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节,作为中国人生命、生活、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春节的知识,家长们可以讲给孩子听哦!让我们一起在过年的气氛中感受传统文化里那浓浓的“年味儿”。 </p>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 吃灶糖 <p class="ql-block"> “二十三,糖瓜粘”。按照习俗,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一定要吃糖瓜、关东糖.这是因为传说在腊月二十三,每家的灶王爷都要回天庭向玉帝禀报这一年家里的情况,而又甜又黏的糖瓜能“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于是,人们会把糖瓜或关东糖摆放在灶台上祭灶王爷。由于祭灶的形式隆重又有趣,所以这一天也称为“小年”。</p> 腊月二十四:除尘扫房子 <p class="ql-block">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年节扫尘,寓意“除旧布新”、“辞旧迎新”、“破旧立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去,包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愿望。</p>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p class="ql-block">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所以腊月二十五有做豆腐的习俗。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说起来,这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代表着祈福。此外,腊月二十五还有糊窗户、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的习俗。</p> 腊月二十六:买年肉、炖大肉 <p class="ql-block"> 俗语说:“二十六,买年肉”。到了腊月二十六,家里有猪的,就要开始杀猪,没有猪的人家,就要到集市上去买肉。“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的意思。</p> 腊月二十七:宰公鸡 赶大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中国传统的春节习俗里,腊月二十七可能是春节前最忙碌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鸡,“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还要赶集、采购年节物品,如:鞭炮、春联、香炉、赠送小孩子的礼品等。</span></p> 腊月二十八:贴窗花 把面发 <p class="ql-block"> 民谣有“腊月二十八,贴窗花,把面发”,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 还要“贴花花”,也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仙。</p>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p class="ql-block"> 有民谣:“二十九,蒸馒头”。过去,在腊月二十八的时候,人们已经把面发好了,到了腊月二十九的早上,早早起来蒸馒头,这是民间的传统习俗。馒头用处很多:一是自己家里吃的,二是过年期间招待亲朋好友,三是当作供品使用。常言道:腊月二十九,抓紧蒸馒头。寓意着新的一年日子越过越好,蒸蒸日上,阖家团团圆圆,幸福满满。</p> 大年三十:吃年饭 放烟花 <p class="ql-block">贴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除了春联,家家户户还要贴窗花、年画、福字,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p><p class="ql-block">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团年饭是除夕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饭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p><p class="ql-block">守岁:守岁的习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p><p class="ql-block">放鞭炮: 放鞭炮,是传统年俗之一,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这个习俗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只要是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会放鞭炮来庆祝。</p><p class="ql-block">压岁钱: 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们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p><p class="ql-block">包饺子:饺子在我国许多传统节日里都吃,除夕这一天包饺子,与平时有着不一样的意义。</p> 大年初一:拜年贺岁 <p class="ql-block"> 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p> 正月初二:回娘家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p> 正月初三:安睡晨迟起 <p class="ql-block"> 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为了地里的收成,早早的睡觉吧!</p> 正月初四:迎灶王爷 <p class="ql-block"> 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因此也不宜远出,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放鞭炮,以示恭迎。</p> 正月初五:迎财神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p> 正月初六:送穷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p> 正月初七:“人的生日”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七为“人日”,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p>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八是“顺星节"。每年正月初八为诸星君聚会之期,人们要在这天祭祀星君(即顺星“),以保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当。很多人会在这天购买的一些鱼,乌放归野外,表达好生之德,同时也可以让星宿们看到自己的善行。</p> 正月初九:要祭天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九,很多家庭会全家总动员沐浴和祈福。这是因为相传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俗称“天公")的生日,因此要格外重视,还要为他举行隆重的仪式,以求天公赐福。</p> 正月初十:祭石头生辰 <p class="ql-block"> 顺应习俗,人们不能在正月初十动石器,不能搬石头。因为正月初十是“石头节”,也就是石头神的生日。在古时,这天人们会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当神等。</p> 正月十一:子婿日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二那天,已婚女人和丈夫、子女一块儿带上礼物回娘家省亲,而作为女儿回门时的答礼,岳父岳母会在正月十一这天邀请自己的女儿女婿来家中团聚。老丈人不仅派娘家的哥哥或弟弟提前出门来迎接,还会用祭祀过神灵的美食来招待闺女和姑爷,以表示娘家人对姑爷的敬意和重视。因此,这天称为“子婿日</p>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p> 正月十三:点灶灯 <p class="ql-block"> 在过去,正月十三这天,人们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p> 正月十四:试花灯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四,拜临水娘娘,保佑妇女孩子健康。</p> 正月十五:元宵节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举国欢庆的一天。除了吃元宵、闹花灯、舞龙灯、猜灯谜,还有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等好戏轮番上演。过了正月十五,也意味着年到此结束。</p> <p class="ql-block"> 怎么样,我们的春节传统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小朋友们可以趁这个假期,好好感受、细细品味,希望宝贝们能和各位家长一起,在喜庆欢乐的氛围中度过这段有意义又充满美好回忆的春节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