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过年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最盼望的好日子。随着新春的脚步临近,大红灯笼挂满大街小巷,年的味道越来越浓重了!大家都洋溢在一片欢乐之中,今天我们一起回味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b></p> <p class="ql-block"><b> 进入腊月就意味着到了农历的年尾年味儿也越来越浓,关于腊月的知识我们了解多少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腊月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b> 腊月,是岁末十二月的别称。岁末十二月除了“腊月”这别称外,还有除月、末冬、腊冬、嘉平、季冬、严冬等别称。腊月,现通常指农历十二月。关于“腊”,在《周礼》、《周易》中有关于“肉甫”和“腊味”的记载。“腊”的本义是“干肉”,亦指一种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放于通风处风干。岁末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因在小寒至大寒之间,干燥少雨、吹西风季候风,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这便是岁末十二月得名“腊月”的由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腊月的习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腊月初八 腊八节㊗️</b></p><p class="ql-block"><b>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这天,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习俗。自上古时期起,腊八就被用来祭祀祖先与神灵,以此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吉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b></p><p class="ql-block"><b>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同时也吃灶糖、饺子、年糕等美食,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些浓浓的传统文化应该代代传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 腊月二十四 扫尘日㊗️</b></p> <p class="ql-block"><b> 腊月二十四,也是“扫尘日”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因“尘”和“陈”谐音,所以有“除陈布新”的寓意。意思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帝㊗️</b></p> <p class="ql-block"><b> 一是做豆腐。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尽春回,人们度过了漫长的冬天,即将进入到新的一年,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代表着祈“福”。二是糊窗户。腊月二十四扫完尘,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换上崭新的窗纸,房屋顿时焕然一新。三是照田蚕。江南一带称为“照田蚕、烧田蚕、烧田财”,就是把长长的杆子绑上火把插在田野中,火把烧得越旺,昭示着来年是个好年景。四是接玉皇。在传统习俗中,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述职,腊月二十五玉帝会下界检查工作,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挂玉帝像进行祭祀,期望来年有好的福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炖大肉㊗️</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炖大肉”或“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之说。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一锅炖猪肉是人们心中最朴实最重要的年夜饭。相信很多人还有过年烧肉的习俗,就是把大块的猪肉煮熟,抹上蜂蜜或大柿子,放在油锅里炸得通红透亮,烧肉更能象征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古时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称“年肉”。</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腊月二十七:洗疚疾,赶大集㊗️</b></p> <p class="ql-block"><b> 一是赶大集。根据大多数民间习俗,这一天要开始置办年货了,而且是大集日,周边村民百姓纷纷赶集置办年货,烟酒茶糖、鸡鸭鱼肉、鞭炮香烛、春联年画以及各种礼品等等好不热闹,年味已渐浓了起来。二是洗疚疾。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新春,俗语:腊月二十六“洗福禄”、二十七“洗疚疾”。三是宰公鸡。除了二十六炖肉、二十七宰鸡外,还要准备更多的荤素菜,以备过年时享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贴花花㊗️</b></p> <p class="ql-block"><b> 一是把面发。民谣:“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根据汉族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主食。二是帖花花。就是贴年画、贴福字、贴春联和贴窗花,过去为了讨好各路神仙,现在主要为祈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腊月二十九:祭祖宗,备家宴㊗️</b></p> <p class="ql-block"><b> 一是蒸馒头。民谣称:“二十九,蒸馒头。”人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形态各异的造型,如动物、水果及人物等。蒸出的馒头还要跟乡亲邻居交换,做得好才有面子,才讲究。二是去打酒。旧时人们买不起瓶装高档酒,一般都是拿着器皿去打散酒待客。三是备家宴。这天人们还会置办酒宴,以备晚辈前来给长辈辞岁。四是祭祖宗。乡间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年三十:吃年饭,放爆竹㊗️</b></p> <p class="ql-block"><b> 这一天叫“岁除”,晚上才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吃年夜饭、包饺子、守岁、贴门神、挂灯笼、放爆竹等习俗。这天禁忌很多:忌与人发生争持,大门福字不能倒贴,不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动刀剪,不能打碎东西,忌泼污水,年夜饭要有鱼等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