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来德先生在柏波先生九十寿辰座谈会发言

刚合适

<p class="ql-block">  沈鹏老先生和柏老有很多相近之处,他们都是文人和诗人,沈先生在北京柏老师在遂宁,我想如果柏老师在成都生活或是在北京生活,可以想象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也许北京是在高山之上,而四川海拔很低,但是最终人们还是要去掉这个基础,还是从一个人的学术、艺术本身看问题,在当世可能会有很多附加条件,但是以后恐怕那些附加条件就失去了作用。所以柏老师作为遂宁的骄傲,作为遂宁艺术界的长者就他的一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p><p class="ql-block"> 首先,一个艺术家有三条在柏老师身上充分体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第一就是艺术家要单纯,如果艺术家不单纯也很容易和世俗纠缠在一起,一个艺术家一旦世俗化之后,其实他艺术道路就走不了了,所以柏老师的一生,刚才陈刚讲的苦难的前半生,和他整个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单纯的,只有绝对的单纯才能进入到智慧的境界,所以我说柏老师是一个智者,是一个长者也是一个智者,这是我想我们在座的,尤其是我自己是值得敬重和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是艺术要纯粹,艺术不纯粹就不可能在高度上有超越,纵观柏老师从开始走到今天,他对待艺术的态度和他表现艺术的手法、风格和取向,他是干净的、是纯粹的、是没有撕裂的。这一条对我们今天这个声色犬马、急功近利现实主义的社会,确实是一道难题,很难跨过去,很多人栽倒面前。柏老师在这点上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p><p class="ql-block"> 第三艺术家要有最大的人格。最大的人格是什么?就是对待利益的态度,在利益面前狭隘、自私、小气、唯利是图,是不会有太好的人格,恰恰是这一方面柏老师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一生很清贫,但他一生高贵,他很高尚,因为艺术家的命运告诉我们,当艺术家需要金钱的时候,他的艺术不值钱,当艺术家不需要钱的时候也许他艺术产生的价值,但他自己却无法完整享受自己创造的价值,这就是艺术家的时命,如果我们违背了这一条那么我们的艺术能够被多少人理解和接受,也是一个问号。所以柏老师一生清贫、清苦,他始终坚守这样一条,重艺术而不重利益,我们现在很多所谓的艺术家自己还没有价值,就想尽千方百计,去夸张、去吹捧,所谓去创造价值,他的人心早就不属于艺术。</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三条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最基本的标准,在先生身上我觉得是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管他是在遂宁还是在蓬溪并不影响它所处的位置高和低,柏老师一生也没有去追名逐利,也没有为现实利益破坏自己心境,阻碍自己对艺术、对学术的崇高的追求,所以这点是我与他交往几十年来我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p><p class="ql-block"> 第二,评价一个艺术家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有我们的角度,但是有些规律它是共同的,我曾经说过三句话:“第一知法守法”、“第二以身试法”、“第三逍遥法外”。</p><p class="ql-block"> 柏老师传统观点来自于帖学,这个功夫是很深刻的,他行草书里头就是那种洋洋洒洒,带着自己真实的情感,带着自己诗一般的挥洒,他没有矫揉造作,完全他是自然倾泻而出的,就是那种艺术感染力,我觉得来自于它生命的超越。第二他学习古人的时候他又开创了自己风格和新意,既有传统又有自我,在传统和自我之间相得益彰,第三逍遥法外,到了晚年、到了后期他完全是表达自己的心情,完全是创造自己的笔墨艺术与笔墨语言,在行云流水在方圆之间,他找到了一种非常好的转化形式,它虽然没有在书法界担任什么主席或副主席,但一样不会影响他艺术成就,一样不会影响有识之士对他尊重和艺术的欣赏和热爱。</p><p class="ql-block"> 另外我们在评价一个艺术家还有四句话。</p><p class="ql-block"> 第一就是格局、第二就是格调、第三就是丰厚、第四就是丰富,这个格局的大小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格局既是天生的,又是后天铸就,它缺一不可,格局不是装腔作势,不是有身份就叫格局,我觉得格局是在作品里头体现出来的,大师就有大格局,大家就有大格局,小家就是小格局,这是装都装不出来的,所以柏先生他格局虽然不是颜真卿,虽然不是黄庭坚这样的大刀阔斧,但是柏先生他是属于娓娓道来、绵绵不绝、直抒胸臆,就是笔墨干净准确,优雅婉转这种风格,我觉得他是走得比较完美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格调,格调是一个人的修养、学养、教养以及人格、性质和他生命的历练过程的综合反应,如果这个人的作品格调不高,就反观其人,他自己的修养和学养他的心性一定有缺限,所以柏老师的作品给我们表达的就是格调高雅,我觉得是自然逻辑摆在那里,不是装腔作势,格调俗了就没办法接着往下评价。</p><p class="ql-block"> 第三就是丰厚,丰厚就是纵向看一个人的成果和成就,中国三千多年的书法历史我们如何跟古人交流?我们入古了没有?我们出新了没有?这个入古和出新是个非常难的一道题,有人入了古他就出不来了,有人为了出新他就“歧古”,这就是两个很难融合到一起的,这是一道难题,柏老师除了他的修养和学养对书法史、对书法家的认知、学习、传承、弘扬上面我觉得他把一部书法史烂熟于心,而且是很透彻的通透的消化过,他自己的作品他是厚重的,有厚度的,不是轻飘飘的,这个是柏老师的人生和作品给我们提供的参照。</p><p class="ql-block"> 第四就是丰富,书法是我们一种表现形式,但是书法涵盖了很多学识、修养,它是综合反映。书法就那么一个点、线,但这几条线里头,抛洒出整个人生思考和体验,我们说古人“格物致知”,如果我们只站在书法的角度,其他所有事情我们都读不懂,都与之无关,我想这样的人只是一个匠人,只是一个技术性的人,所以我们柏先生的书法立场就是通透古今,对诗词、对文学、对美术,都是打通了的,所以你读他的文章和诗词可以体会到他作品中这些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所以综上所述,无论纵向看、横向看、从风格看、格调看先生都是我们值得尊敬,值得我们颂扬,值得学习。我们书坛,不可多得的代表人物,对柏老师的定位我想也不仅仅只站在遂宁这个角度,我想历史会给先生一个说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遂宁书坛的同仁,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自己,看到我们自己人,他们在这个时代的表达和表现,这最后我祝柏老师健康长寿一百岁只是一个阶段,按照柏老师现在的精神状态我看一百二十岁也没有问题。柏老、柏老,我陪您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