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年来,我对海南的历史文化越来越感兴趣。闲时,喜欢读海南传统文化之类的书籍。工作之余,还走访了旧州村古城池遗址、府城古琼州城的古街古巷,以及其周围的古祠古庙,探寻它们久远的文化古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从中感觉到海南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地处偏僻,孤悬海外,远离中原王朝,朝廷未能对海岛施行有效治理,统治不够牢固,造成行政建制机构频繁更改,州、郡、县属地和管理区划经常变动。致使各方学者写出的海南史迹有些混乱,出入很大。比如关于琼山县的开置地,有许多学者根据史料所记载的——因境内白石都有座琼山,土石洁白,似玉而润,县以此名。并认定琼山县开始建立的地方在今琼山甲子、新民一带。这是误传。琼山县是唐代开置琼州时才同时设立的,并为琼州治所在地。它的原县地应为今琼海万泉白石岭一带(而今甲子、新民当时属崖州的舍城县管辖范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其是一些外地学者,对海南地理概念模糊,对各市县的方位、区域了解不清,他们只是根据一些有悖于史实的资料来编写,以讹传讹,这样就难免出现偏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土生土长在古琼州城——府城的我,通过研读海南各种史料,并对各派学者写出的关于海南历史发展变化的文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判别,从而粗线条地捋清了海南从秦汉到明清改朝换代过程中,州、郡、县名称和所属地的变迁情况,以及发生的一些逸闻趣事等,并用大白话的言语讲述出来,使大家对海南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传统文化有个整体的认识(当然,本人能力有限,也难免出现些许差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走村落、访街巷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古迹被破坏还是蛮严重的,譬如,旧州村的古城池,村民都把房子盖到了古城墙基上。中国社科院教授、我省本土著名学者张继焦,近年来对海南各古城镇、古村落调研后曾痛心疾首地说过:好多地方政府急着要发展经济,搞建设,把古城镇中的文物古迹破坏了,把许多古村落整个用摧土机平为夷地。这都是很可悲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在最近一次《大时代新发展》的宏观经济论坛中,谈到“海南本土文化建设与自贸港建设”这个主题时指出:海南在自贸港建设中不要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有秩序的,虽然目前这些历史文化还体现不出它应有的作用,但是当海南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把旅游文化产业带动起来。到那时,本土文化便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的确,内陆一些经济发展走在前头的地方,如“长三角”一带,第一(农业)、第二(工业)产业发达后,带动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凸现出了文化建设的价值。我到过江浙的一些古镇旅游,如浙江桐乡市的乌镇,原先江南水乡的特色保护得好,它还是茅盾故居所在地。等到本地的经济发达后,当地政府把镇上的东栅、西栅民居的住户迁出,打造成旅游小镇,一下子就火了起来,便对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乌镇的人文古迹,在我们府城的古城内随便选出几处古屋古巷,譬如金花村的丘濬故居,小西门内的达士巷,以及小北门的绣衣坊,哪一处所蕴含的古香古色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都比乌镇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所写的《大白话讲琼崖史》,目的在于呼吁:如今海南在建设自贸岛的同时,需要大力保护好仅存有的古村、古城、古街巷里的人文景观,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传承下去,并使其能在未来焕发新活力,增添新光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为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仁风慈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