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急匆匆地看完,中途就已忍不住要去重读《百年孤独》(本来也因晦涩无趣而没有读完)和《霍乱时期的爱情》(印象非常好)。原因是在这本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自传中,重现了不少上两本书中人物和故事的影子,便急着要去重读以印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是不够完全的自传。因为只详细记述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和求学经历,以及早期的记者生涯和文学创作历程。大概是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哥伦比亚内战为背景,讲述其三十岁之前的人生经历。而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此书出版于2002年,作者病逝于2014年,五十年代以后的个人经历书中基本没有谈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少有几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出现。但我一个名字都没有记住。经常地,记忆力会让我倍感沮丧和自卑。因为几乎从来都记不住人名、地名和时间,不管是书中的还是现实中的。但是有一点很奇怪,我会记得详细的故事情节,会记得场景、氛围,记得某些人物的形象,包括面貌、衣着打扮、习惯性的动作、讲话的语气、个性和风度、气质。正是因为这些,在读这本自传的时候,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扑面而来,立刻明白《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创作,来源于作者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面的文章里曾讲过三毛和阿贝尔•加缪,他们是文学的天才。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是。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他此生的使命就是写作。这是毋庸置疑的。不止他们,所有的作家,我阅读过的,都如此。有俗语,说人,从小到大,三岁看老。意思是一个人将来是个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道路,从三岁时就显现无疑了。这不是说后期的努力就没有意义,而是说,恰恰是因为具备了先天的某一种天份,才会有后期的努力。也就是说,越有天份的人,越比常人更加地努力。相反,天资平庸的人,倒是不会因过分的努力而活的太累,反倒可以活得轻松自在,庸碌一生却也逍遥闲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阅读于我有没有意义。我是个对文学感兴趣的人,从小就是。但也仅限于有兴趣的程度,距“有天份”还差了很远。现在看来学生时代我读的书很少很少,文学期刊是经常看的,而且多是在课堂上利用上课时间藏在书桌底下偷着看的。课余时间还是要玩耍。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会看书。这个恶习一直保持至今。小时候作文会被老师当范文讲评。高中时的日记曾被老师批“读起来很享受”,这让我喜不自禁,写的更加有兴致。人生中有个懂得欣赏你的老师,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二分文理科的时候曾犹豫过,想去学文科,将来学习写作,并想过以写作为生。但历史和地理学科的成绩比较差,而物理和化学的成绩较突出。母亲帮我分析,还是考大学保一份铁饭碗更要紧,将来文学作为一个业余爱好可以继续保持。考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考学的压力,我放弃了理想,选了理科。大学读的地质学</span>,在工作、事业上一无所成。可以说是学了一科没用的东西,白白混了三十多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而今人生过半,回想当初的决定,还是有些后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离开学校以后,一直没间断读书,只不过没有现在读的这么密集。单位的图书馆存书不多,几乎被我翻遍。只是不常写。写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是个非常艰难非常痛苦的事,以前以为只有自己如此,感觉很难,于是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材料,所以没去努力。现在读的书多了,了解到对每一个作家来说,即便是最伟大的作家,写作都是一个很艰难很痛苦的事情。这件事情认识的如此之晚,懊恼不已,感觉浪费了许多本该努力的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从来没有有意识地尝试过去写作。只是偶尔应付一些被动的写作任务。虽然没有天份,但是自我感觉比身边的人,还是对文学多一些兴趣。迄今为止,我并没有遇到一个真正如我这般对文学感兴趣的人。很多时候看了一本好书,特别想与人分享,但不知该与谁分享。我也很期待能有人与我分享ta的阅读心得,但几十年几乎无人与我分享。一位闺蜜也是个喜爱读书的人,偶有交流。但我们在喜爱的程度上还是有点差别的,所以没有棋逢对手的感觉,总还是不能过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经济状况,可以让我随心所欲地买自己想看的书。生活状况也可以让我不受时间限制地读我想读的书。何其幸也。年近五十,这样大量地长时间地阅读文学作品,不知道于我还有何意义。现在想,如果这是二十岁时的状态,该多好。闺密写的一段话,令我感同身受,她说,年轻的时候,忘记了自我,在这个年纪才重新拾回自我,却发现已是“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如果有来世,一定选择不婚,要做一个单身贵族,纯粹为自己而活。这也是我的心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想起母亲的话,说,作为一个兴趣爱好也可以。也对。即便没有其他的意义罢,至少,阅读让我感觉充实,阅读让我感觉每分每秒都过的那么有趣,有趣到拿起书,便舍不得放下,舍不得闭上眼睛去睡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于2016.12.28,福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