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州

张红岩(武妈与好朋友万水千山👣)

<p class="ql-block">听闻泉州申遗成功,心心向往许久,无奈情势不允许,未能成行,感慨武哥几个月如一日网课的辛苦,刚刚结束了考试,踏上闽南文化之旅,目的地泉州,继陆上丝绸之路之后,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魅力,探寻一座城市申遗成功的秘密,打卡活着的历史!追随世界遗产的脚步,先领略预备世遗——福州“三坊七巷”</p> <p class="ql-block">从沧州出发,中午13点G303,历时8个多小时,21:03分到达福州站,出站后直奔三坊七巷附近的宾馆,在酒店服务员的指引下,来到一家深夜食堂鲜捞店,不知道怎么点,老板很热情也很耐心,一份鲜捞、一份海鲜咸饭、一份鲜捞猪脑,暖胃暖心,汤鲜味美,初探福州味道!</p> <p class="ql-block">“捞化”看似普通,想要做得地道、美味却一点也不容易,这其中既有各种讲究更有对传统的坚守。“捞化”主要分为两大类:清汤捞化和猪血捞化。它们通常被福州鲜捞又称“捞化”与“猪血化”,两者最大的区别在汤底。清汤“捞化”的汤底多为猪骨、剔骨肉熬制,讲究的店家还会加入鸡肉,清香甘纯;“猪血化”的汤底则要重口味得多,以浓香著称,主要由猪血、猪骨和豆酱组成,慢火熬制数小时,将材料的精髓融合渗透,汤头呈红褐色,醇香浓郁。与制作高汤同样重要的是对于兴化粉的选材。自北宋以来米粉一直是兴化(莆田古称)著名特产。兴化粉主要有细米粉、银丝米粉、快熟米粉和粗条米粉等分类,以前两种最为常见。银丝米粉主要用来做炒米粉,细如发丝,透明卷曲,不易断,口感滑溜。“捞化”多选用细米粉,也是福州人口中俗称的“细粉”,其特点是沸水即捞即熟,捞出后丝丝分明不打结,泡汤不易糊,口感干爽,与醇香的高汤是黄金拍档。将捞好的细粉倒入鲜香的高汤中,一碗净“捞化”就完成了。不过,缺少了“加料”的捞化怎么能称得上完美呢?要知道,加配料种类的多少,以及干净、新鲜程度,是衡量一家捞化店好坏的重要标准。常见的配料有猪的各种内脏、牛肚、鲜鱿,以及牛滑、鱼滑等半成品,还有各类素菜。猪软骨、猪腰、猪肺、猪大肠、罗汉肉等最受老福州人喜爱的配料。配料的口感讲究鲜脆,在沸水中烫几秒即捞出,保持原料的鲜脆嫩,不带血水不老不柴,有嚼头,最后再撒上油锅里炸过的红葱头和青葱末,堪称点睛。</p> <p class="ql-block">吃完饭,到宾馆倒头就睡,天亮早早起床,人生百味,挑正宗的体会,第一站同利肉燕!</p> <p class="ql-block">点了肉燕、鱼丸、燕丝!肉燕又称太平燕,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闽菜系-福州菜,肉燕是福州风俗中的喜庆名菜,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p><p class="ql-block">肉燕别称扁肉燕。但是肉燕皮是由猪肉加番薯粉手工打制而成。是福州一大特色小吃,肉燕有别于福建其他地区的扁肉(扁食),两者口感是完全不一样的。燕皮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p><p class="ql-block">同利肉燕老铺创始于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至今已传承五代,历经三朝,是福州一家创业一百二十多年制售燕皮的“中华老字号”。听已执掌“同利”的陈君凡说,他的父亲,第三代传人陈存谈,现年七十多岁,是从十二岁时开始打制燕皮,至今已有六十多年。</p> <p class="ql-block">对于北方人来说略显清淡,但确实鲜香!</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打卡三坊七巷</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座落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总占地约45公顷,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p><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如今古老坊巷风貌基本得以传续。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文化源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左宗棠、陈宝琛、郁达夫、林长民、林觉民、林徽因、冰心等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浓浓的人文气质是三坊七巷的灵魂,绵绵细雨之中,漫步历史遗迹,真是很享受呢</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南后街安民巷附近的这棵榕树,形状天然像一颗爱心,出于保护树木和古厝景观整体性的原因,古厝保护人员在打造此爱情景观时,并没有进行过多处理。市民、游客漫步坊巷间,随意抬头就可与惊喜撞个满怀。</p> <p class="ql-block">古厝随拍</p> <p class="ql-block">水榭戏台,是福州市仅存的水榭戏台,它是府内喜庆宴会的重要场所。水池面积60平方米,池底涌泉,长年不涸,池内养有金鱼、鲫鱼、龟鳖等水族。建在池上的水榭戏台,坐南朝北,系单层平台;内顶上方形藻井,中刻团鹤,周饰蝙蝠,象征福寿双全。戏台三面临水,中隔天井,面对楼阁,拾音良好。戏台呈方形,面积30平方米。池旁石栏板,浮雕花卉;池东西两侧为假山、雪洞。戏台正对面建双层楼阁,可供聚会、看戏或登高望远。墙头、檐下、屋脊灰塑花边纹饰等皆精工细作,造型独特,别具一格,如今保护完好。</p> <p class="ql-block">边走边吃,打卡经典</p> <p class="ql-block">永和的鱼丸名不虚传,有点惊艳,白白胖胖的鱼丸,只几个葱花点缀,佐以白胡椒粉,鲜香弹牙,美味!</p> <p class="ql-block">吃完,共享单车,穿街走巷,上下杭</p> <p class="ql-block">路过乌塔</p> <p class="ql-block">福州市被称为榕城,主要是因为城区街巷及水岸等处自古就遍植榕树,许多榕树高大婆娑、亭亭如盖,满城绿荫,甚为壮观;同时,榕树虽不中绳墨,却荫覆宽广,与闽人所尊崇的‘有容乃大’颇为契合,故福州自古就有‘榕城’之美称。尽管在高楼林立的城区,榕树的身影已有些孤单、有些单薄,但它们作为福州城市记忆的一些重要节点,依旧四季常青、依旧雄伟挺拔、依旧生机盎然。福州的榕城称谓,倒也并未浪得虚名。</p> <p class="ql-block">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区,俗称“双杭”。指的是从小桥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的横街,这里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杭”其实是从“航”音衍化的,这里有一个地理变迁的历史过程。古时闽江水绕过大庙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头。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p> <p class="ql-block">相较于三坊七巷,上下杭冷清多了,缺少了些历史文化加持,不惊艳</p> <p class="ql-block">走出下杭路口,被一家煎包店吸引</p> <p class="ql-block">看了菜单,才知道福州人把猪的各个部位分的如此细,做成汤,不腥不油,鲜香可口,巷子里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福建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藏品不多也不是很惊艳,打卡完毕而已</p> <p class="ql-block">出了博物馆出口就是福州的西湖,满眼青翠</p> <p class="ql-block">临近中午,找了一家据说芋泥排名第一的闽菜馆</p> <p class="ql-block">芋泥确实好吃😄</p> <p class="ql-block">累了,路过一个菜市场,接接地气,回宾馆休息,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较为发达,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缺少点特色,不用过多停留,一天就可,玩完了吃完了,明日开拔目的地泉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