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大寨

魅影儿

<p class="ql-block"><b>  认识大寨,纯属意外。元旦后的第一个周末,天气晴好,去往城步长安营,完美邂逅这个藏在深山里的侗寨。</b></p><p class="ql-block"><b> 大寨位于城步西南的长安营镇,是城步最具典型、保存最完好的侗族古村落,是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的发源地,是“湖南十大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历史记载,清朝政府为保长治久安,在此建署屯兵,取名长安营,俗称“宝庆二府”,驻兵最多达8000多人,曾盛极一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在城步县城下高速,沿省道县道走了60多公里,一路颠簸。S541城步段号称“最美农村公路”,像鸡肠子,像麻花,扭曲出了几分小川藏线的味道。不过,在“麻花公路”上行驶,总会遇见突如其来的惊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这不,拐了个大弯,就遇见了上排梯田。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梯田一层一层向山脚扩散,山脚清一色的木制青瓦的吊脚楼,被梯田暖暖的圈围着,静静呆立着。和煦的冬日洒落在田间,在村庄,好一个世外桃源,好一个岁月静好。</b></p> <p class="ql-block"><b>  当大寨就在眼前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其安静致远的侗家村落。大寨依山傍水,寨前长安河自西向东穿村落而过,寨后层层梯田,寨头村尾树木参天,吊脚楼鳞次栉比。远望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山高谷深,群山环抱着村庄。跨过河流,穿过寨门,鼓楼巍然耸立。</b></p> <p class="ql-block"><b>  鼓楼、风雨桥、凉亭是侗寨三宝,是侗族村寨特有的人文景观,最显眼的当数村落中心的鼓楼。鼓楼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数十米高,除楼基为砖石结构外,其余全部为木质重檐结构,榫卯连接,悬山式楼顶,上盖青瓦,飞檐翘角,精致漂亮。鼓楼是侗族人民团结和睦的象征和文化载体,功能类似于汉族的祠堂,是聚会议事活动中心,因而侗族文化也称鼓楼文化。闲时,侗民们在鼓楼里对唱“踩堂歌”,欢跳“摇摇舞”,谈天说地。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门上一把锁,无缘细品鼓楼的精美。</b></p> <p class="ql-block"><b>  有河必有桥,侗寨以长廊式木桥居多,名为风雨桥。风雨桥以青石砌墩,用杉木连排做桥身,上建桥廊,并在桥的两头和中间建有鼓楼式的阁楼,上覆青瓦,桥的两边设有栏杆长凳,供行走之人遮风避雨和休息。</b></p><p class="ql-block"><b> 迴龙桥建于乾隆年间,是城步现存最早的风雨桥,采用全杉木原料,不用铁钉,飞檐宝顶,桥身石板铺垫,无论是建筑工艺还是装饰工艺都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新建的福龙桥属于改良版的风雨桥,水泥桥墩,桥面宽阔,可供车辆通行。两座桥一个村东,一个村西,沿河修了徒步道连接。</b></p> <p class="ql-block"><b>  沿着石板路走进村落,和吊脚楼近距离的接触。民居基本全杉木建造,墙体为木板墙,屋顶为青灰色瓦屋,正脊两侧设鳌尖,窗户为木格窗,翘角、层檐线条抹成白色,显得非常整洁亮丽。大致都有三层:上层储藏粮食、家具,通风干爽;中层住人,怡然自乐;下层储存杂物,用来喂养家畜。</b></p><p class="ql-block"><b> 为了扩大楼房的空间,他们会在二、三层的边柱外增加一根悬空的挂柱,用两块梁枋将挂柱承挑着,行人从檐下走过,可免淋。有的三五户人家同平地基、共备木料,联合修成连排式民居,既省工省料、整齐划一,又便于各户人家彼此照顾。在建房上,侗族人把聪明挥得淋漓尽致。</b></p> <p class="ql-block"><b>  与这个村子同样安静的还有一个古杉群,共38棵。据林学家考证,此处古杉群系东晋时期人工栽培的风水树,迄今已1600多年高龄。对它的发现及其考证,将林学界原认为我国人工植杉始于唐代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往前推移了400多年。古杉群的绝大多数生长在溪流的沙滩上,还有几棵屹立在小溪两岸的崖畔上。棵棵树径粗大,高耸参天。</b></p> <p class="ql-block"><b>  古杉群中最大的是村口前的那一棵,树高28米,胸径2.19米,立木蓄积40多立方米,被誉为“湖南杉树王”,俨然顶天立地的英雄守卫在山寨隘口。该树高大挺拔,要六七人方能环抱,被村民视为神树,每年六月六进行祭树神活动。2007年,村子里的一位老人在祭祀时导致大树起火,大火在古树茎干内烧了三天,古树内部全部碳化。第二年春天,它竟然重新长出了新的枝叶。如今,大树内部已被烧空,树根处也已经朽出一个大洞,安放了树神,专供村民祭祀。</b></p> <p class="ql-block"><b>  站在村口的杉树王下,更能完整的看到大寨的全貌。村落位于两座大山峡谷之中,周围地势起伏较大。村中民居皆择山腰顺坡而建,既有单户成栋,也有集中连片,与梯田交错分布。村庄周边一些条件较好的山体也被开垦为梯田,以供村民生产生活。村落与自然山水相互融合,山、水、桥、路、田、房层层叠叠,更加丰富了村落的立体空间。</b></p> <p class="ql-block"><b>  吃在一户邹姓人家。邹家木楼就位于河边迴龙桥附近,背靠郁郁葱葱的古杉群。两兄弟住在一起,掌厨的是邹家大嫂。吃饭在二楼,我最喜那火桌,中间炉膛里柴火烧得旺旺的,红薯干放那烤一会儿,又软又甜,超级好吃。还有更妙的,这个桌子下方有一个小抽屉,把红薯放进去,等饭吃完,红薯也烤熟了,香气扑鼻。围着火炉吃火锅,新鲜土鸡土猪肉,在冬日的侗寨里感受到了融融暖意。</b></p><p class="ql-block"><b> 邹家老爷子已七十多,身体康健,和我们一块喝酒聊天。他说大寨人人会唱山歌,爱唱山歌,农历六月初六是“山歌节”,节日当天,全体村民在田野上扎台唱歌,吹芦笙,打大鼓,玩“挤油尖”等游戏,格外欢快热闹。</b></p> <p class="ql-block"><b>  住在村上的民宿,游客中心广场后边,独栋二层木楼。冬天的深山里还是比较冷的,但缺少霓虹闪耀和汽笛鸣叫的夜,深邃寥廓,静谧安详,适合疲惫者休憩。没有空调,竟也睡得香甜。</b></p> <p class="ql-block"><b>  早上醒来,往窗户外一瞧,白茫茫一片。走到室外,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贪婪的吸了几口。再扑面而来的是寒意,冰冷着我的脸和手。戴上帽子,就在木楼的走廊上,拍下那一帧帧美丽的画面。</b></p><p class="ql-block"><b> 这是个晴天,太阳光照在东面的山尖尖上,明亮的绿色紧挨着蓝天,余下的山峦黑黝黝的。近处的田野里,菜土里,结满了霜花。蓝色、绿色、黑色、白色浑然一体,又泾渭分明。木楼旁一棵高大的苦李子树,光秃秃的树枝上挂满了黄色的小果子,那特意挂上去的红灯笼成了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寨子还是那么安静,那一束束房顶上的烟柱,徐徐升起,飘逸纯白,四处弥漫。</b></p> <p class="ql-block"><b>  住吊脚楼,喝油茶,在田垄间奔跑,在石板上漫步,在古杉林里静默,感受别样的侗族风情和文化。期待哪个六月六,专游侗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