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集群提升乡村文旅全域旅游发展

肖轶

<p class="ql-block">民宿经营对地理因素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区域范围内的民宿,提供的住宿产品、区域特色往往趋于雷同,这么一来,大家的目标客群比较相近,因此存在着竞争关系。而单体民宿规模比较小,雇员也比较少,在对外营销方面,能力明显不足。如果大家把握好民宿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借助于民宿集群,把区域的整体优势营销出去。通过民宿集群,把区域变成高品质的“度假胜地”,大家的生意都会好。因此,民宿集群是区域的发展方向。</p> <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民宿如何形成集群?</p> <p class="ql-block">一、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并以主题对外推广</p><p class="ql-block">乡村旅游已远远超出景点旅游的范畴,住民宿、尝农家饭、体验田间采摘等活动,都可以被归为乡村旅游。所以,乡村旅游并不是打造某个“景点”,吸引游客的往往是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传统的乡村建筑风貌、乡村文化,以及当地村民的田园生活。如此看来,乡村处处都是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你可能也经常看到自己的省里、市里都在打旅游广告,可又觉得对自己村里的旅游业帮助并不大。这里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就是,一个乡村想要发展全域旅游,要先在区域内,把能够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挑出来,如采摘园、农场、农庄、农家乐、传统手工作坊、特色美食等,把这些能够形成旅游目的地的场景营造出来,然后作主题命名。比如以“夜空星光”为主题的天文文化主题小镇等等,通过品牌形象设计、旅游线路规划及产品包装等具体工作,突出区域内的整体特色。并借助于互联网、新媒体,找到喜欢这些旅游项目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二、引导本地村民进入民宿市场</p><p class="ql-block">民宿具有酒店的住宿功能,又有家的温馨,民宿主个人的情怀,往往让民宿极具个性,民宿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更是将乡村瞬间演变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区。尤其是通过民宿引入的时尚设计,将传统民居与现代文明形成完美结合,这是对古民居、古村落、乡村文化最好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将上面提到的采摘园、农场、农家乐等经营业态中,加入民宿。而民宿的优势是自家的房屋,“主人化”的人设与运营,让种田、开民宿两不耽误,没有游客入住时,自己也照常过日子,也不提“工资”高低,还二十四小时在岗。</p> <p class="ql-block">这在民宿集群形成的早期,住宿收入不足的情况下,经营者能够稳定、安心,使民宿依然可以得到发展的最好环境。</p> <p class="ql-block">三、“外来+本土”相结合的集群模式</p><p class="ql-block">在打造民宿集群时,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一些民宿头部的品牌在当地落户,可以提升当地民宿的经营和管理水平,加快民宿形成集群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比如我前段时间去了江西龙南玫花渡的民宿集群项目,就是借助外来民宿品牌,将民宿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强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推动区域内的民宿业,从粗放向精细、低效向高效转变。</p> <p class="ql-block">通过引入“外来”的民宿品牌,提升本地乡村旅游业的经营和服务水准,培育了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人才。同时,也吸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参与到乡村全域旅游的建设中来,改变乡村旅游由老弱病残经营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四、以民宿集群把当地发展成“度假胜地”</p><p class="ql-block">以全域旅游为导向,突破了区域内民宿单打独斗不成气候的局限,加上每家民宿的经营方式不一,让民宿极富自己的特色,深受游客们的喜爱。而民宿集群的背后,是把一个区域变成“度假区”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以莫干山为例,开始时,民宿主每天自己要下山买菜,清洗布草,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数年以后,随着区域内民宿数量的增多,增加了民宿集群的吸引力,不仅游客增多了,上下游产业链条也逐渐形成了。通过民宿集群,大家功能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把莫干山变成了“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充分利用当地及周边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进行特色旅游线路开发、旅游线路设计,开拓具有特色的深度体验线路,通过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并给它做精准的定制化。其实我们也可以几个县的民宿连起来,开发一条黄金旅游线路,资源共享,取长补短。</p> <p class="ql-block">借力于民宿集群,在当地形成了许多新的致富渠道,真正激发了发展乡村经济的活力,也真正挖掘出“民宿集群与全域旅游”的潜力。</p> <p class="ql-block">其实现在绝⼤部分民宿主和投资⼈都认识到了单体民宿发展的艰难性,不仅仅是单体民宿物业的局限性,更多的是运营的限制。</p> <p class="ql-block">⾸先我们会发现,⼏乎所有民宿都⾯临着⼀个淡旺季的严峻困难,旺季⼀房难求,淡季⼀个客⼈都没有,这⾥⾯就有⼀个问题,⼤部分单体民宿因为体量太⼩的原因,⽆法接纳淡季阶段国内⼤量的年会和活动,再加上⼤部分单体民宿各⾃为战,缺乏⼤的活动空间以及功能性配套业态,更是让淡季的市场需求“擦肩⽽过”,望洋兴叹。</p> <p class="ql-block">现在国内的民宿度假需求仍然是持增长态势的,⼤部分选择民宿住宿的消费者,除了看中民宿的个性化之外,对于多元业态,多风格品牌的选择还是充满期待的,包括复购都来⾃于这样的需求。⽽只有通过民宿集群化发展,才能集合多品牌、多业态,满⾜消费者多元化消费需求。</p> <p class="ql-block">通过民宿集群打造区域民宿品牌,能够充分的将单店的品牌带动效应转换成民宿集群的区域品牌效应,从而扶持和带动域内其他民宿的整体发展。</p> <p class="ql-block">如何去打造集群民宿?以民宿为切入口的文旅项目,目前的建设投资模式主要分为3种。一种为“政府+社会资本+文旅公司+服务商”模式:政府整合多方资金,推进园区的基础建设;社会资本通过文旅进行项目投资经营;文旅公司负责管理,投资部分引领性项目;服务商协同咨询、规划、运营、推广的整个流程。</p> <p class="ql-block">另一种模式为“政府(村集体)+文旅公司(一般是市级国有单位)+运营公司”:村集体公司将村民宅基地、农地等资源打包,流转给文旅公司;文旅公司负责投资建设,持有项目资产;村集体公司与文旅公司以及社会企业共同成立项目运营管理公司;村集体公司与文旅公司将资产租赁给项目运营管理公司,收取保底租金及项目运营分红。</p> <p class="ql-block">第三种模式为“政府(村集体)+文旅公司+社会企业”:村集体公司将村民宅基地、民房、农地等资源打包,流转给文旅公司(只收租),或者资源入股与文旅公司合资建立运营公司(收租+分红,村集体一般不参与管理经营);文旅公司负责招商社会企业投资以及公共空间的建设;社会企业可分为完全自投自建、部分投资(只投软不投硬)、完全不投资。</p> <p class="ql-block">不管哪种模式,都需要一个有着超强整合运营能力的运营公司规划管理,它们以空间租赁和空间运营来盈利。招商租赁收入+场地租赁收入(大型活动的场地费用)+旅行线路收入+餐厅收入(自持)+特产销售。餐厅是自持,民宿只做客房不做餐饮,但是可以自带轻餐饮。</p> <p class="ql-block">难点就是.①前期的业态规划和顶层设计如:(公共空间的经营和使用、各个业态的规模比例、运营公司的股权比例)做到各个小业态的利益平衡,不能厚此薄彼;</p> <p class="ql-block">②.建设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动线及运营过程中相邻权(空间意义上的地理关系及时间意义上的先后关系)纠纷的解决处理;</p> <p class="ql-block">③强活动营销的C端客户引流与留存以及B端客户的对接与维护;</p> <p class="ql-block">总之,民宿发展到今天,从遍地开花、蜂蛹而至到今天的市场降温,也是一个行业成熟必经的过程,每一个低谷期都会带来更多的淘汰和升级创新,民宿产业集群化、区域品牌化是一个由分到合的过程,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合而不同、合而更多”。另外,民宿集群的区域品牌化也给了民宿更大的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