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岁尾随想录

新春快乐

<p class="ql-block">  又到旧历腊月的二十三四了,所谓“老年根”的时候,是作兴要“掸尘除旧”的,为的是焕发姿态,“吐故纳新”。</p> <p class="ql-block">  “作兴”是老扬州人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有“应当这样”和“该派如此”的意思,却又不说出或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一词“作兴”就是一句不问究竟的指令和毋庸置疑地照搬照做。否则,就是有违传统义礼,就是忤逆不道,就会遭人诟病,就将内疚不安。</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生活中“作兴呢”的事比如有——新剃完头要打三下,掉了牙要扔房上,药渣要倒在街心,送葬要吃糖糕,新房要小孩压床之类的风俗传承。反之“不作兴”的事依稀有——太阳落山不能探视病人,正月不能打骂孩子,送灶之后不能搬家,尿尿不能望人等不一而足的约定俗成。</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作兴”与“不作兴”的规劝和训诫中慢慢长大,在长辈们如此关怀备至“为你好”中慢慢知道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在家人的言传身教中慢慢矫正了自己价值取向和言行举止。</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信息的通达,人们的“三观”也随之发生改变和“重塑”。对下一代人以致往后,再用“作兴”与“不作兴”去规整已不现实。试想,连我们自己都不能做到理气直壮地教诲与坚守,遑论后来者中规中矩地受教与践行?诚然,传统的观念可以作古,但“作兴”与“不作兴”也在前进发展中不断得到更新。</p> <p class="ql-block">  所谓掸尘,和腊月里腌咸菜咸鱼咸肉一样,是年前必欲上演且极富仪式感的保留节目,有些类似于童年学校里的大扫除,只是更为全面彻底罢了。鄙文《曾经于过年的那些事儿》有过详细地回忆:</p><p class="ql-block"> 一尾鸡毛帚沿梁柱椽条徐徐掸去岁月的灰尘,一年的日子化作纷纷扬扬的尘土;一盆清水,一块抹布,将衣橱箱柜擦拭干净,还驳蚀木质以原有的质朴与清香;一个拖把,一弯躬身,所到之处便是尘污尽去;几番爬高,几番上低,半身力气换来窗明几净,旧屋一新。待到所有搬移的物什重新归置后,小坐一下,环顾四周,生活似又回到了原点……</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掸尘多了一项内容,就是酒精消杀周身,连手提物袋也不放过,为的是将新冠病毒拒之门外。为此,人们不住地暗示自己:“非必要不外出”和“有必要也少出门”,宁愿把世界局促在一家一户的方寸之间,以尽量减少再度感染和二次复阳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借着屋子掸尘的时候,何妨也将自身周遭掸尘一番——拂去生活的蒙尘,涤洗时光的油腻,抹净无奈的叹息,扫除郁积的哀怨,在旧屋焕新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心灵焕然一新。即便不能重回过去纯真的岁月,也要努力扛起时代赋予自己的“第一责任人”重任。</p> <p class="ql-block">  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漫长的一天,今年的冬至夜不仅漫长而且寒冷。疫情防控政策三年来的此刻,出现断崖式调整和跳水般优化,无论有无准备好的人们纷纷都迎风飞阳了。“既然不能免过,但愿轻轻来过”,是对自己也是对天下苍生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好在大人和孩子们都如我所愿地转瞬即阴了;文昌路的车流又奔走不息了;游乐场的孩童们又欢声舞动了;市场上的中国红又热腾鲜艳了。难在饱经风霜的危危老者不再恬静安详了;曾经生存的不易重又复制粘贴在“过年如过关”的谶语中了——救护车的哀鸣、浑身的插管、监视器的垂怜和难以想象的排队。如此晚景着实令人感到可怖而痛心。</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神仙皇帝,接受过那么多崇敬和礼遇,欢呼和膜拜,眼看着信仰的眼神暗淡无色,我为自己悲哀,也为信众难过。看取半空呼呼的朔风、霏霏的细雨和纷纷的雪花了吧,那是我哀恸的呜咽、沉郁的抽泣和伤悲的心碎。</p> <p class="ql-block">  “送灶”的日子就像“路人甲”似地从岁月的末端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去了,没有一句台词,甚至连其面容都没看清楚。</p><p class="ql-block"> 虽说“祭灶神”习俗起始与汉,兴盛于明清,但时至上世纪中后期,已渐变为漫不经心和云淡风轻了,遑论本世纪的现在。许是因为被一周后的除夕抢了头彩,相比年终的重头戏,送灶日仅仅是暖场而已,真地有些辜负“小年”盛名。</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送灶日”,也就是大人们每年每到此时的一说而已,“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罢了。如果说还有一些印象的话,那就只剩下一碗茶米(糯米)饭的孤独。虽然茶米饭是平常日子的少见,白砂糖和荤油加持后一挑一沓送入嘴里,口腔袅绕着油糯香甜的滋味,充其量也只是烟火生活的聊享。</p><p class="ql-block"> 尤其今年的送灶显得波澜不惊,缘于年尾年头总是挥之不去奥密克戎和XBB的话题。话题有毒,专家厥词大放,百姓苦不堪言,灶王爷有吃有喝,油嘴一抹便“上天言好事”去了,罔顾民生之疾苦。所谓“下界保平安”的说辞早已沦为一种自我标榜,言者闻者谁信呢?至于灵丹妙药,原本就是神话,唯有时间才能治愈身心伤悲。</p> <p class="ql-block">  今年“大雪”无雪,“小雪”亦无雪,前天午后,老天毫无来由地下起纷纷扬扬的雪来,象砖言一般可谓“兴之所至,我自花开”。落雪无声有痕,耳闻目睹和体感心悟的只是西风的凛冽,冷雨的透凉,冰雪的凄厉,丝毫生不出“瑞雪兆丰年”的祥和一念。</p><p class="ql-block"> 并非人们将遇见的不幸和苦难都迁怒于雪,果然如此,雪愿背锅。世间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大多推向于自然,不能总一腿腿枉跑梦乡与庙宇。下雪不在乎纷纷扬扬,多言无益,有风携雨雪对话于天地之间就已足够。次日的冬阳满照,纵使地还冻天也寒,毕竟获上苍垂怜,人神共暖。</p><p class="ql-block"> 对于2023年的第一场雪,有人说下得正是时候,让人们的视线从疫情的沉湎转向床前屋外;有人说下雪的扬州一下子就回到了广陵而讳言“芜城”,曾经繁华的骄人遗忘了颓败不堪;有人拿起画笔在苍白的纸上涂抹起年味的烟火气息,将生活还原到日复一日的生存;有人依然来到明月湖畔,在冰雪中祈祷,在风雪中思索,在雨雪中咬紧牙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