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赞的《毒蛇在握》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u>云共读043</u></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2年云共读系列最后一篇是巴赞的中长篇小说《毒蛇在握》,PDF看着太累,我在孔网上买到这本书页全然发黄,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广西新华书店发行,广西民族印刷厂1988年第1版(次)印刷的册子。</b></p><p class="ql-block"><b>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过去一直不敢涉猎它。正如在2022年岁末刚刚去世的柳鸣九先生在译本序里所说:家庭矛盾如此激烈,母子关系如此对立,甚至亲子把自己的生母比喻为一条毒蛇,必欲把它掐死在手里。当我看到巴赞的小说《毒蛇在握》中这一形象比喻的时候,颇为感到震惊。</b></p><p class="ql-block"><b>我也感到震惊,有什么样的恩怨纠葛能让一个孩子对自己的亲妈有如此深仇大恨。</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埃尔韦·巴赞《毒蛇在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i>一个倔强的少年手攥一条可怕的毒蛇,同它进行你死我活的搏斗,终于用赤裸裸的双手将毒蛇掐死。这个像序幕一样的形象场景,凝聚着本书的全部内容,成为主人公与自己母亲关系的缩影与象征。(译本序 柳鸣九)</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小勒佐出生在法国克拉奥莱的一个叫做“拉贝朗日里”的府邸----一个“非常注重外表,才并不显得支离破碎”的庄园。他八岁之前和哥哥被“托交”给祖母照管,祖母去世后,远在中国上海震旦大学任教的父亲勒佐先生携太太带着幼子回来,监护并照管他们,五口之家----五位主角上演着一出令人费解的家庭大戏。</b></p><p class="ql-block"><b>小勒佐和哥哥盼望父母回来,他们在祖母身边长大,想象着缺失的父母之爱。“中国远得很。但即使我那时年幼,我也不相信,人们之间的感情能够远过上海。因为这是妈妈呀!”</b></p><p class="ql-block"><b>然而当跟着家庭教师和姑姑去接站的兄弟俩儿兴奋跑向妈妈时,迎接他们的是勒佐太太左右开弓、稳准狠的两记耳光,然后是两人被要求提沉重的行李箱,动作稍慢又要挨上一脚。</b></p><p class="ql-block"><b>这仅仅是母子关系的开场。之后的一系列描述,都是被他们叫做福尔科什(疯女人)、“疯猪婆”的勒佐太太与亲生儿子之间的各种较量和斗争。她颁布了一系列繁琐多变的禁令,“如同一道真正的有刺的铁丝网”。</b></p><p class="ql-block"><b>餐桌上稍有不慎,兄弟俩就会被母亲用餐叉在手上留下四个红色的叉尖印。母亲的专横、粗暴、刁钻,让孩子们性格和心理上受到严重压抑。“我们生活在虚伪中,所有的头发连同任何希望都被剪得精光”。</b></p><p class="ql-block"><b>家里换了七、八位神甫,只有一个又聋又哑的老佣人还坚持着,因她没有地方可去。“由于缺乏感情方向的氧气,我们家的气氛使外人感到窒息,所以这些配角通常都被迅速地淘汰了”。</b></p><p class="ql-block"><b>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小勒佐曾眼睛不眨地与母亲对视八分钟之久。他形容母亲的眼睛像蝰蛇的眼睛,目光逡巡飘忽不定,所以他要以眼还眼,要挑畔,要在所有的树上画仇恨图。家庭关系里的互相仇恨,让人畸形生长。</b></p><p class="ql-block"><b>这个倔强的少年是作者巴赞的原型。巴赞从孩提时代起就和家庭特别是他的母亲发生尖锐对立。无休止的家庭冲突与虐待培育了他的反抗精神,他很早就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长期过着漂泊孤僻的冒险生活。成年后的巴赞到巴黎求学、谋生,备尝人世艰辛。不向逆境屈服、聪慧且努力的个性让他终于步入文坛,法国当代著名作家。</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蝰蛇🐍 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2⃣️</b></p><p class="ql-block"><b>如果说爱有尽头,那么恨绝无止境。无爱的父母养不出有爱孩子,有爱的父母也不一定能教出知恩的子女,可用专制、冷漠、打骂甚至暴力教养出的儿女,必定身上有仇恨的烙印,心里有叛逆的种子。</b></p><p class="ql-block"><b>我没读过心理学,但被作品里少年反抗心理的长成所震撼到。少年的母亲极度严格、挑剔、厉行独裁教育,但很多事情都还属于管教过严,不致于罪无可逭,罪不致死。苛刻培育出的毒果由她自己吞食,就足够矣。</b></p><p class="ql-block"><b>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席亦会加剧孩子的极端心理。小说里的父亲勒佐先生一心沉溺于蝇虫研究,坐视家庭暴力滋长,懦弱不作为;为了维护家族荣耀的门面,听任妻子让儿子们吃不饱穿不暖,干着比佃农还苦的活儿,更加剧了正值青春期三兄弟的抗拒心态。</b></p><p class="ql-block"><b>当对母爱的渴求变为拳打脚踢和各种刻薄的现实,固然会给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带来严重心理创伤。反观小勒佐,其本人的性格里也不乏冷酷、固执、狠心、利己、桀骜不驯等恶的基因。</b></p><p class="ql-block"><b>他六岁时就用绳索勒自己企图自杀;十几岁时在玩弄了农家姑娘后又无情地嘲笑着扬长而去;他曾几欲置母亲于死地。他的强烈仇恨有相当一部分源自他的性格,在书里他不止一次承认自己在精神上与性格上酷似母亲,于是他用这种来自母亲的“作恶的天性”来对抗和报复自己的母亲,尽显以恶抗恶的狰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也是得益于柳老先生,我才知道这种仇恨叫做“俄瑞斯忒斯怨恨”。在这个系列中,母亲是被憎恶、被怨恨的对象,而父亲倒得到同情与报答;而与之相对称的“俄狄浦斯情结”则正好相反,它是一种倾向母亲而对抗父亲的“思母忌父”的心理现象。正如柳先生所说,这两种心理已成为现代文艺批评中心理分析的一把钥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推荐此书的云也退老师(作家,书评人)说:这个“俄瑞斯忒斯之怒”,现在也被很准确地用来指那些网络喷子。因为网络喷子往往喜欢围攻女性,女性不容易抽离,容易露出自己的脆弱,让喷子们很有快感。</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雪后的南天竹(红果有毒),豆豆三九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b></p><p class="ql-block"><b>1948年,埃尔韦・巴赞因《毒蛇在握》一举成名,此后又创作了大量优秀小说,曾被有关文学刊物评为"近十年来最佳小说家"。作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深刻地透视了新一代反抗传统势力的诸多因素:心理上的潜意识,性格上的遗传,思想观念的更新,具有强烈的震撼力。</b></p><p class="ql-block"><b>巴赞的语言犀利、生动、独特,深邃却易懂,富有魅力。摘录金句如下:</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i>●&nbsp;总是那么傲慢,以为这就是自豪。纯长颈鹿种!它们全身布满了带有成见的灰白色斑点,总是扬起高高的脖颈,庄严地吃着系谱树最高枝头上干枯的树叶。</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i>●&nbsp;权威只能抓住,而不能像丢失了的弹子一样可以要求收回。斤斤计较就像细菌一样,其中也有致人死命的毒性。</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i>●&nbsp;我们当然是满意的。但是幸福却谈不上。人们不能在长期贫困的废墟上建造幸福。我们的快乐没有罗盘。我们缺乏一个明确的方向。</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i>●&nbsp;在我看来,一切信仰都是欺骗,一切权威都是灾难,一切爱情都是算计。人必须单独生活,爱人乃是自我认输,恨人却是自我表现。</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i>●&nbsp;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生活,就要进攻,就要破坏。我会思想,所以我要反驳。任何其他人的生命都会多少威胁我的生命。因为他要呼吸,他就会占去属于我的一部份氧气。</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i>●&nbsp;我只是孑然一身。如果只赋予一个人以生命而不赐予他以死亡,那么这生命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上帝对此十分清楚,所以他创造了注定要灭亡的人。我无法选择自己的生,也无法逃避自己的死。他们生下了我,他们也将让我去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i>●&nbsp;这欺骗就是所谓教育。我要拒绝所有这类教育,拒绝走不是由我自己,而是由别人为我选择的道路。对于别人为我选择的方向,我只能表示厌恶,因为我讨厌所有的向导。</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i>●&nbsp;所谓善,那就是我。所谓恶,那就是您。所谓原则,那就是最严重的偏见,就这么回事儿。好名声只不过是虚伪在社会上获得了成功。</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i>●&nbsp;心灵的自发性乃是不幸的反射。美德,独一无二的美德,伟大的美德,我们既不能称其为骄傲,也不能称其为力量。没有一个词能为它确定一个准确的自定义。美德既是这又是那,既是骄傲又是力量,二者兼而有之,再加上使其高居象牙塔上的某种孤独,加上把它抛向人群使之形成拳头相互殴斗的某种尽人皆知的东西。</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i>●&nbsp;我就是力量,我孑然一身,但我强大无比,强大得不需任何帮助,无需爱情,亦无需上帝。我再说一遍,我就是力量,我就是能够击败毒蛇的大天使。</i></b></p><p class="ql-block"><b>&nbsp;</b></p><p class="ql-block"><b> (云淡风轻记于2023年1月15日18日编辑)&nbsp;</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曲回肠 朋友圈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