两大桌丰盛的菜肴就端了上来,我们吃得越高兴,老人家脸上的笑意就越浓。饭后通常还会再开上几桌牌局,争上游、打百分各有所好,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年的味道也更醇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住的乡愁,回不去的童年。现在的生活水平比过去高了许多倍,年味却越来越淡了。每每想起儿时在老家过年的欢乐情景,总是无比的向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