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亲戚不那么亲了吗?用心去做!

清风

<p class="ql-block">  一定有这样的时候:当你想到“亲戚”这个词,思绪悠然,心头和暖,脸上的神情也不知不觉地柔和了许多,你在心里轻轻地叹息一声!</p><p class="ql-block"> 这叹息里,有对回忆的感动,有对旧时光的感怀,也有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淡淡感伤。木心曾经写过一首优美的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被记忆酿成醇香的酒,是美好而又诗意的。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带走了“从前”,那田园牧歌般的“过去的日子”成了我们共同的乡愁亲戚,是乡愁中一道隽永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亲戚虽然还在,但是那份亲密已经在慢慢消失了。人情淡了,不是亲戚变了,不是我们的心变硬了,而是时代变了。从前,我们生活在一个慢时代,而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快的时代。这快的时代改变了很多事物,包括我们和亲戚的关系。城市化进程加快了,人口的迁徙变快了,导致大量由宗亲血脉形成的关系网逐渐疏离,建筑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以家族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受到了巨大冲击。</p><p class="ql-block"> 社会发展的速度变快了,这同时也意味着,亲戚之间会出现发展的不平衡。发展得好的,上升到了更高的社会阶层;发展得慢的,一直停留在原来的阶层,甚至可能因为不可知的变故沦入更低的阶层。当亲戚之间的差异变成了阶层与阶层的差异,疏离和隔膜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社交方式也更加快捷和多元了。亲戚这种最传统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亲缘上的,然而随着社会变迁,这种社会关系在城市里已经开始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业缘、利益缘,所以我们的“朋友圈”里,更多的是同事、领导、客户、合作伙伴,而鲜少有亲戚。</p><p class="ql-block">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最热衷的一种交往更多地建立在趣缘,即趣味一致上。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有很多朋友,虽然互不相识,但三观相似,意趣相投。我们的交往圈开始慢慢变成一个“价值圈”,圈里的人要么是和自己价值观一致的,要么是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实用价值的,亲戚们渐渐淡出了这个圈。</p><p class="ql-block"> 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代与代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令亲情变得不那么可爱了。年轻一辈从乡村小城镇、小县城等熟人社会走出,来到更注重个体感受与隐私权利的陌生人社会,与故乡地理距离拉大的同时,与家人的亲情、心理距离也不可避免地拉伸。一方面,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注重人情、私情的表达,相互了解,打听各自的情况,常成为典型话语;另一方面,已经习惯生活在陌生人社会中的年轻人,则更注重自身的隐私和个体感受,熟人社会中常见的嘘寒问暖、问候打听,往往会让他们产生被窥伺感,感到不适。</p><p class="ql-block"> 毋庸置疑,中国必将会由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所以,宗族、亲戚观念的式微是一种必然。然而,不管时代的变化怎样,改变着我们和亲戚之间的关系,有一样东西是不会变的,“亲戚”的背后,是一脉相传的亲缘关系和伦理秩序,而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亲情和伦理的国度。所以,不管时代怎样变化,亲戚仍然是我们生命的来处,是我们和这世界建立的最初的、最原始的、最天然的关系,我们如何能轻易漠视流淌在自己血脉中的亲缘?</p><p class="ql-block"> 我们无法回到从前。可是,总有些什么,是我们应该做,值得做,也能够做的,那就是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样,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古典的、美好的、坚贞的、厚重的部分,以自身为载体,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拿出你的诚意来,你在异地工作,春节不想挤火车回家,不能在过年时去拜访亲戚,但至少逢年过节可以打个问候的电话。</p><p class="ql-block"> 拿出你的真心来,不要担心会“高攀”了那些风光显赫的亲戚,再成功的人也需要温情;不要嫌弃那些爱盘问打听的亲戚,那只是他们表达关心的方式,虽然有点八卦,但也是种亲情流露。</p><p class="ql-block"> 不要害怕打扰那些忙碌的亲戚,一份久违的问候也会令他觉得惊喜和感动。热忱地拿出你的真心来,因为真心一定会被感觉、被呼应、被传递,会让你成为亲戚这条亲情链上最结实、强韧的一环。</p><p class="ql-block"> 一环一环链接下去,亲情才会源源不断,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