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堂号是一个家族的名号,旧时名门多有堂号,包括总堂号和分支堂号,表明世系源流和血缘亲戚。乔氏家族从“致”字辈始有堂号,或取意道德理念,或勉励启迪后人,意蕴丰富,内涵深厚。商贾之家对外事务均用堂号。树大分枝,后世子孙只有在先人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者,才有实力和能力去新立堂号。</p> 1保元堂 <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保元堂”为第四代乔超五所建。乔超五是乔贵发第二个儿子乔全义的孙子,乔致远的次子。乔超五的三个儿子都有堂号,孙辈的“晋”字辈和后世的“士”字辈也有堂号。“保元堂”,取意“秉承科举,保元登科”,院落不仅设计精巧,威武气派,还刻意体现了官衔品级。</p> <p class="ql-block">↑保元堂前的两座旗杆。在大门前竖立旗杆,是封建社会科举功名的象征。考取一定功名后,社会地位提高,花钱竖立旗杆可以光耀门楣。在旗杆竖立之后,成为后人学习榜样,激励族人积极进取。</p> <p class="ql-block">↑保元堂大门门厅房。</p> <p class="ql-block">↑保元堂是乔家最有文化的一支,仅藏书就有数万册之巨,其中还有不少是善本、孤本,并有不少历代名人字画。后来历经战乱,损失惨重,留存只有十之一二。解放以后,乔家后人将所剩的珍贵书籍与字画无偿捐献给了国家、省以及当地政府的图书档案部门,并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保元堂为2010年复建的仿清建筑群,共有三个院落,第一院为民俗文化馆,第二院为婚俗文化馆,第三院为寿诞文化馆。 </p> <p class="ql-block">↑土地祠。</p> 第一院民俗文化馆 <p class="ql-block"> 保元堂第一院为二进院落的仿清建筑。一进和二进的中间有穿心式过厅房,面阔五间(清代的形制是不超过三间)。</p> <p class="ql-block">↑第一院的一进院。</p> <p class="ql-block">↑院中的日晷,又称为“人体日晷”,以人体在阳光下的投射的影子为指针,根据影子的指向来判断当时的时间。人体日晷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时间的标记牌,上面刻有数字或时间、时辰;其二是月份条,上面刻有阴历月份的数字名称。使用时,使用者站立在月份条上,所处的位置应是刻有当时月份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农耕渊源”展室。距今10000~8000年前的华夏大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改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人们可以在某个固定地点长期生活。华夏民族以农立国,数千年的农耕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闪耀着劳动者的智慧。世代相袭,所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和农耕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尤其和岁时更为密切。</p> <p class="ql-block">↑展室中布展了大量的文字记录和实物,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展现山西地区的岁时以及与之相关的农耕生产大致状況,包括每季的重要节日活动。</p> <p class="ql-block">↑民俗是地方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与人们生活紧密关联,从这些流传至今的民俗里,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乔家生活的精彩画面。</p> <p class="ql-block">↑神农,“药石权舆,农商宗祖;夭礼全生,饥寒脱苦”。炎帝,烈山氏,号神农氏,又称赤帝,远古时期部落首领,生活在距今6000年至5500年时期。主要功绩有“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p> <p class="ql-block">↑对于农业来说,“夏季”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季节,不仅是各种庄稼果蔬生长的旺季,也是小麦收获、秋苗管理、果木修剪、蔬菜栽培的忙季。古代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现代,一切全靠经验与辛苦的劳作,如果遇上天旱雨涝、虫害泛滥,一切只有听天由命,由此也产生了许多祈祷信仰民俗,如祈雨、祭虸蝗、立旱棒槌、演戏酬神等。</p> <p class="ql-block">↑第一院的二进院,正房面阔七间,东西两侧均为带檐廊的面阔七间的厢房(清代的形制均不得超过五间)。</p> <p class="ql-block">↑祭祖的习俗。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重大的古老节日,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來的优良传统,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既是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p> <p class="ql-block">↑三官大帝的祭祀。三官是道教天神,三官大帝指天官、地官、水官,道教尊奉远古的三位明君尧、舜、禹为天、地、水三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掌管着人间祸福罪罚、天神转迁、生死轮回、<span style="font-size:18px;">阴阳救度</span>诸事。</p> <p class="ql-block">↑社火,由古代祭社活动、歌舞娱神演变而来,随着时代发展而内容不断丰富,逐渐融入百戏、伎艺、技巧等,宋代到达极致,焰火、灯棚、九曲等都属于社火内容。以后把游行、表演、戴面、仿獸、舞龙、高跷、抬阁、背棍、旱船、械杖、武术、步舞类都专指社火,形态各异,五彩缤纷。加上笙管鼓乐、灯烛辉煌,无论表演者、围观者都心情亢奋,通宵达旦,尽情宣泄。</p> <p class="ql-block">↑社火。</p> 第二院婚俗文化馆 <p class="ql-block"> 保元堂第二院为婚俗博物馆,共有三进院,有两道穿心式过厅房。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是人生中最重要内容,婚姻维系着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所以古代传统的结婚仪式非常讲究。</p> <p class="ql-block">↑一进院,东侧无厢房,只建有围墙。西侧厢房为乔家书屋。在二进院的南门上方,悬有“喜福骈臻”匾额,“骈臻”意为“并至”、“一并到来”,寓意欢喜吉祥、福运美好一起来临。楹联:</p><p class="ql-block">喜鹊桥前催凤驾;</p><p class="ql-block">戏马台上鸿雁飞。</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p> <p class="ql-block">↑三进院的门楼门额“勤为本”。楹联:</p><p class="ql-block">金尊银烛销春雨;</p><p class="ql-block">象管鸾笙护紫云。</p> <p class="ql-block">↑三进院。北面正房二楼匾额“乾川始尊”,一楼匾额“喜偕连理”,门联:</p><p class="ql-block">金屋瑶台鸳鸯枕;</p><p class="ql-block">碧瓦朱牕燕莺喧。</p> <p class="ql-block">↑正中大红“囍”字,两侧对联:</p><p class="ql-block">金屋才高诗吟白雪;</p><p class="ql-block">玉台春早妆艳红梅。</p> <p class="ql-block">↑“待字”展室。古代女子到了15周岁的笈笄之年,便必须守在闺房不能轻易抛头露面了,这段出嫁之前的时间就叫待字,也就是等待人来问聘。至于将来的丈夫是什么样,是否为自己心仪的白马王子,那就要完全听命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完全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p> <p class="ql-block">↑“待字”展室。古代有所谓的“三从四德”,女子从在家到出嫁,以至到丈夫死后都不会有自己的人身自由。“待字”这段时间主要是在德、容、言、工的四徳修养方面下功夫,“容”是化妆术,“言”是指说话要轻声细语,“工”是指针线活之类。古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与否并不重要。</p> <p class="ql-block">↑“出阁”展室。女子待字闺阁之中,所以把出嫁之日叫“出阁”,这是古代女子一生的转折点,仪式较为隆重。前一天晚上要吃“岁岁饺子”,当天早起便端坐不动,静候“全人”为其绞脸盘髻,还要坐一下桶。然后坐在炕上特设的椅上,有嫂或姐妹辈为之念祝词,并用扇扇几下。更换好特备的嫁妆衣物,不论冬夏必穿红棉祆内衬,直到男方迎娶车轿来。三番催请,母亲亲自给遮上盖头,由兄长背着送到车轿前,乘坐后奏乐启行。室内对联:</p><p class="ql-block">春云夏雨秋夜月;</p><p class="ql-block">唐诗晋字汉文章。</p> <p class="ql-block">↑“礼房”展室。礼房是婚典仪式当日总理操办—切的处所,主婚之家聘请当地有声望的人承理其事,称之为总管,包括迎娶议程、接受贺礼、安排宴席、迎宾接客、拜堂典礼、开发赏银等,主家不得干预。而现在操办婚事往往需要一班人马,如记账、礼宾、司仪、帮闲人等。</p> <p class="ql-block">↑“礼房”展室。</p> <p class="ql-block">↑“洞房”展室。“洞房花烛夜”做为古代的人生四大乐事之一,“洞房”包括了许多仪式,如进门时要跨鞍,进门后还要坐帐,揭盖头,换新鞋,接着是闹洞房,说令子,也会说一些性启蒙的引逗词。</p> <p class="ql-block">↑虽然古代也有“三天内没大小”的闹洞房习俗,但讲究的是文雅含蓄。客人散去之后是喝“和气拌汤”,轮到了本宅的平辈女眷闹房。当晚睡觉还不准熄灯,窗户纸往往会被捅了许多窟窿,名为通子。</p> <p class="ql-block">↑轿马车。</p> <p class="ql-block">↑门石“静思源”。月门门额“望晖”,通往保元堂第三院与乔家花园。</p> 第三院寿诞文化馆 <p class="ql-block"> 保元堂第三院是寿诞文化馆,为一进四合院。与乔家花园紧邻,位于花园西侧。</p> <p class="ql-block">↑第三院门楼门额为“静逸”。门楼东侧有一只巨大的宝葫芦,据说游客多的时候葫芦口会往花园池中喷水。</p> <p class="ql-block">↑庭中寿桃石。北面正房门楼门额“寿而康”。</p> <p class="ql-block">↑正房展室。</p> <p class="ql-block">↑正中为巨大的红底金色“寿”字,两侧对联“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寿”字前供奉福禄寿三星。长寿是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的人生目标。古人常把福、禄、寿关联在一起,认为这是人生的最大幸福。寿诞文化在中国绵延数千年,至今仍被世人所重视。</p> <p class="ql-block">↑正房遥望门厅,门厅北面的匾额为“诚作基”。</p> 2乔家花园 <p class="ql-block"> 在保元堂和宁守堂中间,为新建的大花园,是当年乔家未竟之院。中心开凿水池,南北亭阁相对。</p> <p class="ql-block">↑观澜阁。</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最终能够幸存至今,与乔致庸的仁厚直接相关。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山西总督毓贤在山西地界搜杀洋人。有七位意大利修女从太原逃到祁县,受到乔致庸保护,藏在自家银库,最后用运柴草的大车拉到河北得救,意大利政府因此送给乔家一面意大利国旗以示表彰。抗战时日寇攻入祁县,乔家把意大利国旗挂在门口,日军摸不清虚实,出于盟友考虑就没有破坏乔家。</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在建国后成为祁县政府的办公地,此后又先后成为人民医院、粮食仓库、晋中地委党校,在乔家老家人的保护下安然渡过文革时期。</p> <p class="ql-block">↑池心的听泉亭。亭前有联:</p><p class="ql-block">露气春林月华秋水;</p><p class="ql-block">晴阳媚景芳草远山。</p> <p class="ql-block">↑涛音阁。</p> <p class="ql-block">↑花园中的金银忍冬,寒冬之际只剩枝条横斜,妆点着花园里冷肃的天空。</p> 3宁守堂 <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宁守堂,重建于2010年,虽然是仿古建筑群,却并未按清代形制建设。宁守堂被打造成乔氏家族始祖乔贵发的故居,堂名取意“宁静致远,取信守约”。共有三个院落,一号院万里茶路馆,二号院砖雕文化馆,三号院戴氏心意拳。</p> 一号院万里茶路馆 <p class="ql-block">↑宁守堂位于乔家花园东侧,池水边为宁守堂一号院的大门入口。一号院是万里茶路馆,展示了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们,怀着超人的胆魄,冒着极大的风险,南下武夷山,北上俄罗斯,共同疏通了万里茶路,不仅创造了巨额的利润,也谱写了晋商文化的传奇,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寒冬艳阳下,一半池水一半冰。</p> <p class="ql-block">↑一号院门楼。门额“煦風”,楹联:</p><p class="ql-block">飘荡春风生玉树;</p><p class="ql-block">断续秋霞化金龙。</p> <p class="ql-block">↑一进院。宁守堂一号院为二进四合院,一进院和二进院之间没有过厅房,只设了一道单门牌坊将两院分开。过道牌楼匾额为“山川拱秀”。</p> <p class="ql-block">↑一号院是万里茶路展示区,内设有万里茶道线路图、荒原疏茶道、茶山结义盟、长江扬风帆、襄阳遇风险、大漠建驼队、开埠恰克图等展室。</p> <p class="ql-block">↑“荒原疏茶道”展区。随着一条条运茶驼道的延伸,一座座城镇在荒原崛起,欧洲的文明和中国中原的文明在这里交汇,推动着中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运动后,为恢复断绝的南北茶路,乔致庸多次南下福建寻找新的茶源而不停奔波,最终与常家、渠家等家族一起疏通了湖北、湖南的新茶路。</p> <p class="ql-block">↑“茶山结义盟”展区。晋商对武夷茶情有独钟,不远千里,越过河南、湖北、江西,到福建武夷山来采办茶叶,主要是乌龙茶和红茶。晋商初来收茶时,大多采用散茶打包。如此包装不但体积宽大,而且容易受潮霉变。后来晋商将散茶压制砖茶,既方便了运输,又不易受潮霉变。</p> <p class="ql-block">↑晋商采购武夷茶大获其利,积累资本后,就定山包销,以稳定货源。后来便进一步在武夷山下梅等地购山种茶,自采自制自销,多时达3万亩,极具规模。武夷茶也因此扬名于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大漠建驼队”展区。万里茶道上的中俄贸易茶叶,绝大部分是由张家口经库伦(乌兰巴托)运往恰克图,此为东线。还有一部分是从归化(呼和浩特)经库伦到恰克图,此为西线。做为支线的归化,在万里茶道鼎盛时期,城里就聚集了南来北往茶商的20万峰骆驼。</p> <p class="ql-block">↑“开埠恰克图”展区。恰克图,俄语意为“有茶的地方”,是清代中俄边境重镇,原属中国,汉名买卖城。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关互市在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以茶叶等日常消费品为主要商品的互市贸易经久不衰,持续了近两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恰克图这座小小的荒漠之丘,近两百年的中俄贸易咽喉要道,在1860年中俄贸易全面开放后,逐渐走向衰落,20世纪初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通车,彻底摧毁了恰克图互市。</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正房门楼,门额“浩然气”。楹联:</p><p class="ql-block">得句惊人胸有珠;</p><p class="ql-block">观书到老眼如月。</p> <p class="ql-block">↑正房内设有万里茶路油画艺术展。</p> <p class="ql-block">↑《乔家-事不过夜》。深夜,忙碌了一天的乔家大掌柜,秉承事不过夜的商训,挑灯对账。</p> <p class="ql-block">↑《乔家-挑灯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晋商-我是乔家人,也是晋商人》。</p> <p class="ql-block">↑《晋商-乔家女人》。乔家大院真正的主人是她们。</p> <p class="ql-block">↑《晋商-乔家新娘》。嫁入乔家的新娘,刚刚完成婚礼仪式。</p> <p class="ql-block">↑《晋商-乔家新娘》。</p> <p class="ql-block">↑《晋商-商路》。</p> 二号院砖雕文化馆 <p class="ql-block"> 宁守堂二号院,为一进四合院,是砖雕文化馆,通过丰富多彩的砖雕,展示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蕴含的艺术之美。</p> <p class="ql-block">↑宁守堂二号院门楼,门额“怀和气”。</p> <p class="ql-block">↑北面正房为二层仿古建筑,二楼匾额“怀静气”,一楼匾额“谦和朴诚”,楹联:</p><p class="ql-block">能勤德业惟良友;</p><p class="ql-block">有益身心在读书。</p> <p class="ql-block">↑制印。</p> <p class="ql-block">↑狮子照壁。砖雕俗称“硬花活”,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也是乔家大院一道亮丽的风景,院内展品以晋派砖雕为主。砖雕紧密结合了建筑构件原则和各种构件的造型,巧妙布局,精心雕琢,赋予了建筑灵动的生命,主要分布在乔家大院的门楼、影壁、楼栏、屋脊、牌坊等建筑部分。</p> 三号院戴氏心意拳 <p class="ql-block"> 宁守堂三号院,是一进四合院的仿古建筑。三号院展馆以“戴氏心意拳”为主,还有晋商服饰和晋商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三号院门厅房门楼,门额“勤贻”。</p> <p class="ql-block">↑戴氏心意拳将佛家、道家、儒家功法与理论熔为一炉,是一门内外兼修的精华武术。戴氏心意拳第四代名宿戴二闾,曾受乔致庸重托,雁门设擂,调虎离山,银送包头,救乔家于危难之际。</p> <p class="ql-block">↑“广盛镖局”是我国成立年代较早的十大镖局之一,被称为“华中第一镖局”,即为一代宗师戴二闾创办。戴家拳的基本功叫“蹲猴猴”,相传戴二闾苦练三年功成,与人交手时,一发动就能将人击出二丈之外。</p> <p class="ql-block">↑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岳飞所创,化枪为拳,训练将士。此拳刚猛狠毒,奇快无比。意到拳到,变化无穷。实战中远可用枪,近则用拳。岳飞被害后,此拳也随之销声匿迹。明末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p> <p class="ql-block">↑姬际可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形成了庞大的体系,比较明晰的、具有广泛代表的有三大主流派,一是河南心意拳,二是山西祁县戴氏心意拳,三是山西与河北的形意拳。</p> <p class="ql-block">↑戴氏心意拳是一种保守、神秘、威力强大的汉族拳术,属于内家拳,被称为中国四大优秀传统名拳之一。俗语说“只见戴家拳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起初只在戴氏家族内部传承,很少外传,至戴奎时才开始对外传授。随着传人思想的开放,逐渐向国内外传播开来。</p> <p class="ql-block">↑《五老观图》。传说上古时代尧帝在黄河边设坛拜神,忽然看见有五位皓首童颜的老者,正在山林中观看河图。后有龙马将河图衔来,只有舜能看出河图中的神秘星象以及天地人的事理。尧帝认为龙马显灵,天地献密,于是决定把帝位传给舜。</p> <p class="ql-block">↑《村童闹学图》。</p> <p class="ql-block">↑《烂柯棋缘》。晋朝时有一个名叫王质的樵夫到石室山砍柴,遇见两位童子正在下围棋,于是在一旁观看。童子给了王质一枚如同枣核的食物,王质含在口中不觉忘了饥渴。过了一会童子问他怎么不回家?王质起身,一看斧柄都烂坏了。等到王质回到家里,发现时间竟然已过了几十年,村中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p> 4乔家学堂 <p class="ql-block"> 乔家学堂是乔超五时期供乔家子弟读书学习的地方,在整个乔家大院最不引人注目,偏僻安静,小巧别致,前后三进。乔家历来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公立学校还未成立前,乔超五就倡议并建立了“弗措学堂”,把兴学育人、振兴家族作为世代必须遵循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右为乔家学堂入口,门上木匾“乔家学堂”石匾“贻勤”。左为福禄寿三星照壁。</p> <p class="ql-block">↑土地祠。</p> <p class="ql-block">↑《大德圣贤孔子造像》。两侧对联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温良恭俭让,指的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五种美德,是儒家所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准则。</p> <p class="ql-block">【后记】乔家大院“四堂一园”中的德兴堂没有进去参观,留点遗憾,乔家大院故事也就此告一段落。德兴堂是乔贵发长子乔全德的独子乔致祥的宅院,现今四个院落均为新建,陈展的主题是晋商民俗风情,内容包括民俗服饰、信仰、电视剧乔家大院道具、家居场景、木器家俱、瓷器以及晋剧、祁太秧歌脸谱和乐器、场景等。</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景区出口处照壁。</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jxta80m" target="_blank">路过山西10:乔家大院在中堂第一院</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k5z9yn4" target="_blank">路过山西11:乔家大院在中堂二三院</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kt0t0t4" target="_blank">路过山西12:乔家大院在中堂四五六院</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