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strong>2022年第10期(下)《作家天地》</strong><strong>《紫蓬诗鉴》目录</strong><h3>05 李少君 围绕紫蓬山的诗歌书写</h3></br><h3>07 金铃子 桃花令(外三首)</h3></br><h3>09 育 邦 桃花镇 </h3></br><h3>10 森 子 肥西的露珠</h3></br><h3>11 李 壮 紫蓬山二题</h3></br><h3>12 戴潍娜 在肥西,遇见微小的神灵</h3></br><h3>13 田 湘 紫蓬山的白鹭</h3></br><h3>14 俞昌雄 小南河,小南河</h3></br><h3>15 龚学明 窗外(外二首)</h3></br><h3>17 张建春 在三河,兼致风月(外三首)</h3></br><h3>19 许 敏 暧暧紫蓬山(三首)</h3></br><h3>20 孤 城 白云古道</h3></br><h3>21 汪 抒 秋光秋影中的紫蓬(组诗)</h3></br><h3>23 阿 雅 阳光照在紫蓬山上(组诗)</h3></br><h3>24 王二冬 星野蓬境</h3></br><h3>25 亮 子 登紫蓬山记(组诗)</h3></br><h3>26 邬 云 小团山香草山庄三题</h3></br><h3>27 阿 成 紫蓬之夜(外一首)</h3></br><h3>28 詹用伦 三河古镇</h3></br><h3>29 程大宝 在官亭林海喊一棵树回家(外一首)</h3></br><h3>30 张牧宇 在紫蓬山给你写信(外一首)</h3></br><h3>31 施施然 西庐寺随想(外一首)</h3></br><h3>32 胡 马 时间的暗门</h3></br><h3>33 陆 岸 西庐寺</h3></br><h3>34 从 容 紫蓬山是理想中的山</h3></br><h3>35 叶 丹 紫蓬山诗三首</h3></br><h3>36 蓝 紫 春天游紫蓬山有感(外二首)</h3></br><h3>37 那 朵 月色很轻</h3></br><h3>38 许 星 与肥西一起歌唱(组诗)</h3></br><h3>39 米 戛 此后我梦见诺玛阿美</h3></br><h3>40 张耀月 阅读肥西(组诗)</h3></br><h3>41 赵汗青 紫蓬山的云(外一首)</h3></br><h3>42 王长征 山间诗心(外一首)</h3></br><h3>43 毕子祥 三河,被三条河流宠爱的地方</h3></br><h3>44 徐小华 西庐寺(外一首)</h3></br><h3>45 徐必常 幸福肥西的六个关键词(组诗)</h3></br><h3>46 忠 锐 雨天过紫蓬山感怀</h3></br><h3>47 张培亮 白云古道记</h3></br><h3>48 耿亚涛 紫蓬山</h3></br><h3>49 祝宝玉 三河古镇手札(组诗)</h3></br><h3>52 柳碧青 献词:肥西之美(外二首)</h3></br><h3>53 梁 梓 大美肥西,或紫蓬山笔记(组诗)</h3></br><h3>54 进 勤 于紫蓬的林间悟禅(组诗)</h3></br><h3>56 苏 真 紫蓬山行吟(外一首)</h3></br><h3>57 李树侠 紫蓬山小记(组诗)</h3></br><h3>59 方 圣 紫蓬山深处(外一首)</h3></br><h3>60 李锦城 三河古镇(外一首)</h3></br><h3>61 黄仙进 取一把月光,把肥西煨成故乡(外一首)</h3></br><h3>62 赵洪亮 诗意的美学,叠加紫蓬镇迷人的章节(组诗)</h3></br><h3>64 墨未浓 肥西镜像(组诗)</h3></br><h3>65 何吉发 紫蓬山,托高了中国诗歌的山(二首)</h3></br><h3>66 蜀乾尔 等你,紫蓬山上(组诗)</h3></br><h3>67 王 琼 山口老街(外一首)</h3></br><h3>68 许 兵 紫蓬山寻道(外一首)</h3></br><h3>69 犁 风 紫蓬山(外二首)</h3></br><h3>70 汤 颍 诗韵肥西(外二首)</h3></br><h3>71 刘应姣 山色(外二首)</h3></br><h3>72 半 城 紫蓬山走笔</h3></br><h3>74 梦秋嵘 我的家乡在肥西(组诗)</h3></br><h3>76 王志云 约定三河古镇</h3></br><h3>77 牧 野 紫蓬山游记</h3></br><h3>78 海 心 紫蓬山</h3></br><h3>79 简 斋 梦回紫蓬山</h3></br><h3>80 张增华 紫蓬山二题</h3></br><h3>81 张亚林 千字山的野蔷薇(外二首)</h3></br><h3>82 杨 芳 打开心域之门(外一首)</h3></br><h3>83 唐德武 运河之畔的幸福生活(组诗)</h3></br><h3>84 佘林颖 三河(外一首)</h3></br><h3>86 吴少东 紫蓬山赋(外五首)</h3></br> <strong>序</strong> <strong data-brushtype="text">围绕紫蓬山的诗歌书写</strong>李少君<h3>在诗歌上,诗人皆有竞争之心。</h3></br><h3>最著名的一个传说:武汉的黄鹤楼,是一座“诗楼”,堪称盛唐诗歌的擂台和比试场。李白登黄鹤楼,本拟赋诗,忽见崔颢的《黄鹤楼》早已据于楼头的白粉壁上,诗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对此,李白只好搁笔,并叹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h3></br><h3>崔颢《黄鹤楼》之佳妙,严羽在其《沧浪诗话》里,以崔颢《黄鹤楼》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h3></br><h3>学者商伟有一本专著《唐诗与胜迹书写》,也举例了围绕黄鹤楼的诗歌竞写。“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围绕着胜迹,一代又一代诗人登临赋诗,形成一个又一个诗歌书写系列,黄鹤楼的书写谱系当然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现象。其实,李白并没有真正搁笔罢休,他心有不甘,多次写黄鹤楼,“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孟浩然也写过“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还有陆游“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苏轼“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黄鹤楼的诗写就这样不断扩展,成为一个诗写竞争场域。</h3></br><h3>确实,越是有名的地方,诗人们越想一试身手,一比高低。诗人是一种激情的动物,往往在强力打击和强大激励之下,才有创造力的猛烈爆发。</h3></br><h3>庐山亦是如此。庐山是一座诗山,是被历代诗人歌咏最多的文化名山。从司马迁“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到陶渊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等,史书记载有一千五百余位名诗人登临庐山,留下四千余首诗词歌赋。</h3></br><h3>对庐山的书写,可以说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性的诗歌事件和诗歌奇观。李白五上庐山,为庐山写过四十多首诗歌,著名的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等;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四年,写下著名的《琵琶行》,在庐山上建造草堂,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苏轼在庐山留下多首佳作,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好诗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h3></br><h3>曾经有一位著名诗人私下和我说:越是采风主题创作,越是压力很大,因为这种时候写出来的诗会有一个比较,谁也不想输给别人,让读者失望,所以每次我都特别重视。</h3></br><h3>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不少诗人的代表作是在采风中创作出来的。我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诗刊》组织的一次甘南草原上的采风,产生了不少名作,其中阿信的《河曲马场》现在已广为人知,已成为其代表作之一。</h3></br><h3>围绕紫蓬山的诗歌书写也是如此。紫蓬山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紫蓬镇南,自清代便有“庐阳第一名山” 之称。紫蓬山以怪石、奇树、碧水、珍禽为四大特色,1992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紫蓬山上有始建于三国时代的西庐寺、宋朝的白云寺、周瑜读书处、洗砚池、文昌阁、西汉大将李陵后代、三国名将李典之墓等名胜。因各种原因,历史上关于紫蓬山的名诗名作不多,紫蓬山管理者深知唯诗歌能为名山加持,唯诗歌能弘其声名扬其光彩。所以,近些年,紫蓬山举办了多届诗歌节,邀请全国诗人前来领略“迎紫气,赴蓬莱”的仙境,目前,已产生了不少好作品。而且,书写紫蓬山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至今还没有特别著名的作品产生,还没有影响的焦虑。</h3></br><h3>就我目前看到的书写紫蓬山的作品,好诗佳句还是不少,我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紫蓬山有一瞬万里的慈悲/有金面、红心,铜躯、铁臂/庇佑青山绿水与万物苍生(吴少东)”;“我喜欢坐在一树桃花下/想春天的风/想燕子带着桃花,回到巢里的……爱情(金铃子)”;“太阳落了。暮色改写山体就像我们/在追忆里改写人生。但是/不要怀抱幻想。别以为重来一次/就可以不再爱了(李壮)”;“云轻,路慢,曲径通幽/松林、杉林,孔雀树、巨型紫薇/皆有暗示”(田湘);“西庐寺有飞檐虚指/有暗影抛下/—— 一根细长且陈旧的软梯(孤城)”;“隆冬,大雪连日,天空昏暗如/灰色的蹼。庐州被积雪埋没,/不得动弹,仿佛一支在封冻的/海域上等待破冰船的舰队(叶丹)” ……抒情抒怀,各自书写,都诞生于紫蓬山中。</h3></br><h3>名山应有名诗。紫蓬山,如能将这种诗歌书写坚持下去,并激发当代诗人们的竞写之心,也就有可能成为一座当代“诗山”,成为新的诗歌胜迹!</h3></br>李少君:著名诗人、评论家、《诗刊》主编。<h3>END</h3></br>《作家天地》杂志社 <h3><strong>社 长 </strong> 韦金山</h3></br><h3><strong>主 编 </strong> 郭翠华 </h3></br><h3><strong>编辑部主任</strong> 曹俊</h3></br><h3><strong>编辑 </strong> 余后华 石玉坤 黄惠子</h3></br><h3><strong>发行、广告</strong> 刘惠珍</h3></br><h3><strong>微信编辑</strong> 张紫娟</h3></b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34-1027/I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3-8760邮发代号 26-32编辑部 0555-3708720、3708726发行、广告 0555-3708721<h3> <h3><strong>图文来源:</strong><strong><strong><strong>本站原创。</strong></strong></strong></h3></br><h3><strong>投稿邮箱:小说:yszx888@126.com;</strong></h3></br><h3><strong> 散 文:zjtdsanwen@126.com;</strong><strong> </strong></h3></br><h3><strong> 诗 歌:zjtdshige@126.com;</strong></h3></br><h3><strong>爱情隧道:zjtd3708720@126.com。<br></br></strong></h3></br><h3><strong>地址:</strong><strong>安徽省马鞍山市印山东路2009号汇通大厦13楼</strong></h3></br><h3><strong> </strong></h3></br>▼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MDjx1JzVapGPl48_6FtxU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