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古镇两日游日记

娟姐

<p class="ql-block">沙溪古镇曾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和集市,地处丽江和大理之间的剑川县东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100米,总面积287平方公里,距剑川县城32公里,人口约两万多,其中85%是白族。</p><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8日上午9点,东哥抱团养老:大理洱海龙龛基地的15个家人,由远方管家带队,从大理去沙溪古镇两日游。</p><p class="ql-block">中巴车上,远方管家活跃着气氛,暗香助理唱着歌,一路欢声笑语,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10点40分,中巴车沿着盘山路开到下图这里,停车休息。</p> 从大理到沙溪古镇全程约一百公里,除了走一段国道,还要走蜿蜒的盘山路叫:牛沙公路。<div>我们在这休息之后,车即将走下山的盘山路,就快到沙溪古镇了。<br><div>下面这张云山雾海的弯道照片不是我拍的,是我从群里下载的,是上海杨哥拍的吗?<br></div></div> <p class="ql-block">这里停着一辆紫红色轿车咖啡吧,留住了途经这里的车辆和游人的脚步。</p> 在这高高的山顶上,我们大家合影留念。<div>此时此刻,在我编辑这个美篇的时候,看着你们一张张笑脸,真想再和你们一起旅游!后会有期吗?</div> 站在这里,望着山下蓝色的湖水,好似站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上,只是脚下没有白雪而已。<div>下图是我和热情的东北妹子合影。</div>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到达沙溪古镇,从停车场下车后,穿过下图这里,走几分钟就到达我们入住的渤海客栈了。</p> 下视频是我们即将迈入渤海客栈时暗香管家助理做的。 下图是渤海客栈的大门 走过木质小路,是下图这个玄关小屋,从左侧出去就是院子了。 院子里种了花草和树,红伞下面摆放着茶桌茶具。院子南,北,东三面的房子都是二层楼,只有西侧玄关处房子和紧邻的琴房是平房。 <p class="ql-block">渤海客栈是由从四川退休的夫妇俩承包经营的,他们都曾是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始终从事记者工作。</p><p class="ql-block">他们这种退休后边经营客栈,边自己养老的生活模式,是享受大自然,享受宁静,享受一种升华之后的精神生活!这种超越让我羡慕!</p><p class="ql-block">他们散养的两条狗,一个叫小黑,一个叫小白,他们一路跟着我们,直到走进院子。</p> 渤海客栈建筑风格是白族特色,中日合璧的结构和装修。 下图是紧邻玄关处的琴房,我们团队唯一的中学生在弹琴,因为疫情这段时间不用去学校,他母亲带他来到大理,但每天要跟着学校上网课,当然顺便旅游也有收获,什么也没耽误呀! <p class="ql-block">小白和小黑两条小狗都和暗香助理很熟悉了,因为她和远方管家已经多次带队来到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放下双肩包休息片刻之后,走出格外寂静小巷子,远方管家带着我们来到沙溪古镇著名的寺登街。</p><p class="ql-block">登在白语中是“地方”的意思,寺登街既:兴教寺所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但“寺登街”不是单指某条街道的名字,而是:以四方街、东巷、南北古宗巷为纽带,向四周辐射的历史古建筑街区,是以四方街为中心的一片商住区域的总称,这里曾是马帮的驿站,集散地,和交易市场。</p><p class="ql-block">寺登街的民房建筑保持了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随处可见。</p> 上图大石头下面的清澈溪水交织在古镇的主要干道,最终通往黑惠江。 大石头对面的寺登街口,是下图这个标志性镂空墙,右侧是茶马古镇景区介绍。上面横匾上刻着的字是:<b>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b> 我们在这里全体合影留念。 <div><b>沙溪景区介绍是这样写的:</b></div><div><b>茶马古道始于唐代,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发展成为连接云南,西藏及周边地区的商贸通道。沙溪曾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直到20世纪中叶,现代公路的建设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沙溪随茶马古道的衰落而衰落。</b><div><b>2002年剑川县人民政府和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联合发起:沙溪复兴工程。致力于因地制宜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发展。</b></div></div><div><b>茶马古道是</b>穿行于横断山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翻越青藏高原、以人背兽驮的方法,以<b>茶马互市</b>为特征的古代商道总称。<br></div><div>茶马古道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几个年代,途经我国川滇藏地区直通东南亚,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div><b>茶马互市</b>起源于唐、宋时期,官府用内地的茶叶在边境地区与少数民族以茶换马,是汉藏一种传统的贸易往来。<br>当沙溪附近好几处天然盐井矿被开发之后,沙溪这个茶马古道上的集市交易,逐步以输出盐为主,茶马生意为辅了,从此更促进了沙溪的昌盛与兴旺。<br></div><div><b>沙溪古镇</b>形成于明清时期,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和交易集市。由于横断山脉的阻隔,交通的不便,反而有幸完整地保留了当年的原貌。</div><div>1954年川藏和青藏公路通车之后,1976年滇藏公路也通车了,汽车代替了驮马运茶和盐等物资,茶马古道的功能已经衰退,沙溪也随之衰退了。<br></div><div>直到2001年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将沙溪列入100个世界濒临遗址名录之后,2002年由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协同沙溪政府部门,按照沙溪当地的工艺,手法,和材料对其修复之后,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沙溪古镇。</div> <div><div>拍完全体合影照之后,我们跟着远方管家走进寺登街。</div><div>2001年沙溪寺登街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入选。<br>下图看到石板路两边都是店铺和客栈。我们三个人则是吃了一碗过桥米线算是午饭了,小白一直跟着我们,喂它油条不吃,把米线里的肉粒喂它全吃了,也是一条小馋狗呀。<br></div></div> 吃完米线随意散步,看到下图这个老房子叫:绝对艺术客栈,停下来拍照。 下图这个客栈房子窗户上部,可以看到中文写的:味道.绝对 几个大字,左侧窗户写着英文Tdste(味道)Absolute(绝对)。大门旁边的邮筒也很有特色! 继续溜达到下图:沙溪粮食管理所旧址。<div>侧墙上的雷锋画像下面标注着:这幅雷锋画像作于60年代,2011年经义工修复。<br></div> 进入粮食管理所院子,看到下图的建筑。 走进这个建筑,看到是一个书画展览室。<div>这次云南之旅最让我惊讶的是: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所,哪怕是民宿,都可以看到书被摆在最显著的位置!</div> 下图:院子里的粮食仓库还保留着原貌。 下图是院子里旧时的剧场。<div>下午一点多,我们从这里走回渤海客栈午休。</div> <p class="ql-block">下午3点走到离渤海客栈很近的下图四方街,这里东西宽约100米,南北长约300米,整个街面均用红砂石铺就,街中心有两棵古柏树。</p><p class="ql-block">四方街在寺登街的中心位置,这里有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古巷道、古树、古寨门。</p> <div>古戏台坐东朝西又称:魁星阁戏台,是沙溪古镇最有特色的古建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后焚毁,清光绪四年(1878年)重建。<br>戏台是三层楼魁星阁带戏台结构,前台后阁,共有14个飞檐叠角,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檐下悬着“文光普照”的横匾。<br>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是奎星的俗称。奎星是指中国古代天文学中28宿主之首,即北斗七星的第一星:天枢,也可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中国民间信仰认为魁星是主宰文运之神。<br></div> 古戏台对面就是下图<b>兴教寺</b>。<div>它是我国现存仅有的明代白族“阿托力”佛教寺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div><div>兴教寺有大雄宝殿和天王殿。大雄宝殿内有明代佛教壁画12铺。在兴教寺还可看到瑞士专家给沙溪做的维护规划。</div> <div><div>从四方街继续往北走约50米,就到了下图<b>东寨门</b>。<br>东寨门始建于明代中后期,用土坯镶砌而成,仅容两匹马同时通过。它是一个倾斜的寨门,几百年伫立于此守卫着小镇,虽多次修复过,但还保留了它倾斜的样子。<br></div></div> 走出东寨门看到是个小广场,再往东几十米就是黑惠江了。 <p class="ql-block">下图就是黑惠江。沙溪中的溪就是指黑惠江。</p><p class="ql-block"><b>黑惠江</b>源于大理剑川县境内的剑湖,由北向南流经沙溪16.5公里,出沙溪300公里后汇入澜沧江,它是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重要支流。</p><p class="ql-block">下图黑惠江上的半圆单孔桥是:<b>玉津桥</b>。半圆孔与江水倒影一起看似一个整圆,它是南连大理的第一桥,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桥梁。</p> <b>玉津桥</b>距东寨门约100米。<div>它在明朝是一座木桥,1639年旅行家徐霞客旅游到此,曾从木桥上走过,并将足迹记载到他的游记里:“沙溪之水流其东,有木梁东西驾其上,甚长”。<br>江水曾好几次冲毁木桥,断绝两岸交通。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将其改建成石板桥。<div>师荔扉在剑川办教育时,在桥上题联:“石可成梁,从今不唱公无渡;津真是玉,到此方知水有源”,<b>玉津桥的桥名由此而来。</b>师荔扉是文人,教育家:乾隆十六年(1751)生于大理赵州。<br></div></div><div>我们现在看到的玉津桥是沙溪乡绅和民众募资重建的,从1921年开始募资至1935年建成,历时了14年。<br>白族著名学者赵藩特为玉津桥的重修专门撰写了《修桥募引》。<br></div> 我们走上玉津桥合影,只是照片不太清楚。 玉津桥跨空 12米,高6米,桥长35.4米,宽5米。 下图是玉津桥的北侧,黑惠江上游水域。 下图是站在玉津桥上看到的南侧下游水域。 回到四方街,我们沿着南古宗巷走了100米左右,看到一颗大树。下面的标牌写着:黄连木,树龄500多年。 之后走了下图这个石头坡道,东北妹子的老伴儿搀扶着她,好温馨呀,让我们羡慕! 我们从东寨门,走到不远处的下图南寨门了,它始建于明代中后期,寨门是上下两层,土木结构。二楼是碉堡,有射击孔和瞭望孔,那个年代日夜有人看守,以保障商人和古镇客栈的安全,防止匪徒的抢劫。<br>南寨门2004年在沙溪复兴工程中修复。 <p class="ql-block">出了南寨门往西北方向走。</p> <p class="ql-block">从下图这里走回我们住的渤海客栈。</p> <p class="ql-block">经过下图:沙溪兰林阁酒店。</p> 兰林阁酒店门口的景观有茶马古道几个字,我们在这里拍照留念了。 下午五点多走回到渤海客栈,进入饭堂,等待吃晚饭。 饭堂里的沙发上:左侧是客栈掌柜夫人,右侧是暗香助理。 饭堂里客栈掌柜的办公桌后面是一个书架。 我坐在办公桌前,发现桌上放着一本书,是作者送给他们惠存的。书名叫:莺语2020,作者叫叶莺。原来这个叶莺也是住过这个渤海客栈的呀! 下面是作者简介:叶莺生于北京,长在台湾,现居香港,行走世界,心系中华。 <p class="ql-block">晚饭是掌柜亲自做的六菜一汤,其中:鱼和四川回锅肉,以及腊肠,很是下饭,还有一个燃气火锅里是热气腾腾的汤菜,晚饭很快就吃完了。</p> 下视频有绿色顶帘的就是我们三个人住的房间了。 下图是我们住的复式房间的一楼,哈哈!我强烈要求自己住到楼上了。 从木制楼梯上来是我住的房间,小王从楼下为我扛上来一床很厚的大被子,还教会我怎样打开电热毯,在此非常感谢她对我一路的关照! <p class="ql-block">吃完晚饭,我们逛沙溪古镇的夜景,再次来到下图四方街:看到戏台和古树在灯光下静静的陪伴着。</p><p class="ql-block">我们又逛了附近卖衣服和印度细丝纱巾的店铺,却啥也没买,之后就回客栈睡觉了。</p> <p class="ql-block">转天是2022年12月9日,早7点半起床,收拾好床上的被子,准备下楼吃早饭,才注意到桌子上摆着一个用牛皮纸做皮,里面是白纸的16开线装本子,皮上写着:云归中堂<b>室记。</b>原来是给住在中堂这个房子的游客,离开这里时写留言用的。</p><p class="ql-block">当我离开沙溪古镇,走进网红的沙溪先锋书店,当我回到家写这个美篇游记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牛皮纸做皮的本子,也是当地特色的产品呀!</p> <p class="ql-block">翻开这个本子第一页,是客栈主人写的娟秀字体:<b>此屋为中堂,院子生活的中心,锺鼎之所在。持正守中,坦荡磊落。迢迢旅程,何以遣怀。落款:掌柜卓识</b></p><p class="ql-block">看了之后才明白,我们三个人住的这个复式房间,是院子的中堂呀!客栈掌柜告诉我们:千里迢迢旅居于此,何不写点感受呢?</p><p class="ql-block">拿起笔一时有些茫然,不知道写点啥,又觉得自己才疏学浅,字体一般,还是没敢下笔写,就拿着双肩包下楼去吃饭了。</p><p class="ql-block">假如现在让我留言,应该这样写:我来自渤海湾的天津,旅游到沙溪古镇,住的民宿叫:渤海客栈,真是一种缘分!我们三个旅友虽然是最后被分配房间的,却幸运的住在了中堂,这里既安静又温暖,简直是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渤海客栈吃过早饭,走过玉津桥来到黑惠江的东侧,登上等候我们的中巴车,沿江往北1.6公里处,是沙溪最大的自然村:<b>北龙村</b>。那里有:网红的<b>“先锋沙溪白族书局”</b>,也是我们这次沙溪之行的最后一道风景。</p> <div>10点钟我们走进书局的院子,先看到下图<b>先锋沙溪白族书局</b>的简介。</div><div>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由一座谷仓改建而成,是中国民营书店:是<b>“先锋”</b>品牌的第16家书店,第5家乡村书店,第二个少数民族主题书店。<br></div><div>2014年在先锋品牌创始人钱小华先生带领下,先锋书店开始踏上乡村之旅。<br></div><div><div>2016年经多方考察后,2020年5月1日,先锋书店在沙溪拉开序幕。</div><div>2020年8月15日,钱小华先生在这里:宣布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白族书店正式营业。<br></div></div> <p class="ql-block">先锋这个书店品牌,是由钱小华先生1996年始创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一直关注乡村文化和教育。他说: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关注乡土就是关注中国,从土壤的根基里发现艺术,培育知识始终是先锋书店的宗旨。</p> <div><div>书店大体分三部分:书店、咖啡馆、诗歌塔。<br></div></div><div>下图是书店的主体建筑,门在东侧墙。</div> 下图我们看到:用昔日的粮仓改成的书仓,高的大黄色夯土墙,古朴的木门和挂锁仍保持着粮仓的原貌。<div>在当前的互联网电子信息时代,人们似乎很难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更别说买书了,加上网购商品平台的建立,图书销售已经进入了薄利时代,实体书店处在:是生存还是倒闭的困境。</div><div>此时先锋书店这个民营企业品牌却异军突起,探索出以“学术、文化沙龙、咖啡、艺术画廊、电影、音乐、创意、生活、时尚”为主题,不以盈利为目的文化经营模式,创建了一座又一座连锁书店。</div><div>先锋书店的标语:<b>“大地上的异乡者”</b>取自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句,就是对此最好的描述。</div> <p class="ql-block">进入书店右侧是下图总服务台。</p><p class="ql-block">我把先锋书局董事长钱小华先生答记者问,总结如下:丧失掉文化自尊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而书店则是承接文化使命与商业功能的载体,因此先锋书局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卖书,更是希望读者能把这里当作公共的图书馆,一起分享精神的盛宴,这是实现我的理想和延续我生命的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钱小华先生是基督教徒,他说:每本书都是有生命的,做一家书店也像做一个医生一样,是在温暖和拯救无数人的心灵,也是在拯救一种生命。对于书,我怀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书店则是人们心灵的港湾。</p><p class="ql-block">书像一粒种子,种在沙溪周边的村子里,种在小朋友的心里,提供了这样的读书环境,整个沙溪古镇、甚至剑川古城,整个大理的人都来了,是啊我们也来了呀!</p> <p class="ql-block">书店放置了多个蒲团可坐 。</p> 下图是书店北侧,整面墙逐阶上升的书架,这里是云南主题图书专柜:有介绍云南的历史、地理、考古、教育及文史风俗的书。还设置了少数民族语言专区,陈设了大量东巴文、藏文等语种的资料和书籍。 <div>走到书店的北侧,看到下图整个书店的格局:东西两侧及拐角处布满了书架,最南面是落地的玻璃幕墙。</div> <p class="ql-block">书店还特设了:西南联大、他们在云南、海外文学研究、及文学等主题书区。</p><p class="ql-block">我站在书架前拍照,我背后的书却没有看过。</p> <p class="ql-block">一眼扫到书架上的:《遥远的救世主》,这个我熟悉呀!虽然没看过作者豆豆这本原著,但是在手机上,我看过王志文主演的这部<天道>电视剧呀。</p><p class="ql-block">内容是:在改革大潮中,主人公无意间救活了一个小民营企业的故事。这麽好的电视剧,题材和情节都是让人震撼的,为啥被禁播多年就不知道了。</p> 下图这些书更没看过,仅仅是看了书名,都让我惊讶! <div><div>书店中间区高桌上是文创区。<br>上面摆放着围绕白族民俗、沙溪风貌、云南旅游等当地元素,开发定制的近百种文创产品。<br>例如:手账本、纸制品,明信片系列,牛皮本系列,带给消费者纸质的回温。可惜我们这十几个人谁都没买,只有那个中学生买了纸质纪念本和另一种纪念品,我忘记是啥了。<br>希望先锋书店同时可以有网购平台,来弥补我们没有购买的遗憾吧。<br></div></div> 文创区还有云南特色的草帽、扇子,香囊等工艺品。 下图是书店对面的老房子,坐东朝西。 走进去看到下图:原来这里是个咖啡馆。二层阁楼是观景台,可以看到整个北龙村的景色。 咖啡馆里不仅售明信片,还可以直接寄出。 穿过咖啡馆就是下图诗歌塔了,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所以没穿过去看,下图是从网上下载的。<div>诗歌塔是沙溪书局建筑师黄印武的巧妙创造:把原本的烤烟房,改建成了极具想象力的螺旋型诗歌塔。</div><div>咖啡馆和诗歌塔和在一起称为:诗歌塔咖啡馆。</div> 在院子的最北面,看到下图这个扇形半地下建筑,应该是书库吧! 下图站在书店侧面墙拍照的是:我们大理6号院和7号院的管家。右面的是管家远方,左面是她的助理:暗香。她们除了负责基地的管理,还安排带领大家旅游,拍照片拍视频等,所以住在基地的家人,就可以放心的吃和玩了。在此感谢她们辛苦的付出吧! <p class="ql-block">下图是我们在书店侧墙的合影。</p> 上午11点离开沙溪书局,坐上中巴车,到下图这里是11点半了。 走进老字号:剑川沙溪石龙水库生态渔家 走进去看到是个养鱼的堰塞湖 也不知道我们来沙溪时,在山上停车休息,往下看的堰塞湖就是这里吗? 我们没选择吃炒菜,大家都愿意吃烧烤和红烧鱼,一会功夫,师傅就把两条活鱼收拾好了。 我们等待吃饭 我们在下图这个:半开放的餐厅里吃烧烤。 我们分两桌烧烤,好不热闹! 烧烤的东西有肉和炸豆腐等等,第一次看到烧烤韭菜!还有米饭和红烧鱼,吃的太饱了! <p class="ql-block">饭后我们站在这里,面对湖水说:这里太好玩了!</p><p class="ql-block">结束了沙溪两日游之旅,坐上中巴车,回到大理龙龛码头的6号院基地,久久的回味着........</p><p class="ql-block">在云南旅居35天,回家三天后就发烧了,症状很轻或者说无症状,很快就阳康了。把手机照片转到电脑里,整理挑选云南照片花费了许多时间,所以直到正月初六才把这个美篇写完了发表。在此谢谢大家的观看!有机会一起去过旅居生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