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在文革中的传播

丁力

<p class="ql-block">  1954年4月,毛主席视察秦皇岛时,在北戴河海滨欣然拍照留影,并赋诗一首。《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首诗是毛主席诗词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更是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和所喜爱的一首诗词,文革中被众多版本的《毛主席诗词》收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不只是新中国的缔造者,还是胸襟开阔、气度非凡的大诗人。他老人家的诗词汇集成册,供广大人民群众揣摩学习,缘于1958年。在这一年9月,位于故宫城隍庙内的文物出版社请来两位刻工,用木板刻印事先委托琉璃厂一位徐姓书画家誊写的毛主席诗词。文物出版社打算把主席在其它刊物上已发表的旧体诗词18首,加上1957年5月11日写出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一首,凑成19首装订成线装本,在毛主席诞辰之日作为礼物送给主席。这一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阅读到了该线装本。他老人家感慨良多,便在线装本的天头地脚空白处,用铅笔写下了若干条批注,对诗词的创作背景、创作心情,以及有关诗句的本意作了注释。</p><p class="ql-block"> 十分庆幸的是,在某个毛主席诗词刊印本中,见有购买者抄录下毛主席用铅笔写下若干条批注前的一段文字:“我的几首诗发表以后,注蜂起,全是好心,一部分说对了,一部分说得不对,我有说明的责任。1958年12月在广州,见1958年9月刊本,天头甚广,因而写下一些字,谢注家,并谢读者”。</p> <p class="ql-block">  1963年,在主席70岁寿诞来临之际,他老人家把自己较为满意的37首诗词,重新审读后汇集到一块交给了文物出版社。该出版社打算采用故宫馆藏“御制”云纹宣纸来定制,拟以朱砂调墨,珂罗版印刷,然后装帧成丝质封面的精装本。据悉,当年只装帧出10本,目前只知中国版本图书馆存放一本外,其余9本尚未见面世。1964年元月,文物出版社与人民出版社相约以该版《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为母本,以平装印刷方式向全国人民出版发行。</p> <p class="ql-block">  上:时间注明为1963年12月的文社版;下:时间注明为1963年12月的人社版。该两社同时出版发行的《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是毛主席唯一一次亲自校订的版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革前夕,毛主席诗词只是在知识界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中流传。到了文革时期,在林彪副统帅“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带动下,毛主席诗词以空前规模传播到各个阶层,进入千家万户。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各地群众纷纷加入到编印毛主席诗词的行列。这一时期,版权制度被当成资产阶级的东西,出版物无须任何机构审批,任何组织和单位都可以任意编印毛主席诗词。</p><p class="ql-block"> 不过,37首主席诗词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需求,听闻社会传言,毛主席还有许多诗词散佚坊间,尚未发表,便四处寻觅、搜集,直到奉若至宝。大约在1966年国庆节前夕,一册二十四首《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现身北京,随即在首都各大科研院校之间广为传抄。</p> <p class="ql-block">  这本是用蜡版刻印,封面绘有一枝红梅的《毛主席诗词》讲解,共刻印已发表毛主席诗词17首,因该诗词讲解是根据陈(毅)总宣讲主席诗词录音整理出来的。所以,没讲到的那20首未予刻录,另追加刻印了毛主席未公开发表的诗词22首。该刻印者于《讲解》篇尾还不忘声明:“1、本集中后22首词系从外单位转抄,据说是主席作的,尚未查明出处。2、因几经转抄,大部分诗词在个别字或词上都有几种说法,我们参照几个单位的抄本,选择了一种较为合理的 。3、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自行鉴别。”另外,该刻印本版权署名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二室,1966年11月25日;封面传抄者署名为:有色金属研究院231室武工队翻印,12月7日。</p><p class="ql-block"> 最早出现《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在何时?现谁也搞不清楚,更不知究竟来源于何处?不过很快传遍到了全国各地。广大人民群众如饥似渴地传抄,竟让人眼花缭乱,其流传之广,版本之多,在出版史上也堪称罕见。在《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中,有一首七律《答友人》很是霸气,除抒发出了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外,且明如白话,易懂好记,属于传用最广的一首。当年许多红卫兵造反派组织,皆以诗中“战恶风”冠名,自诩为《战恶风》战斗队。</p><p class="ql-block"> 1966年12月21日,在传抄、翻印《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热潮,传入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时,事态出现了反转。在24首《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中,有十来首被知情者证实,是该声学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陈明远写作出来的。于是乎,这件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最大乌龙,不仅给全国人民浇了一盆冷水,也让陈明远背上了伪造毛主席诗词罪名长达12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  陈明远所作诗词四首,供赏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革后,仍有许多人感慨而言。有人说:“这气派,这神韵,绝非凡人所有,与公开发表过的《毛主席诗词》何其相似”!也有人说:“文革中,我置身于大西北,在新疆石河子得到一本《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共有二十五首。这些诗词,我非常欣赏,至今我仍保存着,时而翻阅诵读”。那么,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何以涌现出如此“挥斥方遒”般的才学?这恰与陈明远少年时期,偏爱诗词写作方面的习性成长有关。据悉,陈明远从11岁开始,便在诗词写作方面得到郭沫若及其他老一辈艺术家的指点和谆谆教诲,直至受诬陷前。所以,陈明远诗词写作的思想水平和意境高度,也是常人所不及的。</p> <p class="ql-block">  《轰动全国的“伪造毛主席诗词”冤案》一书,作者署名路丁,1986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书详实介绍了陈明远“伪造毛主席诗词”案件审理的整个过程,以及他如何结识上郭沫若,邂逅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历。除此之外,该书直接引用了1958年6月,郭沫若写给陈明远书信中的一首白话诗,作为书中题跋,现摘录如下:“啊,年轻的人,你与众不同。你志趣坚定,竟有橘树的作风。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固步自封。你谨慎存心,决不胡思乱想。你赤诚一片,期与日月同光。我愿和你,永做个忘年的朋友,不挠不屈,为真理共同奋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革前期,在全国各群众组织和造反派组织编印的毛主席诗词当中,因编印人员庞杂,编译水平多有偏颇而注释失准,即包括像上述重大失误。文革中期,编印工作逐步转向思想及理论水平较高的大中院校红卫兵组织当中,从而确保了毛主席诗词的经久传播。</p> <p class="ql-block">  1967年10月,某红卫兵组织编印的《毛主席诗词》(注释)本,分为注释、时代背景、解释三个部分,对主席每一首诗词都作了针对性的解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该版本《毛主席诗词讲解》,最初由北京新北大《丛中笑》红卫兵组织编印,合肥师范学院毛泽东主义红卫兵翻印。该版本不仅结合校园理论优势,还常与郭沫若进行过深入探讨,比如对《浪淘沙·北戴河》的探讨。新北大问:主席诗词中为什么要联系到曹操?而且又为什么要联系曹操的“遗篇”?主席是否借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批判了以曹操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换了人间”的新时代。郭老答:主席对于曹操多少有点肯定,不然就不值得一提了。主席做诗时,只要看到、想到、因而就要做到。这首诗上段写景,下段怀古。</p><p class="ql-block"> 最后,新北大在出版说明中情深意切地表述:“我们怀着对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无限热爱、无限敬仰、无限崇拜的心情把自己学习主席诗词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和肤浅的理解记录下来,我们力图对主席每一首诗词深刻的政治内容做出新的探索、新的挖掘,同时也适当的作了一些艺术分析”。新北大公社中文系《丛中笑》战斗队,1967年5月初稿;1967年8月第一次修改;1967年11月第二次修改。</p><p class="ql-block"> 1968年8月,合肥师范学院毛泽东主义红卫兵在翻印说明中更加进一步表述道:“在翻印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编者《丛中笑》战斗队的直接帮助,他们不远万里来同我们座谈,给我们以最新修改本和最新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文革后期编印毛主席诗词,已变成一项细致,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任务。</p> <p class="ql-block">  早期沈尹默书《毛主席诗词二十一首》小楷习字帖,<span style="font-size:18px;">1962年2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本为1963年2月第3次印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span style="font-size:18px;">1963年12月文物出版社出版,该本为1964年2月第2次印刷。请注意,文物出版社该版本文字为仿古印刷(介绍附后)。</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同志《对毛主席诗词的解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3年3月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印,供校内使用。内有郭沫若对《毛主席诗词》浪淘沙·北戴河的评述,其中说到:“毛主席在写诗时因种种客观事物的相同而想到曹操,想到曹操的东征乌桓,”并把三郡乌桓平定了,乌桓的骑兵,在曹操麾下成为了天下名骑。“但尽管有种种客观事物相同,却有一件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换了人间’!曹操当时是一个时代,而今天又是另一个时代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诗词的热爱,1967年10月1日至1968年5月1日,中国人民邮政陆续发行了一套14枚毛主席诗词邮票,《浪淘沙·北戴河》是其中一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未曾想,成文约近两年,微信好友忽而转发来一条链接,由中国版本图书馆等单位承办的“书影中的70年·新中国图书版本展”,2019年10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作为图书版本的一项重要成果,此次展陈特向公众展出了1963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采用云纹宣纸,珂罗版印刷工艺,仅装帧出10本《毛主席诗词》的仿古版本。另外,还附加文字说明,重点介绍了该仿古版本是从宋代刻本《攻媿先生文集》中采集字体3300多个,然后照相、洗印、拼接成书,整个高难度制作过程,并又注明了该仿古版本是专为毛主席“个人收藏和赠送友人使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