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街日记:渝西北铜梁合川部分老街文物寻访记(一)

苏雨潇

<p class="ql-block">作者:苏雨潇</p><p class="ql-block">自由撰稿人</p><p class="ql-block">95后重庆妹儿</p><p class="ql-block">老街历史文化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在经历了疫情,高温,艰难的2022年后,许久未扫街的小分队,于公元2023年的第一个周末,再次开启了重庆西北部两个区县老街文物寻访行。这一次,我们将会去到铜梁二坪,旧县的古桥以及合川的两条老街。</p> <p class="ql-block">雾都茫茫,在冬日暖阳出现之前,必定会经历一场大雾,出发当天早晨,高速公路上能见度非常低,不得不佩服老司机的驾驶技术,把车驾驶得一帆风顺。</p> <p class="ql-block">“逃离”沙坪坝</p> <p class="ql-block">在二坪收费站下道口集合,几位队友简单会面交谈后,便踏上今日寻访之路。老司机开车,按照老司机的指示,我打开卫星地图,检索最近的小安溪上的分岔口上有一座古桥,我其实也是一脸懵,不知道此地叫什么。卫星地图上,随着定位图标的移动,看见最近的小安溪上的确有一座桥,桥的两端没有公路连接,于是肯定了这里是一座古桥,我便直接人肉导航此处,口述左转,右转,走下面……让老司机能安心开车,不至于分心,也为其他乘员安全保驾护航。几经周折,经历了上坡下坡,左弯右拐,终于到达了第一个点位,一座名为“众志桥”的古桥旁,正式开启今日扫街记录……</p> <p class="ql-block">(一)铜梁二坪老街和古桥</p> <p class="ql-block">1.众志桥河滩寺牌坊</p> <p class="ql-block">位于二坪镇的河滩村,青石山外,河滩寺旁,有一条美丽清澈的小安溪,雾蒙蒙的清晨,太阳还没出来,鸟儿却在为它歌唱,路边的小草上沾满了露水。小安溪与淮远河交界的河畔,不时传来远处不知道是哪座寺庙开展活动播放佛教名曲《大悲咒》的声音,佛曲的庄严清净,聆听时,仿佛置身于寺庙中,为寂静的小安溪增添了股空灵的声音。走在桥上,似乎能够感受到桥头那座已经废弃的河滩寺当年的辉煌……</p><p class="ql-block">岸边,几位垂钓的老翁,带着自己的钓具,在小安溪边,在众志桥上,在雾气朦胧中,静静的享受着太阳出来之前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小安溪上现渔舟,不知打渔人何在……</p> <p class="ql-block">关于这座古桥与牌坊,据我查资料显示:</p><p class="ql-block">铜梁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上记载,从重庆三环高速,二坪互通口下道后,沿着下道口正对着水泥公路行进3公里至河边,一座五孔石拱桥赫然映入眼帘。石桥一侧,一座造型精美的石碑坊高高耸立,成为乡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站在桥头远望,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河岸竹树葱笼,白鹭在其间起起落落。</p><p class="ql-block">“淮远河和小安溪在这里交汇。这里河面宽阔,风景优美。河上的众志桥已有100多年历史,被列入了铜梁区保护性名桥。加上桥头古香古色的石牌坊,漫步桥上,长30多米、宽8米的桥面十分平顺,桥下有5孔石拱;石牌坊为红砂石雕造的仿木结构歇山式楼顶,楼顶上斗拱、雀替、抱鼓等雕刻十分精美;枋心上还刻有花鸟神兽浮雕和数组人物故事。牌坊正中的横匾上,“清道光十四年甲午岁四月十八日建立”文字清晰可见,标明了牌坊的建造时间——公元1834年。众志桥建成前,淮远河上只有一排低矮的石磴,枯水季节行人尚可踩磴过河。但到了夏秋涨水时节,河水漫过石磴,行人只有绕行到上游3公里外的石桥过河。清道光年间,在当地开明乡绅的主持下,村民共同投资出力,历时两年终于建好了石桥。为彰显修桥义举、颂扬捐资建桥功德、激励后人,便在南桥头建造了石牌坊,并取众志成城之意定名为“众志桥”。</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修桥没有机械全靠人力,石料要从很远的地方运过来。加上扎坝拦水构筑基漕,艰辛程度不难想像。这座石桥不仅方便了两岸的行人和商贸,也是我们村的标志性建筑。更重要的是,众志桥凝聚了全村村民团结互助、敢为人先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人,也感化着村民的心灵。”</p><p class="ql-block">村民爱桥护桥,不仅自发参与村里组织的河面清漂和岸上保洁劳动,还主动改厕改厨,在自家房前屋后栽花种草,把农家环境收拾得干净整洁,有的还评上了最美农家。</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当地村民是真心爱这座桥。</p> <p class="ql-block">这是桥头牌坊的背面,皇清道光十四年字迹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这是桥头牌坊的正面,“众志桥”三字十分醒目。</p> <p class="ql-block">雾色笼罩下的众志桥全景,末端依稀可见牌坊。</p> <p class="ql-block">众志桥头牌坊的文物保护牌。</p> <p class="ql-block">走访了那么多古桥,发现一个特点,在古桥的一端,几乎都会修建寺庙或“请”神灵保佑过桥人车平安,或者都会<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修桥的记事碑。记录下这座古桥的“身世”由谁出资修建,为什么而修建,修建于哪一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桥头崖壁上,还残存一龛石像,不知道是哪位神灵,闪光灯曝光对您多有冒犯,只好远远的拍照,请见谅。</p> <p class="ql-block">这是桥头的河滩寺遗址,残垣断壁下,石朝门上精美雕刻,能够看出河滩寺曾经的辉煌。</p><p class="ql-block">在此我要特别提醒一下各位,千万不要被这石朝门吸引,此处我是在公路边安全地带拍摄,不敢靠近残垣断壁。想来寻访此处的朋友,大可不必进入河滩寺一探究竟,河滩寺的大门就是这座石朝门,前往河滩寺遗址的路杂草丛生,木制房屋摇摇欲坠,随时有垮塌的危险,安全第一!!!</p> <p class="ql-block">2.铜梁旧县金瓯桥(瓯滩桥)</p> <p class="ql-block">金瓯桥(瓯滩桥)全景</p> <p class="ql-block">前往二坪镇上的一条乡道上,需要短暂的离开二坪镇境内,经过一座位于和合川盐井镇交界的旧县境内,至今还能正常通行重型货车客车的古桥。号称铜梁最大的古桥。桥头有一石碑,记载该古桥名为金瓯桥,又名瓯滩桥,(文保牌上写的是瓯滩桥)建于大清光绪三年。后面我就以老的修桥桥碑上记载为准,全程称此桥为金瓯桥。</p> <p class="ql-block">我一直好奇,这座桥为啥叫金瓯桥,难道,这附近有金子吗?还是修这桥花了大量的金子?哈哈哈,都不是。</p><p class="ql-block">和过路的当地村民爷爷简单摆了一下龙门阵,才得知,这个桥为啥叫金瓯桥,爷爷讲的,说是每当太阳落坡的时候,那个太阳光透过桥洞,光照射在河沟上,又折射在桥洞上,金灿灿的,嘿漂亮。在这里,我必须来翻译一下,以免一些外地的朋友们听不懂方言。大概就是说,每当夕阳西下之时,阳光透过桥洞撒在美丽的小安溪上,又折射在桥洞上,金光闪闪的,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哦,原来如此。</p> <p class="ql-block">​微信公众号“江子渔”在《金瓯银汉上青云,铜梁潼南寻古桥》一文里写到:</p><p class="ql-block">光绪《铜梁县志》:“金剑桥,在县东六十里瓯滩,故俗呼瓯滩桥,高宽为县境诸桥冠。同治庚午(1870)圮于水,光绪元年(1875)里人募金重修,较旧制略高,宽如旧。”</p><p class="ql-block">桥头《金瓯桥碑记》所记:“光绪己亥(1875)春……大兴斯举……程工三载”可知从被水毁到重修,中间小安溪上无桥以渡的日子,空窗期也有八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据我查资料显示:</p><p class="ql-block">金瓯桥为九孔石拱桥,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民国二十七年(1938)再度补修,后改公路桥,为铜梁、合川间的大道通途。此桥南北走向,横跨小安溪,桥长110米,宽7.2米。拱券纵联砌置,中孔矢高7.2米,净跨8.76米。</p> <p class="ql-block">这座所谓的古桥,也的的确确是一座古桥,<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倒是不新不旧,你说这桥新吧,</span>为了能正常的通行汽车,用现代修复以水泥圈拱加固,又加了水泥栏杆。你说这桥旧吧,桥头的桥碑又写了修建于光绪三年,还有那几只残缺的圆雕龙头,说罢,其实也没啥可看的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正研究着桥碑呢,同行的朱律师就提出一个问题,说这桥碑是不是太新了一点,那上面的字,总感觉太新了,有修复过的感觉。让我竟一失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了。</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金瓯桥的水泥公路桥面,以及桥两侧加的水泥栏杆。</p> <p class="ql-block">这是桥碑的正面,“大清光绪三年”几个字特别显眼,仿佛在告诉过往的行人车辆,我已经在此屹立了接近一百五十年(146年)!“四川重庆府铜梁县”等字样也一样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这是桥碑的后面,看样子,全是人名字,应该是当地所有集资修桥人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为“金瓯桥碑记”几字来一个近景特写。</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的左手边就是桥碑屹立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金瓯桥的文保牌,写的又是瓯滩桥。</p> <p class="ql-block">金瓯桥倒影在小安溪上。</p> <p class="ql-block">咕噜咕噜,不知不觉,上午时间很快过去,肚子有些饿了,呀,一看时间,竟然十二点多钟了。赶快去二坪镇上吃午餐,今日扫街伙食5人份,又是一家没有菜单,去厨房看着点菜的餐馆,点了两个荤菜,两个素菜,一个汤,居然才90元,而且份量很足,都是大盘子装的,经济实惠。我们个个吃得饱饱的,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下午扫街!饭后,先在二坪街上逛一逛老街,就当饭后消化了。</p> <p class="ql-block">3.二坪老街</p> <p class="ql-block">据《重庆地名词典》记载:</p><p class="ql-block">二坪镇,在铜梁县境内东部,驻地二郎场,清代同治年间建场,以境内二郎庙而得名,1950年后名为二郎乡,1958年为二郎公社,1984年以境内二郎坪更今名二坪。这便是二坪镇名字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二坪老街分为主街和偏街,老街场口标配一棵大黄葛树。偏街的第一户人家门牌上写着:黄葛街1号。原来,这条偏街也是因此大黄葛树而得名。我手机的相机实在是拍不下这棵高大巍峨的黄葛树,它犹如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那长长的树枝,就像老人敞开了双臂,默默的守护着一代又一代老街的居民。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今日虽是冬日暖阳,站在大黄葛树下,依旧能感受到一丝凉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现在已经是挂牌保护的古树了。也希望老街的居民们能好好的爱护它,让它继续在这里站岗。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老街的旧房子会面临拆迁,新房子又会拔地而起,而这位老人,还会坚持屹立在老街场口,送走一批又一批,外出打工的游子,出嫁的新娘,见证一段又一段的生离死别,它依然在这里守护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居民……</span></p> <p class="ql-block">这便是当地居民口中的黄葛街1号,门牌为黄桷街1号。住在旁边一位大概六十岁左右的阿姨说,她二十多岁嫁到这里,这里的门牌便是黄葛街1号,最近这几年后来安了新门牌,在这里便成了黄桷路。哎呀,说实话,至今为止我都没搞撑抖,咱们重庆的市树到底叫“黄葛树”,还是“黄桷树”。反正,我前面的段落里一直都讲的是黄葛树。也不必一直纠结这个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黄桷街2号</p> <p class="ql-block">这是黄桷街的全部。不长,但能看到那一棵黄葛树张开双臂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黄桷街的末端,我看见一栋特殊的房子,我还以为是当年的某政府部门呢,问旁边阿姨才知道,这里原来是蚕茧站,专门收蚕茧的。呀,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以想象当年这里大规模养殖蚕,村里村民致富后,也让不少村里的孩子们走了出去接受新的知识了吧?</p> <p class="ql-block">午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漫步在二坪老街上,颇为惬意。临近春节,老街的那些老房子,即使已经没有人居住了,门前依旧挂起了一个个红灯笼。</p> <p class="ql-block">带有特殊时期标语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老街末端,有一块村里的公开栏,这完全就是通知栏啊!在过去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有啥通知,都会写在这上面,比如谁家孩子金榜题名了,啥时候去村委会开会呀之类的。随着互联网的时代来临,电话微信的普及,这种通知形式你又有多久没有看到过了呢???</p> <p class="ql-block">4.罗家祠堂,牌坊</p> <p class="ql-block">牌坊正面,上面记载着建于道光十六年。虽然其他的图案字样有一些风化,但道光十六年,罗氏宗祠的字样还是看得十分清楚的。</p> <p class="ql-block">牌坊背面</p> <p class="ql-block">祠堂牌坊我这是第一次见到。更有意思的是,这座牌坊上面是平的。我询问旁边村民,村民大伯讲,是上世纪的特殊时期被削掉了“帽子”</p> <p class="ql-block">牌坊的文保牌</p> <p class="ql-block">这是罗家的祠堂,从祠堂牌坊的规模来看,足以见得当年罗家在此处的辉煌。我作为罗氏家族的后人,虽不是铜梁二坪镇的这一支罗氏,(<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母亲是永川松溉罗氏家族的一员。)一到这里,村民就特别的好客,一来就递给我了几个广柑儿,甜呡呡的,(非常甜的意思)仿佛找到回家了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祠堂的文保牌</p> <p class="ql-block">祠堂的大柱,石质底座,上面还有一些雕花,可惜已经风化。</p> <p class="ql-block">最后留下一个问题,位于中间的圆盘形状的图案字样大家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图案字样?欢迎在评论区讨论!</p> <p class="ql-block">(二)合川西南部两条老街寻访</p> <p class="ql-block">1.渝合古道的终点十塘老街</p> <p class="ql-block">  渝合古道沿途共设有十个塘汛,简称“渝合十塘”,属于古代重庆渝合古道的驿站。继续向北就翻越秦岭进入陕西,故而渝合古道也是秦巴古道的一段。下面简要介绍下十个塘汛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渝合古道,起于重庆渝中区佛图关,终于合川南津渡。这是明清时期和民国初年沟通重庆城和合川之间的一条官路驿道。而在古代,“塘”就是驿站,是巴渝地区对驿站的独特称呼。</p><p class="ql-block"> 头塘位于今天的渝中区佛图关,二塘位于沙坪坝区的井口街道先锋街,现在井口都还有二塘中学。三塘是歌乐山上的金刚村,四塘是土主高滩桥,也就是如今的融创文旅城一带。五塘是现在的青木关,青木关的老街几乎消失。璧山境内的六塘、七塘、八塘和铜梁境内的九塘还保留着原来的名字,过去的十塘镇已经和合川城区南津街街道并为一体现在更名为南津街街道进士社区。只有老街还有一块十塘老街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这便是老街入口处,诺大一块手写“水果店”的老式招牌,对面还有“十塘老街”的路牌。如果不是这路牌,新到这里的人们谁还记得这里曾经叫做十塘?</p> <p class="ql-block">十塘老街的路牌</p> <p class="ql-block">快过年了,咱们号称西南F4的云贵川渝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腌制腊肉香肠,由于种种原因,在城区里几乎见不到这种传统的熏制腊肉的方法了。只有在农村地区才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日杂百货商店,还在正常的营业,老式的货柜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等待有人来带走它。</p> <p class="ql-block">原十塘镇政府,鲜红的大五角星,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火红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落日余晖,红星闪耀!</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理发店。</p> <p class="ql-block">老街一户人家门前,一位老人正在低头看手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以前十塘镇的卫生院大门口,一栋楼的规模足以见得当年的繁华。可惜随着交通的发达,十塘老街的行人越来越少,不少居民搬去了合川城区。乡镇卫生院一再降级,降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知道,在重庆主城区的话,社区服务站仅仅只是一个诊所的规模,这里可以看到上面的招牌上写的是进士社区卫生服务站,而且在进士的两个字的后面,还能看到十塘两个字的痕迹,足以见得当年十塘镇的辉煌,很可惜现在已经人去楼空。</p> <p class="ql-block">十塘老街上的一些老房子,门前堆满了杂物,可见已经很久没有人居住了。</p> <p class="ql-block">这户人家虽没有开门,但是门上红色的对联福字提示,这里还有人居住。春节即将来临,不知道这户人家门上还会再贴对联福字不?</p> <p class="ql-block">偶遇一只非常听话的“小白”,和它打招呼它会摇尾巴,你讲握个手,它会举起爪子给你,让你和它握爪。</p> <p class="ql-block">老街另一只“守卫者”</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房屋的传统建筑构件,垂花柱,门上精美的雕花。</p> <p class="ql-block">十塘老街寻访结束,已到太阳下山之时,驱车前往最后一个地方,合川铜溪老街。</p> <p class="ql-block">(二)探寻记忆中的铜溪老街</p> <p class="ql-block">老街入口处,又是一棵大黄葛树,场口标配。黄葛树下,一块老街的牌子,已经斑驳不堪。</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铜溪老街上,只感觉到宁静。外面新街上汽车的轰鸣声,麻将馆里搓麻的声音,小孩子嬉戏打闹的声音,不管外面有多么闹腾,在这里,一概听不到。只有老街的阿婆们坐在门前摆龙门阵,哪家屋头的媳妇又阳了啊,哪家屋头的娃儿在城里读大学,过年多久要回来啊,交谈甚欢,形成一道特殊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铜溪的老粮站入口处,据当地老乡介绍,这里原来是川主庙。还有戏台。后来改为了粮站,川主庙也就消失不见了。但是保留下来一根房梁,雕花非常的精美,用来做了门楣。目测都有一百年的历史了,晃眼一看容易忽略掉,要仔细观察才能看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右边还有“铜溪粮站粮油门市”几个字。</span></p> <p class="ql-block">粮站里面。墙上还有特殊时期留下来的标语残痕。</p> <p class="ql-block">这是铜溪老街上的原铜溪百货公司大楼,已经挂牌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三层楼高,十分气派。如今的临街一楼依然在发挥它的作用,现在是一个超市。</p> <p class="ql-block">铜溪的老旅馆,门上有铜溪旅馆四个字,从那扇底部已经破损的红色木门可以看出,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人进去过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铜溪老街中段,铜溪现在的旅馆,随着交通发达,住店的人少了,招牌的风格样式,感觉还是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p> <p class="ql-block">铜溪老街的老码头,如今渡口的渡船依旧在正常运营,3块钱一次,一个小时一班船,提前二十分钟候船。</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铜溪码头上老街的路。山城重庆,永远都有爬不完的坡坡坎坎。</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油坊,附近的村民们每年都有种植菜籽,拉到这里来榨成零添加的菜籽油。在城区几乎都是在超市里去买成品桶装色拉油,很少看见这种传统油坊。虽已经没有用古法榨油,用上了机械化榨油法,但是从油坊那黑漆漆的墙面上,昏暗的灯光,掉落的吊顶,就足可以看出这家油坊的历史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铜溪深山里的大佛,近代雕刻产物。为了一睹它的真容,我们急匆匆的爬坡上去,爬了好陡好陡。累得气喘吁吁。走到它面前,临近天黑,仿佛从它的眼神里仿佛体会到它在对我们说,“小样儿,你几个,居然现在才来看我,我在这里等了你们好久了!”</p> <p class="ql-block">天色已晚,和大佛打了个招呼,“下次有机会再来看你,谢谢你这么多年守护着铜溪的人民!”。</p><p class="ql-block">小分队便告别了合川,踏上了返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