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盛开的法源寺

小玲

<p class="ql-block">  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是北京城内历史最悠久的古寺庙之一。据记载唐代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至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完成,赐名“悯忠寺”。</p><p class="ql-block"> 法源寺内有一座楼命名为悯忠阁,立有烈士的纪念牌位,这是中国早期的忠烈祠。辽清宁三年(1057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辽咸雍六年(1070年)修复后改称大悯忠寺。明代正统二年(1437年),寺僧相瑢法师募资进行修葺,易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授戒法改名为法源寺。</p> <p class="ql-block">  四月初的北京城风和日丽,绿树荫荫春花盛开,我去法源寺游览。法源寺自古以来就以花木繁盛而著称京城,有“香刹”的美誉。寺院的前庭后院都种植了丁香,这里的丁香号称“香雪海”,每到春末夏初,丁香盛开,满园飘香。</p><p class="ql-block"> 法源寺坐北朝南,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悲坛、藏经楼……共七进六院,中国佛教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均设在这里。春天的法源寺游人如织,香火很旺。寺院内的古丁香竞相开放,紫色的,白色的,满园飘香。</p><p class="ql-block"> 法源寺曾经是大悯忠寺,来客从不缺少志士和忠魂,因此流传着许许多多历史英雄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明末大将军袁崇焕的故事。在北京历史上,袁大将军是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是明末镇守边关的常胜将军,多次采用以守为攻的战略战术击败后金(前清)军队,与清太祖努尔哈赤征战多年,从未打过败仗。</p> <p class="ql-block">  明崇祯二年(1629年),清太宗皇太极再次南犯并使用反间计,袁崇焕被诬陷。明朝崇祯皇帝相信了谣言。第二年1630年9月22日,袁崇焕在北京西四刑场被“凌迟”处决。“凌迟”是一种很残酷的刑法,民间俗称千刀万剐。传说,在袁大将军被杀的第二天晚上,也是中秋过后的第一个子夜,有一位健壮的黑衣人跑到西四刑场的一根木柱下,将一具死尸装进随身的麻袋,这具死尸就是被“凌迟”处死的“袁大将军”。之后,黑衣人将袁大将军的尸体放入棺木,送到法源寺。几位和尚给袁大将军秘密地进行了一次佛事,超度亡魂,并将尸体悄悄地埋在了距离法源寺不远的山丘上。再以后,有一佘姓家族为袁崇焕守陵了380年,共十七代人,在民间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民间流传很广的是“戊戌六君子”的故事。记得中学历史课本就写着“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的那段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当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要求清政府实行维新变化,以挽救民族危机。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维新派们大为震惊,他们联合起来“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大主张,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并逐步形成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p> <p class="ql-block">  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帝颁发“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实行变法。光绪帝使用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军机四卿”的谭嗣同、刘光弟、杨锐、林旭参与新政。然而,新政只维持了103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因为维新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1898年9月21日,顽固派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慈禧太后再次“临朝训政”。</p> <p class="ql-block">  政变发生的前一天和当天,康有为和梁启超先后逃亡海外。之后,维新派人士陆续被捕。政变四天后,谭嗣同在自己的住处——浏阳会馆被捕。谭嗣同是提前得知变法失败的,众人劝他逃走,他一腔热血表达了自己慷慨赴死的决心:“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自嗣同始”。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与其他五位维新志士一起在菜市口刑场被杀。临刑前,谭嗣同神色慷慨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在场的一万多北京市民无不为之感动。</p> <p class="ql-block">  据说,谭嗣同死状极其惨烈。刽子手一连三刀都没有将谭的头颅砍掉,他们又将谭直接按倒在地上,又连剁了几刀。后来,浏阳会馆的看门人冒险将谭嗣同的无头尸身运回,三天后又将谭的头颅找回,请人缝合尸体装入棺木送到附近的法源寺 。法源寺的和尚深明大义,暗暗超度一番,为谭嗣同尽了悯忠的道义。</p><p class="ql-block"> 法源寺里立有许多石碑,每座石碑都是后人为历代忠烈所立。寺院里悯忠台上的大殿“悯忠阁”的楹联上写着:</p><p class="ql-block"> 悯公难忆神州昔日总尘劫, </p><p class="ql-block"> 忠臣常颂华夏朝日尽和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