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郭秀亭,河北省玉田縣郭各莊人氏。1931年1月13日,中國農曆庚午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寅時生,屬馬,星座為魔蝎座。</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是家中老大。那時家道殷實,媽媽的曾祖父(我的太太姥爺)清朝時做過官,他們共兄弟八個,其中出了一位四品吏部侍郎,一位六品馬弁,還有兩位武舉人。媽媽小時還曾見過家裡的清朝官頂子(官帽),後來家道逐漸中落。媽媽的爺爺(我的太姥爺)兄弟幾個都是私墊先生,媽媽的父親年輕時出去做學徒,後來熬到掌櫃(現在叫經理,也是個高級打工仔)。姥姥(媽媽的母親)嫁入郭家多年沒開懷,第七年終於生了個女孩兒(媽媽),全家上下高興的不得了,後來姥姥又生了四個兒子(我的四位舅舅)。媽媽是由奶奶(我的太姥姥)和兩個姑姑(我的姑姥姥都是三十多歲才出嫁)一手帶大的,太姥姥視媽媽為掌上明珠,百航寵愛。媽媽深受奶奶的影響,善良大方開朗隨和熱心。因為姥爺在日本掃蕩避難時,不幸染風寒(大葉肺炎)早逝(39歲)。家道更加敗落,耕地相繼賣掉,只剩下幾畝祖墳的薄田,因為家裡沒有勞動力,只有兩位寡婦(我的太姥姥和姥姥帶著五個孩子),靠著親屬與鄰居的幫忙資助維持生計。媽媽說開春家裡就沒糧吃了,太姥姥四處求人借糧,秋後收獲還清各家借糧,家中所剩無幾,生活異常拮據。媽媽十六歲(1947年)背著太姥姥和姥姥偷偷去參軍,其中就是為了家裡會有人照顧。因為家鄉的軍屬由當地政府給予幫助照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說起家庭,媽媽的家族是個革命的家族,先後有十幾名親屬(都是五服之內)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解放事業以及抗擊日寇獻出生命,其中有十位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媽媽四老太爺的三個兒子在北大念書 加入共產黨,跟著李大釗先生一起搞農運,1927年先後被反動派殘酷殺害,被追認革命烈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老家是革命老區,抗戰時期村裡就有黨組織和秘密黨員,她的叔伯姑姑和嫂子都是秘密黨員,那時媽媽是兒童團長,可惜沒有入黨,沒有計算參加革命時間,不然的話媽媽應該是抗戰時期老幹部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的奶奶,我的太姥姥,老人家上世紀六十年代去世,高壽86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太姥姥是大家閏秀,家裡出過尚書級官員,她出嫁帶來兩個貼身丫鬟,金銀首飾和細軟是馬車拉過來的。日寇侵華期間,太姥姥將她的金銀首飾裝進兩個罈子,埋在後院地裡,鬼子掃蕩全部搶掠走(重大損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太姥姥不識字(那個時代深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影響,女孩子在家裡都不讓學文化)但老人家見多識廣又隨和,非常有親和力,不論輩分高低,甚至小字輩的女眷們都願意親近她,太姥姥人緣極好,不論親戚還是街坊鄰裡都願意到太姥姥屋裡坐坐,拉呱聊家常或者打牌。老太太愛玩兒牌,年底姥爺四處還太姥姥輸得小錢。太姥姥在家族中很有威望,在家裡更是說一不二。我的姥爺英年早逝後,家裡的裡裡外外都靠太姥姥操持,真的是不容易。</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太姥姥心靈手巧,有一手好女紅,能縫能裁;太姥姥有自己的一個小花園,有空兒就在花園裡拾捯;家裡有一棵桂花樹,當桂花盛開時,太姥姥會用桂花做桂花酒,桂花糕,桂花糖。媽媽說太姥姥腌製的松花蛋是一絕,蛋清處有花紋,現在沒幾個人會做了。</span></p><p><br></p><p><i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是太姥姥帶大的,和太姥姥住在一起,太姥姥疼愛媽媽,使勁地慣著大孫女。媽媽說不知道啥時候學會的抽煙,因為奶奶抽煙,順便就給抱在懷裡的孫女抽一口,從記事兒就會抽煙。太姥姥和姥爺都愛喝酒,有酒量,但媽媽是天生不能喝,終於沒有被培養出來。媽媽小時候不願意上學,讓姑姥姥背著跑,太姥姥假裝拿苕笊疙瘩在後面追,哄著去上學。媽媽放學回來,飯菜必須擺好,進屋就得開飯,否則就不高興,甚至罷飯。聽了這些故事,我好像找到了我小時候任性的根子了。</i></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對太姥姥的感情最深,媽媽每月寄生活費,每逢佳節要買些禮物寄給太姥姥。有機會一定回老家看望老人。太姥姥沒白疼她的大孫女,我感覺媽媽對太姥姥的感情比姥姥都深。</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的姥姥,也是我的太姥姥,八十五歲去世,一位慈祥善良的高壽老人。因為女兒(我的姨姥姥)在沈陽,她長期在沈陽生活。我小時候,媽媽帶我到沈陽見過太姥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她的小兒子,我的老舅姥爺是抗戰時期的老黨員,建國時定為國家十七級幹部,多年的村支部書記。家在遵化山區,也是抗日革命根據地,村頭的石碾子曾經為八路軍碾過火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67年秋天,我和姐姐回姥姥家,跟姥姥到遵化給太姥姥燒週年,我可能吃山楂吃多了,胃疼。舅姥姥說太姥姥來看你了,給我搓撞克,就是取一個盛半碗水的碗,拿三隻筷子在碗裡立起來,她還念念有詞,不過還真立住了,舅姥姥隨即將立起來的筷子砍倒,一會兒胃真的不疼了,好奇怪,至今也沒整明白是什麼原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姥姥,一位善良忠厚寡言的老人,耳朵很背。正是耳背,免去世間許多煩惱,兒媳婦妯娌們之間矛盾一概不問,落了個省心,高壽九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姥姥來哈爾濱市兩次,一聽說這裡人去世后要火化,就不願意住,想著回老家。後來她去世時,老家進行殯葬改革,只能火化。袓墳地平了,改成了耕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姥姥和她的妹妹,我的姨姥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04年,媽媽陪她的近百歲的大姑,我的大姑姥姥從唐山回老家,與幾位舅舅合影。大姑姥姥104歲平靜去世`,壽終正寢。</span></p> <p>媽媽和大姑姥姥的小女兒(我的表姨)合影。</p> <p>老姑姥姥與女兒(我的表姨)。老姑姥姥高壽99歲。媽媽家的女性長輩都是高壽,媽媽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樂觀的情緒以及開朗的性格,也一定是長壽老人。</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1947年參軍入伍。先在建國學院學習,學校在河北遵化縣清王陵,連續遭到國民黨飛機的狂轟亂炸,許多教職員學員死傷,後轉移到熱河晉冀熱遼軍區,翻山越嶺經過喜峰口進入熱河。後學院解散,學員全部編入部隊,媽媽等四人被分配到熱河獨立六師,後改為東北野戰軍48軍161師,媽媽分配到師宣傳隊。媽媽記得下部隊的情景,師政委鐘輝同志和韓副師長在軍區開會,帶著她們四個青年人坐著馬車回部隊。師首長每人兩個警衛員,都騎著馬(可不象電影裡,師級首長坐吉普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照片攝於1948年冬,遼沈戰役後,部隊進關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聽媽媽講,身穿的棉衣褲都派上了大用場。部隊從熱河行軍到錦卅,近千裡的路程,為了減輕負重,媽媽把被子裡的棉花都掏出來送老鄉了。在部隊進關時,索性連被單都不要了。只背著一雙佈鞋,一套襯衣行軍。晚上睡覺,就是把棉褲腿扎好再穿上,那時的軍棉褲是舊式的寬大褲襠和高褲腰,正好蓋上肚子和後腰,上身蓋上大棉祆,睡在炕頭上,就這樣熬過48年秋冬到49年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參加革命前是小學文化,媽媽說那時日本人總來掃蕩,動輒把老師抓走(說是抗日分子),戰亂時期沒辦法好好讀書學習。</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參加革命後不論軍隊還是地方一直在補習文化,直到文革才中斷。</span></p><p><br></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9年4月,平津戰役之後,部隊南下之前。</span></p> <p>師宣傳隊部分戰友合影。</p><p>前排從左至右:媽媽,尚智慧,芒萊(蒙古族,住南昌);後排從左至右: 朱桂珍(和媽媽同鄉,一起下部隊,後在上海),劉通,小李,馬秀蘭(這三位是北京和平解放後入伍的大學或高中學生)。</p> <p>媽媽與戰友李淑蘭(九江)和朱桂珍。</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9年夏,南下途中部隊在河南漯河休整幾天,幾個戰友湊錢照了一張合影。從左至右,朱桂珍(和媽媽一起參軍,一起從䢖國學院分配到部隊,後在上海),尚智慧(贛州),媽媽,厐玉珍(撫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部隊自從平津戰役後,開始給大家每月一個銀元的津貼。有了津貼才有條件留下一些珍貴的照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隨部隊經過近半年的艱苦行軍跋涉,從北京,河北,河南,過黃河,經湖北渡長江,進入江西後繞了一個大圈,從上饒,撫州,樂平,吉安等地,49年9月底部隊終於走到了景德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那時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兒,就是跟著部隊走,聽說南方土匪多,掉隊很危險,再苦再累也不敢掉隊。四野部隊都是北方的戰士,一路南下還是出現了一些逃兵。由於媽媽南下表現好,到了江西就光榮入黨。媽媽總說是南下練就了一副好身體。</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部隊南下到景德鎮後,師里組織工作隊,媽媽被分配到鄱陽縣,由縣大隊長帶隊到農村發動群眾搞土改,老鄉說方言根本聽不懂,工作開展很困難,加上土匪騷擾。工作隊住在一個教堂裡,條件十分艱苦。期間媽媽不幸染上打擺子(瘧疾),早上起來發冷,牙齒打戰渾身發抖,加蓋幾床被子也還是發冷打戰;下午就是高燒不退一直到半夜,工作隊請當地郎中看,抓了幾副湯藥,根本不管用,折騰了半個月病情愈加嚴重(仗著媽媽年輕加上半年行軍,體質好),媽媽已經燒的神志不清(原話:燒的糊了巴塗),工作隊找來四個可靠的農民,抬著媽媽往景德鎮師衛生隊送。半路上住了一宿,就在一個村公所里,把媽媽擔架放在一個大廳裡,農民老表到一邊睡覺去了。第二天繼續抬著走,傍晚終於送到了師衛生隊。媽媽吃了三天的瘧疾特效藥奎寧片,基本痊愈。媽媽說最要感謝那四位送她回師部的老表(老鄉),如果他們不負責任,或扔在半路或遭遇土匪,後果不堪設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因為部隊都是北方人,剛到南方水土不服,鬧肚子和打擺子的指戰員很多,衛生隊差不多每天都有死亡。媽媽大難不死,實在是萬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病初愈,媽媽說就是饞,好像總也吃不飽,加上北方人吃不慣南方的線米。媽媽就拉著“臉皮厚”的女兵戰友,悄悄到街上食攤吃餛飩,一角一碗,每人兩碗,旁人都看解放軍女兵真能吃。豬血五分一碗,吃過交了錢趕快走(也不好意思)。媽媽說那時藕最便宜,食堂上頓下頓離不開藕,實在吃膩了,至今媽媽也不大喜歡吃藕。</span></p> <p>1949年建軍節師宣傳隊演出後合影。</p> <p>一九四九年底爸爸媽媽婚後合影於江西省景德鎮田板街。媽媽在師部(駐景德鎮),爸爸所在團駐景德鎮附近小村莊——田板街。</p> <p>1950年春,媽媽與481團劉雲輝政委(老紅軍,江西興國人,爸爸所在團政委,爸爸時仼團政治處主任兼黨委副書記)愛人厐淑琴及大兒子——劉江興。</p> <p>媽媽說這是姐姐百天照,那時姐姐很胖,個頭長得很大。</p> <p>媽媽抱著姐姐和厐淑琴阿姨抱著她的二兒子合影。</p> <p>媽媽在江西省軍郵局機要科與同事們合影。</p> <p>爸媽和姐姐。</p> <p>媽媽抱著我(2歲2個月)給姐姐過四周歲生日。</p> <p>媽媽和李彤(現住廣州)。</p> <p>媽媽和戰友老鄉老朋友尚智慧(現住江西省 贛州)</p> <p>1955年媽媽從部隊轉業,安排在廣州市東山區委工作。</p> <p>全家在廣州合影。</p><p>爸爸從江西省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黨務科長調任華南軍區炮兵政治部組織部青年科科長。媽媽轉業廣州市東山區委辦公室工作。</p> <p>和爺爺合影。</p> <p>和姥姥合影。</p> <p>一家三代人合影。</p> <p>媽媽在營口市人委文化科。</p> <p>在營口炮校院裡,桃花盛開的時節,抱著小輝合影。</p> <p>59年爸媽在哈爾濱市。</p> <p>58年來哈後,媽媽先在省科委人事處,後調省文化局人事處工作。</p> <p>省文化局王志貞副局長等合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68年底爸爸關在牛掤,我和姐姐下鄉,家被省直機關造反派掃地出門,前一天下班後才通知媽媽明天上午搬家,並告知公家的物品一件不許動。媽媽問搬到哪兒,造反派粗暴的答復:搬過去就知道了。全家只有幾個箱子和幾包被褥,沒有一件家具(都是公家的),媽媽連夜整理。第二天來了幾個工人,我家的家當連半卡車都沒有裝上。送到香坊鋼鐵廠附近的一個小平房前,卸下東西揚長而去。媽媽和曉光小輝一件件搬進房子。進門就是一個菜窯,12歲的小輝進門掉進菜窯裡,嚇得直哭,媽媽給他拽上來,滿身的塵土。房子門窗玻璃都壞了,也沒有火爐火炕等取暖設備。鄰居老工人看了說,這房子以前是一家黑五類住的,搬走很長時間了,現在沒法住人,你帶著孩子找地方去住吧,他幫助找來木板,把窗戶釘死,鎖上門。媽媽帶妹妹小光,弟弟小輝到省委黨校文教係統學習班集體宿捨住。後來曉光回憶:“我和妈妈住女宿舍6人一室,小辉住男宿舍。在大食堂吃饭时,会远远地看着‘黑帮大队’数百人排队走过,我目光找爸爸,也注意到妈妈看着爸爸的眼神,惦念、忧伤、无助…。那个时期妈妈才38歲,很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69年爸爸解放後才給安排一間隔板隔開的房子,三家共用一個廚房和廁所。69年秋天,我回家探親,發小哥們兒小寶曾帶我一起到那間被攆搬家的房子處看,房子已經垮塌,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69年夏爸爸從牛棚解放出來,全家合影。爸爸表情凝重,媽媽和曉光曉輝都是一臉燦爛的笑容。那時我和姐姐都已下鄉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span></p> <p>文革後,媽媽做了多年的審幹工作,全國各地搞外調,為平反冤假錯案做了大量工作。也順便遊覽祖國大好河山。</p> <p>文化局人事處同事在機關野遊時合影。</p> <p>爸爸媽媽在北戴河。</p> <p>群眾藝術館同事與來專程講課的著名評書演員袁闊成老師合影。</p> <p>和同事們在太陽島野遊。</p> <p>媽媽和好朋友藍瑞阿姨。</p> <p>媽媽退休後,參加文化局老幹部門球隊,還打成了主力。</p><p>可當年十名隊友如今只有媽媽仍然健在。</p> <p>門球隊集體合影。</p> <p>文化廳老幹部合影。</p> <p>與女兒們兒媳曉燕在大直街42號門前合影。</p> <p>龍龍出生,媽媽對大孫子喜歡的不得了。真是隔代親啊,龍龍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格外有感情。</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97年爸爸媽媽第一次到澳洲悉尼探親。</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海邊野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歡送爺爺奶奶,吃的皇帝蟹。</span></p> <p>爸爸媽媽與老戰友于波(在南昌廣州都在一起工作,廣州軍醫大學校長 少將離休)李彤(廣州)。</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爸爸媽媽和大孫子龍龍一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爸爸媽媽和我們四位姐妹兄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爸爸是位原則性很強的人,我們子女的事情基本不管,都是媽媽在操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們四個子女三個下鄉,只有妹妹曉光七零屆中學生留城。聽說77年要恢復高考,媽媽馬上到處找老師,為曉光曉輝輔導補習文化課。老師給力,弟弟妹妹更努力,曉光的數學竟獲得108分(附加題都答上了)的高分,他們兩個都以優異成績考入哈工大和哈建工。這裡既有弟弟妹妹的主觀努力,媽媽選老師和張羅督促也是功不可沒。媽媽曾到下鄉的農場和當兵的部隊看望我。我們四姊妹兄弟的進步成長都離不開媽媽的心血,媽媽為我們操碎了心。</span></p><p><br></p> <p>2000年元旦,爸爸八十歲大壽,爸爸媽媽和當年炮校集體轉業黑龍江的教員們合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和爸爸一起與當年省委辦公廳的老同志們與老領導老朋友譚雲鶴叔叔及夫人鄭文國阿姨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01年6月和爸爸媽媽最後一張合影。2個月後,爸爸因病仙逝。</span></p> <p>2002年媽媽去美國探親,在佛羅里達參觀肯尼迪太空中心。</p> <p>在夏威夷高爾夫球場上。</p> <p>媽媽也一試身手。</p> <p>在澳洲朋友家做客。</p> <p>一家人在大堡礁乘直升機觀賞大堡礁的神奇美麗與壯觀。</p> <p>這是龍龍陪奶奶去雲南旅遊,兩個人的“豪華團”,遊昆明,逛西雙版納,登玉龍雪山,不亦樂乎。</p> <p>玉龍雪山。</p> <p>堪培拉鬱金香花展。</p> <p>媽媽隨燕子(去南澳推銷產品)去阿德萊德看望大猛和婉玉。</p> <p>媽媽和姐姐及老同事歐洲遊。</p> <p>巴黎盧浮宮。</p> <p>埃菲爾鐵塔。</p> <p>巴黎聖母院。</p> <p>瑞士。</p> <p>意大利比薩斜塔。</p> <p>和大孫子龍龍及孫子媳婦。</p> <p>參觀大孫子的香港辦公室,在工作台前留影。</p> <p>在香港山頂廣場。</p> <p>南昌市滕王閣。</p> <p>遊長城。</p> <p>媽媽隨曉輝遊北戴河。媽媽說小輝剛到北戴河海邊,拿著救生圈一溜煙跑進大海,一個大浪打了回來,一個禮拜再沒敢下水。曉輝就是個旱鴨子。</p> <p>2005年湖南韶山。</p> <p>河南洛陽。</p> <p>洛陽牡丹園。</p> <p>少林寺。</p> <p>中國斜塔。</p> <p>上海世博會。</p> <p>上海外灘。</p> <p>江南染坊。</p> <p>江南烏篷船上。</p> <p>2004年和老戰友老同志劉雲輝政委(原江西軍區副政委,享受兵團級離休待遇)及夫人龐淑琴還有王淑榮在南昌相聚。</p> <p>2004年去江西,老戰友(省軍區首長)派車上廬山,和一起南下的老戰友小兄弟袁樹新(南昌)和司機小戰士。</p> <p>廬山仙人洞。</p> <p>在贛州 與老戰友尚智慧(贛州),袁樹清(南昌)。</p> <p>和老朋友吳阿姨一起遊日本,台灣。</p> <p>2010年香港龍龍婚禮。媽媽專程參加。</p> <p>2011年1月13日龍龍兩口子專程回悉尼參加奶奶八十周歲生日。</p> <p>在悉尼歌劇院餐廳為奶奶舉辦生日Party.</p> <p>2013年11月在遊輪上。</p> <p>遊太平洋島國。</p> <p>在悉尼和孩子們在一起。</p> <p>2013年聖誕節在新加坡。</p> <p>和大曾外孫子。</p> <p>我們一起在新加坡著名地標建築---金沙大廈上。</p> <p>和姐姐姐夫遊東南亞。</p> <p>澳門大三八牌坊。</p> <p>姐姐和小光陪媽媽遊西歐和北歐。</p> <p>凡爾賽宮。</p> <p>中國駐澳洲大使館。</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堪培拉鬱金香花展。</span></p> <p>2018年1月13日在悉尼為媽媽慶生日。</p> <p>悉尼街景。</p> <p>2018年澳洲中部巨石烏魯魯</p> <p>陪媽媽乘直升機俯瞰烏魯魯巨石全景。</p> <p>2018年昆士蘭赫恩海灘。</p> <p>澳洲陽光海岸</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8年聖誕節悉尼機場與兩位可愛的“胖”天使合影。</span></p> <p>媽媽在南澳著名的德國小鎮上。</p> <p>南澳袋鼠島。</p> <p>南澳袋鼠島微風灣</p> <p>2019年1月13日媽媽九十大壽在悉尼。</p> <p>2019年1月13日媽媽九十大壽party。</p> <p>參加媽媽生日Party的部分親朋好友。</p><p><br></p><p>媽媽來澳洲不下十次,每次都是呆上一年。用媽媽話說,到澳洲沒有陌生感。</p> <p>2019年初悉尼四世同堂。</p> <p>太奶奶和大曾孫女博雅。</p> <p>媽媽在讀報。</p> <p>媽媽的最喜愛涮羊肉。</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朋友寄來的查干湖大鰱魚,媽媽看著好開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的金句:</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誰做家務,誰長壽。”</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媽媽長期生活實踐的體會,也是她的多年堅持。九十多歲高齡,堅持不請保姆,盡可能自己做家務。在我們的“強烈”勸說下,近年才同意請了一位鐘點工,兩周來一次,用半天時間幫助打掃一下衛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天媽媽總在家忙裡忙外,是個閒不住的可愛老人。家中的物品存放井然有序,東西的位置老人都清楚。我這次回來陪媽媽,我做飯,媽媽堅持要洗碗。朋友說的好,老人願意做的家務就讓她做,一來可以活動活動筋骨,二來讓老人感覺孩子們還需要自己,生活更充實,會很開心。喜歡這樣一句話,歡喜坦然地接受媽媽的给予,让他们延续“爱你”这件事,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愛乾淨,每週要坐公交車去南崗姐姐機關澡堂洗澡(以前是文化廳澡堂,後取消),家裡有熱水,她說還是大浴室洗的痛快。媽媽絕對是位勤勞整潔的老人。</span></p><p><br></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堅持運動幾十年,基本每天堅持,這是確保健康長壽,有質量生活的重要前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任何有助健康的運動,媽媽都願意去做。五禽戲、太極拳、太極劍、門球、檯球等都曾是高手。當下我們也力薦媽媽做一些適合高齡老人的運動。只要天氣容許媽媽總要出去走路1000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家裡的花開了,馬上拍個照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0/1/23,媽媽陽康後三周左右,趁天氣轉暖,-5度,陪媽媽去江邊音樂廣場看大雪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一生與人為善,做一輩子人事工作,盡心盡力的為大家做好事,從不以權謀私,在不違反政策原則的前提下,可辦可不辦的盡可能辦,不求回報的熱心為許多同事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五八年省木偶劇團一位十八歲青年女演員,因為一句歌詞唱錯了,“反動派被打倒”,口誤唱成“共產黨……”。隨即被打成現行反革命,批判大會上當場逮捕,被判勞教。她始終不服,多年屢次告狀喊冤,后經省公安廳平反,請文化廳安排工作,文化廳領導不管。媽媽看到這個案子,十分同情這位女演員,親自出面多方給她聯繫安排工作。後來她們成了好朋友,文革時期,這位阿姨盯著壓力悄悄幫助我們家;爸爸解放后一時沒有房子住,這位阿姨把不寬裕的房子讓給爸爸媽媽。危難時機見真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革前曾在我家做過保姆許阿阿姨,文革時期沒有工作,找到媽媽,正好媽媽以前曾工作過的單位招臨時工,媽媽介紹她過去。徐許阿姨表現好,後來趕上機會轉為正式工人。徐阿姨孤身一人,媽媽給予很多照顧,許阿姨把媽媽當親人看待,有困難就找媽媽。前幾年因病去世,媽媽多次去醫院看望。單位領導找到媽媽,說許姨生前告訴單位領導,她最親近的人就是我媽媽,請媽媽作為許阿姨的親人參與後事處理。許姨多年含辛茹苦省吃儉用攢下十萬元,媽媽意見全部捐給希望工程,許阿姨的捐款資助了幾位貧困學生,許阿姨的善舉黑龍江電視台做了報道。媽媽一直送許姨的骨灰撒入松花江,許阿姨生前說沒見過大海,在媽媽和的幫助下還了許阿姨的心願,讓她隨江河入大海,許阿姨人生終於畫上圓滿的句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職級和工資並不高,但多年沒有漲工資,每次調整工資都主動讓給其他同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看著媽媽有些變形的手,心裡陣陣發酸。這是媽媽操勞了一生的見證。爸爸在世時,家務都是媽媽操持,子女的成長媽媽操心最多,小的時候吃穿用度學習等;我們長大後,上山下鄉當兵入學工作,媽媽都要操心;我們有了孩子,媽媽繼續操心……。親愛的媽媽辛苦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爸爸媽媽的影響與教育培養下,我們姐妹兄弟四人都長大成人,各個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美滿,如今我們都有了第三代人。有媽媽在,就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我們這個大家庭中,媽媽居功至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很多很多生活中的細枝末節都體現了媽媽對兒女們無私的愛,點點滴滴都永遠銘記在我們心頭……。如今媽媽年事已高,是我們做兒女該反哺的時候了,需要我們兒女多一些的關心照顧。多一份暖心陪伴。</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去年末,姐姐要去新加坡看望女兒,媽媽提出來讓我回來。我原打算今年夏天回來探望媽媽,我已經二十多年沒有在冬天回哈爾濱了,不知道能不能適應,甚至一件冬裝也沒有;況且國內疫情形勢比較緊張。對媽媽的召喚,我二話不說,馬上著手準備回家。經過一兩周的匆忙準備,11月中旬踏上回國之路,在廈門經過8天(5+3)的隔離後,總算順利回到母親身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2月中旬,我和媽媽先後轉🐏,經過及時用藥,兩三天內媽媽的主要症狀就緩和下來。媽媽身體好,免疫力強,但畢竟高齡,我亦小心的給老人用藥,五天基本就停藥了。陽康後注意加強營養,盯住血氧飽和度,經過這一段的照顧和護理,媽媽已經平安渡過了危險期。</span></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媽媽的恩情與愛比天大,比海深。永遠不忘媽媽的養育之恩。更要學習媽媽的通達樂觀堅強善良隨和勤儉的好作風好習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為七十歲的兒女們,還有一位健康的老母親,這是多大的福報,多麼值得慶幸啊!我十分感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衷心祝願媽媽晚年生活幸福快樂,開開心心,健康長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