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泽州山河镇政府南望,有一凸起的山峰,当地人称为“追山”,位于现追山村境内。据了解,“追山”因其山形状直立如尖锥形,初名锥山,村人也称为:堆山,后以其音而串叫为“追山”。“追山”海拔一千米,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柞树等树种。</p><p class="ql-block"> 在古泽州的府志、县志就有记载古凤台县西南有“追山”,而且许多山川皆是以“追山”为参照基准来加以记载,可见“追山"原也是当时古凤台县一主要名山。</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清朝雍正时期的泽州凤台县地图西南部分中有关于追山的描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成书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的古《泽州府志》山川卷凤台县章节记载:追山县西南五十五里上有汤王庙。</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泽州府志》十五卷图攷中对追山的描画。</p> <p class="ql-block"> 另据成书于清朝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凤台县志》记叙:佛头山脊分二,一南行低衍曰:追山,西南距县五十五里,……追山衍南为将军头山,西南距县八十五里……再南衍西为曲良掌山,西南距县九十里……再衍西为史家岭,西南距县九十里……再西为七盘山西南距县九十里。以上四山旧志不载,皆在沁河东岸北岸,山道纡複,人迹罕至。</p><p class="ql-block"> 从《凤台县志》的以上记述,可见“追山”的记录要比上叙四山要早的多,可见此山的重要。</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追山里也是明清时期古凤台县一行政管理单位,管辖二十几个村庄,清朝光绪壬午年(1882年)出版印刷的《凤台县续志》中有追山里二十个村庄的记载,续志補图中图九有对追山里描画(下图)。</p> <p class="ql-block"> 从《凤台县续志》卷之一关隘图中“晋南隘口图”的描画中,记载有一条从凤台县城直达追山里南部九里口的古要道。</p> <p class="ql-block"> 从以上古籍记载可知,“追山”是因离省境较近,有古要道通过而成名山。</p> “追山”东南有村落为追山村,据2014年出版的《晋城地名志》记录,该村距山河镇南 3公里处,距市区34公里,总面积4.4平方公里。现在追山辖邢坡、西洼、西黑里街、东黑里街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追山村。该村东连洞八岭村,南至富庄村,西邻白河村,北接马街村。208国道从村东北通过,马月公路从村北通过。 该村始建于何时已无可知,人物姓氏较杂,现可知有闫,张,马,毛等。<div> 该村下部有一古庙,具体供奉神像已不可知。上世纪五十年代追山村成为追山乡人民政府驻地,政府机关就驻古庙内,后于1983年搬至马街村。</div> <p class="ql-block"> 追山村文化丰富,很早就有村办戏曲班社,以演出上党梆子以及泽州秧歌为主。据1989年出版的《泽州戏曲史搞》记录,追山村在上世纪的1946年,购买了大箕镇南沟村复盛班戏箱,并且在现山河镇陈庄村白龙庙演出的记载,当时演出剧目有:吵云府、乌江渡、义合店、上坟、空棺记、大观灯、拜年,反县衙、小姑贤、洗衣赏、鹅罗寺、巧团圆、阴阳剑、锁衣柜、红罗山、游西湖、白玉镯、小姑不贤、巧求子、打酒店、叠花园、大干会、巧配缘、打代州、脱靴等剧目。</p> 时至今日,追山村已经失去往日风采,人们大都迁居城市,只有部分老年人还守卫着这片神圣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