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北关初中七年级七班 崔艺琳</h3> <h3>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管宁割席》的故事吧。</h3> <h3>让我们了解一下《管宁割席》这个故事。</h3> <h3>管宁和华歆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一床一睡觉,成天形影不离。有一次,他们在田里锄草。管宁挖到了一锭金子,但他对此没有理会,继续锄他的草。华歆得知后,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子摸来摸去,一爱一不释手。</h3> <h3>管宁见状,一边干活,一边责备他:“钱财应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华歆听了,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但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h3> <h3>又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一个大官在窗外经过,敲锣打鼓,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管宁对外面的喧闹充耳不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华歆却被这种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跑到街上去看热闹。</h3> <h3>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失望。等到华歆回来后,就当着他的面,把席子割成两半,痛心地宣布:“我们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h3> <h3> 相关资料</h3> <h3>管宁割席:<br>汉语成语,拼音是guǎn níng gē xí,意思是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出自《世说新语 ·德行第一》。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br>成语典故:<br>《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br>原文:<br>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br>译文:<br>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原属《德行》第十一则。<br>成语演变:<br>【割席断交】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br>“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但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br>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有点苛求于人,但是,华歆贪慕虚荣,就不能怪管宁割席断义。<br>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