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母恩情重如山,欲觅音容五更天。</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 父亲、母亲离开我们己有十八个年头了,这些年来,他们的身影总是不断出现在我的梦境中,虽看不清楚她的脸庞,听不见他说话的声音,但他的身影在我眼前梦中总是不断浮现。父亲他腿不好,平时出行总是戴个旧草帽,推着用七块钱给我上学时买的自行车当拐杖,平路时骑行在上面,下坡就坐在上面,上坡时当做拐杖,节省力气,和在世时一样仍然是很少说话言喘。就像不久前发生的事,使我越发思念它老人家,想把对它的思念之情及整个家族的家史及来笼去脉表达记录下来。有些事情我不去记录、家史我不去做,其它人他们知道的很少,天长日久就被过往烟尘埋沒了。</p><p class="ql-block">农历十月二十九,是父亲的生日,2005年,父亲在过完七十八岁生日后的十一月十五前后,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吃午饭时脑梗病发作,当即就昏迷不醒,随即我们就送到后洼保健站抢救治疗,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始终处于昏迷㧋态,无任何好转,医生认为己无药可救,没有点滴希望,建议出院回家,安排后事。回家后在继续挂液的情况下延续了三天,於第四天凌晨不幸逝世,咽了最后一口气,告别了他的儿女子孙等亲人、所有的好友,告别了这个世界,走完了他苦难顽强奋斗不屈的七十九年人生历程。</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和老辈人讲,我村王姓大户最早是在明朝天启年间的移民朝中从山西洪洞的老槐树下迁徒到白水的冯雷一带,若干年后从冯雷分支迁到下河西村,两兄弟一个后来又从下河西村分迁到故现岭。故现岭原来是个无名小村子,只有牛姓和南姓两户人家,因正北面川道有个故现村,历史久远,故现岭又处在故现村南面梁上,因而称作故现岭。刚解放那阵,每年大年初一,全村男姓老少一大清早还去下河西祠堂祭祀祖先,后因口舌之争,故现岭的后生们将祖宗族氏(俗称影)拿了回来,就再没去过下河西村,可惜文革时作为四旧梵烧了。故现岭的老户原姓牛,无儿女,民国十八年(29年)陕西关中遭年 瑾大旱,逃往陕北黄龙山中再也没有回来。南姓到解放前夕家中无男丁,雷村扬姓外甥过继到我村南姓家,顶门立户。细算起来王姓我辈到故现岭己是第八代人了。我记事时,出了院门二十多米村子紧外面还有一圈村墙,据说是野狼太多,防止狼把小孩叼走吃了,相传父亲就曾被狼叼走,是从狼嘴里夺回来的。村中间箍的八面大砖窑、四面顶窑共十二孔窑洞,父辈老人还记得当年箍窑干活的情景,分给了当时的五个大分支弟兄们。我们这一分支(曾祖父)共弟兄4个,分别名为庚、汤、兴,老四很早就出去在罕井、东党一带做生意,四婆育有一个儿子王天社。早年亡故后,四爷在东党续弦再没有回来过,育有王天喜,王天才,王天园、王天亮兄弟4个,共兄弟5个。</p><p class="ql-block">爷爷排行老三,讳名兴儿,生于1891年,卒于1957年5月,享年67岁。奶奶原籍新村吴家王姓人家,50年春因流行瘟疫无钱医治与小儿子不幸去世,它们共养育了父亲及三个叔父兄弟4个。那时的自然生存条件生活条件生产条件特差,生产力低下,农业生产基夲全靠人力,和大伯(建民)家挤在一个间半院子里生活,牲口、磨面房和人混在一起,生存环境根本谈不上,家里日子过得很是恓惶,一到下雨天房子里面到处漏水,全是盛水的家什,晚上没法睡觉。父亲能干活了,就去新村高山老姨夫家干活打短工,三叔父进海三岁多送给龙山堡子刘家了,四叔父成娃五、六岁送给山前洼从湖北逃难过来的曹姓人家逃活命了。</p><p class="ql-block">父亲是老大,爷爷偏爱,到上学的年龄了,爷爷把父亲送到五里路外的尧柯村学校去读书,当时方园三十里内只有这一所学校,是扬虎城将军的军需官,尧柯村人惠耀仙私人办的,收费很低,学了大概一年左右,家里太穷就再没上,就是这点文化基础,加上他不断自学掏字学习,为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二叔父王益民</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里属于关中和陕北过渡地带,黄土高塬丘崚地带,处于蒲城白水两县交界处,自古就有龙山马湖,渴死寡妇之称,极度干旱缺水,一亩地只能收不到一百斤粮食,是国共统治薄弱区,今天你来明天他来,相传国民党的九十军曾在此驻过一段时间,他们吃饭给百姓派,不少人家给送过饭,属于游击区,谁来谁管理。47年八路军解放过一次,随后国民党占领,49年一野南下,重获解放,荔北战役永丰战斗时,八路军后方医院就驻在这一代,他们修的战壕就在尧背村上,我的同令人还曾拣到弹壳炮筒,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种植苹果才把壕沟填平。</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龙山是白水县的东南大镇,辖制南到新村北到冯雷一代,2017年时,冯雷村里的老门楼洞上龙山管区的字还能看见。解放前龙山为保,解放初龙山为乡,土改后成立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龙山成为一个大队,东起故现岭,西到山前山背,号称十里龙山。父亲和伯父王仲民在地下党员何小根的介绍感召下加人了共产党,新政权的建立,互相组初级社高级社乃至人民公社的发展都有他们的参与、功劳,新政权龙山乡的第一任乡长就是西固东文化村的王富荣叔叔,后调到东风煤矿工作。那时,父亲在龙山大队担任保管、出纳、支部付书记等职,与刘保泉、冯新成、刘扬计、刘金房、何小根、刘永福、姜尚云等搭班子合作共事。</p><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八年,三门峡水库工程铺开上马,一九五九年一月,白水蒲城澄城三县合并成一个大县,属大荔管区辖制,六一年九月,三县又重新分开,属渭南专区辖制。大荔朝邑华阴属水库淹没区,群众需要搬迁,59年9月份,父亲作为龙山大队的主要负责人员赴大荔朝芑做移民搬迁工作,负责移民交接、财产处理、搬运等一系列具体事宜,直到61年,移民迁移安置才基夲结束,龙山便分为龙东龙中龙西三个大队,当时龙东大队部就临时在尧背村张福劳(毛老鼠)家里,当时大队有父亲、何小根、姜尚云、移民陈英姝等人,随后就开始了筹建大队部,建综合加工厂的创业工作,他们不知从那里买来一台旧柴油机,也叫锅垞机,建起了当时最早的加工厂,磨面、碾米、轧花、轧油。磨面一百斤麦子才两毛钱,方园十几里只这一家,工人三班制,厂子生产昼夜不停,很是热闹红火,你来他往,熙熙攘攘。后来换了台新柴油机,装地杠传动力,再往后用柴油机发电,晚上给雷村全公社照明供电。当时的龙东综合加工厂是高山上按喇叭挂电灯,既有声又有名,在全乡首层一指。父亲他爱厂如家,虽在大队任职,但他主要工作在加工厂,工作紧张和冬季下雪天,一连四、五天也不回家,常年住在厂里,他言语不多,总是身体力行,关键时刻总是出现在工作现场一线,当时厂内用的柴油每升还不到3毛钱,工人用架子车从蒲城往回拉,回来晚了父亲就到瓦庙吝家山一带去接,有几次碰见野狼,他把衣服脱下来回轮,点火把驱狼。厂内纪律严明、秩序斐然,他兼任厂会计司秤一职,从不马糊,生人熟人一个样,账目做的一清二楚,有一年年终决算,账面相差2分钱,他和出纳张启明老人硬是查账查了三天,直到把问题找见、原因查明为止。给大队每年创造经济效益四千多元,放到现在绝对也是明星企业。</p><p class="ql-block"> 农村农家磨面很费事,要掏麦子,捡杂物,再弄到加工厂磨,弄人一身灰尘,我从小到大从沒磨过面,我家都是父亲一个人把这活干了。农业社时,家里缺少劳动力,多亏父亲这个靠山一年四季在加工厂上班,挣了不少工分,养活我们一大家子,不然,我们姊妹五个能不能个个上学读书,还是两码事。</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个体经济遍地开花,加工厂也下放到各小队私人手中,父亲也在家办起了面粉加工作坊,后来随着年䍅增大,身体越来越差,才把这事交给三弟春桥打理。</p><p class="ql-block">父亲虽然言语不多,但治家严谨出名,记得小时候,黄昏我和小伙伴玩耍,没有按时回家,他手拿撅头,一下把我打得跌倒在地。上小学二年级时,我去夲村私人诊所时拿了人家一个旧钢笔,后来人家找到学校,这件事传到父亲耳朵,把我美美教训了一顿,到现在还犹记在心,从小便彻底纠正了我这个坏毛病,使优良的家风得以传承。</p><p class="ql-block">父亲一生的前半部分,把绝大部分精力心思都用在了集体和党的事业上,家庭的事,包括姊妹五个的婚嫁大事,都全靠母亲操持,直到后半生、改革开放以后,年老体衰,才回归到家庭生活中来。</p> <p class="ql-block"> 父亲少年时代,家乡大旱遭年谨,闹瘟疫,一个月不到,家里就死了祖母未成年的小叔等两人,俗称窝子病,由此患过疟疾打摆子,病来了全身发冷,三伏天还要穿棉衣,全身抖个不停,早年家境贫寒,没有根治彻底,落下了病根,身体素质一般,到了老年,越发显得病多,去马胡上会赶集,回来的路上,病复发了,走不回来,就把自行车扔在路边,躺在道边沟渠里、直到缓过劲来天快黑才回家。87年前后,为防父亲身体有个万一来不及,我给父亲把棺材都预备下了。听后洼医院大夫根保说有一种药叫丙种球蛋白,用后可以使人增强身体免疫力,一年不感冒,每到冬季来临,就花70多块钱,给打上一针,果然有效。父亲知道自己的病根,身体素质不好,常常给人说只想活到60岁,我曾多次给他说,让他保重自己,到八十岁时好好贺一次寿,结果只活了七十九个年头,我们的愿望落了空。</p><p class="ql-block">我和二弟成家后,就分别另起炉灶、分门另过,父母和三弟四弟共同生活,两个弟弟还没成家,家庭的重担落在父母亲肩上。那几年,父亲没少出力操心。两个兄弟结婚后,帮他们干家务带孩子,尽他力所能及的力量,减轻母亲的担子,燃烧自已,照亮别人。、</p><p class="ql-block"> 1977年,我响应祖国号召,应征人伍在甘肃省酒泉县的55师164团服役。79年敦煌县天降暴雨,整个敦煌县城被淹,成了一片汪洋,我们部队奉命救灾,期间,由于在泥水中长期浸泡劳累,我生病在解放军二十五医院一住就是多半年,怕父母担心,封锁消息,不让知道。但世上那有不漏风的墙,这事还是传到父亲耳朵,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父亲由牛家堡在敦煌当兵的牛长贵老兄带着来到部队,记得当时是下午三点左右,父亲的突然到来,让我大吃一惊。父亲生于1927年,当时才53岁,看上去就像60多岁的人,一脸樵碎、忧愁模样,我看见当时就崩溃了,不由眼泪直流。这辈子我就这一次看见父亲也流泪了,可见他当时的心情。秦腔戏《四郎探母》里有句戏诗"见娘面儿把愁容解",在这里倒成了"父见儿才把心放下"。他在部队呆了三、四天就回去了,他来部队是瞒着家里母亲,放下大队加工厂的工作偷偷来的。一个儿女一条心,母亲知道我生病的消息后,也是整日以泪洗面,牵挂在心。父亲要及时赶回去报平安。</p><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父亲回去给母亲叙说了情况,母亲还是放心不下,第二年春天又来部队探望我这个儿子。</p><p class="ql-block">都说如果父亲是一座靠山,那么母亲就是条滋润一生的爱河。人这辈子什么都可以忘,但父母的养育之恩决不能忘。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只有3一一4岁时,还没有三个弟弟,我和母亲、姐姐在窑里坑上,她们逗我,说我是麻子渠老陈家的娃,我就把衣服全脱光,大冬天哭闹着要去找亲妈,父亲在灶房看见我,一把将我抱起搂在怀里。父亲有我时,也三十岁了,可谓老来得子,59年去朝邑做移民工作时,经常思念念叨我,以至于从大荔上来的龙山移民,都知道龙山有个圪塔娃。</p><p class="ql-block"> 夜晚,姣洁的月光透过窗子照进土窑洞,母亲和我并排睡在坑上,给我讲她知道的童谣,讲猴子捞月亮的故事,讲她童年的不幸,动情处把我搂在怀里,吻我的额头脸颊,那是我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刻,今生今世都忘却不了。父亲不但是儿女的靠山,也是整个家庭的靠山,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他对家庭的爱是那么深沉,对儿女的影响是那么深远。</p><p class="ql-block">父爱如山可擎天,母爱如海纳百川。</p><p class="ql-block">父爱浩翰如长空,母爱如丝绕心间。</p> <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就没见过父亲与母亲吵架,倒是母亲常常喋喋不休地唠叨个不停,父亲一个心思投人在集体和党的事业上,亏欠母亲太多,他从不反驳,都是一走了之。但父亲的吃喝冷暖,母亲时刻记在心头,从不怠慢,到了老年,父亲回归到家庭生活中来,她们之间才真正像个老伴,经常在一起互相照顾,拉家常。母亲去世后,除几个常在一块闲聊的人找父亲打打麻将,消磨时间外,他常常一个人发呆,后来,父亲给天堂的母亲写的诗歌被我看见,才真正明白了父亲的内心世界,他把对母亲的爱,也可以说是父母的爱情,深藏在心底,倾诉在小小的方寸之间,虽没有华丽的词藻,可能也从未对母亲表白过,他对母亲的这种擎爱和尊敬,超越历史时空空间,超越同时代同令人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 献给老婆的歌</p><p class="ql-block">1.自已家的孩子,别人的老婆,自古以来许多人都这么说,可是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我只觉得我的老婆谁也比不过。</p><p class="ql-block">2.每当我看见我那亲爱的老婆,一股暖流顿时就从我的心中过,我们俩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们总有那唱不完的歌。</p><p class="ql-block">3.如果朋友你问我最爱什么,我就坦率告诉你,我爱我老婆,因为我的老婆为我不怕苦和辣,一颗心跟着我,从来没有改变过。</p> <p class="ql-block">父亲离我们而去,他沒有留下什么物质财富,甚至生病到走连一句话也未留下,但他那为人正直的做人品质,一心为公一意为民的精神,公私分明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对子女严格要求、不容半点沙砾的治家态度和诚实做人,老实干事,勤奋好学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将影响我们的一生及后世,他的懿德永远荫蔽子孙,他这无形的资产是多少金钱也无法比拟的,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有这样的父亲而娇傲!</p><p class="ql-block"> 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三年元月於西安</p><p class="ql-block"> 王泉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540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