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我的家之一

林国立

<p class="ql-block"> 我的邻居我的家</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我家是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二年迁居到长春的。迁居是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到了长春拖拉机制造厂(以下简称拖拉机厂,之所以在这里先说是“拖拉机制造厂”是因为长春还有一个“拖拉机配件厂”)。六一年,父亲和我奶奶、姐姐、弟弟先到了长春,随后的六二年我和母亲也到了长春,一九六二年的春节前夕,我们家在长春团聚了。从六二年团聚到一九八五年父亲去世母亲离开长春算下来我家一共在长春生活了二十四年。</p><p class="ql-block">在长春的二十四年间,我家一直住在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家属宿舍(在长春,“宿”读“许”)。我家先后住过三栋、六栋和三十栋(“栋”在长春是“几号楼”的意思)。在三栋住的时间比较短,大概只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吧。从六四年到八二年,我家一直住在六栋,八二年到八五年,我家住到了三十栋。</p><p class="ql-block">我印象最深的是六栋,现在说起我家在长春的住址,“拖拉机厂家属宿舍六栋南门二楼七号”总是脱口而出,永远留在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三栋和六栋座落在长春市二道河子区,现在叫二道区。看名字就知道这个区不那么“高大上”。确实,如我在其他回忆文章写到的,二道区是工业区,远离市中心的政府机关的政务区、大学和科研院所集中的文化区和繁华热闹的商业区。长春当地人管我家住的东盛路一带称为“街边子”(长春当地人都把“街”读成“该”)。</p><p class="ql-block">当年的二道河子区有很多工厂,在我家附近就有柴油机厂(代号636厂,原来曾是军工厂,生产舰船柴油发动机和坦克发动机,拖拉机厂,一度也曾计划生产履带式拖拉机(森林工业用,说若发生战争,扣上壳子就是坦克,后来没有“上马”),汽车化油器厂(原名工程机械厂,后来据说是被第一汽车制造厂兼并了,才改为化油器厂。汽车)和造纸厂。这三家工厂就和我家一路之隔。离我家稍远还有发电设备修造厂。造纸厂十天半个月就排放出一种怪味,还有一条排放造纸废水的污水沟,水的颜色时而发蓝时而又是褐色的,现在看肯定是污染很严重的造纸工业污水。跨过这条沟就是二道区灯光篮球场和春城小学。灯光篮球场在当时是很高大上的,记得曾举办过全国中学生排球比赛,那是我第一次看全国体育比赛。不过它也很亲民,看比赛也不必买票。也没有栏杆,附近的学生和普通居民都可以去打球。我姐姐当年作为拖拉机厂子弟小学篮球队队员就曾在那个篮球场打过比赛。</p><p class="ql-block">拖拉机厂家属宿舍和柴油机厂家属宿舍同在一个区域内,在东盛大街(南北向的大街)和吉林大路交叉的西北角,两个厂共有大约三十座三层或四层的楼房。柴油机厂和拖拉机厂的职工和家属大都住在这里,估计应该有两三万人口吧。在这个区域的南边,是二道河子区区委区政府,紧挨区委区政府办公楼就是我家住的六栋。</p><p class="ql-block">六栋有两个单元门,一个南门一个北门,楼高四层,每层四套房子,一层到四层依次从1号排到16号。每套房子有两个居室一个厨房一个厕所(厕所就是一个蹲坑,谈不上是一个卫生间)。六十年代拖拉机厂刚刚建厂,家属宿舍住房紧张,有的一套房子住两家或三家,叫“住对面屋”。这样算来,六栋两个单元门一共住了近五十户人家.</p><p class="ql-block">住在六栋南门1号的姓战,家里几个男孩子经常和大家在一起踢足球。他家的老大叫战力斌,很懂事,对几个弟弟管教都很严厉。后来搬进来一家,姓王。</p><p class="ql-block">住在2号的一家姓杨,家中的最大的男孩名叫杨俊元。足球踢的不错,曾入选吉林省少年队。他摔跤很厉害,多次要挑战我,我不善摔跤,但个头和身材比他高大,和他交手过一两次,互有胜负。杨俊元弹溜溜(就是弹玻璃球)水平很高,他的主要对手是住在五栋的宋建东和王立哲。三个人都是非常聪明的男孩子。住在3号的是两家,两家都姓张。其中一家有一个男孩名叫张万静,个子不高,年级小小就非常讲义气。他的母亲很能干,是木工,里里外外一把手。我母亲曾托她给我家做了一对木箱,好像也没给人家工钱,碍于面子,人家也没提工钱的事儿。母亲以为做一对木箱不是难事,其实非常不容易,费时费力。张万静的姐姐长得瘦瘦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苗条,瓜子脸,也很白净,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近年来还不时听到她的消息,希望有机会能看到她,替母亲还上做木箱的人情。</p><p class="ql-block"> 和他们家住“对面屋”的是一个张姓人家,男主人人品很坏,婆媳关系不好,丈夫有很严重的家暴行为,婆婆竟然助纣为虐,说“打出来的媳妇揉出来的面”。后来听说他们离婚了。这家人给我留下了很糟糕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4号是一套三居室,住了三家,其中一家姓崔,是南方人,男人是转业军人,夫妇二人都是南方人。我们小孩子想借他的自行车骑一会儿玩儿,他婉言拒绝,说“(我这车)前叉不辛(行)、前叉不辛”,让我们这些说北方话的小孩子觉得很好笑。文革中他当了“群众专政指挥部”的领导,骑着一辆挎斗三轮摩托车,很威风。他人很好,不像其他的造反派很凶的样子。他爱人我们小孩子叫她崔婶儿。个子不高,胖胖的。总是面带微笑,经常照顾我们一群孩子。当时他们有两儿一女,都是胖乎乎的,非常可爱。。</p><p class="ql-block"> 二楼5号姓王,老大当兵,老二是女孩,和我姐姐同年级,是学校篮球队队长,我姐姐是队员。老三是女孩,名叫王桂英,和我同年级不同班,长得很漂亮,体格也很好。老四是男孩,叫王继先,白胖白胖的,有一年过春节,他捡起一个没炸响的爆竹揣进自己衣兜,不料这爆竹是个“慢焾”,过了一会儿在他衣兜里炸了,把他衣兜炸了个窟窿,他回家挨了他妈的一顿揍。他妈妈不上班,在家里把家务料理的非常好,厨房非常干净,孩子们吃穿都很像样,我很羡慕他们一家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二楼6号是我们家隔壁,也姓王。我们两家关系非常好,因为我母亲姓王,所以我们就“嘎”(应该是“加”的意思)了亲戚。我们称女主人为舅母。舅母会做衣服,我母亲经常请她帮我们做针线活。母亲不善于交际,所以也没有怎么表示过感谢。他们家有五个小孩。老大老二是男孩,老三是女孩,叫王景芝,和我同年级不同班。王景芝中等个偏高,很苗条,性格很温柔,总是面带笑容。老大男孩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下乡当了农民,当过生产大队的大队长,是个非常能干的人。改革开放以后回城做生意,做的很好。老二在第一汽车厂铁路专运线工作,应该算是铁路工人吧。特别有产业工人的气质,话不多,待人非常诚恳。我和他交流比较多,很多关于工厂和火车的常识都是从他那里学到的。</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的兄弟姐妹。图中左二是笔者本人。</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二年周恩来视察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图中右一是笔者父亲林成,时任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副厂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