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张金麟院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2代攻击型核潜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2023年1月9日,中国核潜艇第三任总设计师张金麟工程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失去了一位情深意切的大哥,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失去了一位同舟共济的战友。悲伤之情难以表述,谨以这组照片和一篇文章来缅怀他。</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张金麟院士生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当年帅气的张院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88年核潜艇极限深度试验成功,张院士祝贺参加试验胜利返回的核潜艇总体设计所的科技人员,激动兴奋之情都写在他们的脸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97年,张院士被聘为海军核安全专家委员会的专家。海军领导亲自为其颁发证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04年元旦,张院士夫妇与核潜艇建造厂及驻厂军代表室的朋友们欢聚一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04年,张院士(左2)深入核潜艇建造厂的新型核潜艇反应堆组装车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06年,一艘新型核潜艇服役。张院士(左1)在核潜艇内向胡锦涛主席介绍核潜艇的战术技术性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新型核潜艇服役,张院士和他的战友们同庆祖国海防的强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个头不高的张院士甚至站在了凳子上举杯庆祝这激动人心的时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两位核潜艇总设计师举着核潜艇造型的酒瓶风趣地对设计该瓶子的朋友说:你是这个酒瓶的总设计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03年9月在外开会期间,张院士对朋友说,我们在“善者吉祥”前面合个影吧,我们都要做善良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06年,张院士穿了40多年的翻毛工作皮鞋,被他的"粉丝"在核潜艇建造现场收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2年11月28日,在核潜艇精神高层论坛上,研制第一艘核潜艇的老朋友们激动地相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0年12月26日,北京举行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50周年纪念大会,张院士在会上作激情发言。他说:今天在这里能和大家见面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张院士在会场寻找他的老朋友,老战友,老同事。他紧紧握着彭士禄总师女儿的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张院士高兴的和多年并肩战斗的好朋友、好老弟,好战友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大会期间,张院士欣然为朋友在核潜艇纪念封上签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1年5月,张院士在武汉与北京来的两位朋友合影,他紧紧地抓住两位朋友的手,传递着内心的千言万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2年,张院士与家人渡过的最后一个生日(86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张院士于2023年1月12日安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半个世纪老党员,融入中国核潜艇60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敬爱的张院士,我们永远怀念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核潜艇的坚守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张金麟院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易车斤)</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60年,张金麟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热力涡轮机专业毕业后,直接分到海军科研部“09”研究室,自从跨进这个门槛,就心无旁骛,用一生守候。他从一个普通的基层科研人员成长为核潜艇的总设计师和工程院士,60多载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坚守核潜艇事业从不言退,殚精竭虑从不言悔。张金麟与前两任总设计师相比,虽然不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老革命,也不是四五十年代毕业的老知识分子;但他与前两任总设计师一样,都是中国核潜艇研制初期就献身这项光荣事业的“元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参加了陆上、海上两次首轮核反应堆“满功率”试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大学毕业后的张金麟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研究探索中国核潜艇。他在工作实践中牢记母校“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认真学习和努力磨练自己。他说:“我是学汽轮机的,毕业之后却去干核方面的工作了,正是像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这些基础理论课程,才使得我能迅速改变研究方向去适应工作的需求。同时,母校的校训时时刻刻鞭策和鼓励着我,提醒我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工作要认真负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令张金麟难忘和庆幸的是,在第一代核潜艇研制期间,他直接参加了中国核潜艇核动力装置的两次满功率试验,一次是陆上模式堆的首次满功率——在深山僻谷之中;一次是核潜艇水下高速航行时的首次满功率试验——在大洋蓝水之下。他形容那两次试验达到“振奋人心”的程度。张总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i><u>潜艇核动力建造成功的标志就是达到满功率,满功率试验是对设计和建造的综合性试验。对建造者来说,在试验之前总是忐忑不安,在试验成功之时的激动和振奋心情无法抑制,这些情景是亲身参加者一生不能忘记和经常回忆的。我国核动力装置先后有两次这样的时刻,我有幸在两次试验中领略了这壮观的场面,而且也亲身体验了成功的喜悦。</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满功率是核动力装置堆芯核能释放的顶点,也是张金麟内心激浪的巅峰。他是亲自参与从设备安装试验、低功率试验、直至满功率的。那是一条艰辛的道路,而能够亲临现场直接参加两次满功率试验的人却是凤毛麟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张金麟参与的第一次“满功率”试验起源于1960年代末,当时八千军民日夜奋战,进行陆上模式堆的施工和安装,张金麟是这支队伍中的主要骨干。他参与了核潜艇陆上模式反应堆的设计、建设、调试运行全过程,主持建立了压水反应堆一回路试验室,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压力安全系统热工理论和试验研究,建立了该系统设计基础,并验证了压水堆的运行方式,为制定我国首座潜艇陆上模式堆运行程序和运行方式做好了准备(该项目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那个年月,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没有时间享受生活,只有一腔革命的热血和工作的痴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70年7月,陆上模式堆安装完毕后开始提升功率,并向发电机供汽发电,这是我国首次用核能发电。张金麟作为运行试验指挥组成员,参与负责了这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试验。反应堆的功率水平从低功率按九步稳定提升,但快要到达满功率时,因故停下来;8月继续升温升压,向设计满功率的指标冲刺,当到达核功率的“顶峰”时,张金麟与在场的全体参试人员都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张金麟参加的第二次“满功率”试验是在核潜艇上。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下水后,一直没有条件进行核动力装置的满功率试验。1988年,核潜艇进行深水全速航行试验任务,试验中,只有核反应堆发出满功率才能达到核潜艇全速航行。核潜艇在水下进行满功率试验,其危险性是较大的,如果试验成功,核潜艇将可在水下真正发挥其机动性和快速性的优势。张金麟成功地主持了这次核动力装置水下满功率试验,他至今清晰地记得:当时在作测速试验前,指挥组将操纵、监护保驾和指挥口令都作了周密的部署和严格的规定。试验开始,主机缓慢升速,反应堆自动跟踪,当190转/分钟时,人们都屏住呼吸;指挥员高声报出198转到!并下达检查口令。随之各战位不断报告:“运转正常”。为此,指挥组决定再升高2转!直到核动力装置到达满功率,事后他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荣记二等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二、参与了两代核潜艇研制全过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张金麟总设计师见证了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从研制第一代核潜艇到研制第二代核潜艇的全过程;并在这个漫长而艰辛的研制过程中,由“战斗员”逐步成长为“最高指挥员”。在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中,他更多的是“扮演”执行者的角色,在第二代核潜艇的研制中他更多的是“扮演”技术决策者的角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张金麟在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中,首先在中国核潜艇的“摇篮”——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工作,当时这个小组归海军科研部所属,对外又叫“造船技术研究室”。从此,他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年轻的海军军官。以后,他一心扑在核潜艇事业上,白手起家,从调研探索开始,艰难地踏上核潜艇研制之路。他博览资料、深入厂所、认真论证、精心计算……“那时候,如果能从哪里找到一篇跟专业相关的文章,就如获至宝,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把它们吃透,消化掉。”张金麟至今仍记得当时那种对知识的渴求。在参加了陆上核动力装置的各项试验后,于1971年作为舰艇研究院潜艇原子能动力工程研究所驻核潜艇总体建造厂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第一艘核潜艇核动力装置的码头系泊试验和海上航行试验。当年他离开家人,来到生活非常艰苦的半岛,把全部身心都扑在核潜艇上。孩子出世,他不在;家从四川搬到武汉,他不在;母亲病危,他不在……,同事们说他是一个“不顾家的人”。张金麟说支撑他忘我工作的是两个字:“责任”,只有这两个字他拿得起放不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在进行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中,他先后担任过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等,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设计经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70年代,在进行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中,张金麟还参加并负责第二代核动力装置的前期研究工作;参与领导了我国首台船舶核动力装置训练模拟器的研制,为海军核动力装置的操纵训练填补了空白。张金麟常与人言的是产品的未来发展,只要有空他就会尽量搜集资料,了解国外产品发展的最新动态;他还见缝插针地挤时间撰写了多篇论文,探讨产品的发展方向,指导产品的预研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95年,在第一代核潜艇全部建成并形成规模战斗力后,在核潜艇研制“战场”上已经“身经百战”的他被任命为第二代核潜艇某型号的总设计师。在这之前,他长期从事核动力装置研究设计,并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进行核动力装置的技术抓总和协调工作。现在,他承担的却是整个核潜艇的设计研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浩繁的工程,每一步都艰难曲折。为了能使第二代核潜艇在总体战术技术性能上有较大的提高,作为总设计师,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收集信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他带领技术人员攻难关、解难题,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仅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就完成预研课题300余项,实现了多个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创了该型产品研制的多个“第一次”,为核潜艇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97年,他还被聘为海军核安全专家委员会的专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2000年,张金麟从黄旭华手中接过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的“大印”后,工作担子更加繁重。他除了继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代核潜艇两种型号的研制建造,努力提高新型核潜艇的战术技术性能。还要负责第一代核潜艇的现代化改装和维修等工作,积极维持一代核潜艇的战斗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张金麟在承载着信任的同时,也面对许多压力。他几乎随时都面临着重大的技术决策。每到这时,张金麟总会先稳定军心,再寻觅对策。他有敏捷的思维,睿智的眼光,指挥若定的大家风范。他赋性灵慧,老练机敏,处理技术问题游刃有余。大家开玩笑地说他具有“狐狸”一样的机智和敏锐。其实,作为工程总师,当产品研制方案久议不决时,当设备质量查不出病因时,当工程进度受到影响时,他比谁都急,只是作为决策者,作为大家的“主心骨”,他的压力不轻与人言。他要在进度和质量之间反复权衡、论证;他要在各协作单位之间不断迂回协调;他要站得更高、更远……直至找到最佳方案。同事们说:“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如果见不到张总师,我们就感觉缺了主心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张金麟具有超凡的协调能力,他特别推崇协作精神,他说这是早在上大学时就养成的习惯,“当时有一句话,‘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所有的学生对体育比较重视,一个班级有几个组专门负责。如果全班体育都合格了,那是非常光荣的,因为这是班集体之间互相比拼的地方。”张金麟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i><u>“我体育不及格,百米不行,我们班集体就在运动场帮我练习。这种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班集体团结向上、温暖和谐的关系,对我的影响很大。哈工大给了我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心,使我能够克服一次又一次的困难,顺利完成每一次艰巨的任务。”</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张金麟院士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特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7年获国家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和金质奖章……但是,张金麟的“权威”,不在于他获得过各种高级别的奖励,也不在于他是教授、博士生导师,而在于他总能在重大问题面前果断决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复杂的问题梳理清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认识张总有半个世纪了,当时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那特有的一头银发,其实那是“少白头”。他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六七十岁时在东北的冬天竟然不穿棉衣,令我们这些壮汉们吃惊不已。他说他的体内是热的,习惯了。我确认这更是一种毅力和精神,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也就谈不上体力和精力。有一次他因工作劳累身体不适晕倒,头部碰破缝合十几针,但依然故我,坚持战斗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他几十年如一日正是用这种发自体内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才使他得以在艰难困苦的道路上克服“严寒”一路走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2006年,我在核潜艇总体建造厂担任核安全监督员。一天,张总从核潜艇上下来,我发现他经常穿着一双老旧的翻毛皮鞋,便好奇地问他为什么现在还穿这么不入时的鞋?他说这双皮鞋可是他的老伙伴了,从20世纪60年代奋斗在大西南陆上模式反应堆时就开始穿这双皮鞋了,因为此鞋比较结实还不易碰伤脚,以后从事第一代和第二代核潜艇时,也都把这双鞋作为工作鞋,他穿这双鞋踏遍了工厂车间和每艘核潜艇的角角落落。在我的请求下,他挺舍不得地把这双陪伴他40多年的皮鞋洗干净后送给了我,使我又多了一件珍贵的核潜艇历史文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和张金麟总师在第二代核潜艇建造现场共事时,他和老伴都已经是年逾七十的古稀老人了。由于他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老伴长期患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他不忍心把老伴一人扔在家,出长差时经常把老伴带在身边,忙完手头的公事后,第一件事就是张罗老伴的饮食起居。他对老伴精心照料,温情有加,我们偶有撞到他像对待孩子一样服侍老伴时都深受感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张金麟自从接过第三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以来,把中国核潜艇的技术指标提高了一大步:改进核动力装置确保了核安全性、解决了新型导弹发射的关键问题、采用先进的武统提高了综合作战能力、综合治理提高了潜艇隐蔽性能等,把一艘又一艘高质量、高性能的新型核潜艇送入大海。让张金麟难忘的是,当第一艘新型核潜艇服役那一天,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交船现场接见了他。2007年,在他71岁高龄时当选为工程院士,被大家誉为“银狐院士”。2008年,张金麟获得“中国船舶设计大师”的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20出头的张金麟选择了崇高的事业,也选择了毕生奉献,半个世纪以来奋斗在核潜艇设计和建造的第一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如今,“精诚灵透”的张金麟院士完成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宏愿,终于可以安详地到另一个世界休息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金麟烟消,功德永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i>核潜艇精神</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i>情深似海的爱国精神</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i>激流勇进的奋争精神</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i>破釜沉舟的献身精神</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i>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i></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