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生迎新送祝福】

米元35543033(拒加微信)

米元作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35543033)</p> <p class="ql-block">写给//美篇:财会工作者之家//周岁生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工作还是快乐的(二)</p> <p class="ql-block">  出纳员做了不到两年,正赶上国家推行技术职称评选活动,公司全体财务人员参加考试。</p><p class="ql-block">我是下乡知青,底子薄书本知识掌握的少,全凭实践经验。</p><p class="ql-block"> 出纳员考职业道德,怎样签发转帐、和现金支票,现金管理?考的成绩还不错。</p><p class="ql-block">平衡企业银行帐,给出了几组数据,进行差额或增减平衡法,我个人理解:其实就是一种方法。</p><p class="ql-block"> 考场出现了两组答案,7300和6900,财务科长看我的数字6900,点了一下桌角,我想是错了?但我平时就是这么做的,我并没有改动答案。</p><p class="ql-block"> 走出考场忐忑闹心,影响了下午考珠算,打了70多分。</p><p class="ql-block">回到公司张科长告诉我,6900也对,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了地。</p> <p class="ql-block">  经过职称考试,我很快干上了财务汇总工作,一段时间后纺织科划分为两个科室。</p><p class="ql-block">我当上了棉布化纤科的财务主管。</p><p class="ql-block"> 工作的变动,也预示着肩负责任的重要,手下的出纳员,是由原记帐员提拔上来的,看着人也聪明伶俐。</p><p class="ql-block">青春又漂亮、但活可干的不予匹配,阿拉伯数字写的歪歪扭扭,现金帐记得涂涂抹抹。</p><p class="ql-block"> 我说这可不行,她咔嚓就撕下帐页想重新记,这是带数字封号的原装帐本,可不是商品帐的活帐页,记错了可以换一张,现金帐和银行帐、是存档留存备查的。</p><p class="ql-block"> 无知到了无语,她因为长的形象好,嫁入了高干家庭,婆婆市组织部的干部,工作中丢了脸面,她很快转到了保险公司。</p> <p class="ql-block">  纺织品公司在计划经济时代,可以和现在的事业单位媲美,出纳员岗位更是个俏活。</p><p class="ql-block">又一个走后门子的人顶上了,她是刚走出商业学校的毕业生,学财会专业的。</p><p class="ql-block"> 她聪明的脑袋用在了弄虚作假上,家是盖县农村的,每次探家的路费,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托业务人员给报销。</p><p class="ql-block"> 卑劣的作法本身就违背了、职业道德和财经制度,身为财会人员,己经尚失了本职工作的起码原则,欺骗组织破坏财会纪律。</p><p class="ql-block"> 在出差人的报销单据中,偷偷粘上车票、重改报销金额,凭证传到我手里复核,耍小聪明掩耳盗铃的作法,令人不耻。</p><p class="ql-block">凭证返回傻了眼,是年轻人太精了,还是那个年代的人太认真。</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直观反映了人品素质,小农经济的自私自利、超出法律层面的约束后,折射出人性的贪欲。</p><p class="ql-block">记得下乡选调农场当会计时,严格政审党案,父母有无在案记录,和个人政治面貌。</p><p class="ql-block"> 我有幸在农场240多人中选上,一是共青团员,另一个条件是父亲给的,他从事几十年的财会工作,遵纪守法两袖清风。</p><p class="ql-block"> 在我成长中的童年少年,虽然缺衣少食,但不缺少纯洁和诚实。</p><p class="ql-block">雷锋是我们的楷模,学习他爱憎分明,在工作中严于律己,爱党敬业是我们那代人的共性。</p><p class="ql-block"> 老伴曾讥笑我:会计给你干都白瞎了,给一个会干的得干得多活。</p><p class="ql-block">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 不能为一时之利而丧失原则。</p> <p class="ql-block">  干了一辈子的财会工作,让我觉得常在水边站也可不湿鞋。</p><p class="ql-block">要诚信守法,要有公德心,即要有铁面无私的精神,也要有人情世故的处理办法,当然不能触红线。</p><p class="ql-block"> 国家政策法规法条,运用实施时也可因地制宜,要讲的通说的过去,看情节看因果关系。</p><p class="ql-block">有些事情在处理中,都不是铁板一块,犯规不犯法,这就要求办事人员,怎样理解政策的细枝末节。</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审计局来到科里,审查库存和上交利润,通过商品成本率查出了问题,人为的多转了成本,少上交了当年的利税。</p><p class="ql-block"> 这个事是科长想留一部分利润,怕本年利润上交多了,来年又加码,虚转了成本。</p><p class="ql-block">做了因势利导犯规不犯法的事,审计局也只能无奈的默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下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米字/米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