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珠还合浦”得清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祖父1990年画作《红梅图》小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艾道淳</p> <p class="ql-block"> 就象冬日的暖阳,在壬寅年重庆的最后一次书画拍卖会上,祖父艾瑶森先生32年前创作的《红梅图》出现了!错综有致的布局,飘逸洒脱的笔法,与苏东坡、杜甫等穿越时空的对话,诗、书、画三者完美结合,令我神往了三十多年,通过竞拍,“珠还合浦”。小文以记之。</p> <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最早刊印在渝北区政协1997年出版的《犁烟集——艾瑶森诗书画选》上,当时祖父刚辞世不久。该书由时任政协主席王俊先生题写书名,文史委主任曾祥明先生编辑,是渝北政协史上首个为个人出版的作品专辑。我参加了部分编辑工作,看到了这幅送给王俊主席作品的黑白照片,心中很是欣喜、甚想一睹原作为快,但怕叨扰到德高望重的王俊主席,未能成行,一直深以为憾。</p> <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长138cm,宽68cm,1990年(农历庚午年)正月十六日作于珠海。是时的珠海,是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祖父时年77岁,身体康健,心情愉悦:背负30多年的历史冤案得以彻底平反,被聘为江北县(1994年2月后升为重庆市渝北区)政协委员;书画作品作为重庆市访问日本广岛代表团礼品、在日本反响热烈;我也考上大学跳出了“农门”;尤其是1984、1989—1990年祖父母两次赴长沙、广州、珠海等地探亲、游玩、长住,见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见到了朝气蓬勃的大好局面,见到了健康成长的下一代、再下一代,见到了大量诗书画界的名人名作,心胸更加开朗、眼境更加开阔。</p> <p class="ql-block"> 1990年农历正月十六,坐在珠海大伯家宽敞的书房中,虽乍暖还寒,但窗外已是“南国花枝带雨肥”;睹物思乡,老家应还是“西川草木经霜瘦”(祖父诗作《南游杂咏》句)。想到亦领导亦朋友的王俊先生(他的文章和书法也很好),艺兴盎然,提笔挥毫,在宜人的气候和愉悦的心情中,一挥而就完成了这幅作品。</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画。所谓文人画,简而言之,就是一幅画,要体现诗书画三者合一,三者俱佳者为上品。</p><p class="ql-block"> 画的主体是一树盛开的红梅,大写的人字形枝干,遒劲有力;整体向上的枝条,体态各异;绽放的花朵,疏密有致,盎然春意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 与枝干花朵穿插的,从右至左,分别是书写的苏东坡、作者、梅和靖、杜甫的咏梅诗或名句,以及作者的评价。因是为王俊主席所作,其中不少语句又仿佛是在与老友进行探讨和交流。其文字:</p><p class="ql-block">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p><p class="ql-block">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p><p class="ql-block">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p><p class="ql-block">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p><p class="ql-block"> 右录苏东坡咏梅诗,无一句不是梅,无一句不是红,紧扣题旨,为学诗者之典范可耳。</p> <p class="ql-block"> “兹赓一律,非敢妄拟前贤,亦邯郸学步耳!</p><p class="ql-block"> 年年岁岁惜春迟,昨夜寒香入梦时。</p><p class="ql-block"> 得近孤芳清瘦骨,更怜疏影横斜姿。</p><p class="ql-block"> 不拼浓艳抛金粉,忍令胭脂染玉肌。</p><p class="ql-block"> 我识坡公梅格意,凌寒特写两三枝。</p><p class="ql-block"> 想写两三枝,竟成一树了,拙劣可笑。九零年岁次庚午。蛰叟艾瑶森肘笔。写此,以奉俊翁哂正。</p> <p class="ql-block"> “咏梅诗之佳者,古今来美不胜收,梅和靖的‘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喻为‘寂寂八字,卧关千古咏梅之口’。然而杜老的咏梅七绝,人不见其璞玉之辉也。今录之:</p><p class="ql-block"> 幸不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p><p class="ql-block"> 庭前一树年年发,岁岁催人到白头。</p><p class="ql-block"> 人情韵味真够丰富矣。读画不读诗,终缺大羮之余味。俊翁以为如何?庚午新正十六日蛰叟又及”</p> <p class="ql-block"> 这些诗文,体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对古人的意会,对好友的情谊,也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其书法气势酣畅,纵横变化,用笔刚柔燥湿、洒脱飘逸,与红梅相映成趣,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书画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展现了典型的中国传统人文画风格。</p><p class="ql-block"> 祖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即以诗书画名满川东;八九十年代,进入了创作高峰。此次得到这幅画,让我心里大欢喜,是自己和家庭的一大盛事。如果祖父泉下有知,也会非常高兴的。</p> <p class="ql-block"> 我自小在祖父身边长大,受到艺术熏陶,祖父也曾指教于我,但奈何我的天赋、学识和努力等,与祖父有如天渊;加之高山之下,唯有仰止,山越高,越觉自己的卑微。然,虽不能至,心向往之。</p><p class="ql-block"> 是为记。 </p><p class="ql-block"> 2023年1月,癸卯春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