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的第三十篇 。<br><br>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推翻了清政府,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了复辟当皇帝,袁世凯积极的在全中国布局,俗语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成了袁世凯的首选,1914年,袁世凯拨付上等白银170万两在洛阳东起五门屯,西至灵官庙,南抵下池,北到金谷园的地方兴建兵营。营房全部为砖木结构,木料则是从东北运来的红松。1916年,占地4000亩,营房5000间的西工兵营拔地而起。作为训练新式陆军、屯兵之用。现在位于解放路与凯旋路交叉口西南角有个阅兵台,游客可站在凯旋路人行道上观看阅兵台的全貌。而这时,因袁世凯1915年12月12日宣布接受帝位,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2月25日,全国多省宣布独立,讨伐袁世凯背叛共和,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洛阳西工兵营此时成为全国军阀争夺的焦点。<br><br>1920年9月,直系军阀吴佩孚进驻这里后,兵营的规模迅速扩大到占地一万余亩,房屋一万余间。吴佩孚还下令建建电厂一座,使洛阳的大街小巷都用上了电灯,吴佩孚还在金谷园首次修建占地面积200余万平方米的洛阳飞机场,有飞机3架。洛阳成为军事重镇。1922年6月,洛河上的“老吴桥”建成,桥长206米,宽6.1米,有23孔,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中原地区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此桥后被损毁,现洛河北岸定鼎路西200米处仅留一段20米残桥。<br><br>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吹响了侵华战争号角,南京国民政府看到日本侵略中国的意图,决定迁都洛阳,1932年,国民党中央党部驻扎于西工兵营。在洛阳解放路于中州路交叉口处西南角就是洛阳阳西工兵营旧址,洛阳阳西工兵营旧址当前主要由四合院、地下室,高级住宅、惜阴书室、四合院由南北两个大厅和东西厢房围合而成,是当时的议事办公场所。高级住宅位于四合院东侧,是吴佩孚的办公场所,屋内地面均铺设红色木地板。高级住宅东侧就是书室,是一处由四孔青砖箍就的窑洞式建筑,中间一孔窑洞上方还留存有刻着“惜阴书室”四字的匾额。据说“惜阴书室”四字为蒋介石所题。<br><br>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兵营成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13日首都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屠杀40多天,杀害老百姓30多万 ,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3天后又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不得不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1946年5月,国民政府蒋介石还都南京,西工兵营是洛阳近代风云变幻的历史见证。2013年,洛阳西工兵营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