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年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中国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中国传统春节习俗都有哪些讲究呢?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春节的知识,家长们可以讲给孩子听哦!让我们一起在过年的气氛中感受传统文化里那浓浓的“年味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神</p> <p class="ql-block"> 小年,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等。小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尘、祭灶等。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中国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中国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流传下来的传统风俗。当然,在腊月二十三时,就有的开始打扫房子了。但腊月二十四也叫“扫尘日”。眼看就要过年了,年前进行一次大扫除。把家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驱除病疫、除尘布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祈求新年幸福安康,好运来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p> <p class="ql-block"> 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神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p><p class="ql-block"> 直到现在“二十五吃豆腐”的习俗还在持续着,虽然已经不再家家户户都自己磨豆腐,但每到腊月二十五这一天,都会买一些豆腐回家。这俨然已形成习惯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各地就有了“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之说。关于腊月二十六,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腊月二十七:宰公鸡,赶大集</p> <p class="ql-block"> 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的民歌有“腊月二十八,把面醒”、“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纸花”。我国传统习俗,到阴历的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要着手准备正餐过春节。风俗人情各有不同,山西省太原市我们要蒸熟“糕儿馒头两笸箩”;河北大家乃是“蒸枣花”准备除夕夜祭礼祖先作贡品;河南大家都是“二十八,蒸馍炸小疙瘩。”北京市大家在这一天“把面醒”,直到二十九才“做馒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p> <p class="ql-block"> 上坟请祖:“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每逢节庆,都要对祖先告祭一番,这不仅仅是一种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庄重和重要。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清晨请祖,少数地区在除夕日下午到黄昏时请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年三十:除夕守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贴春联</p> <p class="ql-block"> 春联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守岁</p> <p class="ql-block"> 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除夕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除夕时有守岁的习俗,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年夜饭</p> <p class="ql-block">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春节前一天)的阖家聚餐。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对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年夜饭是每年新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还讲究很多寓意。传统上年夜饭是在除夕祭祖后才食用。吃年夜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等等习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放鞭炮</p> <p class="ql-block"> 放鞭炮,是传统年俗之一,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这个习俗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如今,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压岁钱</p> <p class="ql-block"> 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包饺子</p> <p class="ql-block"> 饺子在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上都吃,除夕这一天包饺子,与平时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谁吃到了包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年初一:拜年贺岁</p> <p class="ql-block"> 除夕前扫除干净屋子,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p><p class="ql-block">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p><p class="ql-block"> 初一要跟长辈或者左邻右里拜年,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年初二:回娘家</p> <p class="ql-block"> “回娘家”又称“归宁”。在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时,必须办一大袋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礼物颇薄,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年初三:安睡迟起</p> <p class="ql-block"> 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年初四:迎灶王爷</p> <p class="ql-block"> 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陈竞表示,尽管民间很多说法没有依据,但其本身承载了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其原因。</p> <p class="ql-block"> 还要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年初五:迎财神</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大摆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寓意就是迎接财神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大年初六:送穷</p> <p class="ql-block">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年初七:人的生日</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七是人日,也叫人节。在古代神话中,这一天要吃煎饼,吃七宝羹,休养生息,温养身心。传说是女娲在创世的时候人是第七天创造出来的,前六天分别是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所以,这一天就是每一个人的生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年初八:放生祈福</p> <p class="ql-block"> 初八这一天,在春节来讲主要是“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p> <p class="ql-block"> 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大年初九:要祭天</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年初十:祭石头生辰</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正月十四:试花灯</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这天,灯会正式开放供市民购买灯笼。</p><p class="ql-block">为了元宵节,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在中国,灯谜是非常传统的字谜游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正月十五:元宵节</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p><p class="ql-block">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p>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愿我们的孩子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