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 <h1>走进巴黎(四)--凡尔赛宫</h1> <h1><b>凡尔赛</b> 法国巴黎的卫星城,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处,是伊夫林省省会,也曾是法兰西王朝的行政中心。因闻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于此,凡尔赛也成为著名的艺术城市,是法兰西艺术的明珠。这里也是法国领导人会见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是巴黎郊区的商业和服务业中心,并有会议城市和卫戍部队驻军营地的特殊职能,设有军队、医院和军事院校。城市北部为商业和手工业区,南部为贵族居住区。</h1> <h1><p class="ql-block"><b>凡尔赛宫 </b>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的省会凡尔赛。最初是在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上修建起来的一座二层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建宫。当时的行宫建有26个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二楼为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继位后为消除势力强大的法国地方贵族(如孔代亲王家族)的割据和叛乱危险,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在凡尔赛宫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凡尔赛宫落成之后,路易十四命全国主要贵族集中于凡尔赛宫居住。又经过多年建设和庞大资金的投入,把凡尔赛建造成一座气势磅礴、雍容华贵和富丽堂皇的古典主义皇家建筑群,成为当时实际的首都和政治外交决策中心。那些势力雄厚、心怀不满、屡屡反叛的法国大贵族,到了路易十四时代已被奢靡的宫廷生活所笼络腐化,甚至以受邀居住于宫中为荣,争先恐后仿效国王及宫中的礼仪、着装,担心失去国王的宠爱。在位72年的路易十四,靠着凡尔赛的奢靡,成了欧洲第一强国</p><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整座宫殿占地面积111万平方米。在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在凡尔赛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王家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所以当修建完成后,总共有1300多套间房,整个宫殿显得庞大恢弘。如今的凡尔赛已拥有2300个房间,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凡尔赛宫宏伟的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时期文化上的古典主义思想所产生的结果。百年来欧洲皇家园林都遵循了它的设计思想。</p></h1> <h1>凡尔赛宫的外观,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布局严密。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装潢,豪华富丽,极富艺术魅力。如今,凡尔赛已成为“奢华”的代名词。</h1> <h1><font color="#333333">凡尔赛宫由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始建于十七世纪初,其后三百年间历经兴衰。在全盛时期曾经是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凡尔赛宫随着王朝的烟消云散而衰落颓废。其间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1793年,当时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下令将凡尔赛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1833年被资产阶级自由派等拥上王位的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决定自己出资修复凡尔赛宫,并于1837年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凡尔赛宫就这样被保存下来。</font></h1> <h1>来到巴黎不可不看凡尔赛宫,就像来到北京不能不看故宫一样。凡尔赛宫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作为法兰西宫庭长达107年。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波旁王朝及法国近代历史的见证地,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h1> <h1>进入第一道门是仪仗庭院,南北两侧房以前是给大臣用的。庭院左侧是大臣南翼,有购票处;庭院右侧是大臣北翼,有寄存处、安检入口。</h1> <h1>第一道门前两侧雕塑。 胜利女神像手持月桂花环,旁边有小天使,这座女神像脚下是鹰。</h1> <h1>仪仗庭院南侧 </h1> <h1>这里的主轴线成为艺术中心,以及园林的艺术统率中心,以此来满足古典主义美学构图统一要求;同时,众星拱月、主从分明的构图,反映了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br>中轴线两侧,对称地布置次级轴线,与宫殿的立面形式呼应,并与几条横轴线构成园林布局的骨架,编织成一个主次分明、纲目清晰的几何网络,并体现鲜明的政治象征意义。</h1> <h1>仪仗庭院内还有第二道大门,来到二道门前。这一尊雕像是手持双蛇杖的众神的使者赫尔墨斯。一只鸟正落在女神的头上。</h1> <h1>二道门前女神雕像</h1> <h1>凡尔赛宫的黄金大门栏杆装饰:金色围栏上雕镂着象征王权的太阳神(路易十四的标志)、皇冠、百合花。</h1> <h1>黄金栏杆上的皇冠象征着路易十四</h1> <h1>王冠、兵器、太阳神,至高无上的象征。</h1> <h1><div>作为当时欧洲最有权势的君王,路易十四把凡尔赛宫的大门敞开,让百姓自由进入,他们唯一需要的门票是头上戴一顶礼帽,腰间配一柄剑。在这不可思议的庭院中徜徉的时候,运气好的话,他们可能会遇到戴一顶华丽的大圆帽、帽上插着彩色大羽毛、举止优雅的国王,这时他们可以向他请愿。路易十四有一个心愿:奢华的凡尔赛宫不仅是皇家的,也是百姓的。</div><div>太阳王正在把对法兰西的骄傲植入人民的心中。不久人们就发现,昔日被意大利视为野蛮的法兰西正在蜕变成整个欧洲仿效的文化大国。</div><div></div></h1> <h1>缔造一个时代<br>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前后被伏尔泰称为路易十四时代,又唤作“伟大世纪”。在这期间,人类从思想到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不知不觉中,骁勇好战、粗鲁野蛮的欧罗巴蜕变为彬彬有礼、文化荟萃的欧洲。这变化的旋风中心正是巴黎——当时欧洲的首都,以及全欧洲贵族艳羡的凡尔赛宫。<div>1663年,路易十四下令废除决斗。这从11世纪欧洲就有的恶习夺取了许多正值英年的男子的生命。在这之后,欧洲的决斗大幅减少。虽然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还有决斗,但对欧洲人告别野蛮走向理性,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转折点。</div><div>十七世纪的欧洲还没脱离巫术的阴影,行巫蛊的谣传甚至进入了国王的朝廷。1672年,路易十四下令停止法院受理对妖术的控告。逐渐的,理性破除了迷信的浓雾。随着巴黎成为一座文明的城市,中世纪女巫的阴影、百姓对宗教“圣物”荒唐可笑的癫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化。</div><div>法国作家伏尔泰曾说过:“路易十四对法国的贡献,要比他的先人多出二十倍。一个国王,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就这样创造出了全世界对于文明和生活的无限想象”。而法式优雅最集中的地方,就是法国著名的凡尔赛宫了。</div></h1> <h1><p></p><p></p><p>大门两侧是南北翼配殿。二楼立柱上方横楣上写着"为了法兰西所有的荣耀"。</p></h1> <h1>北面B楼的右侧与之相邻的是皇家小教堂,正在维修外墙,教堂的门在皇宫里面。</h1> <h1><b>教堂(或称皇家礼拜堂)</b>教堂在北翼楼群的南端,始建于1689年,因战争时断时续,直到1710年才完工。路易十四称这座教堂是奉献给圣路易和皇家祖先的。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是为了在气势上胜过西班牙的埃斯库里亚尔宫(修道院、宫殿综合建筑群),但没有把教堂布置在主要轴线上,这也反映出在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兰西,王权已经高于神权。教堂分二层,一层宫廷用,二层皇家专用,路易十五、王储路易(路易十五的王太子)、路易十六、普罗旺斯伯爵(路易十八)和阿图瓦伯爵(查理十世)都曾在这个教堂里举行婚礼。还曾经作为国王接见贵宾或举办晚宴、舞会的场所。</h1> <h1><b>国王宫殿 </b>凡尔赛宫里的国王宫殿就是呈“Ω”形的巨大主楼。各个厅像个穿堂院,一条贯穿的走廊,窗边可以俯视花园的景色,每个厅就是凹进去的一个空间。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 布局严密、协调。外墙壁上装饰的彩色大理石光彩夺目;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式的圆顶或尖顶风格,采用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外墙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追求动态效果,造型优美,栩栩如生。虽然不是高层建筑,但其整体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感觉。</h1> <h1>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按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h1> <h1>主殿两侧分南殿和北殿。为皇后套房和王子、公主、亲王们的居所。</h1> <h1>宫殿顶部分布着镏金雕塑装饰</h1> <h1>早在1643年路易十三去世时,路易十四仅5岁。当时的皇家行宫位于卢浮宫和圣日耳曼昂莱宫内。1648年,巴黎爆发了人民武装起义,这次暴动持续了四年多。给小路易十四留下了阴影。年幼的路易十四总认为“巴黎不安全,想着要搬出卢浮宫”。1664年路易十四完婚后决定将皇家行宫迁往凡尔赛,即在父亲当初修建的狩猎小屋基础上建造行宫。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他的政府和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宫。</h1> <h1><b>大理石庭院 </b>来到凡尔赛宫的正门前,是三面围合的小广场,中间是中部主殿,原为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路易十四时加以改造,保留原来的红砖墙面,并增加大理石雕塑和镀金装饰,地面用黑白两色大理石方砖拼合铺成。<div>庭院正面一层为玛丽·安托瓦内特(路易十六王后)的私室和沙龙,二层为国王寝室。</div></h1> <h1>大理石庭院,凡尔赛宫的入口</h1> <h1>中部主殿屋顶正中雕塑,左边是大力神海格力斯,坐在鳄鱼身上。 右边是太阳神阿波罗,坐在羊身上,狮子驯服地趴在他脚下。钟的中间是路易十四太阳神造型。</h1> <h1><b>国王正殿</b>凡尔赛宫精华部分集中于二楼,西北侧一组7个大厅组成了“国王正殿”,按当时意大利宫廷的建筑风格建造,一条贯穿的走廊穿起这7个厅,这7个大厅分别以古希腊与古罗马神话中诸神的名字命名,依次为“海格立斯厅”、“丰收厅”、“维纳斯厅”、“狄安娜厅”、“玛尔斯厅”、“墨丘利厅”和“太阳神厅”。所有大厅的拱顶、大理石墙面及家具等都绘制了精美的图案,墙上挂满皇室收藏中最美丽的油画彰显皇室荣耀。每个大厅都有落地窗,可以俯瞰花园的景色。路易十四喜欢在内室办公,这组大厅当时就成了接待室和等候的地方,前来觐见国王的人主要是穿过这一组大厅。历代国王的公众生活大多集中在这里。</h1> <h1> 一进入宫殿见到是一个白色的大理石大厅,这是皇家教堂前厅,也是凡尔赛宫大理石通廊,通过通廊就是北翼的国王套房。皇家教堂是王室成员集体参加弥撒的场所,走上二楼可以更好的看整个礼拜堂全景。</h1> <h1>皇家教堂前厅壁龛中的雕像</h1> <h1>皇家礼拜堂前厅壁龛中的雕像</h1> <h1>皇家礼拜堂前厅与海格立斯厅相连接。</h1> <h1>礼拜堂前厅通往海格立斯厅的柱立面壁龛雕像"圣女贞德。"</h1> <h1>皇家礼拜堂前厅通往海格立斯厅的柱立面壁龛人物雕像</h1> <h1>皇家礼拜堂前厅通往海格立斯厅的门上方天使浮雕</h1> <h1>皇家礼拜堂前厅屋顶角饰有精致的浮雕</h1> <h1>皇家礼拜堂前厅屋顶角饰有精致的浮雕</h1> <h1>教堂饰以柯林斯式圆柱和白色大理石,有巴洛克的飞升感和洛可可的优雅。<br><br></h1> <h1><b>海格立斯厅 (大力神厅)</b>位于主楼二层东北角与北翼的连接处,连接中路宫殿和北翼与王家教堂。面积310平方米;始建于1710年,路易十四时代,这里是王家小教堂,后改为国王接见厅。路易十五时期重新建造,1736年完工后,用作舞厅。路易十六在位期间,海格立斯厅作为外交场所使用。是7个大厅中最大也是最后一个建成的。</h1> <h1><b>《西蒙家宴》</b>一进大厅就看见了一幅大型壁画,占据了整个的墙面。这幅画原本是委罗内塞1570年为威尼斯圣母玛利亚会修道院餐厅创作的,1664年意大利威尼斯总督为了在与奥斯曼帝国对抗中得到法国的支持而赠送给路易十四的。路易十四非常喜欢这幅画,将它布置在这里,意图让所有面对它的人由心底而生一种肃穆、敬畏以及神圣之感。</h1> <h1></h1><h1>作品《西蒙家宴》这个场景描绘的是福音书中的一节:西蒙的麻风病被耶稣治愈了,法利赛人西蒙表示要追随耶稣,就在耶稣路过伯大尼村时设宴招待他和他的门徒。正当中跪在地上的是被社会弃绝的抹大拉的玛丽亚。她一直在认真听耶稣讲道,并虔诚的忏悔。她流着悔恨的眼泪,用自己的泪水洗净耶稣的脚,用长长的头发把他的脚擦干,用昂贵的香膏涂抹在耶稣的脚上。感谢耶稣宽恕了她的罪孽。耶稣对门徒说:"信仰能挽救任何人",抹大拉的玛丽亚后来成了耶稣的女门徒。<br><font color="#333333">看了一些有关抹大拉的玛丽亚(Mary Magdalene)的文字资料 ,显示抹大拉的玛丽亚(Mary Magdalene)一直以一个被耶稣拯救的形象出现在基督教的传说里。后有说法她可能是耶稣在世间最亲密的信仰伴侣,或者说她是未被正史记载的最受耶稣教诲最得其神髓的门徒。1969年,天主教会终于承认对抹大拉的玛丽亚的误解,解除了她的“忏悔”,千年的委屈似乎终被解脱。可这又有谁在乎呢,在欧洲的许多教堂、美术馆都有关于她的故事和绘画作品,而这些作品已经存在几百年了。<br></font><font color="#167efb">真相似乎重见天日。抹大拉的玛丽亚并不是什么妓女,相反的她可能是耶稣在世间最亲密的信仰伴侣,或者说她是未被正史记载的最受耶稣教诲最得其神髓的门徒。耶稣曾与她一对一地传授福音,这是著名的十二门徒所没有受到过的待遇;也有猜测说《拿哈马地文献》上被蚂蚁咬噬的那行片语,实际上是记载了耶稣在抹大拉的玛丽亚唇上的那深情一吻,理解、信任和亲密……尽管如此,抹大拉的玛丽亚被基督教的正史所忽略也是事实。也许她不该离开抹大拉追随自己的信仰离乡背井而去,也许她不该在众人面前对耶稣的旨意表现得那么贯通领悟狂热赤诚,也许她不应该毫不忌惮地与彼得为敌只为继承耶稣基督的遗志广播福音,也许她仅仅只是不该生为女人……</font></h1> <h1>委罗内塞(1528-1588年)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艺术大师提香(1490-1576年)的弟子。他常常将宗教题材的画作世俗化、风俗化,宗教界认为他将宗教的神秘涵义完全当作儿戏,委罗内塞为此而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讯,但这恰恰反映了委罗内塞的人文主义思想。</h1> <h1>海格立斯厅天顶画《海格立斯的颂歌》让人感到震撼。这幅巨画是法国画家弗朗索瓦·勒穆瓦纳的作品。画的主题是美德让人超越自我。画中海格力斯由凡人变为天神,寓意路易十四的功勋足以同海格立斯媲美。海格立斯(Heracles)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大力神,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海格立斯厅也因此而得名。</h1> <h1>弗朗索瓦·勒穆瓦纳(1688---1737),是法国著名的画家,同时也是洛可可艺术的创始人之一。《海格立斯的颂歌》这幅巨画耗时三年完成于1736年。画面上共出现了希腊神话中的诸神142人。画的总面积480平方米, 是欧洲最大的天顶画之一。作者在完成这幅巨画六个月后因疲劳过度和妻子的离世而忧郁自杀身亡,令人惋惜。</h1> <h1>天顶画《海格立斯的颂歌》描绘的是在奥林匹亚山上,天帝宙斯拉着女儿希比的手,旁边坐着赫拉天后,迎接英雄海格立斯。战胜了无数妖魔鬼怪的海格立斯屹立在战车上,手拿那根战胜无数妖魔的大棒,战车由几位小天使牵引,海格立斯被众神包围着接受宙斯的祝福。宙斯和赫拉天后向他介绍未来的妻子希比。宙斯脚下是啄食普罗米修斯的那只鹰。</h1> <h1>画中手持三叉戟的是海神波塞冬,右边是张开双翅的胜利女神,与欢快的天使。</h1> <h1>手持双蛇形神杖、脚系飞翅凉鞋的是墨丘利,他是宙斯的信使,正从天而降。</h1> <h1>黎明女神欧荷伊(曙光女神)</h1> <h1>宙斯左下的神祇,手持花环的泽飞尔和弗洛尔,带头盔往上看的是战神玛尔斯,菲墨女神她是名誉和名声的化身,正吹着喇叭,向世人宣布这个重要的信息。</h1> <h1>天顶画《海格立斯的颂歌》中的一部分《彩虹女神伊里斯》描绘坐在彩虹弧形柱上、手搭凉棚、向上眺望的是彩虹女神伊里斯。传说海格力斯幼年时喝赫拉乳汁用力过猛,赫拉疼痛将他甩出,乳汁喷洒而出,化作天边的彩虹。</h1> <h1>《海格立斯的颂歌》画中的石柱上面刻着铭文“Non Plus Ultra”,意为“此处之外,再无一物”,表示这里是世界的尽头。</h1> <h1>《海格立斯的颂歌》画中的天顶边角装饰与主体画面融为一体。左、右下角各有一位女神浮雕画(酷似浮雕,其实是画出来的)右下角的一位是手持天平的正义女神。石柱上面刻着铭文“Non Plus Ultra”,意为“此处之外,再无一物”,表示这里是世界的尽头。</h1> <h1>这是一座气势磅礴、雍容华贵和富丽堂皇的古典主义皇家建筑群,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代表着法国人生生不息的艺术精神。在太阳王的意志下,来自各国的艺术家创造了一座座雕像,一幅幅描绘人间天上场景的油画——凡尔赛宫成了艺术家们一展才华的大舞台。丰盛的艺术作品丰涌而出。</h1> <h1>在海格立斯厅之西,北面为花园的拉冬娜喷泉。前临楼梯,丰收厅为入宫觐见国王的礼仪路线主要入口。厅内存放有历代国王的奖章及珍宝收藏。</h1> <h1><b>丰收厅</b>位于主楼第二层,海格立斯厅隔壁。由于路易十四喜欢搜集稀奇珍宝和古玩,丰收厅曾作为通往陈列室的前厅,为收藏历代国王的奖章及珍宝。也是入宫觐见国王的礼仪路线主要入口。后来被改成路易十六的游乐室。前临楼梯,北面窗口可看到花园里的拉冬娜喷泉。天顶是法国画家安托万.霍阿瑟(1645-1710年)的油画《王室的辉煌》,厅内存放有四个路易十四后裔的铜制半身胸像、两侧墙上有路易十四儿孙们的肖像画。<br><div>国王每周一、三、四都要举行套间晚会,丰收厅会安排冷餐会,三张大桌子摆满金杯银杯,盛满为客人准备的提神饮料。 路易十四在此摆放过几张稀有珍贵的书桌和一些艺术品,这些如今都存放在卢浮宫。这个厅墙壁上贴满了彩色织绒,大片华丽色彩与金色家具及相框的组合,让人过目难忘。<br></div></h1> <h1><p><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丰收厅的天顶画《王室的辉煌)》由法国画家安托万.霍阿瑟于1678-1683年绘制。安托万.霍阿瑟(1645-1710年)是夏尔.勒布伦(1619-1690年)的学生(夏尔.勒布伦被路易十四称为“法国划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span><br></p><br></h1> <h1>丰收厅屋顶的大幅油画《皇室的辉煌》其中有一部分在大门正上方,画有一件船形餐具“国王之舟”,这是一艘卸下了桅杆的船。每当重大庆典的宴会时,它会被放在国王的餐桌上或放在餐具厨中,所有路过此处的人都对其施礼。也是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h1> <h1>门上有丰收女神像(酷似浮雕,其实是画出来的)</h1> <h1>丰收厅墙壁镀金装饰浮雕 — 两个小天使中间是香炉。</h1> <h1><b>维纳斯厅(金星厅)</b>在丰收厅的西边。是用于盛大晚宴时宾主吃点心的地方。路易十四时代,厅内有台球桌和一整套纯银铸造、精工镂刻的家具。这些家具后来被熔化铸造银币,以弥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巨大开销开销。这个厅的装饰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大厅的墙到处是爱奥尼亚的大理石壁柱和圆柱,显得气度非凡。雕塑和绘画间建立了某种亦幻亦真的呼应。</h1> <h1>路易十四的全身雕像</h1> <h1>正中壁龛内矗立着真人大小的身着古罗马皇帝服装的《路易十四全身塑像》。这尊雕像的作者是法国雕塑家让·瓦林(1604---1672年)的作品。他于1672年将此尊雕像赠送给国王。(让.瓦林对法国的硬币制造业有着突出的贡献,曾制造出嵌有路易十三头像的金币。)左下侧半身塑像为女神维纳斯,右下侧半身塑像为古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奥古斯都·屋大维。屋大维是罗马帝国凯撒大帝的外孙子,他统治罗马帝国长达41年。</h1> <h1>维纳斯厅屋顶金碧辉煌,非常壮美。天顶画《维纳斯使她的帝国神圣强大》。作者是法国画家安托万·霍阿瑟(1645-1710年)。画的中央是罗马神话中的爱神维纳斯,旁边是分别代表妩媚、优雅和美丽的美惠三女神,她们共同举起桂冠,准备给爱神维纳斯戴上。维纳斯的正上方是她的儿子丘比特(Cupid),他双手拿着掌握爱情的弓箭目视着自己的母亲。围绕着她下面的是战神玛尔斯、火神伏尔甘、酒神巴克斯和海神诺普敦。屋顶的四角分别画有四对情侣被花环结合在一起,他们分别为:提图斯(Titus,古罗马皇帝)和贝蕾妮丝(Berenice,犹太公主)、安东尼(Antoine)和克里奥佩特拉(Cléopatre,即“埃及艳后”)、伊阿宋(Jason,寻找金羊毛的王子)和美狄亚(Medea,一位会施法术的公主)、忒休斯(Theseus,传说中的雅典国王)和阿里阿德涅(Ariadne,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的女儿)。</h1> <h3><br></h3> <h1>椭圆形长轴两头还各有一幅单色壁画,这一幅描绘的是宙斯看上了腓尼基公主欧罗巴(Europa),他变成一头大白牛接近公主,公主果然中计,坐了上去。白牛腾云驾雾将公主带到一片土地上,降落在一棵大树下。落地后宙斯现出原形向公主求婚,公主便在这里生儿育女,这片土地就以公主的名字命名为“欧罗巴”,也就是欧洲。</h1> <h1>《亚历山大大帝迎娶罗克珊娜》,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迎娶了第一任妻子罗克珊娜(Roxana,前341-前309)。</h1> <h1><b>狄安娜厅(月神厅)</b>,位于主楼二楼北侧,维纳斯厅之西。墙壁用各种精美瓷器装饰。狄安娜厅在路易十四时期曾一度充当台球室,据说路易十四的球技很高超。铺有红色天鹅绒布的台球桌当时就放在中央,每当打出一杆好球,围观群众都鼓掌称赞(估计也没人敢不鼓掌),所以这个房间又有个别名“掌声室”。<div>在古希腊神话中,狄安娜是狩猎女神、月神,是阿波罗的孪生妹妹,阿波罗是太阳神,路易十四自称是“太阳王”。<br></div></h1> <h1>狄安娜厅最著名的就是这尊路易十四的胸像。作者:意大利雕塑大师贝尔尼尼(1598-1680年)。1665年,他来到巴黎,在完成了卢浮宫重建的任务后,为路易十四塑了这尊半身像。此时国王正值27岁,风华正茂。从雕像上可以看出他潇洒华贵、风流倜傥的不凡气质。法国大革命时期,凡尔赛宫内许多物品或被砸毁或被掠走,这尊胸像奇迹般地完好无损,它也是为数不多的路易十四时期的文物。</h1> <h1>狄安娜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路易十四的雕像。对于自身时代的重要性,生活在路易十四时代的人们有一种自觉。他们似乎知道自己将在时间中留下印记:罗浮宫、凡尔赛宫,一栋栋华伟的建筑,布满了雕像和花园的巴黎,机智优雅的法语,男子头上戴的长又卷的假发,都将为那个时代留下趣味横生的见证。<div>无论在文化艺术、政治和社会习俗上,这个伟大世纪都刻下了印记。在曾经是贵族拥权自立的法国,路易十四确立了绝对君主制的典范,并且促成了欧洲大陆民族国家的形成。另外,他大力推动了古典主义,并以古典艺术的优雅内涵改变了当时人的风貌。这是一个人类思想取得最大进步的时代,也是欧洲人学会了礼仪文化、学会了如何以人的形象生活的时代。打造一整个正在成形的欧洲,正是太阳王的光荣伟业。<br><br></div></h1> <h1>狄安娜厅墙壁上的油画《伊菲革涅亚的献祭》。作者是法国画家查尔斯·德·拉·福斯(1636---1716)的作品。讲述的是希腊迈錫尼国王误杀了狩猎女神狄安娜的赤杜鹿后,把自己的女儿交出准备斩首,被狄安娜救下来,送去陶里斯国担任神庙祭司。</h1> <h1>彩色大理石精雕壁炉。在没有现代供暖的条件下,当时的壁炉是十分重要的。</h1> <h1>壁炉上端有一幅浮雕《出埃及记》,来自《圣经》里的故事,由法国雕塑家雅克·萨拉兹(1590-1660)所作。</h1> <h1><b>战神厅(“玛尔斯厅”或“火星厅”)</b>玛尔斯厅的吊灯与屋顶的油画融为一体,金碧辉煌。 色彩艳丽、巧夺天工的屋顶绘画和室内精微摆饰,尽显凡尔赛宫的璀璨辉煌和奢华。<br>玛尔斯厅是国王套间中第五个大厅,周围墙上的绘画以战争为主题。在1684年前,这里是警卫室,后来这里用作游戏室和音乐室。路易十四时期,国王经常在这里召开宫廷音乐演奏会或赌博牌会;后来这里被通称为“舞厅”。</h1> <h1>战神厅最右边的画像是路易十五的画像,中间的是保罗·委罗内塞(1528—1588年)1560年的作品《艾玛斯的朝圣者》,天顶中心壁画,即法国画家克劳德·奥德朗(1639年—1683年)的《战神玛尔斯驾驶狼驭战车》。正中天顶画四周拱券,描绘的是被法国打败的条约签署国的情景,分别为:跪倒的德国和一只大鹰【即下图上部】;被击倒的荷兰躺在狮子身上;咬牙切齿的西班牙和咆哮的狮子;愤怒的战争女神贝洛娜(Bellona,罗马神话中的战争女神)。</h1> <h1>《玛丽·蕾捷斯卡王后肖像》卡尔·勒范洛作品,波兰公主,其父为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路易十五的王后。结婚十年间,为路易十五养育了十个孩子。是路易十六、路易十八、查理十世三位法国国王的祖母。</h1> <h1>玛丽·蕾捷斯卡王后(1703.9.4-1768.6.23)</h1> <h1> 豪华精美的天顶《国王出征》浮雕</h1> <h1> 豪华精美的天顶《国王出征》浮雕</h1> <h1>豪华精美的天顶《国王出征》浮雕</h1> <h1>豪华精美的天顶《国王出征》浮雕</h1> <h1>天顶角天使浮雕 </h1> <h1>天顶角天使浮雕</h1> <h1>战神厅内的小人塑像</h1> <h1><b>阿波罗厅(太阳神厅)</b>,<b> </b>是法国国王的御座厅。路易十四自誉为“太阳王”,他一手打造的凡尔赛宫装饰最豪华的房间,自然就以太阳神的名字命名为“阿波罗厅。天顶上有镀金雕花浅浮雕,墙壁为深红色金银丝镶边天鹅绒,中央为纯银铸造的御座,高2.6米,位于铺有深红色波斯地毯的高台之上。自1689 年,路易十四下令将所有银质家具熔化后该为木制镀金的。路易十四就坐在这里号令全国。由于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王”,因此凡尔赛宫内主要的大厅均以环绕太阳的行星命名。</h1> <h1><div>壁炉上有一幅身穿加冕服的路易十四肖像油画。头戴假发,足登高跟鞋,手执权杖,站在御座前面,威仪十足。这幅由宫廷肖像画家里戈在路易十四62岁时所画的国王肖像,原本是路易十四准备送给他的孙子——刚刚成为西班牙国王的安茹公爵的,但是画像完成之后,国王非常喜欢,就命画家又画了一幅,后来这两幅肖像一幅保存在凡尔赛宫,另一幅陈列在卢浮宫。</div><div>太阳王 路易十四肖像 作者:里戈<br></div></h1> <h1>画中的路易十四胸前佩戴着金色圣灵勋章,左佩镶嵌着红蓝珠宝的加冕宝剑,右握顶部铸有法国王室独有的盛开的三叶百合花形状、象征权力和地位的权杖,身披绣满三叶百合花图案的披风,右边铺有蓝底金色三叶百合花图案的矮凳上放着司法正义权杖和国王王冠,这也代表了他至高无上的地位。路易十四,法国波旁王朝国王。建立了绝对君主专制王国,在位72年。是世界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国王后面立柱的基座上是象征着法律和正义的浅浮雕,一位女神右手持长剑,左手拿着天平。</h1> <h1>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9.5-1715.9.1),全名路易·迪厄多内·波旁(Louis-Dieudonne),是路易十三的长子。1643年路易十三去世,不足5岁的小路易继承王位,由母亲安娜和红衣主教摄政。当时的法国非常动荡,年幼的路易十四被迫两次离开巴黎,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长大。23岁亲政后,大力发展经济和基础建设,在战场上也是骁勇善战,用数次大规模的战争扩充版图,创造了法国历史的一个鼎盛时期。</h1> <h1><font color="#167efb">路易十四在他幼年至成年的岁月里,得过许多在那时的欧洲,完全致命的疾病——感冒与长时间的发烧、天花、痛风、长时间昏迷……有一次严重到,连他自己的母亲都觉得他肯定要过去了。大家连临终忏悔都准备好了,可是上帝保佑了他,路易在死神手里转了一圈,他又活过来了!在他四十八岁时接受的那场不用麻醉药的肛瘘外科手术,他痛到极限却连一声有损君王尊严的呻吟,都没有发出。<br></font><font color="#167efb">路易十四出生在欧洲动荡和变革的时代。路易十四之前法国正经历着国家统一和加强王权的阵痛,整个欧洲也是战火纷飞。其父路易十三和首相黎塞留励精图治,纵横捭阖,不但使法国在欧洲复杂的势力角逐中获得了优势地位,而且通过抑制国内显贵和促进商业而走向国家统一的道路。<br></font><font color="#167efb">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年仅五岁的路易十四于1643年继任国王,开始了其长达72年的执政历程,把其父辈奠定的基业进一步推向辉煌。<br></font><font color="#167efb">路易十四从来都不是事事如意的君主,只是他谨慎克制,极懂得如何维持体面,又好大喜功强势决断。他有经济头脑,懂得大力扶持商业发展,雅好广泛,全方位推动建筑、艺术、文学、音乐在法国的兴盛。</font></h1> <h1>路易十四是高跟鞋的发明者。发明高跟鞋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宫女们的出逃。时隔不久,因自己的个子矮也穿起了高跟鞋。<br>人们都在传:路易十四以为个子矮发明了高跟鞋,因为腿很美又爱跳舞发明了丝袜,因为不爱洗澡发明了香水。很快人们就发现,路易十四的宫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这样的吸引力在欧洲还没出现过。华丽的生活使得当时的法国成了奢侈优雅的代名词。那个时代是法式生活艺术盛行的时代,世人对法式优雅的向往,“法式”两个字代表的精致和浪漫,基本上都是从路易十四执政时形成并确定下来的。那时的法国人绝对是路易十四的“铁粉”,跟着自己的国王孜孜不倦地追求美食、美酒、艺术、建筑、音乐,追求生活中每时每刻的享受。可以说,路易十四绝对是人类历史上对今天的日常生活影响最深的帝王。<br>路易十四的统治对法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中央集权,国界,奢侈品行业,艺术和科技的发展。当然,还有凡尔赛宫,一座展示法国生活艺术的城堡。</h1> <h1><font color="#167efb">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当路易十四,带着一大群女人们开始争奇斗艳的时候,整个凡尔赛宫,成了各种奢华比拼的地方,贵族们竭尽全力地在这里花钱,不花都不行,幸好这些贵族都有钱。而且路易十四这个人有个特点,记忆力特别好,晚宴上谁没到,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宴席名义上可以荣耀呀,你不去都不行,而且那些太太小姐们肯定也要去展示一下自己呀,天天这么沉溺于酒色之中,贵族们自然也就没时间管理自己的领地了,路易十四也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原本凡尔赛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奢华而去的,为奢华而生,为奢华而辉煌。通过辉煌的凡尔赛,路易十四终于实现了欧洲国王们的梦想,让国王的权力达到顶峰。国王就是国王能从这种奢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实力和力量,这就是牛人和凡人的区别。</font></h1> <h1>大厅的天花板上是法国画家拉·福斯(1636-1716年)1672年的作品《驾驭战车的阿波罗》,太阳神阿波罗依次被花之女神佛洛拉、谷物女神刻瑞斯、酒神巴克斯和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所包围。天花板上的镀金雕花浅浮雕中,阿波罗站在黄金战车上,驾驭着四匹白马在五彩云霞中飞驰,春夏秋冬四季神围绕在他的周围。在四个角落,是四个欧洲大陆的象征。这是拉·福斯的作品,他是勒布伦的学生。</h1> <h1>《罗马大将军科利奥兰纳斯》</h1> <h1>从18世纪开始,路易十四的肖像与当朝执政的国王肖像总是面对面地挂在墙上,是对这位凡尔赛宫的缔造者永恒的纪念。在路易十四的肖像对面,挂着卡莱所绘的凡尔赛宫最后一个国王路易十六的肖像。</h1> <h1>《身穿加冕服的路易十六肖像》作者卡莱</h1> <h1>路易十六是路易十五之孙,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1754~1793,享年38岁)。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也是法国历史中唯一被处死的国王。他从这儿被押往巴黎,从此再也没回来。</h1> <h1><b>战争厅 </b>在主楼的西北角、阿波罗厅的西边。法国著名建筑师孟莎 1678 年开始了战争厅的建造,大厅装饰工作于 1686 年在勒布伦一手打造下也顺利完工。大厅的壁画与塑雕以军事题材为主,反映路易十四发动战争功绩的油画和雕像。</h1> <h1>战争厅-天顶中间《法国军队驾云凯旋》以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意志、尼德兰等功绩为主题,描绘了全副武装的法兰西在胜利女神的围绕下,驾云而归的场景。勒布伦完成装饰于1686年。</h1> <h1>左上拱券画《愤怒的战争女神贝洛娜》(Bellona,罗马神话中的战争女神)<br>右上拱券画《趴在一头狮子上被打倒的荷兰》<br>左下拱券画《咬牙切齿的西班牙和咆哮的狮子》<br>右下拱券画《跪倒的德国和一只大鹰》</h1> <h1>《法兰西女神》</h1> <h1>战争厅展示着路易十四先后征服西班牙、德意志和尼德兰等的功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浮雕《路易十四骑马踏敌》,作者是法国雕塑家安东尼·柯塞沃克(Antoine Coysevox)。描绘了荷兰之战中路易十四骑在马上正指挥法国部队渡过莱茵河的场景。浮雕上方各有一个吹着胜利号角的女神,下面的浮雕为《身带枷锁的战俘》。并用六件铜制镀金的缴获盔甲武器作为装饰。</h1>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路易十四骑马踏敌》</span></h1> <h1><b>镜厅(镜廊)</b>是法国凡尔赛宫的中央画廊,位于主楼第二层中央,连接左右两侧的战争厅与和平厅,同时取代了俯瞰地面的露台。被视为法国路易十四国王王宫中的一件“镇宫之宝”。这里是路易王朝接见各国使节及举办盛大化装舞会时专用的宫殿。</h1> <h1>金碧辉煌的镜厅,四层楼的高度,拱形天花板的巨幅油画,24盏波西米亚水晶吊灯,,怀抱烛台的金色美女……在路易十四时代,镜厅中的家具以及花木盆景装饰也都是纯银打造,它是法国凡尔赛宫最奢华、最辉煌的部分。</h1> <h1>镜厅为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大厅,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镜廊拱形穹顶上是30幅巨型油画,这些油画纪录了路易十四自1660至1670年成就的一系列赫赫战功,主要是法国对荷兰的战争。同时,这些油画也是第一次没有把路易十四当成神一样的人物,而是当成一个普通人来加以描绘。镜厅的这些穹顶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了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h1> <h1>镜厅就是镜子大厅。这个大厅的主要特色是大厅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有17扇拱形落地大窗与之相对,把窗外的蓝天、美景完全映照出来。 不同的是这17个镜面拱形窗,每一面镜子都是由21块镜片组成,总共用了357 块镜片。拱门窗本身固定在大理石壁柱之间,其首都的描绘象征着法国。漫步在镜廊内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让人心旷神怡。<br>十三世纪初威尼斯人发明了制作镜子的工艺,当时一面上好的镜子可卖到8000英镑。法国人直到十七世纪才学会造镜子,威尼斯人用镜子赚大钱持续了四百多年。而太阳王居然用当时昂贵的镜子建了一座镜子大厅。可见凡尔赛宫的极其奢华。新法国冰厂能在威尼斯取得镜子的垄断,与凡尔赛宫建的镜子大厅密不可分。再就是那些昂贵的奢侈品。这是法国国力和新型工业能力的表现。也从侧面反映凡尔赛宫带动了法国乃至欧洲的经济繁荣。</h1> <h1>天顶上为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以及赞颂路易十四功德的天顶油画。每一幅油画上都标有它所描述的事件发生的年代,如其中一幅上写着“1672年不畏敌军横渡莱茵河”的字样。 按照传统,这些描述文字应该使用拉丁文。但镜厅中的油画打破了这个常规,而使用了法语,撰写这些描述段落的不是别人,正是法国伟大的剧作家拉辛以及当时法国文学评论界泰斗——诗人尼古拉斯·布瓦洛。</h1> <h1>国王正殿的这些宫厅固然华丽宏伟绝伦,但都不及镜廊那么令人惊叹。当年, 这里只作为接见最重要的外交使节或举行盛大庆典的场所。很多历史场面都在这里发生。例如路易十四1686年接见暹罗大使,1715年接见波斯大使。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普王威廉一世在此就任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十天后两国又在宫中缔结。</h1> <h1>镜厅(镜廊)天花板上的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和厅内一排排烛台所点燃的蜡烛,经镜面反射,形成约3000支烛光,把整个大厅照得金碧辉煌。</h1> <h1>凡尔赛宫-镜厅(镜廊)-波西米亚水晶吊灯。流光溢彩的吊式水晶烛灯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这样巨大的水晶吊灯共有24具。</h1> <h1>镜厅的东墙上,有许多落地的壁龛,每个壁龛里有一尊精美优雅的大理石雕像。</h1> <h1>镜厅(镜廊)-大理石雕像:带鹿的狩猎女神狄安娜女神。古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月亮与狩猎女神,一位伟大的自然之神。</h1> <h1>《凡尔赛的狄安娜》也有称《阿尔忒弥斯的狩猎女神》是公元前50年的作品,发现于意大利。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月亮女神。她是古希腊人祭祀最多的神祗之一。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就是专门为她修建的。狄安娜的圣兽梅花鹿跟随着她,她的一只手正从背着的箭筒里抽出一支箭。</h1> <h1>壁龛女神雕像前面摆着香炉</h1> <h1>凡尔赛宫的镜厅还见证了欧洲和世界的历史。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凡尔赛宫被普鲁士军队占领。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加冕,被拥立为德国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同年2月26日德法在凡尔赛签订了初步和约。一个德国皇帝在法国的镜厅宣誓即位,这种战胜国对战败国的蔑视和耻辱令法国人世代难忘。此后入住凡尔赛宫的梯也尔政府,在德国的暗中支持下,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行动。再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最后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打败德奥同盟国而告终。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的镜厅召开了分赃会议。选择此时此地开会绝非巧合,而是法国有意为之,法国人要报48年前那一“箭”之仇,经过48年的漫长等待,在同一天、同一个地点,忍辱负重的法国终于等来了对夙敌德国的报复。6月28日,德国与英法等协约国在镜厅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条约的签订正式宣告了那场战争的彻底结束,但在德国却引起了新的忿恨。人们对凡尔赛和约能否真正带来一种永久的和平表示怀疑。果不其然,1939年9月,德国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次年,法国北部及凡尔赛宫 被德军占领,一直到1945年德国战败凡尔赛宫又重新回到法国人的手中。</h1> <h1><font color="#167efb">1919年一战结束,德国战败,法国指定在镜厅签订和约,这就是著名的《凡尔赛和约》。当时的战胜国中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因为这个和约把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这就引发了后来的“五四”运动的爆发。至此,中国近代史和凡尔赛宫有了联系。</font></h1> <h1><b>国王套房 </b>位于主楼东面,路易十三的旧狩猎行宫之内。由牛眼厅、国王寝宫和小会议厅三个房间组成。中央为国王寝宫,内有金红织锦大床和绣花天篷,围以镀金护栏,天花板上是名为《法兰西守护国王安睡》的巨大浮雕。这里是凡尔赛宫的政治活动中心,在这里举行起床礼、早朝觐、晚朝觐和问安仪式。寝宫北边为小会议室,南边为牛眼厅。</h1> <h1><b>牛眼厅 </b>是王室成员等候国王起床的场所,得名自通往国王寝室的大门上方牛眼形状的天窗。多摆放王室成员画像和珍贵艺术品,其中就有精美的中国古代瓷器。</h1> <h1> 壁炉上的座钟,和一对康熙赠送的瓷瓶。</h1> <h1>凡尔赛宫的宫殿建筑属古典主义风格,装饰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为洛可可风格,极为豪华,宫内随处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珍贵艺术品,中国瓷器精品也在其中。<div>路易十四的人生和康熙有些相似之处,幼年上位,猥琐发育,干掉当权,开创时代,更神奇的是,他还和康熙有过交流,送来了金鸡纳霜,治好了康熙的疟疾。1700年,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身着中式服装、坐着八抬大轿隆重出场,引发欧洲皇室疯狂拥趸。贵族们争相收藏中国舶来珍品,蔚然成风。</div></h1> <h1><p>大厅的一面墙上挂着《路易十四皇族成员》的画像。作者 让·诺克莱</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画中最左边手拿三叉戟钢叉的是路易十四的姑妈,左边第二位是路易十四的弟弟菲利普一世、奥尔良公爵,他手搂着长角灯,左手轻抚着年幼女儿玛丽.路易斯的面颊。</span><br></p><div>左边第四位双手拿着鲜花的是路易十四的弟弟菲利普一世的妻子。画的正中,身穿天蓝色长袍的是路易十四的母亲、路易十三的妻子奥地利的安妮太后,路易十三去世后,她曾摄政和辅佐5岁的儿子路易十四掌管朝政。太后右边的年轻女性是路易十四表弟查理伊曼纽尔的妻子弗朗索瓦马德琳奥尔良。<br>太后右边第二位身披紫纱的女性是路易十四的堂妹玛格丽特路易丝,她是路易十三弟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的女儿,她旁边站着的是她的妹妹伊丽莎白.玛格丽特.奥尔良。</div><div>衣着随意袒露、背坐在高台龙椅上,手拿权杖的就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他身后身穿灰色衣服的是他的堂姐安妮玛丽路易丝奥尔良,路易十三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的大女儿。坐在高台上,龙椅旁的是路易十四的第一任妻子玛丽.特雷莎,她左手扶着尚未成年的大儿子大路易王太子,腿上趴着二儿子菲利普.查理,安茹公爵,前面坐着他们的四女儿玛丽泰雷兹公主。<br></div></h1> <h1><b>国王寝宫</b> 会议厅 位于国王卧室的北面与国王卧室和牛眼厅一起构成国王套房。<br>国王寝宫位于凡尔赛宫东西轴线上,窗户面对着东方,每天早晨迎接初升的太阳。房间以红底金银色锦缎装饰得富丽堂皇,加上路易十四亲选的画作显得更加绚丽多彩。精雕细刻的镀金木质栏杆把卧室与房间其他部分分开,卧室里有金红织锦大床和绣花天篷。这里是凡尔赛宫的政治活动中心,在这里举行起床礼、早朝觐、晚朝觐和问安仪式。1715年9月1日,在此寿终正寝。<div><p>御床挂着金银线锦缎幔帐,幔帐上方四角的瓶装白色绒毛。继路易十四之后,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继续在此举行起卧仪式。</p></div></h1> <h1>壁炉上:路易十四半身像(安托尼科瓦兹沃克斯创作)</h1> <h1>这是一间小会议厅,是国王召集朝臣们议事的地方。据记载每周周一、周三召开行政会议,周二、周六是财政会议,周五做弥撒和忏悔,有时忏悔会一直持续到晚饭时间,通常周六和周四上午空闲,国王用来讨论建筑、装潢和宫内琐事。在凡尔赛宫使用的一百多年里,所有重要的政治决策都是在这个会议厅中作出的,包括1775年参加美国独立战争的决策。</h1> <h1>小会议厅</h1> <h1>在路易十四执政的50年间,凡尔赛宫兼收并蓄了很多法国艺术家与建筑师的设计精髓,成为欧洲最宏大、最华丽的宫殿。路易十四用6300幅油画、2000尊雕像、15000件版画、5000件精妙绝伦的家具及工艺品,将宫殿内的每一处线角、檐口、天花板及门口都作了极尽奢华装饰的凡尔赛宫,是一座集皇权统治、皇室生活、礼仪社交、享乐休闲、博物收藏等于一身,奢侈永恒的纪念碑。这是一座气势磅礴、雍容华贵和富丽堂皇的古典主义皇家建筑群,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代表着法国人生生不息的艺术精神。</h1> <h1>厅堂大殿处处金碧辉煌, 豪华非凡。陈设及装潢以巴洛克风格为主, 都由大理石镶砌, 玉阶巨柱。</h1> <h1>历史上的凡尔赛宫,大气磅礴,可谓是法国宫殿中的至尊宝。太阳王路易十四将其作为王宫,豪宴宾客;路易十五在这里纸醉金迷,挥霍无度;而安托瓦内特皇后陪伴着路易十六从这里走上了断头台。如今的宫殿,已是历经沉浮,看尽人生百态了,尽管雕栏玉砌仍犹在,但朱颜已无处寻了.</h1> <h1><b>凡尔赛宫大花园 </b>以太阳神为中心、时序融洽的小宇宙。现存面积为100公顷。花园内有1400个喷泉,以及一条长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运河。路易十四时期曾在运河上安排帆船进行海战表演,或布置贡多拉和船夫,模仿威尼斯运河风光。</h1> <h1><br><div>拉冬纳喷泉(Bassin de Latone)位于凡尔赛花园内,设有海龟、青蛙、拉冬娜**—希腊阿波罗神之母等雕塑。该喷泉是一个阶梯状喷泉,也称为拉多娜池。<br></div></h1> <h1>拉脱娜喷泉是罗马神话里的暗夜女神,是双生姐弟狄安娜(月亮女神)和阿波罗(太阳神)的母亲,代表着无星无月的夜。这座雕塑讲述了阿波罗和狄安娜为母复仇的故事。拉脱娜曾被小亚细亚农民所辱,众神之王朱庇特(宙斯)便把这些农夫变成青蛙。喷泉中一群青蛙和头部刚刚变成青蛙的农夫口喷清泉,形成一个晶莹的水帘,把立于泉水之巅的拉脱娜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花之中、喷泉的中央制高点,而女神和她的孩子则呈三角形依偎在一起。</h1> <h1>凡尔赛宫园林呈现出严格对称的几何图案。在中轴线上近处是拉托纳喷泉(拉托纳是太阳神阿波罗的母亲)、远处是皇家大道草坪、大运河。</h1> <h1>站在正宫窗前极目远眺,凡尔赛花园已俨然变成了一个突出耀眼的艺术中心,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近处则是两池碧波,沿池精美的铜雕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这儿有最华丽的植坛,最辉煌的喷泉,最精彩的雕像和最壮观的台阶,一切一切的美好都集中在了它的中轴线及两侧。站在这儿,真是心旷神怡。如此规模巨大的花园尽显皇家气派。</h1> <h1>凡尔赛宫园林中的铜雕塑和水池,正前方是凡尔赛宫。</h1> <h1>沿池的铜雕塑是希腊神话里的人物雕塑,丰姿多态。</h1> <h1>凡尔赛宫皇家花园。</h1> <h1>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的大花园, 别具匠心的花草树木美不胜收。</h1> <h1>面向花园的外立面,二楼内就是著名的镜厅。</h1> <h1>走入太阳王留下的遗产——凡尔赛宫,犹如走入那伟大世纪的遗址。然而太阳王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远远超出了这些可见的事物。那些不可见的,对于人类心灵有着深远影响的事物,那些在整个人类文明留下深远印记的事物,以及太阳王擘画的世界文化蓝图,才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h1>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从凡尔赛宫走出去,就是21世纪的巴黎。</span></h1> <h1>我们在凡尔赛宫镜厅集体合影留念。</h1> <h1>这里是凡尔赛宫的政治活动中心,作为整座宫殿最中心的部分,这里不仅仅是皇室贵族的安乐窝,也是波旁王朝的统治中心,更是封建帝王的权威象征。<div>可以说,直到今天,法国其实仍然受惠其中。那么,后来摧毁波旁法国的又是什么呢?<br>不是奢侈消费,而是路易十四后期穷兵黩武,无休无止的对外争霸战争。当然,法国贵族们甘愿或被迫放弃政治实权,云集凡尔赛荒淫无度的“享受生活”,这就意味着在享有经济特权、消耗社会财富的同时,却无法履行社会责任和行政职责,这就是贵族精神的丧失。<br>当一个社会只有贵族老爷而没有贵族精神时,也就别怪底层民众要深恶痛绝,掀起一场“法国大革命”,将其涤荡一空了。</div></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山闲望》<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薛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渺渺无穷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涛几日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年光与人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去一声声。</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