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三星堆

潇潇清凝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位于四川广汉,是一处距今4800年至3100年左右(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古蜀文化遗址,以其历史久远、文物精美、文化独特、神秘莫测而引人的瞩目,是我一直向往却未能一睹的地方,这次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三星堆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个三星堆特色的青铜眼睛。</p> <p class="ql-block">  随着眼睛打开,一段简介让参观者对三星堆有一个初步印象。</p>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的发现震惊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它的发现与长期以来人们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大相径庭,甚至有些地方是完全不同的。其次,它的发现也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这是博物馆墙上各种蜀字的集合,让我们从蜀字的变迁中窥测一下古蜀国的历史,李白的蜀道难中写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蚕丛与鱼凫是古蜀国两位有名的王的名字,而蜀字,最早就是一条蚕的模样,或者能说明蜀人驯养蚕的历史,以及蚕对于蜀人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目前三星堆的文物主要来自于1986年出土的两个祭祀坑,而且坑中的物件都是毁坏之后掩埋的,这给文物修复带来极大的困难,更让考古学家推测,这次祭祀是蜀国内部部族势力较量、权力更替的结果。这是一个祭祀台,下部的兽不同我们所知的麒麟、貔貅之类,造型相当奇特。而第二层的人像,大耳、纵目、高鼻,完全的三星堆特色,最上面的人像及鸟可能是指天上的神,研究认为这也是原始三重天形式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展览大厅的中轴线上依次陈列了三件具有代表性的展品,陶人、玉璋、大立人。这个陶人虽小,却也具备了三星堆的特色,纵目、高鼻,完全异于我们常见的陶人形象。</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轴线上的第二个文物:祭山图玉璋。三星堆文物中,璋的数量很大。璋属于礼玉六器之一,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赤璋”是礼南方之神的;第二类“大璋、中璋、边璋”是天子巡守用的;第三类“中璋、牙璋”是作符节器用的。《周礼·考工记》中还有“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的记载。《周礼·考工记》又载:“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天子以巡守。”说明玉璋还是天子巡狩的时候祭祀山川的器物。大山川用大璋,中山川用中璋,小山川用边璋。所祭的如果是山,礼毕就将玉璋埋在地下,如果是川,礼毕就将璋投到河里。三星堆出土的璋有玉璋、金属璋、石璋等等,如此多的璋,也说明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相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个被称为大立人的人像是三星堆文物中非常引入注目的一件,他的手特大,明显与身体比例不符,他空着的手心原本握着什么也颇有争议,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认为他手中握着象牙,是类似大祭司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  金面铜人头像。一般认为,这种金面造像代表社会最高层地位的人,他们手握生杀大权,并具有与神交流的特殊技能。据考古学家推测,三星堆出土的人像分为平头与圆头两种,平头大约代表宗教领袖,圆头乃是世俗权贵,是双方权力的争斗,最后一方的失败才有三星堆祭祀坑的出现,所掩埋的应该是失败一方的器物,因此都是毁坏后掩埋。因为自此之后方头人像极少出现,因此估计本次失败者乃是方头的宗教一派。</p> <p class="ql-block">  这种则是圆头的人像。</p> <p class="ql-block">  这个人像头顶较圆,面部戴有面罩,人像头顶的辫绳状装饰可能是头戴的帽箍或是将发辫挽在头顶上,这与今天四川一些地方的人头上缠绕的头巾形式也相似。该像造型简洁明快,线条分明,面容朴实敦厚,体现出浓郁的地方土著风格。</p> <p class="ql-block">  左边是铜圆罍,1987年湖北沙市近郊出土的一件铜罍的形态特征与这件铜罍极为相似。而右边是铜龙虎樽,器肩上铸高浮雕的三龙呈蠕动游弋状,尊腹部为三组相同的花纹,主纹均为高浮雕的虎与人。这与商代人虎合体卣的图像很相似,类似的商代铜尊在安徽阜南等地也有发现。该尊出土时,器内装有经火烧过的玉石器残片、海贝和铜箔饰件等,说明铜尊入坑前曾作盛物献祭之用。这些铜器物见证了古蜀国与中原文件的交流融合</p> <p class="ql-block">  这是相当魔幻的“太阳形器”,好像我们现在的方向盘,不过当然不是的,其整体图像特点也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纹饰颇为相像,因之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多数意见认为这种形制的器物应是常设在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又或用于祭祀仪式,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作为太阳之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许多重器如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及其他一些青铜重器上的大量的各式太阳纹饰表明,“太阳崇拜”在三星堆古蜀国的宗教文化中颇为突出。可以推知,商代的古蜀国已有专门祭日的仪式,并当在古蜀国诸多祭仪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铜面具,是一种古代假面。现在主要分为殷商青铜面具和三星堆面具,因为三星堆的面具造型奇特,大大突破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所以单列为一类。</p> <p class="ql-block">  古文献记载蜀人始祖蚕丛的形象特征即为“其目纵”。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还有一个人面蛇身、掌控天地明晦的天神烛龙,其形象特征是“直目正乘”,也就是“直眼球”。纵目面具的造像依据很可能与古史所记述的蚕丛和烛龙的形像都有关。同坑出土的青铜戴冠纵目面具或许与“烛龙”神话有更密切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这件面具高64.5厘米,宽138厘米,宽嘴巴,大耳朵,耳部斜向伸展,极为夸张,额头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来安装有装饰物。这件面具最奇特的是:双眼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耳朵如展开的鸟翼,被人们俗称为“千里眼、顺风耳”。这样的造型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  这一件则是上一件的加强版,额上的装饰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除了面具,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也是非常吸引人的,之前发现的树状装饰通常是灯台,而这些树并无灯台的作用,仿佛纯粹是装饰或是祭祀用品。这株青铜神树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高度为396厘米。底座呈圆环形,上饰云气纹,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树干接铸于山顶正中,上有三层树枝,每层为三枝丫,枝丫端部长有果实,一果枝上扬,果上站立一鸟,两果枝下垂。在树桠和果托下分别铸有火轮。在树的一侧,有一条龙援树而下。从造型来看,青铜神树应是代表东方的神木“扶桑”,与传说中的扶桑树及太阳神鸟相关。传说远古遥远的东方和西方各有一棵巨大的扶桑树,是太阳神鸟升起和栖息的场所,每天早上太阳神鸟从扶桑树上升起,晚上就落在扶桑树上休息,每日一换。复原后的青铜神树上残留着9只鸟,神树的最顶端却没有神鸟,显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写照。出土时已断裂尚未复原的顶部,推测还应有象征“一日居上枝”的一只神鸟。同时出土的还有数件立在花蕾上的铜鸟、人面鸟身像等,很可能其中的一件便是那只居于神树上枝的铜鸟。</p>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的二号铜树仅保留着下半段,整体形态不明,下面为一圆盘底座。三条象征树根的斜撑之间的底座上,各跪有一人,人像的双手前伸,似乎原先拿着什么东西。能够复原的树干每层伸出三根树枝。它的枝头有一长一短叶片包裹的花蕾,其后套有小圆圈,与一号大铜树基本相同;但枝条的主体外张并且上翘,鸟歇息在枝头花蕾的叶片上,这却不同于一号大铜树。在青铜树的枝干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些用以垂挂器物的穿孔。考古者从三星堆的器物坑中发现了一些小型青铜器件。这些由青铜制作的发声器也许是悬挂在铜树上的。3000年前,当风吹过三星堆的时候,整个王国的人们都可以聆听那些由金属的摇曳和碰撞奏出的音乐,那一阵阵清脆的声响证明着一个伟大的青铜时代在四川盆地达到顶峰。</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传说中的摇钱树,是三星堆文物非常著名的一件。不要以为是古人想钱想得要发疯,所以做个摇钱树来摇。实际上神树以鸟代金乌,以朱雀喻日神,树上的“钱”纹多饰光芒,其初始意义仍在表明太阳,树座则综“昆仑”、“灵山”、“玉山”诸神山之义,是古人以神木、神山相结合而达天地不绝、人神相通之旨意。</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宝贝太多,不解之谜也太多,目前三星堆仍在发掘和研究中,根据我们的讲解员透露,三星堆可能有重大的发现公布,将颠覆人们的认知,我好期待哦!!!</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外景还是挺漂亮的,可惜天色见晚,本来就阴阴的光线更加不足,匆匆取景几张聊作留念。</p> <p class="ql-block">  这些鸟儿的形状都来自三星堆文物,怪有意思的,行走其间是什么感受呢?</p> <p class="ql-block">  嗨,你好,咱们穿越数千年打个招呼吧。</p> <p class="ql-block">  虽已是隆冬,银杏叶仍然黄得灿烂。就要离开了,神秘的三星堆有太多未解之谜。下次再来,三星堆一定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