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些素描、速写作品大多是我1978年~1982年之间所画的习作,至今已40多年了,作画用时一般在30分钟~3个小时左右,有一两幅石膏像画的时间会长一点。</p><p class="ql-block"> 这些作品历经了40多年还能留存下来实属不易,我有大部分作品因多次工作调动、多次搬家而遗失。</p><p class="ql-block">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作为当年一名处在绝望中的下放知识青年因此而改变了命运,有幸考入的专业艺术院校学习。其实我学的是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在陶瓷厂搞过器型、图样设计;在美术学校担任过专业美术设计教师;在党报干过美术编辑、记者等工作;1992年调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室主任、首席设计师、副编审等职,一直干到2016年退休。在出版社工作的25年中因工作原因基本上与绘画绝交了。我美篇中所发表的作品都是我退休后重拾画笔创作的作品,也就拿起画笔5、6年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素描、速写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70年代未到8、90年代,我们那时学习素描的方法、技法及个人追求的素描感觉与现在高考培训班的要求是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那时比较注重个性、情感与激情的表达,同学之间也是各有各的表达形式,这是由于当时的描素教学没有形成统一模式,那个年代的我们来自四面八方,见到的学到的东西有局限,那时也没有培训班,全凭个人爱好,入学前多是向社会上的各色老师学习,画风各异。但是,那时画画对我们来说是真心的喜欢,不像后来的,成绩不好就去学画画,就为能挤进大学求个文凭。俗话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不假。</p><p class="ql-block"> 我生活在一个地处湖南湘西名叫沅陵的小县城,边远山区文化落后、闭塞。父亲是军人岀生,早年就读于中国革命军洪江机械化学校战车科,是一位参加过远佂军的抗战军人,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底机缘巧合又成了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二师七人中的成员之一,功勋卓著。1963年我随父亲转业由江苏徐州装甲二师军营来到了沅陵老家。我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课本、作业本常被我涂得不堪入目,自然也常被家长、老师批评,但手痒,改不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落后、闭塞的生活环境,我在1977年参加考学之前从未见过石膏像,更没有进行过石膏、人物写生,学习绘画的主要途径就是临摹、默写、搞创作、办班级黑板报、办学校的大批判专栏、办阶级斗争村史馆、参加县文化馆的创作活动。绘画材料也是这里找一点那里要一点。</p><p class="ql-block"> 其实,上中学时我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各科成绩都是很好的,特别是数、理、化的成绩也一直很好,说是相当好也不算夸张。记得参加1977年高考时我参加的是理工科的考试再加试了艺术,报考的也是理工类大学,成绩都很不错,凭我当年的成绩上个理工类本科也是完全没问题的,招生办告诉我艺术类会提前3个月第一批次招录,让我作出选择,我就选报了艺术类,并且还注明了“服从分配”,因为当时我是个回城无望、几经绝望的知青,怕政策有变,夜长梦多,所以做了这样的人生选择。我也会经常想,我当年如果选择了上理工类大学,我现在会是一种怎么的生活呢?</p><p class="ql-block"> 但我的这一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却拯救了我的家族,我是老大,家有5兄弟,这在当时来说,为父母亲减轻了多子女的就业精神负担。后来,我的几个弟弟都相继考入了美术院校,再后来他们的后代也选择了艺术之路,成了央美、天美、广美、师大的学生,大多读到硕士、博士,专业横跨装潢设计、中国画、油画、舞台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雕塑等,个个学有所成,成绩斐然。</p><p class="ql-block"> 哈哈,一辈子了也快活到头了,为自己活着,一切还行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