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双宁:金融·哲学·艺术——接受新浪网“两会”专访

霜凝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融·哲学·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受新浪网“两会”专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唐双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2008年3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请到全国政协委员、光大集团董事长、著名书法家唐双宁与网友交流。唐董您好,跟我们新浪网友打个招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新浪网友好,不过我这个身份很难介绍,著名书法家我不太敢承担,刚刚搞企业,还谈不上企业家,算是杂家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持人:唐董,今天的访谈就从昨晚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办的《你是这样的人——纪念周总理诞辰110周年大型史诗音乐会》开始吧。在此次史诗音乐会上,著名朗诵艺术家方明先生朗诵了您的长诗《周总理逝世三十周年祭》,引起了全场的轰动,许多观众听后泪流满面。一首诗,而且是非诗人写的诗竟产生这样的效果,我们都十分惊叹,请问,您能谈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您作为一位著名的金融家和企业家,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诗来?为什么要写这首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说起昨天晚上的演出,到现在我的心情还很不平静。昨天晚上的效果可以说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我意料之外。既在意料之中吗,周总理的人格应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铭记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所以全场出现了很多动人的场面,有的人讲是几十年不见的场面。当方明老师播送了我的那首长诗《周总理逝世30周年祭》之后,全场唏嘘不已,许多人流下泪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持人:听说现场有两千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是的,两千多人,座无虚席。这种场面我没有想到达到这种程度。预料之外呢,我不是诗人,也不指望写什么诗,没想到一夜之间却成了个“诗人”。一、二天来,很多熟悉的人打来电话,令我很感动。周总理应该说是我最敬仰的人。毛主席走的路我可以说基本都走过,周总理走的路我可以说基本都走过,小平同志走过的路我可以说基本都走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持人:您是指物理意义上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包括物理上的路,包括心灵上的路。从他们走的路了解他们这些人,沿着他们的足迹去探寻伟人的“心路”。周总理走的路,从故乡淮安到东北的铁岭、沈阳,到南开学校,到日本京都岚山,到法国勤工俭学,到黄埔军校和东征,到上海领导三次工人起义,到武汉中央,到指挥南昌起义,到撤退到广东陆丰,发高烧40度,由聂荣臻、叶挺架着小舢板护送到香港一所法国医院治病的旧址,到回到上海中央,到进入中央苏区,到二万五千里长征和东征西征,到崂山遇险,到重庆红岩村、曾家岩,到安徽云岭新四军总部,到回老家绍兴,到湖北宣化店,到南京梅园新村,到同毛泽东转战陕北,渡过黄河,经山西到河北西柏坡,一直到西花厅,我都走过。走过周总理走过的路,愈发感觉到周总理的伟大,愈发感觉到周总理人格的高尚。所以在2006年1月8日那一天,早晨4、5点钟,我不知道怎么就醒了,那天是星期六,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醒了以后我下意识地打开电脑,我一生从来没有在这个时候打开过电脑。结果我发现,那天是周总理的忌日,是周总理逝世30周年的忌日。网站上的留言像雪片一样,我看到这些留言止不住眼泪往下流,结果我一口气写下了那首诗。这首诗不胫而走,很多人看到了,给我打来了发自肺腑的电话,给我写来了感人至深的信件。方明老师我并不认识,他读到这首诗后情不自禁把它朗诵了,然后有个朋友把光盘送给我,我看了以后也很感动,经过他的朗诵就更加动人。我就急于和他相见,我们相见以后他回忆当年他播送周总理的讣告,周总理的悼词,他的眼泪哗哗就流下来了。所以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诗,靠什么去写;艺术家,靠什么去打动人;我们在今天,如何去做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主持人:我看您还沉浸在昨天晚上的意境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是,我昨天没有睡多少觉,一首诗能唤起全场两千多观众心理的共鸣,晚会结束以后很多人,有老人,也有二十多岁的青年,围着我,把我当成明星了,要和我合影,和我握手,要请我签名留念。我应该说各种场合见的不少,但是在这种场合,在文艺演出现场成为“明星”,这还是第一次。这应该说都是由于周总理人格的伟大。今天早晨有位小记者跟我讲,他说我不信什么主义,但昨晚听了您的诗,我信总理的人格。我觉得这说的都是实话。其他的可以先不谈,在现在物质生活相对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需要有一种精神,所以弘扬周恩来精神非常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持人:我们是从六十年代走过来的,我们也是一上大学就赶上了纪念四五运动,纪念那个时候,的确像周总理这样的伟人,像那个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我产生一个想法。人之所以为人,有两重性,一重是自然的人,需要解决吃穿用的问题,另一重又是社会的人,要有思想,要有精神,要有信仰。如果没有信仰,就是行尸走肉,就是植物人。人可以有不同的信仰,但不可以没信仰。国外信仰宗教,宗教从世界观来讲应该说是不科学的,但是宗教有一个共性,就是抑恶扬善。我们过去信儒教,后来批林批孔不信了;过去信马克思主义,老实说现在许多人可能也不信了。什么都不信,这在当今社会是很危险的。物质生产大发展后,缺乏信仰,会出现什么后果呢?挣到钱不知道干什么,好的去修坟墓,坏的嫖娼赌博。这也是社会丑恶现象滋生的一个根源,所以要解决人的信仰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中国人不能没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又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所以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同一性。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存在着同一性的。马克思讲的解放全人类,同儒家的“修齐治平”有同一的一面,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同道家的朴素辩证法有同一的一面。所以要研究它们的同一性。我觉得在这方面周总理是结合的最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持人:唐董说到一个很大的话题,改革开放30年,我们在物质上,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代表这30年最先进的生产力的这些代表,这些企业家人群,一方面在创造财富,一方面也在思考社会,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民,我们的社会它的核心价值观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否则你就不知道为何而改?难道只是为了吃饱肚子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说实在的,本来我的个人爱好对文史哲非常感兴趣,但是78年高考的时候,那个时候是计划分配,“乔老爷乱点鸳鸯谱”,一下子分到了财经院校,一错错了三十年,错成了一个“金融专家”。所以很多人说我是金融家,我就半真半假地引用达芬奇那句话。达芬奇说他精通数学、解剖、物理、机械......略通美术,我说我是略通金融。不管怎么的吧,我还是一直在搞金融工作,在基层银行当过行长,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督、支付服务部门当过司局长,在银监会做过副主席,现在又到了光大集团,是一个特大国企,至少形式上也成了一个企业家。他们说你一个企业为什么要举办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庆祝会?我说光大的改革重组包括两个层面的工作,一个是物质层面的工作,包括改革体制机制,发展业务;还有一个就是精神层面的工作,打造企业文化。如果没有企业文化,你其他的体制是重要的,管理也是重要的,但是这一切都要靠人去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没有很好的执行制度的人,你这个制度再好,体制再好,也实行不了。所以我们举办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庆祝会,目的就是借此塑造我们的企业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主持人:唐董刚才讲这实际是一个虚和实的结合。您刚才讲到光大集团了,光大跟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差不多是同时诞生的一家金融企业,但过去大家对光大不是很清楚,而是去年知道光大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光大发生了什么变化?还将要发生什么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去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70周年,聘我做他们的名誉校董,我去参加他们的庆祝大会,遇上原来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他问我,老唐,你什么时候到光大去的呀?我说才去四个月,他说光大和中信当年是一起起步的,人家为什么那么好,你们是怎么搞的啊?我想了一下,说有这么两句话,一句话叫“敢于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人家中信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告诉后人螃蟹可以吃,这是对人类的贡献。我说还有一句话,叫“敢于当第一个吃蜘蛛的人”,我们就是第一个吃蜘蛛的人,对人类也有贡献,告诉后人蜘蛛不能吃。开玩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光大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20几年,为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也积累了很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都是历史形成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务院决定对光大集团进行改革重组,四年前就开始启动了,启动以后一直到去年的8月份,方案才正式批准了,为什么拖这么长时间呢?主要是由于光大的复杂性,有六个方面,一是资产及业务上的复杂性,二是机构及股权上的复杂性,三是债权债务关系上的复杂性,四是管理体制上的复杂性,五是人员的复杂性,六是改革方案设计上的复杂性。所以很多人跟我讲,光大是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不改革资本充足率不能达标,就出不了报表,出不了报表,业务就会跑掉,业务跑掉,人心也就动摇,人才就会“孔雀东南飞”,剩下一帮老弱病残慢慢等死。为了“不等死”就要改革重组。来光大后,通过调研我把光大改革思路明确为“四抓一带”,抓历史机遇,因为当时市场很好;抓重点企业,重点企业主要是银行;抓改革重组,抓加强管理,带动整体工作向前发展。提出来打造五项工程,就是改革工程、管理工程、创新工程、人才工程、人心工程。抓重点企业,银行怎么抓呢?我提出来打三大战役,第一战役就是改革方案的出台,改革方案出台也不那么容易,经过反复磨合,总算出台了。第二战役是注资到位。注资到位更不容易,因为新老股东对峙。当时光大银行还有很多历史亏损,80多亿吧,新股东要求老股东缩股,把亏损问题解决了以后他才注资,老股东就不同意,说我的股票在市场上已卖到8块了,你一块钱进来,这些年我们都没分红,还要我们缩股,还讲不讲理啊?这就涉及到新老股东的利益问题了,就僵持住了。我就两边做工作,新股东那边我就说,你早注资早上市,你就可以早分红,不注资晚注资就影响改革进程,你要负责的;你再不注资我就通过市场的办法另找了。新股东我就反复解释,“多年不分红,我对不起你们,你们都有理,就我没理。现在的问题只有股东大会通过新股东的注资方案,光大这条船才能驶向彼岸,才能分红,如果现在为一口水争来争去,就会翻船”。经过反复工作,总算股东大会通过了注资方案,第二战役才打胜。我这个董事长很难当啊,其实只是个秘书长,为什么说只是一个秘书长呢?你想想,光大银行13名董事,汇金占7名,光大4名,其余是独董,我这个董事长不是秘书长是什么?但这也比“等死”好啊。不这样光大就会“温水煮青蛙”,慢慢等死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人问我,你干吗去光大啊?我说这是中央定的,先也没征求我的意见啊,中央定了要我去我能说不去吗?我们几十年的教育就是服从组织决定呀。如果征求我个人意见,我是不愿意去的。也有人问我,你原来在政府机关工作,现在一下换了身份了,你怎么处理啊?我去看我们的名誉董事长王光英先生,他也说你由政府官员到做企业了,你有什么感想?我说王老,我还是中国楹联学会顾问,我做一副对联给您,“在机关昂首挺胸做公仆,否则没有权威;到企业猫腰低头当主人,否则没有钱赚”,横批“大致如此”。到哪儿说哪儿,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只是光大的事情太复杂,光大就像一个“联合国”,我是“联合国秘书长”,银行、证券、保险、上市公司就像常任理事国,我又兼着“常任理事国”的“总统”,兼了六七个董事长。我一生什么“长”都当过,就是没当过“董事长”,这一下当了六七个,我自己还不习惯,有人叫我“唐董”,我有时还反应不过来。慢慢适应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持人:企业家是不是比官员难当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各有各的难处。官员也不好当,天天爬格子,文山会海,收入又低。企业家和官员要互相理解,换位思考。只是我这个企业家太难了一点,到现在光大是什么体制,仍说不清楚。光大可以称为“光大系”,由两个法律、财务上各自独立的公司构成,就是北京的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和香港的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这两个公司各自独立,但是一套班子,一个董事长,两个公司下面又有很多子公司、孙公司。有人说光大好比明朝的体制,明朝是一个皇帝,北京南京两个首都两个内阁。说白了一点吧,光大的北京和香港就好比两个省,但一个省政府,一个省长去管,这些都是历史形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持人:您再接着往下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接着就是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三战役。第三战役就是上市。上市有五场战斗,包括弥补历史亏损、发债补充资本金、处置不良资产、引进战投和IPO上市。这五项工作都在正常进行中。这里其他都好解决,大家都很关心弥补历史亏损问题。为什么不给股东分红呢?因为这几年光大银行的利润每年都用于弥补历史亏损了。到去年底还剩下37亿,原来达成的意向是新老股东共同缩股来弥补,但后来新股东表示有难处,要经过他们的母公司的董事会,要报批,要很长时间。而时间不等人,所以我们两手准备,共同缩股的努力不放弃,同时精打细算,争取用自己上半年的利润去弥补。哪条路快就走哪条路。而且我们有信心,天无绝人之路,这个问题一定能解决。这是光大银行的工作。就整个光大集团来讲,今年我又部署了四大战场,第一战场是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包括银行的第三战役,还包括光大证券,今年也要争取上半年上市,然后还有保险公司,这都是第一战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战场是实业企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战场是建设金融控股集团。光大集团过去实际上办成了一个行政管理局。现在根据改革的要求,要把它变成一个真正的金融控股公司。这个改革应该说难度更大,有一大笔历史债务要解决;要招聘懂金融的人,现有人员又要稳定;组织架构要重新设置,班子要补充完善;要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同下属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等要由过去的行政管理关系变成股权管理关系。这里面有很多工作要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四战场是香港,香港我们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和其他公司。香港这块儿目前按“三不”和“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掌握,将来内地企业改革成功后再研究香港企业问题。光大的改革就好比人走路一样,这四个战场是人的四肢,这四肢要都动起来,你要不都动起来光一只腿动能走路吗?四肢同时动起来才能走路。但动起来又要有先有后,同时往一个方向动也走不好路。所以,都动起来,又要有先有后,那么香港企业就要往后放一放,是四肢动起来时最后迈的那条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持人:你说的我听着都累,这不是一个企业改革的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任务,有句老话,你能承受多大委屈,才能成就多大事业,光大这个事业走了二十多年,到现在真是刚才讲的,是一个小国家的改革,小社会的改革,很多都不是企业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董,我们再往回拉一拉,今天毕竟是两会期间,也是我们谈金融,刚才我请教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您从事这么多年金融工作,您能不能用两个字概括一下您成功的秘诀或者说主要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我从事26年金融工作,有经验,有教训。如果说用二个字概括,那就是“哲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持人:哲学离金融很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离我们最远的是哲学,离我们最近的也是哲学;最没用的是哲学,最有用的也是哲学;哲学不能解决任何具体问题,哲学可以帮你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过去在文化大革命前提倡学哲学,我觉得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后来把它当成阶级斗争的工具,把哲学搞成斗争哲学,代替学专业,这就走向极端了。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提倡学专业,这是对的,但是只学专业不学哲学这个也不行。哲学好比地基,专业好比楼房,你有地基也要盖楼房,否则地基有啥用?但是反过来,盖了楼房没有地基,这个楼房迟早要倒塌。所以哲学和专业的关系就是地基和楼房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以很多人问我怎么样抓好工作,我跟他们讲就是学好哲学,学好哲学受益无穷。你比如我到光大以后,应该说光大的人事关系比较复杂,很多人都看我是不是又会一批人来,他们的位置会不会变化?我跟大家讲,我带一个人,光大我就有一个人,我带十个人,我也就有十个人,我带一百个人,我就一百个人,光大两万人,我不能带两万人来。人是可以转化的,我一个都不带,光大都是我的人,我们都是光大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主持人:这个很有哲学思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我说没有没用的人,只有没有用好人才的领导。没有垃圾的概念,此处是垃圾,彼处是财富,此处是粪土,彼处是肥料,就看你会不会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你说哪个颜色有用,哪个颜色没用?你把红色颜料放在画大海上,不是颜料不对,而是画家没用好;把蓝色颜料放在画太阳上,也不是颜料不对,也是你画家没用好。可以说我的一番话,在光大集团广为流传,人心稳定下来了。所以人是可以转化的,这里面有个哲学道理。今年年初工作会,我作为党委书记,作为董事长,我没有必要再去讲从业务上如何如何去抓。我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这个角度给他们讲了如何处理好工作中的十个关系,这十个关系我点点题。第一个是宏观形势与微观工作的关系,第二个是肯定成绩与查找问题的关系,第三个是发展战略与具体战术的关系,第四个是改革的坚定性和操作的艺术性的关系,第五个是关于加强管理与银行效益的关系,第六个是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第七个是传统业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第八个是领导与服务的关系,第九个是制度与执行的关系,第十个是物质利益与精神动力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都是针对我们内部的实际情况去讲的,是有血有肉的,有针对性的。处理好这十个关系,是解决治本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持人:唐董,我们时间不多了,您是从两会上来的,您能谈谈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昨天听了温家宝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听完之后,我概括了16个字,叫成绩显著、头脑清醒、任务明确、前景光明。我这也不是讲套话,成绩显著,确实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跃居世界第四位等等,报告中共列出了8个方面,这里面我特别感受突出的是金融改革的成效明显,亚洲金融危机时,用国外舆论的话讲,我们的银行有些已经技术上破产,而现在一些已经挤进了世界前十名,成绩确实很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头脑清醒”,家宝总理的报告中讲到存在的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三过”问题,结构性矛盾,增长方式粗放问题,投资与消费不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还有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协调,还有国际收支不平衡,特别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相当突出,等等,应该说这些问题政府都认识到了,头脑是清醒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任务明确,一共讲了9个方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景光明,听下来之后感觉按报告提出的去做,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把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抓好,我们国家是大有希望的。所以这个报告通篇听下来以后我有这么16个字的体会。这里边因为涉及到我们金融工作,特别是宏观调控的问题,我领会稳健的财政政策这个没有异议,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曾经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讲到这个问题,我特别提到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执行中,要贵在有度,重在结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事情得这么看,第一,为什么要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因为原来讲的“三过”,固定资产投资过大,外汇储备过多,流动性过剩,再加上现在又有一个物价上涨过快,这“四过”问题,就要求我们“两防”,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通货膨胀,为了“两防”的需要又提出这么两个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紧的货币政策怎么理解?从这个报告里我体会,也可以用16个字概括,叫政策连续,手段多样,重在结构,关键在度。政策连续,因为政策刚刚提出来,物价压力又大,所以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也是应该的,应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但是这个政策的执行手段要多样,这里边提到了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利率杠杆,汇率形成机制,等等,手段要多样。重在结构,我有一篇文章讲到货币政策的总量、结构和质量问题,我们过去从狭义上理解货币政策就是调控总量,我认为广义货币政策应当包括总量、结构和质量,今天中午和厉以宁先生也探讨了一下,他也非常赞同我的观点。就是说货币政策既要管总量,同时也要管结构,结构问题实际上就是信贷政策,这里边包括优化信贷结构,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特别是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产能过剩企业贷款要有控制,要创新改进银行服务,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支持。我们现在总体上流动性过剩,但具体到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有的过剩,有的短缺,如农业、中西部、东北,就是短缺。最后四个字,我讲关键在度,就是掌握好调控的频率和数量。所以说理解货币政策就这16个字,政策连续,手段多样,重在结构,关键在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持人:您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党史专家和散文作家,您能给网友介绍一下您这些情况吗?能展示一下您的作品吗?它同您的工作有什么直接联系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这方面的情况没什么可介绍的,都是一些业余爱好,有一些资料可以挂上请网友评头论足。同工作的联系吗,我有一本诗集,扉页里讲了这么一段话,“从小志在为文,后来却阴差阳错学了金融专业,但又不忍割舍旧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忘情于书法、诗词、散文等,久而久之,竟找到了他们的共同点:金融是利用利率、准备金、公开市场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书法是在尺幅之间利用激情对汉字进行宏观调控;诗词散文是在人生感悟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宏观调控……是耶?非耶?权当朋友诸君饭后茶余之笑谈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在给清华、北大做书法讲座时也讲到写书法,“我最早是从抄大字报开始的,可以说,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这个光芒万丈,那个光芒万丈,其实只有毛泽东的书法才真正光芒万丈。后来书法就变成我休息的一种方式,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休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再后来就变成一种业余爱好,从被动变成了主动,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再到后来就成为一种需要,不能离开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在我眼里,一张白纸就如同经济全局,书法中章法的横与列、字体的大与小、用墨的浓与淡,都成了贷款的不同分布,成了宏观调控的不同方式。我在工作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常常回家挥毫一通,就产生金融工作思路;在紧张工作的时候,又常常会产生书法艺术灵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就是这样相得益彰。我甚至认为,草书讲求变化多样,笔断意连,如同宏观调控中的软着陆,是市场经济的调控方式;而有的书体,僵化单一,每个字都是独立的,缺乏连带关系,如同宏观调控中的经济硬着陆,是计划经济的调控方式(听众笑)。书法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贝多芬说,公爵有千千万万,贝多芬只有一个。我觉得,一个人的物质生命终归要结束,活一百岁、二百岁也终究要结束,而人的精神生命可以无限延长。唐太宗我们现在还记得,唐玄宗因为他与杨贵妃的那段佳事人们也还记得,但唐朝其他的“宗”,人们早已忘记了。但李白、杜甫,人们永远会记得他们”。这些仅供网友评头论足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持人:您今天跟我们讲了这么多,我们网友平时也没有机会跟您做一个交流,我在这儿能不能再请您借助我们最后这点时间,跟我们的网友直接说上几句话呢,比如我们看一些网友的提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网 友:今年传闻金融行业要实行大部制,不知道您是怎么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双宁:大部制这个问题,我现在还不知道具体究竟是怎么个大部制法,我知道有这个政策信息,具体的是哪些大部制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谈点我个人观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讲这么几句话,第一,《三国演义》讲过一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个体制运行到一定的时限它的问题就会暴露,就需要调整。没有绝对好的体制,也没有绝对不好的体制,一切都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体制是上层建筑,改还是不改,就看你这个体制适不适应当时的经济基础,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句话,从金融业目前的状况来讲,我觉得几个监管部门也可以合并,也可以暂时不并。都可以,各有利弊。因为我是过来人,比较了解情况,目前这个体制它有利的方面是专业性强,弊的方面是效率低,有利有弊。如果合并起来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能提高效率,适应混业经营的需要。但是不利的方面是容易产生波动,因为金融非常敏感,最近国际金融市场又出现许多新问题。现在是一种“两难”,一方面次贷危机问题,法国兴业银行也出了问题,都是由于监管不利造成的。所以这个时候金融部门要是变动过大的话,有可能出现金融波动和监管盲区,不利于金融稳定。这是一个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其他部委实行大部制了,你金融不实行,好像这个也不太好平衡,也不利于金融企业的混业经营,不利于提高监管效率。所以目前是一种“两难”。在这种“两难”情况下我就说并也可,不并也可,各有各的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我的态度是慎重一些为好,再看一看国际金融形势再说为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我不知道具体情况,或者说知道一些今天我也不能在这儿说,也没有权利在这儿说,只能说说我个人的看法,完全是个人的看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访问就先到这儿了,谢谢唐董做客新浪。</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