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 内容提要】</b><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从小受到多种教育,归根到底都包含在一个藏字之中:如与人打交道讲究“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与人交恶则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欲求功名需要“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潜身修炼誉为“大隐隐于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也可见国人对于藏赋予了多么重要的内涵,读懂了一个藏字,便是一个精明的智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再谈人生当知“三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藏字,浸润着中国人的最高智慧。古人曰:圣人之道,在隐与匿。做人也好,行事也罢,唯有藏而不露,才能行稳致远。人活于世,当懂得光华内敛、含蓄精神。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藏”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小受到多种教育,归根到底都包含在一个藏字之中:如与人打交道讲究“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与人交恶则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欲求功名需要“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潜身修炼誉为“大隐隐于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也可见国人对于藏赋予了多么重要的内涵,读懂了一个藏字,便是一个精明的智者。</p><p class="ql-block"> 藏字用于为人的处世之道,虽然内涵繁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藏:</p><p class="ql-block"> 藏言,不辩是修养。《齐物论》中说:“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孔子在参观太庙时,曾看到一座嘴上被扎了好几道封条的铜像。铜像的后背上,赫然刻着六个大字:“古之慎言人也。”此后,他便常以“三缄其口”教诲学生。正如佛经里所言:一众生,祸从口出。言语是把双刃剑,话多必有失,语多易引灾。人生的诸多烦恼祸端,很多时候都缘于两片薄唇。三国时期的廖立,早年还只是个谋士时,就很受刘备器重。不到三十岁便被任命为长沙太守,没过几年又做了巴郡太守。刘备称王汉中后,还将他升为侍中,命他陪伴左右,出谋划策。诸葛亮也曾称赞他为不可多得的“荆楚奇才”。可此人空有一身才能,心胸却异常狭窄,言行也甚是无端。私下里,常跟人议论诸葛亮、李严等人虽身居高位,才能却远不如自己。刘备去世后,不得刘禅重用的他,更是愈发忿忿不平,肆意妄言。不仅肆无忌惮地指责同僚,还当众妄议起了刘备、关羽在世的过失。得知消息后的刘禅勃然大怒,将他废为平民,流放汶山郡。没过几年,廖立便在流放之地郁郁而终。古语云:“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高山不语,流水不言,人生,其实是场无声的修行。生而为人,最难得的不是能说会道,而是懂得适时沉默。有些话,藏着就好,不必宣扬;有些事,明白就好,无须说透。正如《易经》所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逞一时心直口快,只会得烦恼羁绊万千。真正的智者,大都懂得控制口舌之欲。藏言,是极高的做人智慧,亦是顺遂人生的密码。是非了然于心,却从不外露。如此才能把握好与人相处的分寸,避开不可预知的麻烦。</p><p class="ql-block"> 藏怒,不气是格局。北宋理学家程颢曾说:“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人这一生,总会遇到一些事情令人丧失理智,让怒气占了上风。此时,若是任由情绪发酵,只会让事态越来越糟。殊不知,生气,只是本能,不怒,才是格局。所谓藏气,就是要沉得住气。沉住气,最坏的结局不过是大器晚成;但沉不住气,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远,最终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沉得住气,才能急而不乱老话有言:心浮气躁者,一事无成;沉着冷静者,百福自集,世事变幻莫测,沉着者成事,心浮者成祸;沉得住气,才能遇事不慌,有人问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你的一生中,什么样的对手最让你感到害怕和头痛,将军回答:是我自己的情绪。的确世上很多事的失败,往往不是因为能力不够做不到,而是因为没有沉住气去坚持努力。沉得住气,才能拨开云雾见明月,只有经受住岁月的磨练,熬过无人问津的岁月,沉住气,看淡浮沉,才会绽放出璀璨的光芒,那些默默扎根的时光,就是厚积薄发的过程。真正拥有大格局的人,从来不会被琐碎的小事所牵绊,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藏得住脾气,也就掌控得了人生。</p><p class="ql-block"> 藏恐,不惊是智慧。我们都佩服那些每临大事有静气,泰山压顶色不变的高人,他们并非没有怕惧,而是将它们压在内心不形于色。晚清政治家翁同龢曾说:“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遇事,能够处变不惊,才是我们最理想的一个状态。文学家苏洵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遇事越急越慌乱,就越达不到目的;而停止慌乱,才会有对事情最好的一个思考,才能及时想出对策应对。遇事不慌乱,而能够镇定自若,泰然处之,这才是最理智的一个状态。藏恐,考量的是一个人的承受力,当我们终于学会心平气和的去承受时,那么,我们的人生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人生贵在承受。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战胜自我,无所畏惧的气质和勇敢;承受是一种涵养,是一种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气度和坦荡;承受是一种勇气,一种使出浑身解数,竭力负担呼出正气的形象和魄力;承受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拒绝流俗,弘扬正气的凸显和舒展;承受是一种考验,是一种实现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磨练和展现;承受是一种积蓄,是一种寻求进发,面临挑战的自我蓄积;承受更是一种美德,一种潇洒,一种境界,一种伟大。</p><p class="ql-block"> 一个藏字,值得我们毕生去研读,内容虽然浩瀚无垠,但当你学会了上述“藏言、藏怒与藏恐”三藏之后,就掌握了个中的主要精髓,也就进入了一个至瑧的人生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