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父亲忌日的临近,存留在记忆中父亲的身影,如电影画卷在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回放。父亲离开我们已有三十一年了,可他似乎又从未离开过。每当想起父亲,从内心深处往外冒出的常常是幸福,是快乐,是他那悉数无声的关爱。</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心理学的课程上,老师让同学们以时间为坐标轴画出幸福指数,当我把不同年龄的幸福点连成一条曲线时,发现二十岁之前的我幸福远远高于成年后,那一刻我明白了,原来我的幸福大多来自于我的家人为我撑起的那片天。</p><p class="ql-block"> “幸福的童年可以用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则要用一生来治愈。” 在我后来人生经历中,从绝望处到振作起来,到从容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困难,应当归功于我未成年阶段的健康成长,年少时光我已拥有了自由、独立、内心强大的基础,想到此,我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br></p> 童年记忆 <p class="ql-block"> 父亲给予我童年的点点滴滴,至少占据了我那时被爱被呵护的一半。 现在回忆起来,儿时画面仍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某个酷暑乘凉的夜晚,父亲同我躺在大桌上(我应当很小吧)对着满天的星辰,讲着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讲着银河系与鹊桥会……;我陪父亲坐在紧挨着家的小河边安静地钓鱼,父亲让我体会鱼饵被咬抖动的瞬间,教我在什么时刻起杆……;见到父亲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我总是迫不及待,奔跑着去迎接父亲,看看拎袋里装了些什么……;也时常想起小时候吃饭总会把饭粒掉到桌子上,饭碗也吃不干净,父亲很关注却从不严厉批评,会对着我下巴看看,说“你下巴是不是有个洞”?或者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类的话来改我的毛病……</p> 宠溺女儿 <p class="ql-block"> 父亲宠溺我的故事有很多。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小学时代我常会跑到父亲工作的农具社要零花钱,父亲从不拒绝,母亲是不会这么纵容我的,母亲在家的角色是比较严厉的,我们都有些怕妈妈。</p><p class="ql-block"> 小学阶段正值文化大革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文化课,绘画、音乐、体育、劳动课样样不落,但文化课似乎根本不是主要任务。学校的活动很多,小学阶段学过武术与针灸;参加过各种文艺汇演,宣传样板戏和文化大革命;农忙时会放忙假,回家农忙。那时的我们学习生活内容很丰富也很自由。</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此起彼伏轰隆隆的大型车间里,守着一台机器,与同事锤打着烙红的铁,汗流夹背,宽阔的背膀上总是挂着一条毛巾,见到我来,会走出车间,笑盈盈问我有什么事,听说我要钱,他就会带我到他的宿舍,抬起床头席子的一角,露出席子底下零花钱……</p> 角色转换 <p class="ql-block"> 我上中学时,父亲已经退休。</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父亲是一位铁匠,工作很辛苦,常常加班加点,虽然离家只要半小时的步行路程,却并不是天天回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 父亲待人和气,说话幽默,但骨子里是个非常傲气的人,凡事不愿求人,为此妈妈有过埋怨,可妈妈也说过父亲是个工作突出的人,每年评选先进总有爸爸一个。先进个人坐在台上,家属坐在台下,开表彰大会。</p><p class="ql-block"> 强体力劳动让父亲有了强壮的体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升高,听力下降。哥哥们很孝顺,就让爸爸在55岁前退休了。</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父亲承担起了家中许多事。首先大家庭的早饭成了父亲每天必做的家务,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p><p class="ql-block"> 我可以不用烧早饭就可以吃上早餐的人。那时的早餐并不丰盛,摆在桌前的也就是简单的稀饭小菜,偶尔会有些烧饼油条咸鸭蛋。父亲总是捞出厚厚的稀饭让我吃实在点。到了寒冬腊月,父亲便把炭炉放在他的床边,以便晨醒在床上就可以打开炉灶,保证能烧好早饭。</p><p class="ql-block"> 父亲烧早饭这事让我感到自己很庆幸,因为哥哥们上学时都要承担烧好全家的早饭任务,而我则由父亲代劳了。跟哥哥们比,我享受到了父亲太多太多的照顾。</p><p class="ql-block"> </p> 老物件 <p class="ql-block"> 父亲言语不多,却细致入微,至今我还珍藏着父亲为子女们定做的菜刀与锅铲子等。看到这些老物件,我仿佛听到父亲用铁锤有节奏敲打烙铁的声音。爱是如此简单,简单到一把刀一把铲,爱又是那么厚重,厚重到用铁锤一锤一锤敲打出来。</p> 空巢生活 <p class="ql-block"> 参加完高考之后,父母过上了几年空巢老人的生活,那几年是他们生活最安逸的时光。母亲病央央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健康,一方面哥哥们都已成家立业没有那么多操心事,另一方面得益于父亲的悉心照顾。</p> 回归田园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父亲不但把家禽、菜地打理的十分有条理,还会做得一手好菜。夏天捕黄鳝是父亲的强项,每年必干,家中常备一口缸养着他捉来的黄鳝。亲朋来或子女们回来,随手就有好吃的招待。我先生嘴巴挑剔,可自从吃到岳父大人给他做的韭菜炒鳝丝之后,从此爱上了吃黄鳝。</p><p class="ql-block"> 父亲平时喜欢下象棋,先生每次回去都会陪岳父大人下几个来回。我们买了副纸牌(相当于麻将)给爸妈打发时间,他们也玩的不亦乐乎。有次探亲,父亲突然对我说:我们俩决定戒烟了,既省钱又有利于健康,你们还高兴……</p> 来宁故事 <p class="ql-block"> 当我分配至南京工作,父亲没有多言,母亲说她三天三夜没有睡好觉,认为离家太远,女儿在南京就等于白养了,可她又反思自己的人生:在上海生活得好好的,因为打仗,外婆硬是把他们哭了回去。于是母亲又接受了我的工作分配。</p><p class="ql-block"> 八月份来宁报到时我只带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和薄薄的被子,十月父亲就送来了过冬的棉被。儿行千里母担忧,父亲的到来让我又一次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牵挂与关爱。</p> <p class="ql-block"> 爸爸来去匆匆。我陪他游玩了中山陵,他则带我去结识一位他多年的老友——涂叔,目的是希望我在他乡有故亲,生活不孤单。</p> <p class="ql-block"> 这位叔叔年轻时参加革命,隐蔽在我奶奶家开展地下革命工作,也就是在那段时期和我的父亲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涂叔参加完抗美援朝后,被安排在省建筑设计院任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涂叔见到我们非常高兴,称“这种关系比亲戚还要亲”。</p> <p class="ql-block"> 从此之后,我与涂叔就有了往来。有次涂叔拿出一张我初中毕业前的照片,我很诧异涂叔竟然有我的年少照片,这也说明爸爸与涂叔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之间的友谊的确很深。</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老人家也身患重病,与父亲同一年离开了这个世界。随着老人家的离开,新街口住地被征,与老人的家人也就断了联系。</p> 战乱年代 <p class="ql-block"> 我曾问过父亲:你有没有参加过革命?父亲说参加过大别山战役,当时我很确信,现在想来很可能是父亲在逗我,因为讲的不够具体,但母亲说他们曾经都是党员,父亲送过情报到上海与地方,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与党失去了联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京来了位老革命到家乡寻找母亲,而母亲正在南京帮我带小孩,没能见上面,因为这次机会的错过,我被母亲埋怨过好几回。</p> 患病 <p class="ql-block"> 父亲第二次来南京是一九九一年的夏天,在家乡已经被查出患贲门癌。那时我已经有了孩子,却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苟且住在先生的单间宿舍里,为了不让父亲看到我在南京生活的囧样,特地在父亲到南京的前一天,买了家具布置,房间里才有了衣橱、双人床和桌子,有了点家的样子。当时心中只有一念想,不能让父亲看到我结婚了,有孩子了,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家,他会心疼的。</p><p class="ql-block"> 父亲生病是全家人不能接受的,他才70岁。父亲的身体一直很棒,加上他乐观的生活态度怎么也应活到90岁,然而事与愿违。回忆起他曾经那么喜欢吃几乎滚烫的热饭烂饭,该是早有预兆,只是我们不懂。</p><p class="ql-block"> 来南京复查确认地方诊断无误,但为时已晚,错过了最佳手术期,那时他已经不能吃下饭,只能喝点稀饭或汤一类的。记得他站在阳台上笑着对我说,他可以跳一跳让汤漏下去,当时的我,心像被刀割了一下似的疼……</p> 人生归途 <p class="ql-block"> ……父亲最终还是没有手术,这是我心底里最大的遗憾,不手术100%没有希望,手术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次见到父亲已经被病痛折磨得皮包骨头了,形象已经还原成老祖父临终的模样。父亲病入膏肓,内心里一定是有挣扎的,但表面看不到一点对死亡的畏惧,很镇定,他总是微笑着面对前来看望他的亲朋,临别时还潇洒的挥一挥手……</p><p class="ql-block"> 他躺在大哥家的厅堂里,进入生命的倒计时,看到两个两岁左右的孙子孙女,在他床前跳来跳去,瘦削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就在那一夜,鹅毛大雪漫天飘,就在那一夜,我父亲乘着茫茫的雪天,无声地飘向遥远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生命画上了句号,可我们的血脉又似在延续着他的生命,这一代又一代人生命的繁衍,汇成了人类生命的长河,源远流长。</p> 我的家 <p class="ql-block"> 我在家排行老小,上面有4个哥哥,大哥比我大17岁,最小的哥哥也比我大5岁。如果让哥哥们来回忆父母,其内容一定比我丰富得多,哥哥们与爸爸妈妈相处的时间更长,所经历的事更多,对爸爸妈妈更了解。</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父辈也都曾青春过,奋斗过,为生活奔波过,只是晚辈们不见得都了解,父辈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意义,以及对生与死的认识,也许比我们体会更深刻更通透。</p><p class="ql-block"> 我有幸生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虽然没有多高文化,但父母的思想是有远见的,为人品德是高尚的,家庭是和睦温馨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着每个家庭成员,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便在这不知不觉的环境氛围中形成了。父母的相敬如宾、相亲相爱是子女们婚后生活的榜样;对子女的成长教育从不局限于眼前,而是期待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有能力的人,后来我们都成长为积极向上、努力向前、有责任感的人;我所见到的、亲历的兄弟兄妹间的手足情深故事,那便是我又可以写出的另外一部长篇。</p> <p class="ql-block">10年前我请了一尊佛回来,先生说:是不是因为佛的笑容有点像你的父亲?!回答是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已把父亲那慈祥的笑容转化成一尊佛来陪伴我左右了……</p> <p class="ql-block"> 父母在我们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父母是根,子女是枝是叶,如今兄弟姊妹侄儿侄女们,都住在不同的城市各自发展,没有大事难以相聚。那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因城市化的进程早没了原貌,我也很少踏入了,但这并不影响我对那片土地的深情,我在那里所获得的滋养永存心中,对父母的怀念与我的呼吸同在。</p>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