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办公室的故事

海边的兰花

<h3>  <br> 序<br><br> 经过3年的辛苦劳作和5年的尽心尽力,美篇版画册韵味的《情缘办公室》终于问世了!愿我们的劳作像一滴甘泉、如一片新绿、似一缕清风,能雕琢出您心底曾经珍藏着的一丝美好……<br> 画册立意于往日的厚度、今朝的宽度,历史的深度、现实的高度,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办公室(上世纪曾经有一段时间称为秘书科,2015年归并教育服务中心)先后在8位主管领导、8位分管领导的倾心指导下,在7位主任(科长)、2位主持工作的副主任、2位副主任,以及43位科员和4位相关人员共同酿造的美好剪影,一一呈现在您的面前:他们中间,有的科员走上了全国名校的领导岗位;有的主任(科长)不仅成长为局级领导,还承担起了引领全省教育发展的重任;有的局领导不仅走上了区领导的岗位,成为全区人民的父母官,有的还走上了市级领导干部的岗位……这真是春风夏雨天地人和好时节,秋霜冬雪景色如画惹人恋。愿您在《春之约》里约到心仪的新绿,在《夏之韵》中觅到舒心的韵律,在《秋之果》里品到泉水的甜美,在《冬之俏》中惦念下一次的相聚。<br> 人们都说,办公室是教育局的一扇窗口,愿您通过这扇窗口的另一个视角,能多了解一点教育局的发展史,能多领略一些办公室的教育梦。<br> 岁月记录了我们前行的足迹,时光吟诵着我们美好的记忆。愿我们用洪荒之力打造的千丝之功,能进入您的视野、沁润您的心田,共续我们的情缘。<br>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多年来一直关爱着我们和我们永远都应该感恩的人们,同时也给周围一些有缘的人捎去一点裨益。<br><br><br><br> 2017年7月17日~ 2023年1月1日<br><br></h3> <h3>  <br> 春风夏雨天地人和好时节 <br><br> 秋霜冬雪景色如画惹人恋<br><br></h3> <h3> <br> 春 约(20160321)<br><br> 春天来了,<br> 春天来了,<br> 春天的脚步近了。<br><br> 春天走了,<br> 夏天来了,<br> 温暖的日子多了。<br><br> 秋天来了,<br> 冬天走了,<br> 踏青的笑声美了。<br><br> 你走远了,<br> 她走来了,<br> 我们的心距近了。<br><br> 月亮走了,<br> 太阳来了,<br> 岭上的杏花开了……<br><br></h3> <h3> <br> 办公室人员沿革(1)<br><br>时 间:1964年以前<br>要事摘记: <br>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北城区当时叫<br> 二区, 北城区人民政府设<br> 立文教股<br>1958年~1960年,北城区人民政府设立<br> 文教卫生局<br>1960年6月20日,北城区建制撤销,分为<br> 3个公社<br>1961年5月18日,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北<br> 城区建制<br><br>时 间: 1964~1969<br>要事摘记: <br> 北城区文教局成立<br> 办公室秘书、财务等工作归属人事科管理<br><br>时 间: 1969~1981<br>要事摘记:<br>1970年,北城区文教局更名为北城区革<br> 命委员会政工文教组<br>1970年~1973年,更名为北城区革命委<br> 员会文教办公室<br>1973年~1977年,恢复为北城区文教卫<br> 生局<br>1981年恢复为北城区文教局<br><br>备 注:(1964~1981)<br> 当年,办公室的秘书、财务等工作归属人事科管理,郭玉生时任科长,1995年11月郭玉生退休,退前任职北城教委党委书记<br> 办公室日常工作由任俊山负责<br> 完成了扫盲工作的曹洪生成为办公室的一员。<br><br>1964年3月杨亨玉从新道街小学调入财务<br> 室工作<br>1973年3月荣庆林从东华门小学调入财务<br> 室工作<br>1973年4月张生泽从新道街小学调入办公<br> 室工作<br>1978年3月刘桂花从黑龙潭小学调入办公<br> 室工作,1982年9月调任北城<br> 区人大纪检员, 1993年10月<br> 退休,退前任职区人大副科纪<br> 检员<br> 当年,在岗(后无联系)的其它人员还有赵素香、韩荣庆、高荣福、李耀武、任俊山、王广泰等<br><br></h3> <h3> <br> 办公室人员沿革(2)<br><br>时 间:1981.7.~1984.4.<br>主 任:郑泽峰<br>副 主 任:任俊山<br>分管领导: <br>主管领导:刘仁山<br>进出人员:郑泽峰 任金荣 马绍民 <br> 常桂娥 李连秀 贾培生 <br> 任俊山<br>备 注:<br>1982年7月郑泽峰从后小河小学调任办公<br> 室主任<br>1981年9月任金荣从坝陵桥小学调入财务<br> 室工作<br>1982年3月马绍民进入办公室工作<br>1982年9月常桂娥从三桥街小学调入文印<br> 室工作<br>1983年3月李连秀从坪西小学调入财务室<br> 工作<br> 贾培生从太原市水利机械厂<br> 调入司机室工作<br>1984年2月刘仁山调任北城区副区长,退<br> 前任职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副<br> 主任<br>1984年4月任俊山调任职工教育办公室主<br> 任<br> 郑泽峰调任坝陵桥街道办事处<br> 书记,1998年5月退休,退前<br> 任职杏花岭区人大副主任<br><br></h3> <h3> <br> 办公室人员沿革(3)<br><br>时 间:1984.4.~1987.12.<br>主 任:侯长富<br>副 主 任:李佩华 杨亨玉<br>分管领导:<br>主管领导:王汉卿<br>进出人员:侯长富 李佩华 马绍民 <br> 高青萍 刘 纲 常 诚 <br> 王永明 郑竹梅 常桂娥 <br> 袁并生<br>备 注:<br>1984年4月侯长富从金刚里小学调任秘书<br> 科科长<br> 李佩华从南小墙小学调任秘书<br> 科副科长<br> 徐建羲调入秘书科工作<br>1984年6月马绍民调任北城区红旗中学校<br> 长<br> 高清萍从南小墙小学调入秘<br> 书科工作<br>1984年11月刘纲从太原市第43中学调入<br> 秘书科工作<br>1985年7月常诚从小东门小学调入财务室<br> 工作<br> 王永明从城坊街小学调入秘<br> 书科工作<br>1985年12月徐建羲离休<br> 郑竹梅从新建路小学调入财务<br> 室工作<br>1987年8月常桂娥调入招办<br>1987年10月袁并生进入司机室工作<br><br></h3> <h3> <br> 办公室人员沿革(4)<br><br>时 间:1987.12.~1990.7.<br>主 任:李佩华<br>副 主 任:杨亨玉 刘 纲<br>分管领导:<br>主管领导:王汉卿<br>进出人员:侯长富 王永明 张生泽 <br> 常 诚 郭改萍 马素伟 <br> 高青萍 石树林<br>备 注:<br>1987年12月侯长富调任基建科科长,<br> 王永明、张生泽、常诚调入<br> 基建科工作<br> 李佩华接任秘书科科长<br>1988年3月曹洪声退休<br>1988年4月郭改萍进入文印室工作<br>1989年6月马素伟从太原市第一汽车运输<br> 公司调入司机室工作<br>1989年12月高清萍调任北城区档案局副<br> 局长<br> 石树林从国师街小学调入财务<br> 室工作<br>1990年7月李佩华升任北城教委副主任,<br> 并分管办公室。2000 年4月退<br> 休,退前任职杏花岭区教师进<br> 修学校副校长兼教育局副局长<br><br></h3> <h3> <br> 办公室人员沿革(5)<br><br>时 间:1990.7.~1993.10.<br>主 任:杨亨玉<br>副 主 任:刘 纲 王素萍<br>分管领导:李佩华<br>主管领导:王汉卿<br>进出人员:王素萍 张秀卿 韩剑冰<br>备 注:<br>1990年7月杨亨玉接任秘书科科长<br> 刘纲升任秘书科副科长<br> 王素萍从党办调任秘书科副科<br> 长,1995年3月调任杏花岭小<br> 学校长,后任后小河小学校长<br>1991年1月张秀卿从东华门小学调入秘书<br> 科工作<br>1991年4月李连秀退休<br>1992年6月韩剑冰从太原机车车辆厂调入<br> 司机室工作<br>1993年10月杨亨玉退休<br> 刘纲接任秘书科(后改为办公<br> 室)科长<br><br></h3> <h3> <br> 办公室人员沿革(6)<br><br>时 间:1993.10.~1999.4.<br>主 任:刘 纲<br>副 主 任:王园志 郑竹梅<br>分管领导:李佩华<br>主管领导:高银卯 马绍民 <br>进出人员:张之平 王园志 李建平 <br> 殷建军 刘灵安 韩剑冰<br> 薛冬梅<br>备 注:<br>1994年8月张之平从新道街小学调入秘书<br> 科工作,1996年8月调任胜利<br> 桥东小学校长,后任五一路小<br> 学校长<br>1995年3月王园志从职教办调任办公室副<br> 主任<br>1995年12月任金荣退休<br>1996年3月李建平从职工新村小学调入财<br> 务室工作<br>1996年9月殷建军从坝陵桥小学调入办公<br> 室工作<br>1996年12月刘灵安从太原市第一汽车运<br> 输公司调入司机室工作<br>1997年3月韩剑冰调入基建科工作<br>1997年9月薛冬梅从北城区政府办调入文<br> 印室工作<br>1997年12月王汉卿退休,退前任职北城<br> 教委主任<br>1999年4月刘纲升任杏花岭区教育局纪检<br> 委书记<br> 孙晓林从五一路小学调任杏花<br> 岭区教育局副局长,并分管办<br> 公室<br><br></h3> <h3> <br> 办公室人员沿革(7)<br><br>时 间:1999.4.~2003.3.<br>主 任:王园志<br>副 主 任:高 斌 郑竹梅<br>分管领导:孙晓林 <br>主管领导:马绍民 张琴湘 <br>进出人员:高 斌 田 乐 师俊慧 <br> 殷建军 张 瑛 胡爱芳<br> 马建国<br>备 注:<br>1999年6月张秀卿退休<br>1999年9月郑竹梅升任办公室副主任<br> 高斌从教育科调任办公室副主<br> 任<br> 田乐进入财务室工作<br>1999年12月荣庆林退休<br>2000年2月高银卯退休,退前任职杏花岭<br> 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br>2000年4月师俊慧进入文印室工作<br>2000年8月殷建军调任后小河小学校长助<br> 理,后任山西省雷锋小学校长<br> 张瑛从五一路小学调入办公室<br> 工作<br>2001年1月胡爱芳从解放路小学调入财务<br> 室工作<br>2002年8月马绍民调任杏花岭区人民政府<br> 副区长,后任杏花岭区政协副<br> 主席(主持工作)<br> 党委书记张琴湘兼任教育局局<br> 长<br> 王园志升任杏花岭区教育局纪<br> 检委书记<br>2002年10月张瑛调入深圳市福田区新洲<br> 小学,后调入益强小学<br> 马建国从后小河小学调入办公<br> 室工作<br><br></h3> <h3><br> 办公室人员沿革(8)<br><br>时 间:2003.3~2017.9<br>主 任:高海兰<br>副 主 任: 高 斌 郑竹梅<br>分管领导:孙晓林 陈秋宾 张永莉 <br> 刘 纲 张 巍 牛冬梅<br>主管领导:张琴湘 王同化 籍春牛 <br> 尹 骏<br>进出人员:高海兰 梁彩文 李 尉 <br> 陈海瑞 高洁滢 师俊慧 <br> 任 悦 张 艳 宋志忠 <br> 应 征 闫天舒 宫权军<br>备 注:<br>2003年3月21日高海兰从党办调任办公室<br> 主任<br>2003年4月副局长陈秋宾分管办公室<br> 梁彩文退休(1993.10)关系<br> 从招办转入办公室,退前任职<br> 于北城区计生委主任<br>2003年9月李尉、陈海瑞从山西大学进入<br> 办公室实习<br>2003年10月陈显礼退休,退前任职杏花<br> 岭区教育局副局长<br>2004年2月高洁莹从后小河小学调入办公<br> 室,2008年9月调任山西省实<br> 验小学校长助理,现任山西省<br> 实验小学副校长<br>2004年9月师俊慧调入市教育局,任悦进<br> 入文印室工作<br>2004年10月张艳从五一北小学(杏花岭<br> 区学生综合技能中心学校)抽<br> 调办公室工作,2007年8月调<br> 任杏花岭小学教导主任<br>2005年1月赵炳辉退休,退前任职杏花岭<br> 区教育局副局长<br>2005年9月宋志忠从五一北小学(杏花岭<br> 区学生综合技能中心学校)抽<br> 调办公室工作,2010年4月调<br> 任督导室正校级督学<br>2006年3月应征从营坊(城坊)街小学抽<br> 调办公室工作,同年6月调任<br> 杏花岭区社区教育学院主任,<br> 后任教育局人事科科员<br>2007年8月石树林退休<br>2008年5月徐建羲去世<br>2008年8月张琴湘退休,退前任职杏花岭<br> 区教育局局长<br>2008年10月闫天舒从东华门小学调入办<br> 公室<br>2009年6月张秀卿病故<br>2010年10月曹洪生去世<br>2014年4月马素伟、贾培生退休<br>2009年9月宫权军进入办公室,2014年3<br> 月调入杏花岭区政府办工作<br><br></h3> <h3> <br> 办公室人员沿革(9)<br><br>时 间:2010.5.18~<br>副 主 任:高 斌(主持工作)<br>副 主 任:郑竹梅<br>分管领导:张永莉 刘 纲 张 巍 <br> 牛冬梅 张卫华<br>主管领导:王同化 籍春牛 尹 骏<br>进出人员:马建国 韩 森 杨 静 <br> 程小龙<br>备 注:<br>2010年5月副局长张永莉分管办公室<br> 高斌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br> 马建国协助<br>2015年办公室归并“教育服务中心”,<br> 高斌担任负责人<br>2010年10月副局长刘纲分管办公室<br>2011年3月马建国调任党办副主任<br>2011年7月孙晓林、王园志退休<br>2012年1月纪检委书记张巍分管办公室,<br> 2016年8月调任杏花岭区纪<br> 检委副书记<br>2012年5月韩森从化工路小学调入办公室<br> 工作<br>2014年2月陈秋宾退休<br>2014年3月王同化调任杏花岭区人民政府<br> 副区长<br> 党委书记籍春牛主持全局工<br> 作,后调任杏花岭区水务局<br> 党委书记兼局长<br>2014年10月杨静从职工新街小学调入办<br> 公室工作<br>2015年3月尹骏从小返乡调任杏花岭区教<br> 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br>程小龙进入司机室工作<br>2016年3月李建平退休<br>2016年7月牛冬梅分管办公室<br> 刘红宇调任杏花岭区人民政府<br> 巡查办<br>2016年11月张卫华从区科技局调任教育<br> 局副局长,并分管办公室<br>2017年6月刘灵安退休<br>2017年10月高海兰退休<br><br></h3> <h3> <br> 上世纪人在景中趣味故事常回忆<br><br> 新时期景在心里动人场面总想起<br><br></h3> <h3> <br> 约 定(20160214)<br><br> 六六三十六,<br> 那一年,<br> 我们约定36年后再聚一次。<br> 《教育出版社的故事》,<br> 让人想念。<br><br> 六九五十四,<br> 第二年,<br> 我们约定耄耋之年团聚一次。<br> 《杏花教育的发展》,<br> 让人惦念。<br><br> 九九八十一,<br> 前三年,<br> 我们约定百岁那年重聚一次。<br> 《北城——杏花的辉煌》,<br> 让人挂念……<br><br></h3> <h3> <br> 夏 韵(201606016)<br><br> 亲们,<br> 还记得,<br> 门帘下“拖盆”的响动吗!<br> 还记得,<br>  “大师兄”在小太山上的回应吗!<br> 还记得,<br> 苍蝇在地上“猫步”时的样子吗!<br> 还记得,<br> 野餐时啤酒罐碰撞的情景吗……<br><br>  你记得,<br>  是“拖盆”的响动,<br>  消除了同事之间“墙”的陌生。<br>  你记得,<br>  是“大师兄”的回应<br>  提升了干群之间“话”的恒温。<br>  你记得,<br>  是“小精灵”的舞蹈,<br>  跳出了朋友之间“趣”的童真……<br><br>  我知道,<br>  是大自然的风雨,<br>  让我们脆弱的身心柔韧了许多。<br>  我知道,<br>  是大自然的山峦,<br>  让我们怠惰的思维延展了许多。<br>  我知道, <br>  是大自然的彩虹,<br>  让我们凝固的生活丰富了许多……<br><br></h3> <h3> <br> 太原市府东街188号,办公楼门口台阶上的最后一张合影......永久的留念!<br><br></h3> <h3> <br> 归类整理、打包装箱、搬家运输,辛苦劳作的王子华、刘素华、薛丽华......是人事科,也是机关科室人搬迁新建路的缩影。<br><br></h3> <h3> <br> 公元2013年7月4日……曾经的……<br><br> 别了,府东街!<br><br></h3> <h3> <br> 致 Ma Jia(20140426)<br><br>  ——甲午马年献给办公室已经步入<br>  花甲之年的马素伟和贾培生两位师傅<br><br>静静地点燃,<br>冉冉地升起,<br>为你们点燃的虽然只是花甲红烛,<br>烛光中闪烁的却是心底留存的烂漫记忆。<br><br>昨日,<br>你承载着海魂衫的精神步入机关科室,<br>富家仔的豪迈曾让你对弟兄们执言仗义。<br>春去秋来,<br>斗转星移。<br>“东风140”笨拙的喇叭声响,<br>伴你送走了一年又一年运输路上的沉寂。<br>……(以下省略字数一千万)<br><br>在那些青春逝去的岁月里,<br>无论是“丰田海狮”的15200,<br>还是“东南德利卡”的84479,<br>车箱里洋溢出的阵阵欢笑声,<br>不仅是对你娴熟驾技的“点赞”摘记,<br>更是对你30年来平安出行的至高奖励。<br>……(以下省略字数一千万)<br><br>曾几何时,<br>工作岗位的更替,<br>生活环境的月异,<br>在府东街82号的店铺里,<br>在杨家裕教育基地的花房里,<br>都留下了你坎坷粗犷的奋斗足迹。<br>……(以下省略字数一千万)<br><br>今天,<br>我们有缘在这里汇集。<br>踏青赏春,<br>重温昔日的友谊。<br><br>点燃红红的蜡烛,<br>分享蛋糕的甜蜜。<br>献上深深的祝福(五千万:健康、快乐、幸福、勤快、如意),<br>将爱的心语传递。<br>举起清香的酒杯,<br>欢声笑语聚喜气。<br>……(以下省略字数一千万)<br><br></h3> <h3><br>中北大学校园里的点点新绿,<br>二龙山上的处处景致,<br>还有,<br>留在你眼里的他,<br>存在她心里的你,<br>都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br>……(以下省略字数一千万)<br><br></h3> <h3><br>Dear Ma Jia,<br>未来,<br>60后人生号动车将会陪伴着你们远行,<br>请握紧“30公岁”的生命手刹,<br>向着幸福的下一站“奔驰”。<br>亲,<br>Always with me .<br><br><br></h3> <h3><br>静静地点燃,<br>冉冉地升起,<br>为你们点燃的虽然只是花甲红烛,<br>但烛光闪烁的却是心底留存的烂漫记忆。<br><br></h3> <h3> <br> 祝福您 平安(20160710)<br><br>——丙申猴年献给办公室已经退休离岗<br> 的李建平老师和将要<br> 步入花甲之年的刘灵安师傅<br><br>祝福您,建平!<br>祝福您,灵安!<br>这是我们心底的真言,<br>也是办公室兄弟姐妹由衷的祝愿。<br><br>曾记否,<br>上个世纪,<br>府东街边被我们陆续推开的三扇铁门,<br>天地坛里被雨水不断冲刷的三级石阶,<br>还有我们一同忙碌的三层小楼,<br>温存着“北城—杏花”辉煌的岁月。<br>昔日里的兄妹情谊,<br>时光中的姐弟情感,<br>让人羡慕,<br>受人称赞。<br><br>曾记否,<br>上个世纪,<br>八十年代跨入教育战线的“ta”,<br>九十年代来自东山脚下的你,<br>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br>我们走到了一起。<br>相识中的那份友情,<br>充盈了在办公室工作的眼缘。<br>昔日里的那份感情帮衬着昨日的他,<br>时光中的这份情谊也成熟了今天的你。<br><br>孤寂的清晨,<br>“键盘”的陪伴,<br>吟颂着你“杏花飘香”的非凡。<br>档案的“摇曳”,<br>公章的“旋转”,<br>记载着你青春飞扬的烈焰。<br>眼角的皱纹,<br>花白的头发,<br>伴随着大事记上《杏花教育》的发展,<br>往事怎如烟。<br><br>虽然岁月磨损了你帅美的容颜,<br>但上苍却送给了你一个完美的纪念。<br>虽然在同辈中你比上不足千千万,<br>但生活里你比下有余万万千。<br><br>曾记否,<br>教师中你出类拔萃成娇子,<br>优秀人才的美誉推着你走上了领导岗位,<br>解放→←五一路上记载了你育人的诗篇,<br>府西→←胜利街上留下了你成长的航线。<br>在天地坛巴掌大的小院里,<br>“春天的故事”被你刷新得繁星点点,<br>冬天里的一把火被你编辑成最美的语言。<br>府东街188号见证了你鲜为人知的平凡,<br>也点缀了大家华美的不惑之年。<br><br>曾记否,<br>新村花园般的小路留下了你足迹的伟岸,<br>一运卡车的后视镜辉印着你青春的眼帘,<br>桑塔纳的方向盘记载了你车技的成熟腺。<br>府东街——新建路上的往返,<br>新建路——天平西巷的搬迁,<br>太阳公公为你夜以继日的操劳挂上笑脸,<br>月亮姐姐为你成年的精打细算不停点赞。<br>天命之年被你们热情浇灌的教育之花,<br>着实叫人刮目相看。 <br><br><br></h3> <h3><br>为父母儿女时,<br>你们出彩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br>为儿女父母后,<br>别样的人生续集也装满了亲人的双眼。<br><br>都说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难日,<br>却不知难日中被煎熬的父亲度日如年。<br>感恩父亲,<br>是他的奋勇争先奠定了你人生的性别。<br>感恩母亲,<br>是她的不辞劳苦决定了你心智的深浅。<br>悠悠岁月,<br>人生如梦几十年。<br>忙忙碌碌,<br>好似弹指一挥间。<br><br>如今你们已经是另一个孩童的世界,<br>长辈的责任已经挂满双肩。<br>虽然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过得艰难,<br>精力和体力也不似当年,<br>但孩子的成长让你成熟,<br>孙子的笑脸让你将幸福溢远。<br>生活的磨砺降福祉你,<br>工作的快乐亦享天年,<br>倾注真诚,<br>方为创造无限。<br><br>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br>殊不知,<br>人生的划痕有多深,<br>觉悟尚未晚。<br><br>感恩父母,<br>是他们的呵护,<br>让我们平安汇集到教育局的这个小世界。<br>感恩父母,<br>是他们的相助,<br>让我们有幸在办公室里体验到家的温暖。<br>感恩父母,<br>是他们的教诲,<br>让我们在一次次的应急中学会了直面,<br>体味仍“惊艳”。<br><br></h3> <h3><br>新区划分后的特别“调研”,<br>“非典”SARS的实时考验,<br>“H7N9”的步步惊险……<br>年年岁岁“楼”相似,<br>岁岁年年“事”不同,<br>新旧总更迭。<br>悄悄陨落的青春,<br>擎起负重的中年,<br>岁月如歌,<br>沧海变桑田。<br><br>如今,<br>30公岁的斜阳虽清晰可见,<br>但花样年华的韵致却不减当年,<br>人生中的60个“春秋”旅程,<br>旅途上的720个“冬夏”驿站,<br>岁月里的21900个日日夜夜,<br>让人留恋。<br>“六零后”一个圆满结束的标志,<br>更是一个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br>花好月还圆。<br><br></h3> <h3><br>祝福您,建平!<br>祝福您,灵安!<br>这是我们心底的真言,<br>也是大家庭兄弟姐妹由衷的祝愿……<br></h3> <h3><br>  传承文脉教书育人<br> 担当中华复兴之大任<br><br>  架构教育传道授业<br> 培养辉煌时代之新人<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4年第1期卷首语<br><br> “雕琢”的秘诀<br><br> 陈秋宾<br><br>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往事模糊了、淡忘了。但那个学生那件事,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仍使我记忆犹新。<br> 那是一个新学年刚刚开始的时候,根据学校的安排,一位叫高胜利(化名)的男生,随着他所在六年二班,进入了我这个年轻气盛又十分好强的数学教师的生活。转眼间,一个星期过去了……他的数学作业的错误率总是居高不下,尽管我多次找他谈话,给他辅导功课,但毫无效果。<br> 有一天,当批改完他的作业时,我终于忍无可忍了:前一天刚刚给他辅导过的作业,又满是“×”。于是,我便拿起作业本气冲冲地走到他面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将作业本摔到了他桌上:“你真气死我了!看看你的作业,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像你这样还想考上中学?门也没有!”面对我突如其来的训斥、劈头盖脸的责骂,他并没有反抗,仍和平时一样一声不吭地站着,所不同的是,他的两行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噼哩啪啦掉了下来。我想,这下总算触及到他的灵魂了,看他还敢不认真完成作业!<br> 但事与愿违,他的作业更差了:一连两三天,竟然连一道题都做不对。我也赌气没再理睬他,也想:看谁能拗过谁。眼看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仍然错题连连,而且错的十分离谱,好像每道题的解答都没有经过大脑似的。我有些沉不住气了,先找其家长了解了情况,又硬压住火气心平气和地找他谈了一次心。通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我才真正了解到他作业差的原因:从知识技能角度来说,他虽已是六年级学生,但连多位数的进退位加减法都不会算;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来说,长时间的解题错误,使他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尤其是在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进行轰炸式的批评教育之后,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他索性“破罐子破摔”,无论什么样的作业题,他根本不进行分析、计算,只是随心所欲地写上一个算式和得数就算完成了任务。听到这里,我简直后怕极了,因为我的几句话,几乎毁掉了一个学生。难道自己真要做一个“毁”人不倦的教师吗?<br>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便下决心要把他拉回来。于是,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帮他树立自信心。同时,对症下药,从最基本的多位数加减法开始,坚持耐心细致的按需辅导,并坚持每天给他布置力所能及的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找回了自尊、找回了自信,并以68分的数学成绩,通过了毕业考试,顺利升入了初级中学。<br> 十几年过去了,这件事之所以还历历在目,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因为在教育他的同时,也使我领悟了“雕琢”之秘诀——教育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同时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br><br> (作者系区教育局副局长)<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4年第2期卷首语<br><br> 真心的回馈<br><br> 高海兰<br><br> 他是我二十年前教过的一名小学生,当时我是他的临时班主任。说实话,由于相处时间不长,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太深。<br> 他是我十年前遇到的一个菜摊“老板”,当时我是他的一名顾客。说实话,尽管接触时间很短,但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 二十年前,作为他的临时班主任,我对他说过什么,我已经记忆模糊了。十年前,作为他的一名顾客,他对我说的话,却叫我永远难忘。<br> 调到机关工作后,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总要经过三个固定的菜摊。时间长了,我发现每次总是中间的那个菜摊的顾客要多一些。有一天,我加入到买菜的人群当中,经过细心“比较”后,我觉得也是中间的菜摊自己比较满意。于是我挑了几根黄瓜放到称盘里,正要掏钱时,年轻的菜贩突然又抓起两根黄瓜放了进去,称杆一下子就翘起很高很高。正当我疑惑不解时,那个年轻的菜贩说话了:“高老师,您刚才过来看菜时我就认出您了,真高兴您能买我的菜,这两根黄瓜送给您,您千万别拒绝,我是真心的。”从他真诚的目光和诚恳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他的确是真心的。为了不耽误他的生意,我退到了一边,等他有空时说出了自己的疑惑。我问他生意这么好,来买菜的人这么多有什么窍门?他说:“高老师,或许您已不记得了,‘真心对待’是您告诉我的第一个道理,作学生时您就是这样对我们的,今天我也用这四个字来做生意。”他还说他儿子很聪明,他希望儿子以及儿子的儿子将来上学都能遇到一个像我一样的老师……听着听着,我感到手中的黄瓜越变越重。<br> 那天晚上,我想了许多。我庆幸,我当老师的时候能够真心待他;我更庆幸,如今的他能以真心回馈这个社会。<br><br> (作者系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4年第3期卷首语<br><br> 水的歌唱<br><br> 马建国<br><br> 那年我刚上初一,正是一个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纪。<br> 一个初夏的下午,在一场疯狂的课前足球赛后,我满头大汗地回到教室。那天天气异常炎热,在我吁吁如牛的气喘声中,历史老师准时踩着铃声走进教室。<br> 历史是副课——从上小学起我就一直这么认为,这也是我不睡午觉不顾酷暑选择这天踢球的原因。历史老师脾气好,虽然偶尔也严肃一下,但还不到“凶”得让我们害怕的地步,这更助长了我无知者无所畏惧的“气焰”。因为早就想好了要在历史课上“补觉”,上课不久我便按“计划”趴在桌上昏昏欲睡。<br> “马建国!”历史老师突然叫我的名字,可在浓浓的睡意中我竟充耳不闻,依旧趴在那里梦周公。<br> “马建国!”历史老师叫了第二声,我仍然一动不动,随即便是一阵同学们的哄堂大笑。笑声惊走了我的睡意,人下意识地便从座位上一跃而起。<br>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几段?”历史老师一脸怒气地看着我提问,而几个男生幸灾乐祸地怪笑使空气更加紧张。<br> “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邗沟。”幸好头天我预习时看过书,答案脱口而出。<br> 身旁的笑声没有了。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等着历史老师随即而至的暴风骤雨,这顿骂是在劫难逃了。<br> “请坐!”出乎我的意料,预期的暴风雨没有来,历史老师反而语态平和地让我坐下,然后把目光转向全班同学。“如果你们的学习都能象马建国这样,以后我的课谁都可以睡觉。”<br> 全班鸦雀无声。当时我真不知这是历史老师在表扬我,还是在批评其他同学,但那一刻愧悔的心情让我觉得无地自容。<br> 让我更没有预料到的是,这句话的份量竟是那么地重。从那节课后,我突然间对历史充满了兴趣与渴望,在中学的六年里,学校里再没有谁的历史成绩超过我,考大学时,第一志愿我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历史系。<br> 可以说,当时历史老师的一句话,无意间就改变了我人生的走向,及至我也成为一名教师后,我才深深地感到——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br> 我知道,老师的那句话,便是“水的歌唱”。<br><br> (作者系区教育局办公室科员)<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4年第4期卷首语<br><br> 一杯水的距离<br><br> 高洁滢<br><br> 两个女生抹着眼泪向我告状:严松又打人了。我安慰过她们,把严松叫到了面前。<br> “为什么打同学?”我问。他低着头,不作声。<br> “你有精力,可以去照顾、帮助同学,再这样下去,以后谁还敢和你做朋友?”这些话,我说得一点信心都没有。因为,说过太多次了。<br> 他倒是很从容,以不变应万变,不理我,然后再犯。<br> 他不是个坏孩子,但也不是最优秀的,成绩中等,没什么特长,在校表现一般,没得过奖状,也很少挨批评。如果不是他时常出点“小状况”,我根本没怎么注意过他。<br> 没过几天,他把班里的中队长打哭了,我又把他叫过来。<br> 他照旧低着头,望着他木然的表情,我把已涌到嘴边的老“调子”咽了回去。我们就这样面对面站着,他似乎也察觉到了异样,抬头看着我。<br> 这次,换我低下了头,不理他,许久,才说:“你太辜负老师对你的期望了!”说完,扔下还在发呆的他,独自回到办公室。这句话我只对优等生说过,对他讲,真是病急乱投医,可让我意外的是,接下来的几周他竟没再惹事。<br> 酷暑来到。每天我会晾一杯水端进教室。那天,他上讲台交作业时,胳膊一带,我的水杯掉在地上,摔碎了。同学们被突如其来的声响吓了一跳,他更是不知所措。我起身收拾起碎片,对他说:“没关系。”他看我一眼,好象有话想说,但最终,还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br> 第二天,走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放着一个崭新的保温杯,我一下就想到了他。上课时,我把倒满水的杯子放到最显眼的位置,第一次,他主动举手回答我的课堂提问。<br> 从那天起,有意无意地,他总是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之内,有时帮我抱作业,有时帮我发练习本。谁能想到,一个杯子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br> 终于有一天,他悄悄凑近我问:“老师,你对我的期望是什么?”我一愣,原来他还记着我的那句感慨。<br> “老师对你的期望很高呢!”我一字一句地说,“你在我心中是最优秀的学生。”他羞涩地笑了。<br> 第二年,他凭自己的实力当选为少先队的小队长。而那个杯子我也一直倍加珍爱,不知为什么,我觉得用它冲出的水特别香甜。<br><br> (作者系区教育局办公室科员)<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4年第5期卷首语<br><br> 爱之“绳缰”<br><br> 张琴湘<br><br> 三十一年前,我刚从一个校门走出,就走进了另一个校门。不同的是,身份在进出之间发生了变化,我由一名学生变成一所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br> 在接手第一个班之前,我便听到了种种传闻:这个班的孩子“最顽劣,经常打架滋事”,“不服管,总跟老师顶着干”,“爱搞恶作剧,用烧红的铁钩烫了上任男老师的手”,“家长不配合,一个个疯得像脱缰的野马”……<br> 带着忐忑我走进了教室。站在讲台上,眼前是二三十个六年级的孩子,繁重的农村劳动已让他们长得粗粗壮壮,但一双双好奇的眸子仍是清澈如水。我暗自思忖,“他们不会为难我这个新老师吧!”<br> 但第一个挑战在不期之中便悄然而至。第一节课调座位,在我的调派下,孩子们开始愿意不愿意地按我的指挥坐到指定的位置。这时一个女生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不愿意和××坐!”<br> 当时年轻气盛的我怎容一个女孩挑战我的“师道尊严”,想也没想便说:“不行,你必须坐到那里!”<br> 那个女生见我态度坚决,拿起书包扭头就往外走。见她那种“无法无天”的样子,我顿时火冒三文,紧追两步到门口,一把抓住她的胳膊,想拦住她。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扭身抱住了我,而且拼命地用力,想把我摔倒。我也顾不得多想,紫紧地抱住她,从门口到门外,一直僵持着。见我们俩个较上了劲儿,其他孩子也“疯”了,围着、叫着、起哄着,一片混乱。<br> 最终,事情以我摔倒她而结束,孩子们都乖乖地回到了教室,座位也顺利地排完了。我知道,这一“仗”,树立了自己在班里的“权威”;但我也知道,这一“仗”,伤了那个女生的“面子”。<br> 放学后,孩子们都走了,我的心却不能平静。天黑的时候,当我突然出现在邻村那个女生家里时,她和她的父母都非常惊愕。我把白天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的父母,然后拉着她的手,表达了自己作为老师的第一个歉意,并真心地告诉她,“因为老师爱你,才不能随便地放纵你。”<br> 后来,班里一匹匹桀骜不驯的“小野马”都变得懂事明理了,虽然他们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最终都没能取得太大的成就,但让人欣慰的是,因为教育,他们都成为一个个正直的人。<br>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说,“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命;但是他若没受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东西。”三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当面对一个个纯真如天然璞玉的孩子时,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苛责,也不娇纵,而是要学会用爱为他们编织一条美丽的“绳缰”,不为束缚,只为牵引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br><br> (作者系杏花岭区教育局<br> 党委书记兼局长)<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4年第6期卷首语<br><br> 成功的教育从爱起步<br><br> 王同化<br><br>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我深深地感到师爱的重要。<br> 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不幸长了肿瘤,经过化疗,满头黑发全部蜕落了,虽然她很希望回校复课,但又害怕老师和同学嘲笑她的模样.所以第一天上学时,她只得戴上一顶那个季节不该戴的帽子来到学校。可当她走进教室,眼前的景象把她惊呆了:帽子!全班同学都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在帽子的“海洋”里,她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细致入微的关怀和饱含真情的温暖,这充满爱意、别具匠心的情境,使小女孩没有再犹豫,迎着老师的微笑和大伙儿的热情目光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写在她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灿烂……<br> 还有一个调皮、不守纪律、不爱学习、让班主任十分头痛的小男孩,在班里他一直被老师安排坐在一个特殊的角落——门口靠墙的地方,没有人在乎他的存在。及至来了一位新数学老师,他仿佛特别喜爱这个坐在角落里的孩子,出来进去都会伸手摸摸他的头。就这样,一个“随意”的动作让小男孩感觉到了老师对他的重视,他“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数学老师,每天都渴望着上数学课,他的数学成绩也一天天好起来。许多年过去了,小男孩已成为一位有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再说起当年的数学老师时他依然泪光闪闪,饱含深情:“他是我的太阳,他让我的前方一片光亮。”<br> 爱是生命世界得以存在的基础,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对师爱的需要无疑更迫切、更强烈。爱是教育的阳光,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健康地建立与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地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从而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努力攀登。<br> “亲其师,信其道。”爱我们的学生吧,成功的教育从爱起步。<br><br> (作者系教育局副局长)<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4年第9期卷首语<br><br> 理发店里的“提问”<br><br> 刘红宇<br><br> 直到今天,十几年前的一次理发经历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br> 那时我正读初三,学习马马虎虎,日子是得过且过,一个大冷天,我去理发。理发店里人很多,人们都围着屋内的炉子烤着火等待,唯独拐角处的一个理发椅上没人,我赶紧跑过去。<br> 等有人给我围上护裙的时候,我才发现,给我理发的竟是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娃娃”。他把升降椅调到了最低,尽管如此,站着的他也仅仅比坐着的我高半头。原来是个“新手”,怪不得那么多人宁愿等着也不过来让他理发呢。<br> 理了一会儿,我感觉有点不对劲儿,按以往的时间早就应该理完了,怎么今天这么慢啊。我悄悄地睁开眼,从镜子里,看见他“操戈”的相当辛苦,鼻尖、额头布满了汗珠,于是赶紧把眼睛闭上,怕他更紧张。<br> 终于理完了,照了照镜子,感觉和以前没什么不同,松了一口气,便掏出五毛钱给他,正要走时,他却叫住了我。<br> “你是三中的学生吧,我能,我能向你请教个问题吗?”他脸红红的,眼睛怯怯地看着我,带着一丝期待低声说。<br> “嗯。有什么事,你说吧!”我想肯定是衣服上的校徽让他知道了我的身份。<br> “那个,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啊?”<br> 啊?我哪知道这啊,我能知道四大发明是什么就不错了。“好像是唐朝吧,也可能是宋朝,或许是明朝?”我嗫嚅着,好像也在问自己,脑袋一阵发蒙,心咚咚直跳,脸憋得通红,头上也冒出了汗。<br> “哦,那谢谢了。”他听我这样回答,看着我的样子,知道再也问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便慢慢转过身去。在他转头的一瞬间,我看到了他的眼神,那是怎样的一种眼神啊,失望,沮丧,无奈,那目光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刺在了我的心间,我逃似得跑了出去。<br> 从那以后,我再没去过那个理发店。但是,我却变了许多,尤其是在学习上,比以前更用功了,这也让我的老师、同学惊讶不已。但他们哪里知道,我这样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怕再遇见那位“理发师傅”或别的同龄人,怕他们或充满期待或不经意地问我氢二氧是什么东西?氯化纳能否溶于水?鸭嘴兽是不是哺乳动物?圆锥的面积怎么计算?卫星为什么会绕着地球转等等等等,而我,竟不知道从何答起。<br> 有时候,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有震撼心灵的力量,而一次理发店里的“提问”,将被我永远铭记。<br><br> (作者系区教育局党委办副主任)<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5年第1期卷首语<br><br> 坚强的“影子”<br> 王园志<br><br> 臧立是小学二年级转到我所在的学校的。因为她是一个熟人介绍来的,所以从入学起,我就一直特别关注她。<br> 入学一个多月后,她的班主任高兴地向我表扬她,说臧立虽然转来时间不长,但已经和同学们都熟悉了,平时表现也很好,能主动帮老师做一些事情,人虽小,却有很强的自理能力。过了一个学期,她被同学们推选为中队长。三年级的时候,她又当选为学校的大队长。但凡带她的老师都是赞美的评价,“工作能力强”“学习好”“威信高”……她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欣慰之余,对她的成长经历我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br> 利用一次开家长会的机会,我约臧立的父亲谈了谈。她的父亲告诉我,从臧立两三岁时,他和臧立的母亲便产生了感情裂痕,家里常常为琐事而争吵不休。由于他们工作忙,从上幼儿园起臧立便是独来独往,在哪儿玩儿,在哪儿睡,吃什么,他们根本顾不上管。在臧立一年级的时候,他们离婚了,而妈妈不愿意抚养臧立,这给她的心灵产生了深深的伤害。为“感激”父亲,臧立也变得非常“乖巧”,她五岁学会煮方便面、熬米粥,九岁学会蒸馒头、炒一些简单的菜,生活上非常自立。<br>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臧立也开始“变”了:常常对同学发脾气,高声叫嚷,强迫命令,甚至出手“教训”……直接的后果便是六年级时她的大队长落选了。即使这样,她在班里仍保持着极强的“表现欲”,依然“主动”帮老师做许多事情,依然有稳定在前五名的优异成绩,依然对同学们颐指气使。她的变化让我吃惊!<br> 后来,经过深入了解我才知道,臧立的生活在这几年中又发生了诸多变故:三年级时她的爸爸娶回了继母,继而又有了小妹妹,在家里她倍受冷落;六年级时她的生母因病去世,遗体告别时她竟然没有落一滴泪……这些,给了我答案。<br> 很快,臧立小学毕业了,出于成绩、出于爱、出于同情、出于“关系”,我把她分配到了一所重点中学就读,从此,她远离了我的视线。<br> 时间一晃过去十五年,当初倔强的小女孩也已长大成人,而我也离开那所学校很久了。但时至今日,我依然想见见臧立,还想当面告诉她,“孩子,其实你不必那么强。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因为我不想让她的“坚强”,在她的漫长人生中,永远留下软弱的“影子”。<br>   (作者系区教育局纪检书记)<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5年第2期卷首语<br><br> 站在壶口望延安<br>  ——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有感<br><br> 应 征<br>  <br> 汽车翻过一道道山岭,穿过一条条低谷,几经曲折,我们终于站在了壶口瀑布的岸边。“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从黄土高原的深处,从中华民族历史的深处,黄河汹涌而来。激浪飞溅,如同冒着枪林弹雨;漩涡翻滚,好似进了密布的雷区。我们仿佛在波涛上翻滚,随时都可能被淹没或粉碎。这般险峻峥嵘的地貌,这般鬼斧神工的自然!<br> 壶口瀑布,黄河的象征,中华民族和黄河一起创造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历史。黄河以它独具的个性在这里演出了最为激越昂扬的生命乐章。这叱咤风云、狂澜撞击的景象,是黄河怦然跳荡的心脏,是一个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br> 六十年前,一位中国诗人面对这人间奇观,感慨万分,他回首正在侵略者的炮火中艰难求生存的民族,发出了激荡人心的呼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在浑黄的波涛里,那悲壮的心声,多少年来,伴着狂涛激浪,一直在仰天呐喊!<br> 岁月悠悠,黄河滔滔,我们在这轰响天地间、淹没万籁之声中穿行,我们在心头澎湃的“黄河大合唱”声中西望延安。从延河的阵阵涛声中,我们听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号角声;从枣园彻夜明亮的灯光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前进的印迹;从南泥湾肥沃的土壤中,我们触摸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黄河的风,吹拂过多少将士的征衣;黄河的雨,染白了多少英雄的鬓发。史诗般的黄河,就被镶嵌在这大地沟壑、高山峡谷中,就象中华民族心脏中涌动的热血,是歌唱我们民族精神的诗歌。<br> 我们仿佛是黄河里的水滴,注视着刀与枪,血与泪的更替。<br> 我们仿佛是五星红旗上的一抹红霞,飘扬在崭新的人间。<br> 我们更象是河岸边的小草,在风中摇曳,在这苍茫的世界中感受催人奋进的延安精神。<br> 时光飞逝,几经沧桑巨变,多少往事如云烟消散,但我们的延安精神与青山同在,象黄河一样浩浩东流,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br> 历史令人自豪,现实催人奋进,让我们和着这生命的旋律,随黄河波涛汹涌的洪流,百转千回,百折不挠,奔流向壮阔的大海。<br> (作者系区教育局党委保持共产党员<br> 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简报组成员)<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5年第5期卷首语<br><br> “抱怨”的启示<br><br> 孙晓林<br><br> 三十多年前,我是一名刚走上教学岗位不久的“新兵”,青涩中带着稚嫩,但学校领导似乎并不这么认为,“上手”就给我压上一副重担——毕业班数学老师。<br>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那个年代,考分既决定着学生的将来,也评判着一个老师的能力和水平,当时我肩头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能尽快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了不让自己的班级在学校里“落后”,为了不让别人小瞧我这个年轻人,我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学当中,管的严、抓的紧,补课、拖堂、题海等“常规战术”我运用自如,但对学生的“超负荷”却浑然不觉。<br> 一天傍晚,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学校其他班级早就放学了,我仍把孩子们留在教室讲习题。在我兴味盎然的讲授中,不知不觉2个小时过去了,当时时间于我已经没有概念,我只是一心想着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br> “写完作业才能回家!”我严厉地宣布。<br> 教室一片哗然,继而一片寂静。可没过多久,学生们就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反抗:有的小声嘟囔,有的唉声叹气,有的左顾右盼,有的坐立不安……一种心绪不宁、不满的情绪在教室里悄悄蔓延。<br> 我故意不看他们,走到窗边,望向窗外。透过密密的雨帘和将晚的暮色,楼下的家长也已经站成了一片,他们穿着雨衣、打着雨伞、提着雨鞋,依稀而至的抱怨声不绝于耳,“还有这样的老师了,这么晚了不让回家!”“这简直是折磨孩子!”……<br> 看着眼前不满的孩子,听着窗外家长的抱怨,顿时我心中升腾起一种不被理解的委屈,“为了你们的孩子,我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地加班加点,付出这么多,换来的竟然是抱怨?”马上情绪就取代了理智,我用一种愤怒的口气大声对学生说,“收拾你们的书包,放学回家!但回去作业必须做完!”孩子如释重负,逃跑似地离开了教室;我却心情沉重,冒着风雨回到了家。<br> 第二天一早,“余怒”未消的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学生收取昨天的作业。<br>  “老师,我昨天写作业写到十一点多。”一个学习好、我非常喜欢的小女孩悄悄地向我“诉苦”。<br> “老师,昨天我写到十二点也没写完,爸爸妈妈直骂我笨。”一个学习中等的孩子委屈地说。<br> 一个又一个,孩子们都在不停地抱怨,这一刻,我惊谔了。我一直以为只有自己不被理解才会心生抱怨,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孩子们也有不被理解的抱怨。静心反思自己,我才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因材施教”这四个字的含义。<br> 从那以后,我的教学方法变了:课堂讲授注重因人而异,作业布置先易后难,不固定座位让学生有自主的空间,不再搞题海式的满堂灌……而回报我的,则是连续八年所带毕业班成绩在学校、在全区的遥遥领先。<br> 事情虽然过去了三十多年,但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让我感动,因为那一次雨中的“抱怨”让我深深地懂得了一个受用终身的道理——“一定要有完全的休止,才能织成完美的音乐”。<br><br> (作者系区教育局副局长)<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5年第8期卷首语<br><br> 珍贵的礼物<br><br> 张 艳<br><br> “今天我高兴的连午睡都忘了,因为我看到了你的进步,并且是很大的进步。你想我能不高兴吗?我看了几十篇日记,可以说是篇篇入目,令人欣赏、难忘。我的好学生,继续努力吧!” ——这是我的小学老师张鸿逵先生在我毕业后所写的日记上的批语。如今,每当打开那些已经开始泛黄的日记本,张老师那布满血丝的双眼、脸上深深的皱纹和满头的银发便会浮现在我的面前……<br> 张老师是我六年级时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他中等个头,当时已年近花甲,是学校为了加强毕业班专门为我们配备的最有经验的老师。张老师带课比较严格,“每天一篇日记,两天一篇作文”就是给我们的第一份“见面礼”。当我们硬着头皮完成第一次作业并拿到张老师批阅过的日记本时,一种“新鲜”扑面而来:每个人的日记本里,一个优美的形容词、一个准确的动词都有张老师的圈点,他的批语就像和我们在交谈,让人倍感亲切,每个同学哪怕是丁点儿的闪光点,都被他发现、挖掘到。<br> 渐渐地,我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我开始抓紧一切业余时间写作,并以每天第一个获得作文题目、第一个请张老师批改为快乐。为继续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张老师在白天繁忙的工作之后,开始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班辅导我们。我们几个同学每天晚饭后,就陆续来到张老师家请他批改作文和日记。有时候,张老师一见我们来了,便急忙放下手中的碗筷,先到书房辅导我们,从不让我们多等一分钟。有时尽管家人把饭放到他的跟前,再三催促,他也顾不上吃。就这样,张老师日复一日地为我们忙碌着,直到我毕业离开学校很久后,还一直找他批改日记、作文。<br> 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我始终难忘张老师曾为我写下的批语:当我写到小时候在老家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生产队的打谷场上看收秋,在雪地里滚雪球的情景,张老师告诉我“要从小珍惜友情,热爱家乡”;当我写到自己生病,爷爷整夜给我挠痒,奶奶托人到邻村给我买罐头,我也利用课余时间帮奶奶抓药,把松花蛋送给爷爷的事情,张老师夸奖我“你做得对,尊敬长辈是一种美德,你要好好学习,报答爷爷、奶奶的抚育之恩”;当我写到自己将要升入重点初中的兴奋心情时,张老师叮咛我“进了重点不等于进了保险箱”;当我写到自己初学英语遇到了困难,他鼓励我“你是个最坚强的孩子,这点我深信不疑”……正由于有张老师不断地指导和鼓励,所以我渐渐地学会了观察生活,热爱生活。<br> “它,不是奇异的,却无比珍贵,它就是老师的批语。当我轻轻地翻开日记,印入眼帘的总有老师清晰的字迹。那一行行细细的批语,渗透着老师的汗水,珍藏着师生的深情。每逢我在困难面前停留、叹息时,总要打开日记,寻找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勇气。看到老师的批语,就犹如听到了老师的鼓励……”这是我上初一曾写下的一篇日记,因为老师的批语,是我学生时代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br><br> (作者系区教育局党委保持共产党员<br> 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简报组成员)<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6年第1期卷首语<br><br> 我与跃泽班<br><br> 张之平<br><br> 李跃泽是学校五年二班班主任,一张充满天真的娃娃脸,让人觉得非常可爱。虽然参加工作才五年,但在每年学校组织的小学生基本素质展示活动中,她却用一种执着、努力、富有创造力的精神打动了每一个人:一年级时她自编的幼儿体操《军中姐妹》,那亲手制作的看似简单却十分精美的服装,那一双双精致的小红靴子,以及孩子们旋转的优美舞姿让全校师生“看见”了她;二年级时的古诗文诵读竞赛中,她首创了以“表演”的形式诵读古诗文,不仅成为学校的经典节目,也让全校师生“注意”了她;三年级时赛课本剧,她把对孩子的爱融入到课本剧《七色花》的剧情中,全班同学人人出演一个角色,让全校师生“记住”了她;四年级的合唱比赛中,她组建乐队,现场伴奏,气势恢宏,群情振奋,掌声雷动,让全校教师“尊重”了她;五年级的主题中队会,她围绕班级生活创编了音乐剧《做一个高尚的人——感恩的心》,与孩子们一起回忆过去的往事,教给孩子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让全校教师“佩服”了她……<br> 跃泽班连续五年站在了学校集体项目金奖汇报演出的舞台上。在颁奖时,我悄悄地对跃泽老师说:“我要给班上的孩子们上一节课!”我要把我的“欣赏”送给他们,我要把我的“希望”寄托给他们!<br> 那天上午第四节课,我如约来到跃泽班。在短短的40分钟里,我把对李跃泽老师、对孩子们、对五年二班“辉煌”的感受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我动情地说:跃泽老师,你给了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你是学校的骄傲;五年二班的孩子们,只要你们努力,每一颗金子都必将闪闪发光……<br> 没想到的是,我的这节课给跃泽老师、给孩子们、给五年二班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他们将这一瞬间记录下来,用最真挚的语言汇集成一本《青春纪念册》送给了我:<br> 武亚枭同学给我写的是一封信:校长,我们感恩父母的无私、感恩老师的辛劳、感恩同学的一路相随,但我们更感恩您对我们的欣赏。如果我们是欢快的小鱼,您就是蜿蜒流淌的小河;如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那么我们将在您欣赏的目光中茁壮成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舞台!<br> 张哲宇同学在《校长,我想对您说》一文中说:校长,您告诉我们,成功的人永远都是令人尊敬的人,这个称号,我们愧不敢当,您给我们的每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您在六年里给我们打了一个问号,到那时我们会还您三个惊叹号,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br> 尹昭锟同学在《五年师生情似海》中告诉我,“这五次飞翔的背后,哪一次都少不了老师的汗水,如果说这是五粒花种,那么,滋润它成长的是老师的汗水,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向您们报答!”<br> 王柯同学在《舍不得擦的黑板》一文中写到:敬爱的校长,当您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我们都舍不得,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您亲笔写下的字时,我们犹豫了,是擦还是不擦,因为这每一个字都包含着您对我们的肯定与鼓励,这每个字都是我们用心去雕刻的,这每个字都是我们用师生情换来的!<br> 跃泽老师在《有爱相随,风雨无阻》一文中这样写到:“校长,您说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我,那我的每一步成长同样也离不开您;您的一言一行深深感染着我,使我深深地爱上了五一路小学,爱上了五年二班。我们一定会风雨同舟,用微笑去迎接每一次挑战,因为我们是一家人。<br> 跃泽老师,孩子们,我相信!<br><br> (作者系五一路小学校长)<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6年第6期卷首语<br><br> 放飞心灵的“风筝”<br><br> 王素萍<br><br> 时间虽已过去近十个年头了,可只要提起首届校园“读书节”,我依然激动不已。这是因为1000多名师生通宵的“狂欢”,这是因为十多位知名作家来到了孩子们中间,这是因为一篇篇令人惊喜的孩子们的创作,这是因为一本本精美厚重令人赞叹的读书笔记,这更是因为一个刚刚十岁的小女孩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br> 为了搞好首届“读书节”,学校组织了“到马烽爷爷家做客”“到赵树理故居参观”“故事大王竞赛”“读书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赛、创作赛以及成果展示等十多个系列的活动。竞争最激烈的要数在全校“海选”的基础上,产生的十名读书标兵了。<br> 那天下午,二十多名读书标兵候选人参加“总决赛”。他们来了,每人手里都拿着装满剪贴本、摘抄本、心得本、习作本的袋子,有的讲读书故事,有的朗诵读书中的精彩片段,有的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都不甘示弱,竭尽全力展示着自己的“实力”。但一个小女孩一直默默不语,从她一闪一烁的眼睛中,我能看得出,她有许多话要讲。竞选结束后,我示意让她留下来,但她似乎没明白我的意思,和大家一起走了出去。<br> 不一会,有人敲门,那女孩和一个小伙伴走进我办公室。还没等我开口,她的小伙伴便说:“王校长,她是我们五年二班选送的张婧同学,我是她的小翻译,她担心您听不懂她的话,特意让我来陪她。”这时我才明白,这个可爱的小姑娘竟是个失聪的孩子。我请她介绍读书情况,开始她吞吞吐吐不好意思,在我的鼓励下,她终于努力地一字一句讲了起来。她是那么认真,我都不忍心打断她。我的耐心倾听给了她“演讲”的勇气,她越说越激动。尽管她的话我压根一句也没听明白,但我“听懂”了她是一位自信、阳光的孩子,“听懂”了她是一位自立、自强的孩子,“听懂”了她是一位受老师、同学喜爱的孩子。<br> 她讲完后,小翻译大致做了介绍:在四年多的学习中,张婧曾多次四处求医,不管是落下多少功课,她都要想方设法补起来,从未落过一次作业。她靠看老师的口形听课,她用自己的“语言”读课文、唱歌、交流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她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大大小小的书上,看书几乎是她每天最重要的事,她的书有满满一柜子,她是班里读书最多的同学。书是她最要好的朋友,书是她最亲密的伙伴,书是她最心爱的老师。是书给了她学习和生活的力量,是书丰富了她的内心世界,是书教会她自强自立,同学们都称她为“小书迷”“小作家”。我被小姑娘的精神所感动,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费,也为学校里有这样的好孩子而骄傲,而自豪<br> 当天晚上,我连夜起草了《关于在全校开展向张婧同学学习的决定》,号召全校孩子向张婧同学学习。这不仅给了张婧以极大的激励,两年后她以优异成绩被重点中学录取,更给了全校同学以极大的鼓舞,学校也被评为“全国读书先进学校”。<br> 而从张婧身上,我也深深地体验到:把旗帜举得越高,手中的风筝就一定能飞得越远。<br><br> (作者系后小河小学校长)<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7年第3期卷首语<br><br> 心中的感动<br><br> 牛冬梅<br><br> 又是一个星期五。<br> 不同的是,这周一改往日枯燥的教工例会,学校工会组织教师进行卡拉OK大赛。全体教师齐聚一堂,欢歌笑语回荡在整个校园,为这个周末平添了几许轻松和愉悦。<br> 首先上场的是双语二年级的老师们。“爱的旋律”悠扬,心的脚步欢畅,这个由年轻妈妈组成的团队,带着自己的宝宝,或大手牵着小手,或骄傲的挺着饱满的腹部,相互依偎、手牵手依次出场。牙牙学语的,怀中讨巧的,蹒跚学步的,大的,小的,快快乐乐地唱着、跳着,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母子亲情,传递着爱,俨然一个幸福、和美的大家庭。掌声此起彼伏,我被深深地感动着,眼泪几次夺眶而出,感动他们的热情与真诚,感动他们的创意与勇气,更感动他们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的浓浓深情。<br> 三年级组把每位教师工作及生活照用投影呈现给大家,在幸福的笑容里,感受着他们工作的快乐与成长的收获。<br> 四年级组的老师们用《好大一棵树》表达了对我的祝愿,歌声句句吐真情,话语字字道真爱,“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冰雪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欢乐你不笑,痛苦你不哭,撒给省实验多少绿荫,那是爱的音符……”多好的老师,多好的同事.内心的激动几次令我语塞,只能连连点头。歌声持续着,在动情的热泪中,在澎湃的心潮里,在省实验小学这个大家庭里……我幸福着。<br> 在这个小小的会场里,老师们用才华展示着讲台之外的另一个自己,一个多才多艺、秀外慧中的自己,同时又彰显着各自教研组的特色,国粹京剧、通俗、美声、民族……形似,神似,形神兼备,简直可以和专业水准媲美。<br> 节目依次进行着,掌声、笑声不绝于耳。每个节目的创意和表演都饱含着对学校这个大家庭深深的眷恋。学校就是一个家,是我们共同的家,是我们相亲相爱的家。平日的点滴又重新浮现在我眼前,想到我和老师们朝夕相处的每一天,想到为了工作舍“小家”而顾“大家”的每一位教师,作为校长,我为这个集体的团结一心强大凝聚力而骄傲,为每一个人的真诚与朴实而自豪。<br> 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着。亲爱的老师们,我感谢你们把学校当成了家,把我当成你们的姐妹;感谢你们对这个家的真诚关爱,感谢你们为这个家的付出与奉献。在这个温暖而充满关爱的大家庭里,伴随我们的,将会是健康快乐与欢歌笑语。<br> (作者系山西省实验小学校长)<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9年第1-3期卷首语<br><br> 担当,做一座坚强的桥<br><br> 刘 纲<br><br> 桥,每当看到它立交雨水中,弓着腰身静静承载着车水马龙,默默普渡着芸芸众生时,我的心间就奔涌着无限的感动和崇敬。<br>  “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正是桥的担当,成就了桥在人们心间的美好与崇高。桥,让我想到了许多许多......<br>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敢于担当的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向我开炮”的王成,还有汶川大地震中“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张米亚......他们无不有着桥一般的坚强脊梁,无不有着在艰险面前舍我其谁的奉献情怀。<br> 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如一座架构在两岸之间的桥一样,将“担当”二字熔铸在生命始终,永不言弃。<br> 担当是一种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应该高喊“我来担当!”。工作中遇到责任,我来担当,而不是推诿逃避;生活中遇到责任,我来担当,而不是避重就轻;家庭中遇到责任,我来担当,因为亲情的升华来自无私的付出;陌生环境中遇到责任,我来担当,我的举手之劳定会与人方便。将责任付诸于举手投足之间,社会就会和谐。<br> 担当是一种态度。当我们对工作勇于担当,乐于担当时,认真扎实、细致高效必然会成为一种工作习惯,从而获得经验,提高能力;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取得成就。作为教育者,我们对此深有感触。教师好比人体的各个器官,教师的担当既让细胞——学生蓬勃健康的成长,又让人的整个躯体——学校生动和谐的发展。如果教师能像桥那样,把自己看作是载负希望和光明到达预定点的舟楫,是缝合大地鸿沟的无比坚韧的丝线,也是让学生顺利到达彼岸的通道,那么,我们就无愧于人名教师这个光荣称号。<br> 担当是一种境界。有些人认为担当是一项“苦差”,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大多数人只看到了镣铐——担当是一种羁绊、一种负担、一种约束,而体会不到跳舞的乐趣——承担责任之后收获的内心的快乐与满足。不敢担当是人类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他有其合理的一面,却不见得就是最理想的出路。一个拒绝责任的人首先难以得到他人的信任,也让自己错过了一次次锻炼与成功的机会。敢于担当则是人的一个基本心理因素,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担当,可以促进更多成功的合作,让自己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做到知己知彼,并逐渐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团队共同成长进步......<br> 甘为人民孺子牛的鲁迅先生说,“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己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这是何等的境界!<br> 让我们都做勇于担当的桥吧!每天迎来朝霞,送走夕阳;每年送走雪花,迎来春雨。风吹日晒,霜打雹击,丝毫都不动摇;布满足迹,印遍车辙而洋溢着满心欢喜!<br>   (作者系教育局副局长)<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09年第12期卷首语<br><br> 课堂的生命<br><br> 张永莉<br><br> 掐指算来,我在学校里做了十几年学生。十几年中,到底多少次听老师讲课,我说不清楚;十几年中,究竟有多少节课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回味无穷,我仍旧说不清楚。此刻,呈现在脑海里的是这样一幅景致——“草色遥看近却无”。老师,还有老师的课,就像这早春的景象和境界,似有似无,美在不经意间,悟在翘首遥望时。<br> 作为曾经的学生和如今的教育工作者,我承认,有些课会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和夜幕的降临消散在风中,再不会在学生心海中荡起涟漪,留下痕迹。这是因为,这样的课没有生命、没有份量,没有价值。由此,我们会强烈地意识到,好课是“活着”的,它凭着旺盛的生命力深深植根于学生灵魂深处,乃至经年之后,那满目的草色依旧嫩绿、美好,并且仍旧有青禾在不断地探出头来。<br> 事实证明,课堂的生命之重,不在于教师上课时所带教案纸页的厚薄,也不在于一节课上采用教学花样的多少;板书的简明不一定就轻于板书的繁细,讲解的寥寥数语不一定就轻于滔滔不绝。课的“轻”与“重”,完全取决于它的生命和渗透、熔铸于生命里的内涵。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一部著作,但他固守清贫的朴实形象,面向社会社会各阶层的施教方式,积极倡导的问答教学法和所建立的伦理思想体系却经住了时间罡风的劲吹,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孔子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令3000弟子追随左右、72位贤人成为各国高官栋梁;一部《论语》,让“述而不作”的孔子从2500年前的远古乘着儒家之舟直抵现代人心中的山水之间,心得也好,感悟也罢,直教那山水更清更绿了。<br> 课堂有生命,它就能和生活密切相连,能够和学生的心紧紧相贴。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课堂中的一切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活。课堂有生命,它就能把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转化为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灵魂、有情感的生命与学生对话,就能产生冲击力、影响力和震撼力。课堂有生命,它就能激发教师和学生在其中进行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迸发出令人陶醉的精神碰撞——这是一个相互滋养的过程,也是生命共同成长的快乐体验。诚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要求儿童在今天就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而不是为明天掌握知识做主做准备。”<br> 说到底,课堂的生命力与教师高尚的品质、先进的理念、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方法和强烈的责任心息息相关,与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禀赋分不开来。每一堂好课都是教师倾尽学养、智慧、心力,历经困惑、镇痛“分娩”出来的,是爱的结晶。它与国家社稷、苍天厚土相关联,与千家万户、子孙后代相关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特级教师王崧舟说:“好课有三个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境界越高,课的痕迹就越少,最好的课是无课,是师生共同忘记在上的课。”是的,“草色遥看近却无”。<br> 课堂的生命源于教者德、智、能、情的凝聚提炼,成于师生德、智、能、情的激扬勃发。这样的课便是好课,是真正的课。<br> (作者系教育局副局长)<br><br></h3> <h3><br>此文刊登于《杏花教育信息》<br> 2011年第5期卷首语<br><br> 教育——生命的故土<br><br> 闫天舒<br><br> 我离不开教育。起初,教育是我的乳汁和摇篮,我在本能地吮吸和轻柔的摇动中渐渐长大。<br>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初几年,教书入迷。醒着、梦着,心里都是学生,站着、坐着,都在琢磨教学。每一堂课,课堂的每个环节,每个环节中学生的细微反应都让我品咂再三,衍生出种种自得和自责、自信和自卑......几经修正和修炼,我从一个班教到另一个班,像钥匙一样打开了许多锁子;从一个年级带到另一个年级,像羚羊一样越过了不少荆棘和屏障。欣然、未然、坦然......但是只要不在课堂上,只要眼前没有学生,我便感到自己似乎什么也没有。我把这一切归咎于当时的学校——是学校的单调、闭塞、贫乏缚住了我的翅膀,让我无法飞翔,看不到窗外的世界和丰富的景致。于是,在一个长长的暑期来临时,我逃也似的离开了学校,企望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br> 踟蹰于陌生喧闹的街头,在寻寻觅觅中兜兜转转,只觉得脚步越来越沉重蹒跚,脚下的印迹也渐渐模糊迷乱......<br> 开学了,我回到了学校,她依然敞开天地般宽广的胸怀拥抱了我,那亲切熟悉的气息让我沉醉。我内心很深的地方被她触动了,被她闪电般的照亮了!此刻,我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在我心中的位置了。轻率而幼稚的出走,又郑重而深刻的回归,这就是教育的力量!<br> 在生命的回望中,我发现,教育是我真正的故土,也应该是每个人的故土。自地球上人有了生命,有了人类,教育便由智慧、文化的砂砾和着思想、习俗的雨露经历千年万年的沉积,巍巍盘踞在历史的莽原上。一次次,教育以故土特有的亲和平易,把迷失方向的灵魂从知识的枯井中,从权力的绳索里,从被奴役的镣铐中解救出来,用她的清脆去浸染苍白和灰暗,用她的葱茏去净化灰尘和污浊,让内心总有肃穆青葱浸溢出来,赋予了生命尊严和价值。 <br> 凝望教育这片故土,我的目光清澈而饱含敬畏。阴云浓雾缠绕时,她依旧镇定超然,狂风暴雪肆虐时,她仍然沉肃安详。亚里士多德、杜威、柏拉图、巴班斯基、孔孟师徒、鲁迅、陶行知、于漪、钱梦龙、魏书生......一位位教育大家在这里开垦、耕耘、播种,给历史以肥沃的土壤,给人生以清新的绿色,给思想以充足的氧气,让教育在岁月的期待中造就了无数丰富而高远的灵魂、崇高而伟大的精神、深厚而闪光的思想,也擦拭了人们灰暗陈旧的生活和缺少光泽的内心。<br> 面对成长和变化之中的孩童,我的情思真挚而悠悠蔓延,我的内心会不自觉地奔涌着爱的清泉,升腾起圣洁的白云,抽出青翠的枝条——用清泉灌溉生命,用白云擦拭心灵,用枝条繁茂事业。以这种美好的方式来体验生命的美好、幸福的纯净、灵魂的高洁是教育工作者独有的、弥足珍贵的快乐!<br> 哦,教育是我生命的故土,花朵在这里次第绽放......<br> (作者系区教育局办公室科员)<br><br></h3> <h3> <br> 我是党员<br><br> 共产党员,<br> 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br> 党员是一种责任,<br> 面对困难不能退缩!<br> 党员是一种境界,<br> 在奉献中体会快乐!<br> 我是党员,<br> 一生一世都不能愧对这个称号。<br><br></h3> <h3> <br> 1990年6月5日,响应号召机关全体人员在森林公园义务劳动。<br><br></h3> <h3> <br> 1998年6月29日,预备党员石磊在机关支部庆“七一”大会上宣读转正申请。<br> 在主席台就坐的(左起)有支部委员王园志、副书记韵洪德,党委书记兼局长马绍民,副局长兼机关支部书记李佩华,支部委员高海兰。<br> 会上,两位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深受鼓舞。特别是马绍民提出的“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来得出来”的要求,已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br><br></h3> <h3>  <br> 靓丽星期五之卧虎山路边义务劳动<br><br></h3> <h3> <br>  “门前三包”持之以恒的扫雪活动<br><br></h3> <h3> <br> 您看到的是选自2008机关支部委员、电教馆馆长刘春开等人拍摄的教育局“十佳支部”《组织建设》资料带中的图文。<br><br></h3> <h3> <br> 2015年6月30日,教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尹骏给机关人员讲党课。<br><br></h3> <h3> <br> 2017年7月11日,教育局副局长张卫华给机关人员讲党课。<br><br></h3> <h3><br> 杏花村里探杏花,<br> 佳地佳人传佳话。<br> 酒窖陈酿享天涯,<br> 友情纯美心牵挂。<br><br></h3> <h3> <br> 亲爱的同志们,非常感谢我们曾经一同用心为杏花教育绘就的那一抹亮色。<br><br> 敬爱的战友们,天边的彩霞已照亮你我前行之路,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br><br></h3> <h3> <br> 2001年1月12日,党办五朵金花<br>(左后)索未珍、王利、郭敏、高海兰、<br>张红霞(前中)表演的课本剧《美丽的公鸡》荣获二等奖。<br><br></h3> <h3> <br> 2007年2月2日机关联欢会上,“美女一糊片”小合唱的《山楂树》获专业好评。 <br><br>合影右起郑巧銮、杜伟勤、孙晓林、<br> 陈秋宾、李政(伴奏)、<br> 白丽、张红霞、高海兰<br><br></h3> <h3> <br> 精彩游戏进行时......<br><br></h3> <h3> <br> 图片左起刘红宇、张巍、王同化、籍春牛、 陈秋宾、刘纲、张永莉在教育局机关春节联欢会上表演电影《甲方乙方》片段……<br> 表演结束后,局领导们与副区长刘晓黎(图片左五)一同向大家拜年.....气氛热烈,鼓舞人心!<br><br></h3> <h3> <br> 岁月记录了我们远行的足迹 <br><br> 时光吟诵着我们美好的记忆<br><br></h3> <h3><br>左起第三排闫春荣 郭玉生 刘逸清<br> 第二排段玉霞 雷波 王桂秀 董彩晴 <br> 第一排张玉书 武进 梁次文<br><br><br><br></h3> <h3><br>左起第四排(空3)石玉山(空)<br> 丁述靖(空2)张志信<br> 第三排(空4)朱润之 曹洪生 <br> 王继舜 曹锡珠 崔林栋 侯长富<br> 第二排(空)白佩冰(空)王月芳<br> (空)原玉兰 周巨梅 田润花 <br> 张润梅 刘桂花<br> 第一排杨亨玉 李步洲 赵云柱 <br> 郭玉生 张成君 王峰 王焕新<br> 田金柱 王汉卿 任俊山<br><br></h3> <h3> <br> 教育强区领导督查工作稳中求进<br><br> 规范办学彰显特色校园进中出新<br><br> 饮水思源均衡发展教育新中创优<br><br></h3> <h3> <br> 1985年秋季北城区职工运动会后,文教局代表队全体人员在办公楼前合影留念 。 <br>左起第四排宋瑞静 高银卯 郭玉生 <br> 陈显礼(空)温国伟 <br> 第三排朱润之 惠建国 王继舜 <br> 闫照乘(空2)石玉山 <br> 冯世泽(空)王汉卿<br> 第二排樊凤仙 李凤英 吕月仙 <br> 李佩华 贺碧云 王月凤 <br> 陈凤英 武淑梅 常桂娥 <br> 第一排欧阳金曼 原玉兰 李君美 <br> 邓亚琴(空)高青萍 <br> 黄爱华 尹月玲 张玉凤<br><br></h3> <h3>  <br> 1989年9月9日,北城区教师节表彰大会在区少年宫胜利召开。<br> 刘仁山、郑泽峰等领导在主席台就坐并颁奖。<br><br></h3> <h3><br> 1991年秋,城市基础教育改革研讨会‍在青岛召开。<br> 会议期间,王汉卿、姚乃荣、王素萍与孟子林、田亚男、白亮等人偶遇合影。<br><br></h3> <h3> <br> 1994年4月26日,《区属学校后勤工作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在金刚里小学召开。<br> 高银卯、李佩华、张琴湘、赵炳辉、刘纲在主席台就坐,现场会上闫轩珍作交流发言。<br></h3> <h3>  <br> 2000年5月31日,王国武、田亚男、马绍民、张玉萍、郑巧銮在庆“六一”暨助残捐赠活动中.....<br><br></h3> <h3> <br> 2003年4月9日,张琴湘、王园志、张灵光、刘晓丽在人事科组织的工作会议上......<br><br></h3> <h3> <br> 2010年2月20日按照惯例,春节上班第一天,王同化带领班子成员给老同志拜年。<br><br></h3> <h3> <br> 2012年9月10日,杏花岭区教育系统庆祝第二十八个教师节暨师德标兵表彰大会在山西剧院隆重召开。<br> 籍春牛等区局领导在主席台就坐并颁奖。<br><br></h3> <h3> <br> 2017年6月19日,尹骏、张卫华等在平民中学调研学校工作。<br><br></h3> <h3> <br> 血缘里没有你没有他没有我 <br><br> 影像里除了吾就是君还有汝<br><br></h3> <h3><br> 赞少先队辅导员<br><br> 五代辅导员聚杏花,<br> 红领巾之缘情播撒。<br> 队鼓声声队旗飒飒,<br> 队歌嘹亮节目亦佳。<br> 团带队辉煌似盛夏,<br> 咱不负使命汗挥洒。<br> 看今朝人才出新啦,<br> 老少辅导员竞芳华。 <br><br></h3> <h3> <br> 1955年7月15日,涧河完小毕业照里外的五三届学生,真了不起!<br> 半个世纪后,他们居然还能记得当年的那个小学老师杨亨玉,居然还能凑齐当年的小学同学男女生......<br> 在2006年,那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师生团聚为老师献上一条珍贵的红领巾......诗情画意的叙旧后与老师翩翩起舞,久久不愿离去!<br><br></h3> <h3><br> 1979年秋,刘学良、邢建业、姜淑芳、沈又成、高青萍(后排左三)等北城区少先队辅导员在晋祠......<br><br></h3> <h3><br> 1979年6月11日,高青萍、李佩华(空)与南小墙小学大队委合影。<br><br></h3> <h3><br> 1985年初夏,校外音乐辅导员刘秀英(手风琴伴奏)率领三桥小学的街裴素兰、小东门小学的黎荣荣、新村小学的魏引娣、新源里小学的高海兰、江阳小学的张梅、新建路小学的张改花、小东门小学的相如兰、三桥幼儿园的耿爱兰、永淀路小学的马元珍、营坊街小学的吴红霞在北城区首届职工艺术节上获节目一等奖后, 5月29日在区委四楼会议室为参加少儿工作茶话会的书记、校长、辅导员们汇报演出,效果十分喜人!<br><br></h3> <h3><br> 1986年2月22日,在团区委组织的“虎龄荟萃”上,区委胡希进书记、朱蓉部长和团干们一块儿跳起欢乐的“虎头舞”。<br><br></h3> <h3> <br> 1990年冬,太原市部分优秀辅导员与前辈相聚西缉虎营小学。<br>左起后排陈 波、索未珍等 <br> 前排高银卯、邢建业、郝志道 、<br> 王园志等<br><br></h3> <h3><br> 2006年10月12日,五代辅导员汇集杏花宾馆。<br>左起第二排郝建荣 、孟素香、郭华媛、<br> 王园志、殷贵婵、薄慧文、<br> 张春梅、索未珍、吴小平 <br> 第一排郭兰伴、张小秋、高海兰、<br> 宋瑞静、郭慧卿、姜淑芳、<br> 曹瑞萍<br><br></h3> <h3> <br> 暮 色 年 华(20170929)<br><br><br> 《走进六十岁》是郭小川的女儿郭晓惠的大作,听完她的配乐诗朗诵,感受颇丰。今天,为了画册所需,将她的诗稍作改动,真心诚意地奉献给已经耄耋之年的前辈们和将进古稀之年的朋友们以及准备步入花甲之年的各位同事,以此来感谢大家对我多年的关爱之情。<br><br>亲爱的兄弟姐妹们,<br>这一辈子过得真快!<br>如今我也将站到退休人员的行列。<br>想当年“八十年代”的相识,<br>“九十年代”的同舟共济,<br>在“上个世纪”集聚的情谊,<br>让我们有幸在新的世纪延续,<br>并伴随着我们将要走进诱人的暮色之年。<br><br></h3> <h3><br>时钟跑得可真快,<br>当年的俊男靓女们,<br>也变成了“老房子”一样的老头老太太。<br>能在风中像风筝一样飘起来的黑发,<br>而今却像荒原上的小草蹲伏着,<br>月亮似的额头看不见了,<br>只留下岁月的一片滩涂粗砺而浑黄,<br>看上去果然是老了。<br><br>现在我们的年龄是大了一点,<br>但是还不老,<br>聚在一起的时候,<br>我们还能吟唱一首与时俱进的“心”诗。<br>说一说我们年轻时候的样子,<br>还有灵魂里的样子,<br>骨子里的样子,<br>以及我们眼睛里相互欣赏的样子。<br><br>站在六十岁的门槛前,<br>我们无法写出自己精致的断代史。<br>年轮虽然隐去了岁月沧桑般的身份,<br>雾霾一样的坎坷也曾一度让心灵走失,<br>但这一切无法改变的缺憾,<br>都不能改变我们今天的每一份欢乐,<br>也无法改变我们对明天的向往,<br>我们的六十岁必定是快乐的高调重启。<br><br>六十岁,<br>我们把所有的苦难,<br>都埋在了昨日的门槛。<br>况且我们没有舍不得的江山,<br>腰包里只有一点不多的余钱。<br>从今天开始,<br>日子就大彻大悟地过吧,<br>七十岁才是“第二个春天”的起跑线。<br><br></h3> <h3><br>八十岁,<br>我们放缓脚步不用着急,<br>只要天塌不下来,<br>就尽情地慢慢地向前走。<br>早晨和太阳打个招呼<br>晚上跟月亮说声晚安,<br>其余的时间,<br>就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思去安排吧。<br><br>九十岁,<br>我们能走多远就走向多远,<br>看看风景里的自己究竟有多么快活。<br>趁腿脚还能接纳的小山,<br>看看人工湖旁流出的“清泉”,<br>让最艳丽的花朵染香衣角。<br>站在窗户前让最纯美的风,<br>吹拂情怀。<br><br>一百岁,<br>别怕丢脸。<br>走在家里也要挺一挺胸脯。<br>阅历养育了我们的谦逊与幽默,<br>每一颗丰沛的灵魂都值得品读。<br>遇到最“烂”的玩笑,<br>也不会丢失了风度。<br>好心情最能养老,<br>何时何地你都朝它微微一笑。<br><br>各位亲们,<br>往下走自然会更加踉跄,<br>疏远与孤单也和遗忘一样顺理成章 ,<br>但只要大地还在脚下,<br>我们依然是一棵不倒的树,<br>犹如戈壁滩上的胡杨,<br>即使枝头落剩了最后一片树叶,<br>它依然是我们心头永远飘扬着的旗帜。<br><br></h3> <h3><br>岁月啊,<br>说不完的人生事。<br>无论是傲岸不羁的花甲之年,<br>还是恬静闲雅的古稀之年,<br>无论是悲悯慷慨的耄耋之年,<br>还是藏身于海的百岁之年,<br>都是我们灵魂的再一次描绘,<br>都是我们心灵架构的又一个人生驿站。<br><br>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br>我们的口号是七十岁一个不少,<br>八十岁尽量全到,<br>九十岁越多越好,<br>一百岁依然不老!<br>亲爱的兄弟姐妹们,<br>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br>我们的目标也一定会努力达到!<br><br></h3> <h3><br>  第二区北城明珠“四字教学”<br> 勤工俭学稳提变<br><br>  上世纪知行合一“三个面向”<br> 人心思教好局面<br><br>  新时期智慧教育“三个代表”<br> 改革成果惹人恋<br><br></h3> <h3><br> 1953年7月20日,曹洪生(第二排左三)与太原市第二区北门街扫盲校部妇八班师生合影留念。<br><br></h3> <h3><br> 1984年冬,在两块牌子前留下了一段有一段难忘有趣的故事。<br>左起后排安同渊、张 映、高银卯、<br> 陈显礼、石玉山、郭玉生、<br> 李步洲、牛仁恭、李国忠、<br> 杨亨玉 <br> 前排李佩华、常桂娥、李连秀、<br> 小陈、高青萍、李秀兰、<br> 杨玉兰、原玉兰<br><br></h3> <h3><br> 2003年8月18日,杏花岭区第二次党代会教育代表团在杏花宾馆合影。<br>左起第三排高 斌 贺慧卿 李桃仙 <br> 韩桂珍 吴丙辰<br> 第二排苏金凯 桥秋叶 刘丽萍 <br> 吴小平 王保兰 曲 燕 <br> 庞怀英 刘继玲 韩有莲 <br> 渠栓虎<br> 第一排张 瑛 高海兰 孙晓林 <br> 陈秋宾 张琴湘 马绍民 <br> 高银卯 王同化 王园志<br><br></h3> <h3><br> 人知夕阳无限好,<br> 谁言只是近黄昏,<br> 暮色年华彩霞韵,<br> 大千世界童心寻。<br><br></h3> <h3> <br> 回 眸(20160606)<br><br> 相逢是首缘之歌,<br> 谱写着你我生命中前行的眷恋,<br> 温暖世间。<br> 如一滴甘泉,<br> 滋润着你我青春的笑脸,<br> 沁入心尖。<br> 似一片新绿,<br> 抚慰着你我深挚的双眼,<br> 苦乐镶嵌。<br> 像一缕清风,<br> 吹动着你我岁月的发卷,<br> 彩霞满天。<br> 是一扇窗口,<br> 映衬着你我那年的画面,<br> 景观无限。<br> 相逢是首情之歌,<br> 拨动着你我灵魂里记忆的心弦,<br> 春晖地暖。<br> 如一壶老酒,<br> 浇灌着你我心海的桑田,<br> 纯美香甜。<br> ……<br><br></h3> <h3><br> 画册心系你我他 <br> 真诚倾注缘于情<br><br> 退休之际,我终于为画册《情缘办公室》找到了合适的设计团队。<br> 因为画册设计以及相关的修改事宜,我有幸结识了3位年轻有为的设计师。<br> 起初,画册的主设是朋友班庞帮忙完成的。接触到设计初稿后,她俩不落俗套的构思、极具内涵的设计让我刮目相看,他们成熟的文化底蕴为画册走向“精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合作未果,但是,在与其公司的谋事中我受益匪浅。<br> 画册的第三任主设是闫亚明,他是丹井广告公司的设计师。业内人士都知道,接手别人的设计是件苦差事。与其说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倒不如说是“从头再来”更贴切一些。仅浏览40G的资料就是一项头疼的事情。为了把画册从“多半成品”打造成“精品”,他废了多少周折,我们都看在了眼里。<br> 画册从“资料成型”到“精品锻造”的过程中,凝聚了许多不愿让透露名字的朋友们的心血。感激之情,铭记在心。<br> 其实,在我退休之后,还能与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共事,着实要感谢一个人,她就是画册的特邀美编刘红梅。<br><br></h3> <h3> <br> 我与红梅(见照片C位)相识多年,情谊深厚。我们的友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我们在“大东关小学联合团支部”搭班共事。当年,担当宣传委员的她,为团支部工作排名系统第一名立下了汗马功劳。九十年代,我调入机关工作,我俩的联系几乎为零。迈入新世纪的第三年,我担任办公室主任后,是工作需要把我俩又联系在一起。于是,在教育局楼道的展版里、档案室存档的画册里,不仅多了一些带有她设计风格的作品,字里行间还闪烁着她的文字智慧。当《情缘办公室》还在雕琢初期的时候,这位专家级美编忠恳的建议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动力。2017年9月18日至今,为了画册能早日问世,刘红梅可谓是殚精竭虑。过度的疲劳,让她多次奔波在设计室和医院之间,她的身体状况让我很担心、也很心疼,于是我毅然决定:年后开春再做。<br> 如今,《情缘办公室》得以完美收官,还有两个人的名字必须一提,以此表示感谢。一位是特约美编杜国强,他为了画册走向“精品”无偿地贡献出十几块儿现成的模板,其中6块儿被采用。一位是东华门小学的校长李小春,工作中她尽可能地关照刘红梅,为了画册早日问世鼎力相助。 <br> 俗话说:好事多磨。经过三年的雕琢、一年的打磨,画册终成精品。工作结束时,乃感慨万千。这真是:<br><br> 鸡飞金秋雪飘十分辛苦<br> 资料成品情缘办公室,<br> 兔秀迎春花开百炼成钢<br> 画册问世感恩你我他。<br><br> 如今,美篇......十分意外、百分欣慰、千分流连、万分感谢!<br><br> 2018年4月18日 ~ 2023年1月17日<br><br></h3> <h3> <br> 跋<br><br> 8年前梅梅主任发自心底的一个提议,当年高斌主任几百张照片的精彩呼应,加之办公室田乐、韩森等新老同事及领导们千余张照片的不断充实;退休前一年,撰写诗文、编辑照片的辛苦,让瘦弱娇小还不太老的我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为了美篇《情缘办公室》的早日问世,年过花甲的我乐在其中。<br> 在收集照片的过程中,老前辈曹洪生的儿子曹天瑞先生,得知需要提供老人在工作期间的代表性照片后,很快就送来了6张极具历史感的老照片。他动容地说:父亲虽然辞世了,但我希望能看上一眼《情缘办公室》这本画册。老领导郭玉生,闻听办公室有些资料不详需要采访他时,心情十分激动。他说:你们年轻人,能自己主动制作画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老人家生病住院前还不忘让家人将再次找到的老照片送到办公室……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史书琴、宋瑞静、刘春开、王利等科长及科室人员,不厌其烦地帮助办公室核实相关内容,令人钦佩。时任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的老局长高银卯主动过问印制画册事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br> 画册《情缘办公室》虽然历经坎坷终未果……但是,美篇《情缘办公室》作为壬寅虎年的一份礼物,送给大家癸卯兔岁细细品味,好似一道视觉盛宴的聚会,仿佛穿越着时光隧道,让人浮想联翩、美不胜收……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br> 在人生的长河中,一天24小时的三分之一都在与办公室的工作“长相厮守”,且十几年如同一日,这需要付出怎样的一种感情才能做到。茫茫人海,一群毫无血亲的人曾经聚拢在一起,且几十年难以忘怀,这需要拥有怎样的一种境界才能达到啊!<br> 我想,是坚持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做事的条理性、归纳性,以及随时记录、给工作留下痕迹的好习惯,让《办公室的故事》在大家的心里生根开花。<br> 我想,是“身在兵位,胸有帅谋”的信心,是“冒芽知春,落叶知秋”的嗅觉,让《情缘办公室》的羽翼日渐丰满。<br> 我想,但凡在办公室工作过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感念吧!<br> 《管子• 权修》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曾几何时,前辈们温情暖冬的关爱让繁重、琐碎的工作压力烟消云散。让我们在办公室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了“孩子”面对成长在“烦恼”中的蜕变,领悟到了心路成熟后思想的“升华”。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感恩前辈!是您那“王者”的风范,让我们体会到了“匠心”的魅力;是您那“脊梁”的引力,让我们享受到了“职业”的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去办公室工作是幸运的,能在办公室工作是幸福的……<br> 各位前辈,您对我的好,我会永远记在心里。您对大家的好,我们也会传承下去的!<br> 亲,接下来的时间,你说,我听……<br><br><br> 2017年8月9日~2023年1月19日<br><br></h3> <h3> <br> 癸卯兔年将至,仅以此篇献给太原市杏花岭区教育局办公室及教育系统内外的各位同仁,以共享我们曾经的岁月......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