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滨城时报》发表

彩虹

<p class="ql-block">《滨城时报》2023.1.16刊发</p> <p class="ql-block"> 初 心</p><p class="ql-block"> 彩虹</p><p class="ql-block">我儿时生活在物质紧缺的年代,家里没有小儿书或者连环画等课外书。唯一一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连环画,是父亲拜托一位在新华书店工作的朋友,送我的生日礼物。我当做宝贝似的爱不释手,读来读去。对书中描写的白骨精变化多端、孙悟空火眼金睛、猪八戒好吃懒做等诸多故事倒背如流。</p><p class="ql-block">小学同学中有个家境比较好的,她家里有个小木箱吸引着我,那里面装满了小儿书。我们两家相距甚远,我常常步行数里地,去敲她家的大铁门,借书还书。常来常去,和她家养的一条小狗都熟悉了,见了我欢喜地摇头晃脑。我也因此了解了《三毛流浪记》、《杨家将》等故事。</p> <p class="ql-block">到了中学,同桌的父亲是语文老师,家里珍藏的书籍让我大开眼界,看看是可以的,不外借。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唐诗三百首》,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让我眼前一亮,对这本书喜欢得不得了。同学说,毕业时,会央求父亲把这本书作为毕业留念送给我。至今,搬了多少次家,我都带在身边。当年同学用墨水笔写的毕业留念字迹,已经泛黄有了岁月的沧桑感,它承载着少年时期我对读书的渴望,见证了我和同学的纯真友谊。</p><p class="ql-block">考上大学,学校图书馆的各种书籍琳琅满目,我仿佛置身于书籍的海洋。那时学校凭图书阅览证,每人一月只能借两本书,但可以随时去阅览室看书。于是,图书馆是我课余常去的地方。我也因此成了我们班最早戴上眼镜的人。我也是在那时,读到了《围城》《今夜有暴风雪》《红楼梦》和《红与黑》《飘》《简爱》等诸多中外名著。几年大学时间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开阔眼界,从求知取得了获知,领悟到了很多人生哲理。</p> <p class="ql-block">工作后,我从南方来天津定居。搬家的时候,托运了2大箱子沉甸甸的书,运费花去40元,心疼了好一阵子。在上世纪90年代初,40元是很大一笔支出,没办法,这些书是我平时一点点省吃俭用积攒的钱买下来的,伴随着我年少和青春的时光,舍不得丢下。以至于托运那天,大姐说我:“你是孔夫子搬家,除了书还是书。”</p><p class="ql-block">现在,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大大小小的报亭随处可见。复康路上的天津图书馆,就在家的附近,那里各种书籍琳琅满目,办个图书证,一次可以借出好几本。网上随时可以订购你想读的书籍,送货到家。我再也不愁无书可读了,可是读书的时间却没有之前那么富裕了。结婚生子、工作、家务、应付生活中各种事等,诸多事情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想要静下心来,给书留一片心灵的栖息地,也算是一个奢侈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最近整理书柜,翻到了大学毕业时的纪念册,老师的毕业寄语赫然在目:“走出校门以后,希望同学们每年至少读一本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享受读书的乐趣。希望你们的将来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记得当时不以为然,一年读一本书,这个太容易,目标太低了,这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是吧。</p><p class="ql-block">可是,时至今日,毕业已经20多年,泛泛而读,或者说匆匆浏览的书很多,但我竟列不出20本以上认真精读过的书籍。如果你随便问一下我这个年龄的人,从走出校门开始,至少得读20本了。但是你会发现,能做到这样的其实并不多。细思量,老师当年的毕业留言,是多么的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从无书可读到家里拥有一排的书柜,从无书可买到一个电话一次网购,就可轻松便捷地购买到你所需要的书籍,读书简直太方便了。愿我们不忘初心,即使忙碌,忙过以后,去读书;即使困了,那就先去睡一觉,醒来后再接着读下去。最是书香能致远,做一个精神世界充实、内心世界富有的人。</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