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评书旧时在茶馆中总可以听见,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我就看见过这种艺术形式,宽敞简陋的平房茶馆里,坐满了人,说书人一身长衫,绘声绘色的说评书。</p><p class="ql-block">评书,据说起源于东周时期,周庄王是评书的祖师爷,唐代出现了说话艺术,宋代时期,已经与现在的评书非常类似了,明末清初的柳敬亭为评书大家,因为地域不同,北方多称为评书,江浙、福州等称为评话。</p><p class="ql-block">《东京梦华录》是记录北宋时期生活、城市布局、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古籍,里面就有“霍四究说三国故事的评书、尹常卖说的五代史的评书、张廷叟讲述孟子故事的评书”。宋代的小说称为话本,宋代的通俗小说大体上都是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说评书多以诗词开始,以诗词结束,中间叙述故事情节,因此,“说本—话本—小说”的层层演变进行的过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最终成型为小说,离不开历朝历代说书艺人的记录、整理、加工,师徒相传的评书作品。</p><p class="ql-block">清道光时期,说唱艺人石玉昆说的包公案,精采动人,由于他的收集整理,将包公故事融汇和创新,不论贵族阔少,还是贩夫走卒,都被吸引了,同治年间,有个问竹主人的人,将其集成120回小说,《忠烈侠义传》,光绪时期,印成小说,也就是《三侠五义》,作者石玉昆。后来又有了《忠烈小五义》、《续小五义》。晚清鸿儒俞樾又修改写成《七侠五义》。</p><p class="ql-block">中国古典小说都是说评书的底本,古典小说的章回体格式受评书影响,《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等都是评书演员常演不衰的经典名段,像《儒林外史》、《聊斋》等故事之间缺乏联系,都是小故事,《红楼梦》中心里描写太多了,不太合适说评书。中国古典小说与评书同根同源,小说是文字的,合适阅读,评书靠表演技巧,人们从听中感悟故事的魅力。</p><p class="ql-block">评书方面的书籍出版以后,一般难再版,时代在发展,评书这种娱乐方式被其它娱乐方式代替,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许多家庭没有电视剧,只有收音机,刘兰芳说的《杨家将》、《岳飞传》万人空巷,而且每天只播半小时,人们早早的守着收音机等着听评书。现在评书艺人也少了,这样的人才培养确实不易。因此,收藏评书方面的书籍有价值,它是评书艺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与小说中内容有的可能有出入,这也是收藏这方面书籍的价值所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兴唐传10本</p> <p class="ql-block">评书,袁阔成</p> <p class="ql-block">评书</p> <p class="ql-block">田连元</p> <p class="ql-block">竖版,上海古籍1980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