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灵魂永不屈,志存高远——韩信 G一(2) 麦锦怡</p><p class="ql-block"> 滚滚乌江冬逝,汇集成一段历史。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忍辱负重,战无不胜,我们从成语中读你。国士无双,胸罗兵甲,独当一面,我们从历史中读你。你像一首无声的歌,流转千年仍气振风云;你像是一本无字的书籍,演绎这一本关于智慧的历史。一头雄狮在千年前倒下,汉王朝从此抬起骄傲的脚步,一路奔跑,汉王朝楚汉之争的胜利无疑来自于当时响当当的主角——被誉为“兵仙”的韩信助汉室打天下,结束了秦末群雄纷争的混乱局面。韩信曾被评价为:战必胜,攻必取。 </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的《史记》中开始就说韩信是破落的贵族,家中一贫如洗,只能去别人家中蹭吃。韩信有一天到城外钓鱼,恰巧旁边有位洗衣的老妇人,看到韩信面带饥色好心把她自己的饭分给了韩信,韩信对他十分感激并且许诺日后必有重谢,老妇并不相信他的话,觉得他说的不切实际。可她却不知道,落魄的韩信敢怎么说必然有他的底气,韩信曾接受过古时候贵族的教育,对天下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见解。韩信也曾目睹过秦末的动荡,使他心怀为国为民的使命感,使他有了平天下的大志。韩信天赋溢出,整天研究兵法,判断天下大势。在此当时众人不理解他为什么整日“游手好闲”,渐渐地欺凌他。有一个屠夫在集市上当众羞辱韩信,觉得韩信虽然随身佩戴刀剑,内心确是个胆小鬼。让韩信要么当众杀了他,要么从他的胯下钻过去。韩信当时自知硬碰硬肯定吃亏,最终只能默默忍着心中的屈辱钻了过去,在场的人们笑他懦弱。谁也想不到,一代名将韩信受过胯下之辱。韩信痛而不言,忍受一时屈辱,也说明韩信方能成大事。也诠释了“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 </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韩信心中能“忍”,使他能放下他人的谩骂和侮辱;因为能“忍”,使他看淡了对物质和财富的追求;应为能“忍”,使他坚持志向。“忍”成为他性格中的闪光点,使他能成为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开创汉王室的百年基业。 </p><p class="ql-block"> 《史记》中也记载着“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正是因为萧何,韩信才能发挥他的谋略,兵法,实现他的抱负,平定天下。最后韩信给汉王分析天下局面,受到汉王重用。后来韩信带领新征调的三万人马,发动灭赵之战,赵国的陈余调集二十万大军应战,韩信运用“陷之死地而年后生”的兵法,把赵营军旗全部换成汉旗。天明时,韩信领兵和赵军激战,假装大败退至河边。陈余收兵回营,不料营中全是汉军旗帜,以为赵国已被汉军占领,军心大乱,这时韩信率军追击,一日之内平赵。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为历史留下“背水之战”的典故。再后来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项羽和韩信的精彩对决,楚汉的帝王之争,最后在与汉军的激战中楚霸王自刎而死,结束楚霸王神勇无敌的一生,也为诸侯征伐的乱世画上了句号。韩信至此终于实现他平定天下的宏愿,开启中华大一统王朝的新纪元。 </p><p class="ql-block"> 韩信的一生颠沛流离,他的家族没落,历尽艰辛,在乱世不被人理解时,当生活没有着落时,韩信依然坚持他做的事——学习兵法。韩信有过“胯下之辱”,忍常人所不能忍,后来才能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功业。在人生的最低谷,他却和理想越来越近,他始终坚信唯有专注,才能不断进步;唯有坚持,才能最终成功。 </p><p class="ql-block"> 韩信一生征战,助汉室取得天下,他当之无悔被称为“国士无双”,他是“兵仙、战神”,他留下的一个个出神人化的战争奇迹,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是中华历史的永恒记忆和民族的宝 贵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