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兔送福 非遗迎春—送春联、送“福”字、送窗花

慕溪

<p class="ql-block">平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是市上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新的活力,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和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更直观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统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合力打造了这条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传承体验、教育培训、产品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街巷。</p> <p class="ql-block">2023“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p><p class="ql-block">—平凉赵娟剪纸传习所</p><p class="ql-block">“瑞兔送福,非遗迎春”</p><p class="ql-block">活动内容安排</p><p class="ql-block">时间:2023年1月15日下午两点</p><p class="ql-block">地点:古镇平凉非遗一条街</p><p class="ql-block"> 赵娟剪纸刺绣体验坊</p> <p class="ql-block">春联,又叫春贴、对联、门对,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春联上下联的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且两边要互相对应,中间的“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它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p> <p class="ql-block">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过年贴对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所以,对联一般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也有一种说法,春联是大年三十早上贴的,但如今对贴春联的时间没有如此讲究了。</p> <p class="ql-block">窗花主要在春节期间比较多见,是一种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它原本是立春节气时,人们迎春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为了迎春,中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北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窗花。在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便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一直到现在窗花都是非常重要的装饰物品。</p> <p class="ql-block">窗花有一个非常出彩的地方,就是样式很多很多,而且不同的样式代表的寓意是不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p> <p class="ql-block">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图案。</p> <p class="ql-block">赵娟,女,汉族,艺名,慕溪;平凉市崆峒区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崆峒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平凉市新的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剪纸传承人。2016-2017年先后两次参加了文化部在西北民族大学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班及高研班的学习。曾参加了全国各级作品展,并被收藏;2017年8月中旬受邀赴日本参加了“辉煌号”游轮全国第二节剪纸交流会,其作品《福在眼前》荣获“十佳剪纸表演能手”奖。10月组织平凉市第五中学剪纸社团的学生参加了美丽中国梦.雷锋杯全国校园剪纸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9名;入围奖6名;平凉市第五中学获得优秀组织奖,我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的称号。2018年4月被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聘为剪纸社团指导老师。7月14日,中央电视台数字书画频道走进平凉五中,赵娟老师先后2次接受央视数字书画频道记者的采访。2019年3月,受中剪会邀请参加了中华剪纸巡回展(泰国站)艺术交流活动,其作品《匡衡偷光》以剪纸和书法相结合的形式,以故事的形式展现,荣获国际一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