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题记:这是我2010年9月17日在自己的QQ空间发表的文章,当时是为父亲去世12周年而创作。现在又是一个轮回,母亲也已远行三年多。年关将至,思亲心切,今年年初已完成追忆母亲的文章,现将本文重新制作,以告慰父母。愿彼岸如家,二老天堂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深情忆父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佳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的十月九日,是父亲离开我们十二周年的日子。失去父亲,带给我的痛楚是连绵而持久的。多年来,父亲的照片不能细看,父亲的书稿和留给我的信件不忍卒读。而我,宁愿相信他是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总有一天还会回来。前些天整理书柜,偶然看到父亲病危时我和他的一张合影:父亲已是行销骨立却依然是一脸慈祥的微笑,我牵着他的手,头靠着他的肩,脸上挂着微笑,眼里分明含着泪水。照片的背后有我题的一首小诗:你走了/从此/一声平常的呼唤“爸”/也成了我的奢求/从此/也只能在梦中/这样牵着你的手/倚在你的肩头。时间是九八年十一月四日,离父亲去世不到一月,当时可能是有感而发,现在读来竟也让我潸然泪下。如今,我也年近不惑。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希望自己能以成熟的姿态来回忆敬爱的父亲。而这一切,全是源于十多年来对他深深的怀念,对他太多的不舍和对生命轮回的感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生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属蛇。上有三个姐姐,他排行老小,如果健在今年应年近古稀了。父亲一生颠沛流离,青年时期求学于湖北美术学院,由于家境贫寒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父亲没毕业就中途退学了。为此他遗憾了多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湖北美术学院按政策给他们那一届的学生补发了毕业证,才了却父亲的心愿。我一直记得父亲当时手捧毕业证如获至宝,喜极而泣的情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学的专业是书画,而尤其以书法见长。父亲的一手好字加上为人谦和,十里八乡间有着极好的口碑。每年的年底,是父亲一年中最忙的日子。从腊月中旬开始,家里便挤满了人,都是来找父亲写春联的。每当此时,父亲的脸上便挂满了微笑,还有一丝小小的得意。他不紧不慢地倒墨水,折纸,认认真真写好,晾干,再折好,让别人拿走。每年写春联,父亲都要用完好几瓶墨水。除夕,大街小巷,田野乡间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门前张贴着父亲手书的春联,那情那景,成为我们心中一幅永远定格的画面。以至于父亲走后多年,每年的春节少了父亲,少了父亲的春联,节日里便显得格外地落寞凄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退休前是电影公司的美术宣传干事,这一行他干了将近二十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正是中国电影的鼎盛时期,按照要求很多电影的巨幅宣传海报都是手工绘制,一幅海报从构思到绘制结束至少需要一个星期,而且常常是这一幅未完,下一幅又开始了。我那时和哥哥在他身边上小学,印象中极少见到他,偶尔见到也是他在画室躬身作画的身影。也正是那一年,有一次在悬挂海报牌时,因为同伴的疏忽,海报牌掉了下来,可怜的父亲被砸中右手手背,在医院缝了二十多针。因担心以后右手功能受限影响工作,缝合伤口时他坚持没用麻醉药。我和哥哥在一旁泪眼婆娑,他却故作轻松地对我们说:没事,幸好不是砸在头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几年,家里正是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姊妹四个都在读书,大姐正面临高考,而这一切全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和母亲的工分来支撑。父亲节衣缩食,几乎所有的收入都用于孩子们读书。当时在他的工作单位,他有个尽人皆知的外号:周三分。意思是说他每顿只吃三分钱的饭菜,是最节约的。前段时间,我偶然听到刘和刚的一首歌《父亲》,有一段歌词让我感触颇深: 我的老父亲,我最敬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尝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是啊,我那被人称为“三分”的父亲,是否是对这段歌词的另一种诠释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有幸在父亲身边生活了二十一年。在父亲眼里,我可能是个不太成器的孩子:不太爱学习,娇气,怕吃苦。也正是我的不成器带给了他一些很平常的的快乐。父亲和我处得像朋友,在我面前,他可以放下架子侃侃而谈,他的喜怒哀乐,甚至年轻时的恋爱经历他都对我讲过。可以说,我是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至今不明白,父亲为何对我特别娇宠,放纵。这种待遇,对哥哥姐姐而言,是一种奢求,父亲对他们管教极严,用他们自己的话讲,父亲和他们只谈前途,理想,从没有过儿女情长。后来,哥哥姐姐上大学陆续离开了家。遗憾的是,我也没能在父亲身边呆太长时间,二十一岁那年,我来到了现在生活的城市。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想必父亲的心里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过那种儿孙绕膝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愿给儿女添麻烦。后来我们姊妹几个分别在不同的城市安家,每次到孩子们的家里,他都是来去匆匆。他总是对母亲说: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我们不能成为他们的负担。更多的时候,他和母亲生活在乡下老家。想必父亲的心灵也是孤独的。与周围的人相比,父亲更像一个苦行僧。他一直觉得怀才不遇,一辈子没能干出什么大事。他常年生活在乡镇,我们又不在他的身边,周围缺少能与之交心的人。也许正因为如此,他将更多的时间寄托于他心爱的写和画,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常常在夜里三四点钟起床,在书房一呆就是一整天,写字作画,整理文稿,伴随他的总是一支支的烟和一阵紧似一阵的咳嗽。有一段时间父亲从事工艺品的制作,便一直痴迷于收集与之相关的东西。夏天,他可以赤着脚,高高地卷着裤管,拿着自制的网兜到处捕蝴蝶,秋天到田间地头收集树根草叶。有一次去神龙架,他竟然背回一大袋石头。我折服于他的敬业精神,有时候觉得他更像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除此之外,父亲还购书成癖。家里原有的三个书柜不够用,后来又添置了两个。而买过的书究竟派上用场没有,我们不得而知。父亲去世后,我发现他买的很多书竟然没拆封。当时很不理喻,直到有一次发现自己衣柜里的许多衣服买了未穿和穿了几次又不喜欢的有一大摞,便猜测,父亲买书和我衣服一样,有可能仅仅是种爱好,抑或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种补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转眼之间,十多年过去,父亲的身影已渐行渐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的离去,留给我们的是撕心裂肺的痛楚。太多的遗憾已没有机会弥补。如果有来世,我还愿意做他的孩子,而且是个不成器的孩子,听人说过,没有成就的孩子不会远离父母,是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对此我深信不疑。彼时,我会承欢于他的膝下,不离不弃地守候在他的身旁,带给他温暖和幸福,他不会孤独和寂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天堂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背景音乐/父亲(钢琴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背景图片/一.1980年父母的合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童年时与父母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制 作/佳 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