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1]</p> <p class="ql-block">一、历史脉络</p><p class="ql-block">(晋) 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对神农氏有记载 : “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乔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氏焉。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于陈,作五弦之琴。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衰、帝榆罔。《御览》七十,又七十八。”[2]</p><p class="ql-block">“神农氏本起自烈山,或时称之。据《礼记-祭法》正义校增。一号魁隗,是为农皇。或曰:炎帝时,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营都于鲁,重八卦之数,究八八八之体为六十四卦。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御览》七十八。”[2]</p> <p class="ql-block">(唐) 司马贞 《三皇本纪》记载 : “女娲氏没,神农氏作。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遂重八卦为六十四爻。初都陈,后居曲阜。立一百二十年崩。葬长沙。神农本起烈山。故左氏称,烈山氏之子曰柱。亦曰厉山氏。礼曰。厉山氏之有天下。是也。 神农纳奔水氏之水曰听妃詙。为妃。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3]</p> <p class="ql-block">《帝王世纪》、《三皇本纪》的记载中有一点是相同的 : 神农氏历八任帝。</p><p class="ql-block">八任帝执政五百三十年,这有点不可能!</p> <p class="ql-block">现代研究成果 : </p><p class="ql-block">伏羲女娲政权与炎帝神农氏政权之间,还有炎帝魁隗氏政权。</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624年,伏羲女娲政权建立。</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908年,炎帝魁隗氏夺了伏羲女娲政权的江山。</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666年,炎帝神农氏又逼迫炎帝魁隗氏让出帝位。</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413年,黄帝轩辕氏又从炎帝神农氏手中接掌了政权。</p> <p class="ql-block">二、神农氏简介</p><p class="ql-block">《神农氏炎帝政权一百度文库》记载 :</p><p class="ql-block"><文中的公元前****年,根据我的研究成果,修改为前****年(公元前****年)。></p><p class="ql-block">炎帝神农氏的先祖为伏羲女娲氏政权的柱下史,世居秦岭以南的华阳地区。神农氏的先祖与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于少典氏,他们早期共同居住在姜水,因比皆以姜为姓。前4767年(公元前2667年),传至第十代神农即位。此时神农氏在中原地区的势力已经十分强大。神农乘炎帝魁隗氏内乱之机,联合中原地区各氏族各大部落西征。前4766年(公元前2667年),炎帝魁隗氏被击败,第六任炎帝姜共工被迫让出帝位。神农在中原各大部落联盟的支持下坐上了帝位,正式建立炎帝神农氏政权。炎帝神农氏政权共传八任帝,传国虚记二百五十四年(前4766年<公元前2667年>至前4513年<公元前2413年>)。[4]</p><p class="ql-block">首任帝:神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前4766年<公元前2666年至前4733年<公元前2633年>)。</p><p class="ql-block">二任帝:临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前4733年<公元前2633年>至前4692年<公元前2592年>)。</p><p class="ql-block">三任帝:姜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前4692年<公元前2592年>至前4655年<公元前2555年>)。</p><p class="ql-block">四任帝:姜明,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前4655年<公元前2555年﹥至前4628年<公元前2528年﹥)。</p><p class="ql-block">五任帝:姜宜,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前4628年<公元前2528年>至前4582年<公元前2482年>)。</p><p class="ql-block">六任帝:姜来,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前4582年<公元前2482年>至前4563年<公元前2463年>)。</p><p class="ql-block">七任帝:姜克,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前4563年<公元前2463年>至前4539年<公元前2439年>)。</p><p class="ql-block">八任帝:榆罔,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前4539年<公元前2439年>至前4513年<公元前2413年>)。[4]</p><p class="ql-block">炎帝神农政权的统治区域,鼎盛时期南至交趾(今越南中、北部地区),北至幽都(今北京市一带),西至三危(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危山),东至旸谷(今东海沿岸地区)。这是中国远古时代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统一,东西南北大小数千个部落共尊炎帝神农氏,史称“万国共朝”。虽然这种统一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但也足以证明炎帝神农氏政权当时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炎帝神农氏政权共传八代。</p><p class="ql-block">前4513年(公元前2413年),炎帝神农氏政权被黄帝姬芒所灭。[4]</p> <p class="ql-block">三、西陵氏与黄帝结盟的背景</p><p class="ql-block">帝来十四年(癸丑,前4568年<公元前2468年>),史皇仓颉氏政权的仓颉三世病死,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前4587年<公元前2487年﹥——前4568年<公元前2468年>),传位给他的后人仓颉四世。[5]</p><p class="ql-block">姜来晚年时,中国北方有两股势力强大起来。一是九黎蚩尤氏建立的冀国,占据了太行山以东数千里之地,对中原地区正虎视眈眈。二是崛起于西部甘陕地区的轩辕氏,他们正在沿桑干河流域快速地向东部发展,企图与九黎蚩尤氏争夺太行山以东的广阔地域。[5]</p><p class="ql-block">再加上丢失了帝位的炎帝魁隗氏的势力。真的是风烟四起,神农氏衰!</p><p class="ql-block">西陵氏面临着选边站队。而从保西陵国平安的角度看,结盟的最佳选择是陕西方向的黄帝轩辕氏。</p> <p class="ql-block">四、黄帝与西陵氏结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448(癸酉)年(20岁),黄帝10年,西南同样受炎帝部落挤压的白鼠(西陵)部落使者辗转而至,传达和亲之意。[6]</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443(戊寅)年(25岁),黄帝15年。西陵氏女嫘祖在故里盐亭养蚕为丝。[6]</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438(癸未)年(30岁),黄帝20年。派人回书西陵氏白(鼠)部落,表达和亲意愿。<span style="font-size: 18px;">[6]</span></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437(甲申)年(31岁),黄帝21年。接到西陵氏回讯,南下经土门、天水到达成县。<span style="font-size: 18px;">[6]</span></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436(乙酉)年(32岁),黄帝22年。封后土留守北方,带宁封子,经望子关到武都,顺白龙江而下至白水江,经白水、昭化到广元,与北上迎亲的西陵氏女嫘祖结为连理。黄帝自造“皇”字以志纪念。臣民口念:“天(乾——玉王方位)皇皇,地(坤——西陵氏方位)皇皇”以示祝贺,玉王自此始称“玉皇”。同年,与岐坪识歧伯、旺苍识苍颉,拜为左右大臣。因玉皇有造车之功,又是天干与地支首配(子——鼠),苍颉造出“轩辕”二字为玉皇号(轩字之“干”代表天干,辕字之“袁”,取土地、城池和衣服之意)。这时候的白(鼠)部落已经有了城池和衣服。史传黄帝时“曹胡作衣,伯余造裳,于则制履”,而嫘祖蚕桑与蜀的关系,看一下蜀之古体(古体“蜀”字,上面象形蚕,下面似蚕吐出的丝)便知。“蜀”与“鼠”同音,白(鼠)部落得蚕桑实利后,保持了“鼠”音,而字形却演变为金蚕吐丝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6]</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结盟内容推测:</p><p class="ql-block">1. 黄帝纳西陵氏之女嫘祖(王凤)为元妃。</p><p class="ql-block">2. 黄帝为褒奖嫘祖发明栽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以吐丝的蚕为字型,以西陵氏的图腾“白鼠”的鼠字为字音造了蜀字。西陵国成了蜀,蜀成了黄帝的战略后方。</p><p class="ql-block">3. 黄帝封西陵氏酋长为蚕从侯。西陵氏成了蚕丛氏!</p><p class="ql-block">黄帝在蜀或西陵国生活了十三年,完成了《史记*五帝本纪》记录的“修德振兵”!</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1] (汉) 司马迁 《五帝本纪》。</p><p class="ql-block">[2]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p><p class="ql-block">[3] (唐) 司马贞 《三皇本纪》</p><p class="ql-block">[4] 网络资料 : 《神农氏炎帝政权-百度文库》</p><p class="ql-block">[5] 网络资料 : 《炎帝姜来-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6] 作者 : 李延军 《黄帝生平年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