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岁月]

达人

<h3>1968.12.31.我们知青四人插队来到河北围场大头山孟奎区裕泰丰公社贺家营六队石香炉</h3> <h3>入住房东宋浩然老人家的东屋</h3> <h3>同班同学插队前合影留念</h3> <h3>知青模样</h3> <h3>大自然赋予我的逆光像</h3> <h3>与贺家营七队孔祥贵回津探亲合影</h3> <h3>在承德地区综合办公大楼楼顶平台合影留念</h3> <h3>后排左起闫福顺、刘会民、李富年。前排左起刘恒达、王爱勤。</h3> <h3>贺家营六队刘恒达、贺家营八队杨以信</h3> <h3>与柳条沟七队刘炳华、柳条沟六队祁志三人骨肉相连照</h3> <h3>站在大头山脚下河套中新落成的石桥上</h3> <h3>站在知青旧居门前的简易公路上</h3> <h3>站在知青旧居门前小滦河水系河套边</h3> <h3>坐在裕泰丰公社西大门外黑土地上</h3> <h3>左起依次为刘炳华、刘恒达、刘杰峰、李富年、杨以信。</h3> <h3>1969年初夏生产队为我们知青四人新建的知青屋旧址</h3> <h3>1996年11月初冬来到锥子山下围场县城</h3> <h3>从贺家营大队远眺海拔约1100米的大头山西麓全貌</h3> <h3>生产队后梁“白砬沟”我们初学砍柴的山沟</h3> <h3>[我的知青岁月] 1969年1月1日元旦的第一天,天气晴,寒风凛凛。初到农村不到十八岁的我们知青四人,对这山沟里的一切充满好奇,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小组组长老郭头讲”来到这山沟沟里首先要学会烧砍柴烧柴。我们专心致志的借来上山砍柴用的斧子和镰刀,腰扎麻绳开始了我们自食其力劳动锻炼的起点直奔后山。伴随着嗷嗷的凌冽的寒风我们艰难地行走在那崎岖的山坡上,苦苦寻觅着那干枯刺手的灌木干柴,山坳里光秃秃的空旷无人,那阴森森的场面让人肃然起敬,我们足足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四人相距很近不敢离散,到头来每人只收获一小捆那少的可怜的干柴背回家来,回想起那个凄凉的场景真让我终生难忘。 从贺家营六队的后山翻越两道山梁向北大约十来里地就可到达围场县的十一区城子区驻地城子了,城子在当地也算是远近闻名的大地方,卫生院、学校、商店、粮库、邮电局、税务所等等如同小镇一般,我们曾经多次翻越后山到那里逛上一逛散散心,但当天必须打来回,因为回家的路程还有爬山在等待着我们,很是辛苦的。 记得当年我们知青四人分工明确,刘会民挑水烧柴、王爱勤劈柴火、李富年切菜做菜、我负责发面贴饼子,临队的知青们有时经常赶上吃现成的到我们这里噌饭。每逢和社员下地干活儿时,在快要收工前我们四人可提前一人先回去烧火做饭,这也算是当时生产队照顾我们知青生活的一个侧面。 贺家营六队门前河套里的潺潺流水,一年四季自由自在的流淌,每每看到流水就让我浮想联翩羡慕不已,因为它流向了东南方我们经常思念的地方。白桦树静静地守候在河套两旁,点缀着塞北的风光知青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城市现在饮用的“滦河水”其发源地之一全部来于大山深处沟豁纵横的孟奎山川山坳里那众多泉眼汇集而成的小滦河水系。 当年插队时期生产队只有二十几户人家,一百零八口人,三四百亩地,平地与坡地梯田大约各占一半。依山而建的村落一字排开,分上营子和下营子,上下营子各有一口七八米深的辘轳水井供人们饮用。一间极其简陋的小学教室,一至六年级同在这间教室上课,周围临近营子的孩子们在此就读,由家在贺家营七队的孟老师任乡村教师。生产队拥有一个场院,一建库房,马棚三间,牛、羊、驴圈各一处,马车、牛车各一挂,碾子两处,别无其它财产。 营子当年住着宋家、付家、吴家、张家、赵家、许家、何家等人家的热闹场面现在全无,后代们全出去打工挣钱了,静悄悄的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在留守。 营子后山上的道道梯田是我们知青当年参与其中修建的,今天仍清晰可见,大山永远为我们知青作证。</h3> <h3>当地远近闻名的石香炉</h3> <h3>《我的知青岁月》石香炉的传说 围场县孟奎区裕泰丰公社贺家营大队的贺家营六队,当地俗称“石香炉”。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此地人烟稀少,贺家营六队后山大山深处,山坳里背风向阳沟豁陡峭,就在那长满山杏树的山腰间建有一处小庙,供当地人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因年代久远当地大降暴雨发生泥石流将小庙冲毁,其中小庙里这尊石香炉冲至山根脚下的缓坡地带,香炉神奇般的坐北朝南站立着。香炉高0.8米、宽0.7米、厚0.5米,底座比上口略小,香炉上口成凹型,上口四壁刻有小佛像环绕四周,形态坐卧十指合璧胸前其手势图像略有不同,由赭石色岩石凿制而成略显粗糙。到后来人们逐渐在香炉西侧较为平缓地带修建起民舍居住下来成为营子,当地称之为“石香炉”这尊石香炉现仍保留至今,任凭大自然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久久相传下去。</h3> <h3>石香炉近照和久违的“小毛驴”</h3> <h3>1969年初夏落成的贺家营六队我们知青四人的旧居</h3> <h3>生产队南梁我们植过树修过梯田采过蘑菇</h3> <h3>生产队西台子黑土地种过谷子</h3> <h3>生产队后山我们曾修过梯田采过山杏</h3> <h3>身后山顶为孟奎烈士陵园</h3> <h3>1996.11.1回到知青旧居屋檐下</h3> <h3>2019.7.12. 再次回到知青旧居屋檐下</h3> <h3>2019.7.12.原石香炉小学旧址</h3> <h3>1996.11.1来到当年知青插队旧居</h3> <h3>2019.7.12.来到阔别五十周年的知青旧居</h3> <h3>2019.7.12.重回故里探望知青的第二故乡</h3> <h3>今日的大头山已是青山绿水</h3> <h3>探望当年一起劳作的兄弟姐妹们</h3> <h3>围场县知青纪念碑“青春万岁”</h3> <h3>谢 谢 欣 赏</h3>