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毛歌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写读书笔记啊?这不是因为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带来的某种潜隐的影响,我相信你也不会直接承认这样的影响,你压根儿忘记了那个时候你读了什么,写了什么。有一天,你开始真正的读书生活,你就会有一种清醒的感动:这本《生死朗读》(英文版《The Reader》)给了我如此深刻的心灵触动,我真该写一点什么,要不然对不起自己的阅读。这是责任,也许可以这样说,但是,更好的理解是你有了一种情感。这和我们思念故乡和想念某个朋友的感情是一样的。你为了思念而思念,为了想念大学初恋而想念。这样的情感纯粹而令人缱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你喜欢读一本书,你反复读,一直读,得到一点机会就会奋不顾身的给朋友介绍,仿佛这本书是你自己写的一样。我用“奋不顾身"这个成语是基于真正的情感,我自己就这样,在分享《神话的力量》《千面英雄》《瓦尔登湖》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处于一种奋不顾身的状态中。有一次一个杭州的朋友问我有哪五本书影响了我的生命,我脱口而出是《别为小事抓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她对我的不假思索的回答表示出来惊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问别人的时候,他们总是要想一想。只有你才这么快的回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有那些真正影响到你生命的经典作品,才会让你一再谈论,时常阅读。这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过眼云烟的作品散布在四处,你去看看旧书店就知道,旧书的霉味来自于那些庸俗的浅薄的作品,经典作品的芬芳就和沉香木一样,你不需要把鼻子凑近《艺术的故事》,不需要像个品酒师一样去闻《与无常相处》的味道,不需要穿上工作服拿起来《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完全没有必要,你是寂静的,这就足够了。这些让你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早已进入到你的身体里,是你血管里的血,是你的呼吸,是你的气息,是你走路的样子,是你看紫藤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紫藤花开了 </p><p class="ql-block">轻轻的放着香 </p><p class="ql-block">没有人知道 </p><p class="ql-block">楼不管,曲廊不做声 </p><p class="ql-block">蓝天里白云行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林徽因的诗歌。我竟然会为了她的诗歌而在书房外面种植了一株紫藤,在春天,紫藤花帘子一样,盛夏,绿色的叶子投下浓荫,一些柔嫩的须条在风中像极了顽皮孩子的手,时不时轻轻拍打着推拉门的玻璃。麻雀应该会对我表示感动,它们跳跃在枝条上,所有的鸣叫犹如抒情诗歌自身的吟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读书,就做一些笔记,写一点读后感。这不是为别人做,或者做得好看一些。你是为自己做,这很美。你正在和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建立伟大的关系,只有你自己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能够进入到你所读的作品里,这真是一个磅礴的世界,这种关系(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的建立,既会加强你和作品的联系,也会推动你和其他作品之间关系的发生,这是涟漪,是波浪,是群山的起伏。在你阅读《瓦尔登湖》之后,你会去阅读《生命的未来》《沙乡年鉴》《看不见的森林》,你会从一个点推演出来一个区域,关键是,你通过读书笔记,正在编辑你的思想,是的,思想需要编辑,正在整理你的感觉。你正在用语言和情感重新搭建出来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如此自由,如此多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训练思维的敏捷,在和语言建立紧密关系,在努力培养自己对于创造力的热情,在深情理解一个世界(所有的作品都是一个世界的存在)的同时理解自己,在抵御由于丧失对于语言的敏锐而带来的迟钝感(甚至是老年痴呆症,这种迟钝感真是糟糕透了,因为迟钝感就是衰老,就是生命失去尊严表现),在所有这些方面,包括我们平静的朴素的记录生活,读书笔记成为了我们生命鼓舞的风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