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品读13: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歌德)

张兴娟

<p class="ql-block">  对“过”的态度可以概括为“四不”和“三境界”,所谓的“四不”,指不掩藏,不恐慌,不害怕,而“三境界”则对应的是面、心和身!</p><p class="ql-block"> 首先,从面上来讲要做到“闻过则喜”。《孟子》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这就是“闻过则喜”的出处吧!“闻过则喜”是闻过不怒,闻过不责的升华!《资治通鉴》有这样一句话:“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过”与“誉”、“福”与“祸”是相伴相生,彼此消彼长的!人生其实如八卦,在平衡中转化,在失去中获得!“闻过则喜”从本质上来讲,是有一颗宽容之心,看见和相信别人的善意;是有进取之心,不摆烂,不躺平,用过错鞭策、激励自己,实现自我提升!</p><p class="ql-block"> 其次,从“心”上来说,可以做到“闻过则省”,也就是说,对照标准,反省自己的过错,然后分析过错的原因,并制定修正的蓝图,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自身要有标准,有原则,有底线和有边界!两相对照的差距就是成长和提升的空间!如果把有的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当成“过”的话,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去去思考自己的知识、方法、心态、考试策略等方面是否有不足,然后进行积极修正!</p><p class="ql-block"> 第三,从“身”上来讲,要做到“闻过则改”,知错必改是闻过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歌德曾说,“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如果只是停留在前两个层次,那错误将得不到彻底的消灭!有领导人曾经把自己的检讨书在广播里面播20多遍,皇帝也会下“罪己诏”,这其实都是在显示的知错改错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温而厉”中,“温”是平和,是可亲;“厉”是有威严,是可敬!在工作中要把握好“亲”与“敬”的度:如果过于严厉,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如果对学生过于亲和,又难以立威!好老师是当温则温,当立则立!“温”背后的根本是对学生无私的爱,因为爱,所以你会费尽心思去想,什么时候该“温”,什么时候该“厉”。“温和爱”是本质,“厉”则是方法手段,有时我们需要以雷霆手段显示菩萨心肠!当然,师生是命运共同体,师生关系往往会超越“温”和“厉”,是品行、才华等诸多光芒叠加的综合效应!如果他从心里面认可这个老师,可能你给他写个感叹号,他都会得到莫大的鼓励;如果他不信任这个老师,可能连你的呼吸都是错的!</p><p class="ql-block"> 为师之路,学习之路,没有尽头,唯有不懈奋斗以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