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大学四年来我与会计的爱恨情仇

云上旅行

<p class="ql-block">首先来说,我是自愿去选择会计专业的。当然,也是由MBIT测试指明的其中一个方向。当时还有审计和人力资源的备选项。不过在我个人得感觉看来会计门槛稍低、需求量大。以及我当时对于会计得浅薄认知是停留在核算的,以至导致了我以为四年就学个加减乘除,那岂不是易如反掌。所以我选择了会计。不过也有我的性格因素所致。</p><p class="ql-block">在大一上,这个时候还没有接触专业课,课程基本上是偏文的。上起来很快乐且也让我一个文科生补捉到了高中三年没有涉及的一些人文知识。不过,让我头疼的就是高等函数。现在来看这门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培养了我的数字敏感度,也潜移默化中学会了用趋势看待问题,换句话来说就是会计的假设原理。</p><p class="ql-block">大一下,开始接触了基础会计,一开始知识还不深入。也是在家学习的情况下,前面稍简单的章节学的很认真,在所有者权益中有些许怠慢。在观念里,我就认为算算账就可以了。顶层设计几乎无关紧要。</p><p class="ql-block">大一一整年上的经济学也是我非常喜欢得,一个是利用微观看宏观,一个是用宏观看整体。两位老师教授的深入浅出,也在大一给我搭建了一个看待经济的视角的一个基本框架。</p><p class="ql-block">大二上,我开始接触到了中级会计。相比于之前更深入,应用场景也更多,变量体积也逐渐加大。这时我其实对当初对会计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动摇。并且出现了我不适合从事这个行业的倾向。反而,我对管理学非常感兴趣。我认为用一种“看似”感性的理性策略去管理一个企业是非常有意义的,并且我认为一个企业是有生命力的。这时,我认为会计在企业管理的领域是一个极低的存在。我认为会计就是一个数字产出,而不能创造价值。所以,相比较而言,出现了更严重的怠慢。所以这也是在同年也没有成功考取到初级会计证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大二下,我就学习了高级会计、成本会计以及金融学。对我来说,这是我对会计产生了一定看法转变的相对直观的一年。高级会计更多开始在为管理者的管理服务,和我之前认为的管理学的“感性”的理性策略去管理一个企业完全截然相反。再结合成本会计的相关知识,我猛然发现原来那并不是“感性”的策略,而是从会计的锱铢必较中得出的战略路径;是自己公司的“理性”去和另一个公司的“理性”博弈。这是会计的管理职能所展示的强大作用,当时还不懂这个是什么。后来才知道是管理会计给出的指导性意见在给公司提出发展的方向的建议。</p><p class="ql-block">这也不得不去提到金融学,可能是对于我来说金融学是微妙的,导致我的毕业论文就和金融密切相关。这个微妙具体体现在我对于整个市场有了一个稍微清楚的认知,发现了有“左口袋进右口袋”的事情,也明白了数字的博弈也算是整个市场的基本运作模式。从而使我看到了会计的延展性以及职能性。</p><p class="ql-block">(这里我插一句,所谓的左口袋进右口袋,我也一直不太明白。看到阿凡达2的时候,装不老液的时候我就在想,花那么大的功夫,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和紧缩的情况下,只赚8000万刀,这个左口袋进右口袋是不是就是一种资源的消耗)</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有明确的向会计发展的想法了,所以我打算在大三上正式准备考研了。</p><p class="ql-block">大三上,是大学中接触了相关专业课最多最多的一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三上我的个人能力基本停滞了。但遭遇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苦难在后来回想起来,也算是老天爷给我专门制定了一个升级打怪的副本。可能很多失败都和生病有一定关系。当然,想通了就是成长。从大一下我的体重其实就有问题了,没有运动也完全没有节食,一直到大三上我的通常体重基本比一般情况下正常维持的体重少了十几斤。只不过我自己没有感觉有问题,到了后面有个问题就在半个月内侵袭而来了。</p><p class="ql-block">当然,这一学期的专业课带来的收获也是匪浅的,虽然我落下了半个月的学习课程,但我还是尽量去补足了8门课的相关课程。这8门课程分别为会计信息系统、国际贸易、会计职业道德、统计学、税法与纳税会计、财务管理学、会计英语、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其中和实操相关的是会计信息系统和税法和纳税会计以及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英语。和会计的延展性相关的是国际贸易、财务管理学、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辅助工具就是统计学。总体来说,学的很多,其实也不够深入。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就开始带入公式来计量相关要素了。相对而言,更严谨了。对我而言,相当具有挑战性。当然,也是对于专业能力有一定提升和深入的学习体验。</p><p class="ql-block">大三下,在逐步调整自己的整体状态的情况下,一共接触了国际结算、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分析、财会分岗综合实训、管理会计、资产评估学、金融会计。在大三下基本上是开拓我对于会计的资深领域的学习和领悟。基本来说除了财会分岗综合实训的学习难度系数较低。其他的如果去细读教材就会发现一个更高层次的世界。同时也在充分充足的在尽量发挥会计的作用。不过这学期课时较少,相对而言也给了我缓冲身体、改变心态的时间。当然,也使能够学习到的内容是极少的。使我对本来信息差就大的时代,在学习方面接触到的东西产生了疑虑。说到这里,这也是我暑假去大数据公司实习的主要动因。当然,去理工大学学习也是在初会被迫取消,我急需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结果。回想起来,我非常感谢我自己抓住了机会去理工大学学习。使我完完全全对于会计行业有了一个小小的见解,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一点点方向。</p><p class="ql-block">在大三下我基本上已经放弃考研了,我在这期间读了三本关于人情世故系的书、两本罗翔老师的法律法规的书、以及认真品读《穷爸爸和富爸爸》。平时也耐下性来做了一些精细的手工,对我来说对我的性格和价值观都带来了正向影响。</p> <p class="ql-block">大四上,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做手工账。一开始在接触了大数据分析以及RPA机器人后,我非常的不理解!后来在久坐不觉累的时候,我才幡然醒悟这其实是在传达做会计并非易事,要有定力、要有耐性、更要做到严谨高效!值得一提的是,跨专业实训,让我有理有条的经历了成本会计的定价。虽然一开始完全没人指点,但我凭借平时看的相关创业和财经类视频,也基本知晓了这个环节,也算是做出了相对正确的定价。</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在大学学的知识可能很大部分不会用到将来的工作中,但存留在记忆中的知识在一步一步构成了将来的我。如果以后不从事这一行业,但这些东西给我带来的种种,都会成为我面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底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