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窦圌山,位于四川江油城北20公里,据说老百姓见山体由豆大的石子构成,上面三个凸起的山峰形如圆形粮屯"圌",就叫“豆圌山”。而唐代彰明县(今江油彰明镇)有个叫窦子明的县主簿,觉得此山清幽奇险,好似人间仙境,便弃官隐居于此,在这里开山辟路,建筑庙宇,修仙炼道,使山上殿宇成群,楼阁联翩。而后窦子明修炼成仙,骑鹤白昼飞升。于是后人便将豆圌山冠以“窦”姓,名“窦圌山”,李白在访道时,曾题诗“题窦圌山”:“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镌刻于山中石碑之上。这张照片是景区打板照,我们为什么不自己拍呢?因为我们拍出来是这样子的:</p> <p class="ql-block"> 天公不作美,与我们的技术无关哈。</p> <p class="ql-block"> 车停在山脚停车场,本应有索道上山,但是正在检修,坐交通车上山,然后往上爬一段就到了云岩寺,站在云岩寺旁的小土坡上,可以看到窦圌山的突兀而起的两个团以及上面的寺庙建筑。</p> <p class="ql-block"> 云岩寺,古号云岩观,始建于唐乾符(公元874—879)年间,它位于窦圌山中部山脊之上,背依三座顶峰,它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毁葺交替,佛道相争,其建筑基本上是佛教禅宗的庙宇布局,但是佛道二教又在文化与建筑上融为一体,东为禅院,西为道观,此种格局在四川省内并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 走进山门回头望,觉得这建筑相当大气美观,且很有蜀地建筑的风格。</p> 从门口望出去仿佛一副画卷。 <p class="ql-block"> 走进山门便是这个文武殿,这是佛庙的第一殿。说实话,我们觉得云岩寺的佛道两家一直相互交流,彼此包容,所以佛庙有道教的味道,道观有佛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第二殿是天王殿,因为时间紧张,这些殿我都没有进去细看。不过在我看来云岩寺的建筑布局是值得夸奖的,每一层院落都很美观,每一个角度都可以取景。</p> <p class="ql-block"> 石板上苍苔青青,仿佛提醒游人注意到他们料应不短的年月。</p> <p class="ql-block"> 随便哪个角度拍出来都很不错,可惜天色不好,否则一定是漂亮。</p> <p class="ql-block"> 云岩寺中还有一个宝贝——飞天藏,又名“星辰车”,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道教木制转轮经藏。它的奇特在于整个藏身不沾一颗铁钉,全由珍贵楠木穿斗而成。据说藏身高9.82米,外壳直径7米,由下而山分为四层,依次为平座、腰檐、天宫楼阁、宝顶,尤其腰檐与天宫楼阁排列有道教木雕人像,雕刻精巧,极具宋代艺术风格。可是天色不好,里面也没有灯光,我啥都看不清,更不要说拍照了。</p> <p class="ql-block"> 屋檐的装饰也挺精致,葫芦形装饰,八仙的人物塑像,瓦当上都刻有福字。这明显是道教风格的装饰却出现在佛庙上。</p> <p class="ql-block"> 云岩寺始建于唐代,唐代道教为国教,因此唐人多喜寻仙访道,李白就曾到过窦团山访道并留下诗句“耕者与樵夫,出入画屏中”,可惜原诗已不见。也因为佛、道相争,云岩寺几经更迭,却成就了如今佛道融合的局面,给游人增加了意趣。</p> <p class="ql-block"> 从云岩寺继续向上爬,一直爬上山顶,山顶上原本有数个殿,在“5.12”地震中受损严重,目前正在修复中。山顶此亭名“超然”,高踞峰顶,檐角飞翘,翩然欲飞,</p> <p class="ql-block"> 从山顶往下看,云岩寺的屋顶次序俨然。</p> <p class="ql-block"> 窦圌山之六绝之一便是走铁索,其实对面凸起的狭窄山脊建有道观才是一绝呢!这山峰拔地而起,四面皆为绝壁,建这道观的艰难可想而知。只有铁索与旁边山峰相连,所以这铁索原本是供道士到对面山峰上香叩拜的道路,现在这位师傅也是道家人,每日来回上香,顺便让大家看看他的身手哈。</p> <p class="ql-block"> 与师傅合个影,沾点光,也许我们也身强力壮了。</p> <p class="ql-block"> 看完走铁索,从山顶往下走,这里也是值得一提的地方,首先看这山壁,石化的泥土中夹杂着小石块,被称为天然混凝土,窦圌山的山体就是这种奇特的岩石构成的。其次看路边的这个亭子,别看它不大,它里面是窦圌山六绝之一的——卧佛,原本是一株长在云岩寺山门前,已有千余年树龄的黄莲古树,也许是受了千年香火的熏陶,黄莲也有了佛性,树形似涅槃的佛祖,被历代高僧奉为镇山之树。。2001年8月,在一个雷雨之夜,奇树感受大自然的召唤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经能工巧匠精心雕琢,卧佛浑然天成,就供奉在亭中。依照佛家礼仪,佛像不能拍照,如果你想知道卧佛是什么样,就自己去窦圌山吧。</p> <p class="ql-block"> 寺中庭院宁静悠然,颇有些出尘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山路风景甚佳,“曲径通幽处”,一路行来不乏可以入镜的景致,江油以辛夷花闻名,山上许多辛夷树,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孕育中的花蕾,春天在此处盛开的辛夷,大约是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景象吧。</p> <p class="ql-block"> 路边上的亭台楼阁依山就势,各有其美。</p> <p class="ql-block"> 四川的山,往往带有清幽之态,青城山是典型,窦团山也不例外。虽是冬天,山上依然青翠,景色不减清幽,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写到“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眼前景色如是,我现在走得也想“愁倚两三松”了。</p> <p class="ql-block"> 这里名为通天道,是原先的进山之路,进了窦圌山牌坊就应该沿路而上,可是这天路太难爬了,看看照片就可知一斑。通天道长513米,806级石梯,垂直高差63米,我们从这条路往下走都走得腿脚酸软。</p> <p class="ql-block"> 道两旁的梧桐树枝桠交错,枯黄色的树叶已经掉落不少了,想象一下:如果是夏天,一定是绿茵如盖;如果是秋天,必然一路金黄;即使是现在,也别有一番风味。结论:窦圌山真的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 此阁名“天音”,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在梧桐落叶的点缀下甚是美丽。据说在这里小事休憩,可闻天籁之音。我没有听到天籁之音,但是对于走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游人,在这里歇息一下如入天堂。</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窦圌山进山的牌坊,谢天谢地我们总算走下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