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父亲齐健敏(曾用名:齐式廓)1926年腊月26出生于河北省威县长庄乡的安上村。这里位于冀南邢台地区的东部平原。祖父是当地的一位贫苦农民,共育有“2女5男”7个子女,父亲则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家境贫寒,父亲自幼从未进过学堂,只能靠给大户人家放牛,放羊补贴家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9年,父亲13岁时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从此踏上了一条足以改变他一生的革命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0年,受伤痊愈后的父亲正式转入八路军129师新7旅19团。并开启了他持续5年的抗战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战争年代父亲的戎装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战期间,父亲曾参加了百团大战之破袭德衡铁路战役,破袭王高公路战役,枣南大破袭,武城战役,粉碎日军对冀南党政军领导机关的三次大合围,破袭垂阳县城,营救冀南军区刘志坚主任,开辟夏津,恩县,高唐,平原等根据地,以及邯郸县城攻坚战等大大小小十多次战斗。由于作战勇敢,战绩突出,父亲不仅在此期间入了党,而且还从战士被提拔成了排长。1944年初,父亲被调到冀南军区六分区教导队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争年代父亲(左)与战友的戎装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8月,上级决定从冀南军区六分区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干部团赴东北开展工作,父亲也在此次的选调人员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东北后,父亲先是在吉林省扶余县城防司令部担任警通排长,后被编入解放军第44军132师394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东北期间,父亲曾参加了剿匪,解放齐齐哈尔,四平外围战斗,四平攻坚战,解放锦州,辽西会战等主要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辽沈战役胜利之后,父亲又随部队入关,参加了著名的平津战役,并一举解放了天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东北征战期间,父亲因作战勇猛,身负重伤,曾荣立三等功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在解放后的天津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津解放后,父亲继续随部队挥师南下,途径河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在剿灭沿途残敌的基础上,最终于1949年10月14日解放了广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解放广州的过程中,父亲所在部队被授予了”攻击精神旺盛,能猛打猛冲”的英雄部队称号。父亲也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1年,父亲被选送到解放军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学习,从此离开了将他从排长逐级培养成为团参谋长的132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左)在解放了的广州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父亲来说,广州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浪漫的城市。在这里,父亲不仅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而且还结识了我们的母亲。于是,就有了后来我们的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母亲赵凤燕,1932年3月出生在广州,1950年参军。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岭南美女。自从1952年11月与父亲结婚后,她便告别了美丽的五羊城,开始随军驻守的漂泊生活。其中最令我们敬佩的是:</span><b style="font-size:20px;">母亲居然凭借着顽强的毅力,陪伴着父亲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度过了她的一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刚参军不久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过3年多的系统学习,父亲于1954年7月从南京高级步兵学校指挥系毕业,被分配至16军46师137团担任副团长,第二年又晋升为团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停战后,137团驻守在朝鲜三八线附近的平康,王宅峰,晓星山一线,担负着守卫和战备训练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毕业后就直接来到朝鲜,带领部队参加了1956年由总参训练部组织的考核,并在实弹射击,五大技术,干部训练,部队训练和后勤训练等科目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2年父母在南京拍摄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8年4月,父亲所在团随志愿军部队返回国内,并开始在吉林省长春市驻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到国内后的137团,除了执行日常的战备训练任务外,还积极参加所在地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以改善部队生活为目的地农副业生产。其中还曾远赴天津支援当地的抗洪救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4年,父亲被调到46师担任副师长,主管该师的战备,训练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授衔后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亲授衔后与母亲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5年全军授衔之前,部队开始大批裁减女兵和女干部。正是在这次整编的大潮中,母亲离开了熟悉的部队,并且响应号召,开始全职照顾父亲和我们姐弟的生活。这期间母亲虽也曾外出工作,但仅限于部队家属组织的自办厂。总之,母亲又一次为照料我们全家付出了自己的一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于母亲所做出的牺牲,父亲也曾给予了应有的回报。据说他在参加一次驻外武官的选调时,面对组织上要求其放弃家庭成份有问题的母亲,父亲二话没说,毅然选择了退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在长春时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我们姐弟四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6年文革爆发后,父亲所在的46师奉中央军委的命令,于1967年2月开赴大庆油田执行三支两军任务。虽然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在此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抓革命,促生产”的艰巨任务,但谁也未曾料到,这段工作经历后来却成为了父亲很长一段时间挥之不去的梦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在大庆油田工作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亲向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捐赠文物后获得的捐赠证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0年9月,父亲接到调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参谋长的命令。但由于大庆工作需要,一直无法离开,直至1975年3月,父亲才正式前往黑龙江省军区上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7年4月接中央军委命令,任命父亲担任黑龙江省军区参谋长。就在父亲的任职命令准备向部队公布之前,上级领导却又突然在1978年3月宣布,撤销父亲”参谋长”的任命,并于当年7月停止了父亲的工作,让其集中精力反思在大庆工作期间存在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调任哈尔滨后与母亲和我们姐弟合影(其中三姐因在部队而缺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平心而论,用如此极端的方法重提父亲在大庆期间的工作,真的有些让人难以接受。试想,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对于部队工作上的调动,个人绝对无权抗命。况且父亲在大庆工作的八年时间里,一直呕心沥血地领导着油田为国家开采原油。粉碎“四人帮”后,全盘否定文革期间基层干部,群众为国家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绝对有失公允。我想当时父亲一定也有满腹的话想说,却又无从开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好在我们的父亲是一位曾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革命者。他不仅襟怀坦白,而且对党忠诚,最终,不卑不亢地配合组织完成了对自己近乎两年的审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在黑龙江省军区工作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0年12月,父亲终于等到沈阳军区党委对其在大庆工作期间有关问题的结论以及处理意见的批复。批复中将父亲在大庆支左期间的问题定性为”说错话,做错事”,并宣布解除其“停止工作,交代问题”的组织措施,正式恢复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面对沈阳军区的批复,父亲仍然坚持对其中“说错话,做错事”的政治结论持有自己的保留意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又经过五年的复议,沈阳军区纪检委于1985年6月26日再次对黑龙江省军区的报告作出了实事求是的批复,具体内容包括:(1)撤销1980年12月18日对齐健敏同志问题的批复,(2)将原批复中“说错话,做错事”的政治结论改为“不做结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亲恢复工作后与母亲,三妹(姐)和妹(姐)夫在自家院中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恢复工作以后,重新担任了黑龙江省军区副参谋长。1982年9月晋升为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2年11月,父亲参加了沈阳军区党代会,并被选为军区党委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2年12月经沈阳军区批准,父亲成为黑龙江省军区党委常委,并主持省军区工作。同时,沈阳军区还报请中央军委,拟由父亲担任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父亲担任省军区司令员的方案后来并未得到上级批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3年8月到1985年8月,父亲被任命为黑龙江省军区顾问。直至1987年5月正式接到离休命令,他才住进干休所,与母亲过上了一段相濡以沫的离休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亲带队前往边防视察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2012年开始,父母的身体情况开始急转而下。先是母亲因宫颈癌转移,经医治无效,于2012年8月6日去世,享年80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着父亲在做了结肠癌手术后,又被发现患有前列腺癌,加之因母亲去世使他陷入了极度的悲伤,在以上多重打击之下,父亲最终也于2013年1月26日离开了我们,享年87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父母有着特殊意义的“广州解放”纪念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父亲,母亲走了,坦坦荡荡的走了,但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们在战争年代表现出的“浴血奋战,勇往直前”地牺牲精神,以及在和平年代保持的“无私,忘我,舍小家为国家”地奉献精神,已经成为留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今天,在中国传统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缅怀他们,同时也衷心希望父母的在天之灵能早日看到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宏伟目标得以实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谨以此文献给我们亲爱的父亲,母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